《战争论(下)〔德〕克劳塞维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下)〔德〕克劳塞维茨-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5

    战争论(下)596

    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

    进攻中取得的胜利是已经存在的优势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共同造成的优势的结果。 我们在前一章已指出,进攻力量会逐渐削弱。 当然优势也可能是逐渐增长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优势总会是逐渐减弱的。 进攻者可像买东西一样获得一些在媾和谈判时对他有利的条件,但是他必须先以自己的军队为代价付出现款。 若进攻者能够把自己日益减弱的优势一直保持到媾和为止,那么他的希望就达到了。 有的战略进攻能直接导致媾和,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大多数战略进攻只能进行到它的力量还足以进行防御来等待媾和的那个时刻为止。 超过这一刻就会发生剧变,就会遭到还击,这种还击的力量通常比进攻者的进攻力量要大得多。 我们把这个时刻叫做进攻的顶点。 因为进攻的目的是占领敌人的国土,因此进攻必然会进行到优势消失为止。 这就促使进攻者向目标推进,而且也很容易令他超过预定的目标。如果我们想到,在比较双方力量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那就不难理解,在很多场合要确定交战双方究竟谁占有优势是多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一切往往取决于不十分可靠的想象力。所以,问题在于靠迅速而准确的判断来发现进攻的顶点。从表面上看来,这里好像有矛盾。 既然防御是一种比进攻强

    

 16

    696战争论(下)

    的作战形式,那么人们可能会认为进攻决不可能超过顶点,因为,当力量还能够用于较弱的作战形式时,它用于比较强的作战形式一定是绰绰有余的。

    

 17

    战争论(下)796

    第六章 消灭敌人的军队

    消灭敌人军队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应该怎样理解呢?

    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意见:(1)只消灭为达到进攻的目标所必需消灭的那一部分军队;(2)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的部队;(3)在保存自己军队力量的前提下消灭敌人军队;(4)从第三点还可以引伸出一点,就是进攻者只在有利。。 。 。的时机消灭敌人部队。 对进攻的目标来说这种情况也是可能。。 。发生的,这一点在第三章中已谈过了。战斗是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仅有手段,当然,它能够通过两种方式达到目的:(1)直接的;(2)间接的(即通过各种战斗的安排)。所以,如果说会战是主要的手段,那就是说它并不是仅有的手段。 占领一个要塞,占领一部分国土,这本身已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而且还能够导致对敌人作战力量的更巨大的破坏,也就是说它同时又是一种间接地破坏敌人作战力量的方法。占领一个未设防的地区,除了直接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之外,也可以看作是对敌人作战力量的一种破坏。 所以诱敌人离开它占领的地区所起的作用,和我们占领敌人未设防地区的作用很相近,所以只能把它同占领未设防的地区同样看

    

 18

    896战争论(下)

    待,不能把它看作是真正用战斗取得的成果。 这些手段在许多情况下被估价过高,但实际上它们很少具有一次会战那样的价值。 与此同时,在采用这些手段时,往往还有一种危险:人们可能看不到这些手段会令他们陷入不利的境地。 由于采用这些方法付出的代价很小,所以它们十分有诱惑人的力量。这些手段在任何时候都应看作是较小的赌注,它们只能带来较小的利益,只能在条件有限和动机较弱的场合使用。在此种场合,显然它们比没有目的的会战好一些,因为没有目的的会战即便获得胜利,它的成果也是无法充分利用的。

    

 19

    战争论(下)996

    第七章 进攻会战

    我们关于防御会战所谈的一切,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进攻会战。为了让读者能清楚地认识防御的本质,我们研究防御会战时只考察了防御特性表现得最明显的会战。 但这样的防御会战毕竟是极少的,大多数的防御会战是半遭遇战,在这种会战中,防御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已消失。 在进攻会战中情况却不是这样,进攻会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着自己的特性,且当防御者越不是处于真正防御的状态,进攻会战的特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因此,即便在特性不十分明显的防御会战中,以及在真正的遭遇战中,双方所进行的会战特性总还会有一些差别的。 进攻会战的主要特点是一发起会战就进行包围或者迂回。很明显,在战斗中使用包围确实能带来很大的利益,这是个战术上的问题。 进攻者不能因为防御者具有对抗包围的手段就放弃这一利益,由于只有在防御者的其他条件很适于防御者采取对抗包围的手段时,进攻者才不能使用包围这一手段。 但是防御者为了要顺利地对包围者进行反包围,就应该占领经过周密选择而且工事良好的阵地。但更为重要的是,防御者并不能在实际上取得防御所提供的所有利益。 何况大多数的防御只是一种可怜的应急手段,也就是说防御者在大

