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7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蚂蚁就犹如一个小小的化学工厂,它们不断制造一种称为“信息素”的化学物质。这些信息素就是蚂蚁的语言,蚂蚁藉着信息素传递何处有食物,是否有危险出现等信息。蚂蚁还利用信息素作为协调同一窝蚂蚁间的社会行为,如照顾幼蚁,替蚁后清洁身体,划定疆界和交配等等。

  每一个蚂蚁窝都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目标,那就是繁衍下一代,确保属于同一蚁窝所共有的遗传因子可以生存下去。(同一蚁窝的蚂蚁,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远超过人类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人类的兄弟姊妹仅有百分之五十的遗传因子是相同的,而它们平均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遗传因子是相同的),因此,孕育下一代成为每个蚁窝的核心工作,蚂蚁各种分工合作的活动收集食物、保卫蚁窝、养育幼蚁、建造蚁窝等等,无不是为了繁衍下一代。

  为了达成这个最高目标,蚂蚁除了发挥分工合作的精神之外,更具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胸怀”。所有工蚁牺牲了自己繁衍后代的权利,而去照顾蚁后产下的卵,那是因为由蚁后一只蚂蚁不停地产卵,然后交给其他工蚁照顾的这种方法,比每只蚂蚁都自己产卵然后自己孵化更有效率。

  有些种类蚂蚁的工蚁,在突然遇到危险,必须尽快传递这个危险讯息的时候,它们甚至会使自己“爆炸”,以便信息素的气味扩散得快一点。兵蚁为了保卫蚁窝,更是会不顾一切地拼死抵御。兵蚁的攻击武器随品种不同各有一套,有的用螫、有的用咬、有的则喷有毒的化学物质。

  大自然界里,各种演化不断地在进行着,而蚂蚁紧密的社会组织,使它们始终活在地球上,它们彼此之间毫无保留地充分合作,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地相互厮杀,它们更不会浪费能源。在物竞天择的演化战场上,它们是胜利者,我们人类值得向蚂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Number:3129

Title:苍蝇防病的绝招

作者:肖渭清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自然与人

Date:1987。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从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苍蝇全身都带着病菌,而自己却不被病菌所感染。其中的奥妙究竟在哪里呢?近年来,很多生物学家、病理学家、军事家都在研究苍蝇。结果发现,苍蝇对付疾病,确实有独特的本领。

  苍蝇有着奇妙的防病绝招。它吃了带有多种病菌的食物后,能在消化道内进行快速处理,迅速摄取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把无用的糟粕、废物及病菌很快排出体外。苍蝇从进食处理和吸收养料一直到将废物排出体外,一般只需要7~11秒钟时间。细菌进入苍蝇体内后,刚要“繁衍子孙”已被苍蝇用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排出了体外。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处理方法,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哺乳动物从进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有的要几小时。我们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排便一次。所以当人们吃了带有病菌的食物后,一旦不能将病菌及毒素迅速排出体外,它们就会在人体内“兴风作浪”,“大闹天宫”。

  苍蝇纵然有快速“排外”的本领,但有些病菌也有快速“繁衍子孙”的能力。遇到这些“对手”时,病菌就会在苍蝇体内大肆活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苍蝇会使用“原子弹”和“氢弹”。最近,意大利科学家莱维蒙尔尼卡博士研究发现,当病菌“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BF64、BD2的球蛋白。这两种球蛋白像人类使用的原子弹和氢弹一样,会射向病菌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有趣的是,BF64、BD2从免疫系统内“发射”出来时,一前一后,成双成对,从不错乱,而且发射快,制造也快,好像发射不完的“原子弹”、“氢弹”,很快就能将“敌人”消灭“。

  科学家感叹地说,这真是奇迹啊!BF64、BD2的杀菌力要比青霉素强千百倍。如果能提取BF64、BD2用于人类抗病,该有多好啊!