    

 20

    07战争论(下)

    多数情况下处于很窘困和危险的境地,他是在估计到最不利的情况即将到来,暂时决定在半路迎击进攻者的。 所以,利用包围甚至变换正面进行会战。 本来是交通线的位置有利时应该采取的手段,却通常成为精神和物质占优势时采取的手段了,譬如马伦哥、奥斯特里茨、耶纳等会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第一次会战时,由于进攻者还在国境附近,他的基地即便不比防御者的基地优越,也大多是很大的,因此他也敢于采取一些冒险的行动。 至于翼侧攻击,即在会战中变换正面作战,却比包围更为有效。 有人认为在进行战略包围时,一开始就应该如布拉格会战那样,同时进行翼侧攻击,此看法是错误的;战略包围同翼侧攻击很少有共同之处,而且是一种很危险的行动,关于这一点,在论述对战区进攻的问题时要进一步说明。 假如说,在防御会战中,统帅要求尽量推迟胜负决定的时刻,以便赢得时间(因为防御会战如果在日落前胜负未定,通常就是一次胜利的会战)

    ,那在进攻会战中,统帅就要求胜负决定的时刻马上到来。 可是,另一方面进攻者如果操之过急,就会带来很大的危险,由于这会造成兵力过大的消耗。 进攻会战的一个特点是在多数情况下敌情不明,进攻会战的确像在陌生的环境里探索。 在进攻会战中愈是情况不明,就愈需要集中兵力,就越需要多采用迂回,少采用包围。 胜利的主要果实要在追击中才能得到,这一点我们在第四篇第十二章中已说过。 因此,追击在进攻会战中自然比在防御会战中更加是整个行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21

    战争论(下)107

    第八章 渡  河

    一、一条横断进攻方向的大河,对进攻者来说经常是很不方便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在一个渡河点过河,因此,如果他不愿意留在大河附近,那么他的一切行动会受到巨大的限制。 如果进攻者在渡河后向敌人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或者敌人向他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那他就会面临重大的危险。 因此,一个将领如果没有很大的精神优势和物质优势,是不应该让自己处于这种境地的。二、只有进攻者有这种背水作战的困难时,防御者才可有效地防守江河,如果进攻者不存在这种困难,防御者或许就不能如此有效地防守江河了。 假如防御者不把江河防御看作是唯一的救急手段,而是很好地组织此防御,让自己在这种防御失利的情况下也还有可能在离江河不远的地方进行抵抗,那么进攻者就不单要考虑敌人通过江河防御对他进行的抵御,且也要考虑到上面第一条中所说的江河给防御者所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 我们看到,正是因为这两种原因,统帅对于进攻设防的江河是顾虑重重的。三、我们在前一篇中已谈到,在一定条件下,组织良好的江河防御可取得很好的成果。假如再看一看过去的事实,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取得这些成果的可能性实际上比理论上预言的要多。 因为在理论上只考虑实际存在的困难,但是在实

    

 22

    207战争论(下)

    施中,一切情况在进攻者看来通常比实际情况更困难,因而也就成为进攻者行动上的巨大障碍。 如果我们说的是一种不求大规模决战的进攻,不是全力以赴的进攻,那我们可以说,在实施当中,理论上根本不予考虑的许多微小的障碍和偶然事件都会给进攻者带来不利,由于他是行动者,他会首先接触到这些障碍及偶然事件。 只要想想伦巴第的那些并不十分大的河流也经常能够成功地被防守住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如果说,战争史上也有一些江河防御没取得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人们有时要求这种手段发挥实际上不可能发挥的效果,他们完全不是根据此种手段的战术性能,而是根据单纯从经验中得知的且被过分夸大了的效果来用这种手段的。四、只有当防御者错误地把整个希望寄托在江河防御上,让自己处于防线一被突破就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和遭到惨败的境地场合,才能认为江河防御这种抵抗形式是对进攻者有利的,由于突破江河防御当然要比赢得一次普通的会战容易。五、从上面所讲的自然能得出结论:在进攻者不求大规模决战的情况下,江河防御具有十分大的价值;但是当进攻者兵力占优势或魄力很大,准备进行大规模决战时,防御者如果错用了这个手段,就可能给进攻者带来实际利益。六、不能迂回的江河防御是很少的,不管是在通常情况下对整个防线而言,还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个别地点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如果进攻者兵力上占有优势并寻求大规模决战,那么,他总有办法在一个地点佯渡,而在另外一个地点摆渡,然后以优势兵力不顾一切地向前进(由于兵力占优势,

    

 23

    战争论(下)307

    不顾一切地前进是可能的)来扭转战斗初期可能遇到的不利情况。 因此,靠优势的火力和超乎往常的勇敢来驱逐敌人的主要防哨,借以对设防的江河进行真正的战术强渡,这是极为少见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有的。 强渡这个概念永远只是从战略意义上去理解,因为,即使进攻者在防线上的一个完全没有设防或防御力量薄弱的地点渡河,仍然要克服很多不利的条件(这些条件是防御者估计进攻者在渡河时一定会碰到的)。

    进攻者可能采取的最不利的作法是,在相距并不太近而且不能进行共同战斗的几个地点真正渡河,这样一来,本来防御者是肯定要分散兵力的,现在进攻者也分散自己的兵力了,他就失去了原本在兵力上占优势的利益。1814年,贝累加尔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明乔河畔的会战中遭到失败的。在此次会战中,双方军队凑巧都分开在几个地点渡河,而奥地利军队兵力的分散程度比法军还要大得多。七、假如防御者在敌岸设防,那不言而喻,进攻者要在战略上战胜防御者的办法就有两个:一是不顾己岸有敌人而在某一地点渡河,并利用渡河这种手段战胜防御者;二是向防御者发起会战。 在采取第一种方法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基地及交通线的状况。 但是我们经常又看到,专门为此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比一般条件更能起决定性作用,如谁的阵地位置选择得较好,谁配置得较好,谁的部下会很好地服从指挥,谁行军速度较快等等,谁就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抵消一般条件的不利。 至于在采用第二种办法时,先决条件是进攻者须具有进行会战的手段、条件及决心。 一旦进攻者具备了这些先决条件,防御者就不敢轻易用这种江河防御了。

    

 24

    407战争论(下)

    八、最后的结论是,即使渡河本身极为困难的场合是不多的,但是在不求大规模决战的场合,进攻者也很容易因为对渡河的后果和未来情况的顾虑等等而停顿下来。 他或是让防御者留在己岸,或者勉强渡过河去,但还是靠近河岸停留下来,双方长时间隔河对峙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即便在大规模决战的场合,江河也是重要的因素,它总是削弱及妨碍进攻的。 在这种场合,对进攻者最有利的是防御者把江河防御作为自己抵抗的主要行动,错误地把江河作为战术屏障,这样,进攻者就会得到轻而易举地进行决定性打击的好处。当然这种打击决不会立刻导致敌人的彻底失败,但是这个打击是一些有利的战斗,它们会使防御者总的处境恶化。1796年奥军在下莱茵地区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的。

    

 25

    战争论(下)507

    第九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我们在《防御》一篇中已详细地分析了防御阵地怎样能迫使进攻者向它进攻,或者迫使他停止前进。 只有起这种作用的防御阵地才是有用的,才能全部地或者部分地消耗敌人的进攻力量,或者令它不起作用。 根据这种情况来看,进攻者对于防御阵地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它没有办法抵销防御者的这一利益。 但并不是所有的防御阵地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如果进攻者发现不进攻防御阵地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进攻防御阵地就是个错误。 假如他发现不进攻防御阵地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他首先就该考虑,能否利用威胁敌人翼侧的办法迫使敌人放弃阵地,只有当这样做不生效果时,他才应决定进攻这个良好的防御阵地。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攻击阵地的翼侧一般说困难总是要少一些。 至于应该攻击阵地的那一个翼侧,这取决于双方退却线的位置和方向,就是取决于能否威胁敌人的退路及保障自己的退路。 威胁敌人的退路和保障自己的退路两者可能无法同时兼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考虑威胁敌人的退路,因为它本身就是进攻性的行动,因而同进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