  最近,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教授名取俊二在家庭中常见的大麻蝇体液中,成功地提取了外源性凝集素,并从这种蛋白质中分离出了核糖核酸。他的研究表明,这种外源性凝集素能干拢哺乳类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使之萎缩,甚至消失。这项研究,开创了从苍蝇体内提取抗癌物质的途径,比提取干扰素的成本大为降低。专家们预计,将这种抗癌物质用于临床,已为时不远了。

Number:3130

Title:海关与进口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谈判的艺术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美国的海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蓄谋逃避海关管理条例,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有个进口商却得逞了。

  进口法国女式皮手套得缴纳高额进口税,因此,这种手套在美国的售价格外昂贵。那个进口商跑到法国,买下了一万副最昂贵的皮手套。随后,他仔细地把每副手套都一分为二,将其中一万只左手套发运到美国。

  进口商一直不去提取这批货物。他让货物留在海关,直到过了提货期限。凡遇到这种情况,海关得将此作为无主货物拍卖处理。于是,这一万只舶来的左手套全都被拿出来拍卖了。

  由于一整批左手套毫无价值,就桩生意的投标人只有一个,就是那位进口商的代理人。他只出了一笔微不足道的钱就把它们全部买了下来。

  这时,海关当局意识到了其中不无蹊跷。他们晓谕下属:务必严加注意,可能有一批右手套舶到。

  然而,进口商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着。他还料到,海关人员会假设这些右手套将一次整捆运来。所以,他把那些右手套分装成五千盒,每盒装两只右手套。他指望,海关官员可能会假设,一盒装两只手套,那就是左右手各一只。

  这个宝押中了。第二批货物通过了海关,那位进口商只缴了五千副手套的关税,再加上在第一批货拍卖时付的那一小笔钱。这这样,他把一万副手套都弄到了美国。

Number:3131

Title:绝秘邮票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1962年2月20日,约翰·格伦首次绕地球飞行。为此,美国邮政部早已印制好一种纪念邮票,但他们不能预测这次飞行能否成功。1961年底,这套邮票已分发到全国305个邮局,并附有严格的指令:未接到通知前,密封的邮包绝不能打开,违者重重治罪。邮局局长们都不知道邮包里是什么重要绝密邮件。

  载人宇宙飞船发射获得成功。当天下午三时三十分,国家邮政部命令各地邮局打开邮包,立即出售内装的邮票,这就是“绝密”多时的美国《小星计划》纪念邮票。邮包内还有一份发行新邮票的新闻公报以及一张供邮局张贴的海报。瞬间,购买邮票的人挤得水泄不通,绝大部分邮局内的邮票当天下午五时便被抢购一空。

Number:3132

Title:萦绕在心头的幻影

作者:C·Baka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刘迈、刘越

  是什么搅动着憩静的心灵

  是什么烦恼着青春的梦幻

  一

  1945年9月10日,琳达·布里斯彻出生于纽约斯待顿岛。两岁时,她随全家搬到马里兰州的瑞维拉海滨。琳达出生时,心脏有点毛病,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她生来活泼,喜爱游泳、钓鱼、打网球。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琳达就幻想当一名体操教练。长大以后,她的爱好转到了音乐、美术和写作上。

  她写的诗和文章,不少发表在《学生文选》上。死神,常常是她写作的主题。“什么是死?”她写道:“死便是永恒但是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呢?”是否她对死的敏感使她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我热爱生命”,她写道,“我期待生命,但生命会期待我吗?”她经常恋爱又常失恋,虽然她身患几种疾病,但每次发病都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1963年的一天下午,她刚刚高中结业,破天荒地画了一张素描。画中人是个与她同龄的男孩子,跟她的所有朋友都不像。一天,她的母亲波莉问她:

  “这男孩子是谁?”

  “我的梦中人。”

  “得了,别胡说,你怎么想起画这个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必须把我梦见的这个人的模样画下来。”说完,她走进卧室,把镜框里的照片取出来,换上了那张素描。

  琳达后来在马里兰弗里德里克的胡德学院专攻英语。在此期间,她继续她的写作,并负责编辑学校的文学杂志。1967年毕业后,琳达在安纳波利斯中学教英文,并成为该校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春季里,她到波多黎各度完假后,又和几个朋友到新英格兰玩了几天。五月,琳达又出现在哥哥的婚礼上。六月份,学校放假了,她又是几乎天天晚上有约会。

  “她那时好像已经预感到她的时间不长了。”琳达母亲事后回忆说,“她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让人惊讶的是,她把屋子彻底收拾了一遍,扔掉了旧日情书和其他纪念品,唯独留下了她的“梦中人”的肖像,她从镜框里取出肖像,仔细地和其他一些画片放在一个皮夹子里。

  7月21日,琳达度完周末,一回家就抱怨头痛得厉害。但这次病痛没有引起重视,几乎整个星期,她都忙于暑假的临时工作。到了星期四,病情加重,并伴有呕吐现象。“也许是对镇痛药过敏吧!”大夫在电话中对波莉说,之后他给琳达换了一种镇痛药。星期五早晨,琳达的病情恶化了,整个一天,她不时吐血,这时她母亲才害怕起来,赶紧把她送到附近的北阿伦德尔医院“妈,”在路上琳达喊,“我难受死了,我恐怕活不了了。”

  二

  与此同时,离此地400英里远的哥伦比亚洲的查尔斯顿,一个22岁的青年人伍迪也正面临着一个悲剧。和琳达一样,他小时候也幻想成为一名体操教师,而长大了以后,又和琳达一样,他的兴趣转到了阅读、绘画和写作方面。

  与之不同的是,伍迪的视力很差。在他20岁的那年,他得了一种罕见的角膜炎。起初,带菌的水晶体使膨胀的左角膜变平而影响了视力。后来,病情恶化,水晶体不能正常工作了。1968年春,查尔斯顿著名眼科大夫威廉·沃伦顿先生告诉伍迪,他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只有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才能保住那只眼睛。

  伍迪同意做这个移植手术。结果手术因一个捐献者的耽搁没有做成。于是沃尔顿大夫又向南卡罗莱纳州眼库申请,这个眼库和其他的眼库也有挂钩联系。

  6月底,伍迪从学校回到家时,他被通知不管去哪里,要留个话以便联系,角膜移植手术必须是从捐献者眼中取出72小时内进行才有效。

  琳达被送到北阿伦德尔医院时,几乎不省人事,诊断结果,表明她颅里长了一种尖刺状突起物。这家医院的设备不足以挽救她的性命。昏迷不醒的琳达马上又被转到15英里外巴尔的摩的大学医院。一到医院马上进了手术室。

  医生拖着疲劳的身子走出了手术室,严肃地对等待在外的琳达父母说:“你的女儿脑内长了一个瘤子”。他又补充说他对此无能为力,以后事情怎么变化,全看上帝的安排。

  琳达再也没有醒来。

  在那段忙手忙脚、混乱不堪的日子里,波莉朦朦胧胧记得有人征求她的意见,问她是否愿意把琳达的眼睛捐给眼库。“我同意了”,她说“我觉得好像是琳达叫我这么做的。我记得有一回,我们谈起心脏移植手术时,她说:‘我真希望我能留下点什么,要是这样就太好了!’”

  琳达死后不久她的眼睛马上送到马里兰洲医院。在申请名单中,伍迪列在第一位。紧接着,正在查尔斯顿游泳池任救生员的伍迪就接到沃伦顿大夫的电话:“我们搞到了一只眼睛,马上就从巴尔的摩运过来了,你必须在今晚6点钟以前到医院。”

  次日早上11点,伍迪的左眼薄膜已被琳达的代替了。

  三

  恢复期里,伍迪一直在想,这么快就做了手术真是幸运呀!那位给他光明的人到底是谁?他是否能有机会向捐献者的家人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呢?

  医院只告诉他,捐献者的年龄是22岁。虽然伍迪也知道,捐献者的情况是保密的,但1968年8月底,他还是给马里兰州医院眼库写了封信:“如果不违犯规定的话,我非常愿意向那家人致谢。如果他们愿意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的话,请转告他们,我也是22岁,现在田纳西大学上三年级,主修心理学。手术很成功,我恢复的也很好。”

  眼库的负责人弗里德雷克·格里菲斯深深地被小伙子的真诚打动了,他给布里斯彻家打了个电话,并读了那封信,然后随口问他们是否愿意见伍迪。他们说:“很愿意”。

  10月6日,星期日,伍迪从华盛顿飞到布里斯彻家做客。伍迪和布里斯彻家人一见如故,相处得极好。

  波莉拿出琳达的皮夹子和剪贴簿给伍迪看,还告诉他琳达的许多爱好。那天晚上,波莉让伍迪睡在琳达的房间。伍迪在琳达书架上发现她两个月前买的书,其中许多都是他喜爱并读过的。

  分手前,伍迪把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布里斯彻夫妇留作纪念,波莉立刻把照片放在起居室桌子上的镜框里。数月后的一天,她突然盯着照片看了起来。它有什么引人之处吗?是否因为伍迪与琳达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还是那一连串的事情使伍迪的生命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了?不,都不是,是照片本身有点问题,她以前在哪儿见过它呢?

  1969年春,即伍迪来访半年之后,为了怀念女儿,布里斯彻夫妇决定出版女儿的诗集及素描,在整理琳达遗物时,波莉突然发现了那张“梦中人”的素描。

  “上帝,我真不敢相信!”她不禁喊道。她叫来丈夫,给他看那张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