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2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itle :蔷薇的启示

作者 :张玉庭

出处《读者》 : 总第 195期

Provenance :中外期刊文萃

Date :1997。13

Nation :

Translator :

  

  A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人嘛,是个乐观主义者。

  那么您呢?您是哪一个?

  B

  路边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

  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得鲜血淋漓。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

  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

  当晚,三人都做了个梦:第一个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则被花的明媚簇拥着,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声。

  C

  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

  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唯有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Number : 9811 

Title :黑发

作者 :修祥明

出处《读者》 : 总第 196期

Provenance :文学世界

Date :1997。2

Nation :

Translator :

  

    娘长得俊。俊得赛过剧院里的戏子,墙上的美人画。

    娘的头发长,洗完头,娘密密的长发盖过膝盖,像一棵雨后的垂柳儿。

    娘的头发黑,比墨还黑!

    娘的发髻就又大又亮,像个棒槌形的线穗子。

    娘姓肖,没有名。男人叫相德,人们便叫她相德女人,相德老婆,相德家里的,相德媳妇。儿子叫大金,人们便叫她大金他娘。

    不少农村妇女都是这样被人称呼的。

    那是个饥饿的年代。大人孩子饥一顿饱一顿,吃野菜、槐树叶……有的全家人还远离故土要饭求生去了。

    在这节骨眼上,大金他娘的男人相德得病死了,大金才两岁。

    她的日子就好苦好难熬。面对饥饿,庄户人除了绑票、断道、抢劫这些伤天害理的事不做,菜地里的三把韭菜、两把葱,坡里的地瓜、苞米、花生等等,只要能充饥的庄稼或庄稼茎儿、叶儿、蔓儿,他们得机会就往家里偷。

    那年月,干这事不算丢人。不过,庄户人治庄户人,有的是法。

    就将村头的路口全派人封起来,搜身,翻筐筐篓篓。搜身搜衣袋、鞋窝、挽起的裤腿,将身上能掖住东西的地方搜遍。翻筐筐篓篓就把筐篓里的野菜和青草倒在地上,拨拉着找遍。

    偷这股风总算刹住了。

    其实,面对管束,庄户人从来是最老实也是最诚实的。但是,饥饿并没有被管束制止和改变。

    墓地里就时有新坟立起。娘却把大金拉扯大了,虽说他长得那么单薄、虚弱。

    大金是个孝子。放了学拾草、剜菜、挑水、扫天井,其余的时间全用在功课上。晚上,他总是拿着课本进入梦乡。他用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是百分的好成绩,换得娘忧愁劳累的脸上一副笑模样。

    大金很有出息。恢复高考那年,他考进北京的那所名牌大学,全县他考了第一名。

    临行前,娘含着幸福的热泪说:

    “孩子,我没白拉扯你,你给娘争气了,我现在死了也咽下这口气了。”

    娘没有死。几年后,大金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放到娘的手里,说:

    “娘,你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吧。”

    娘握着三十块钱,像握着一把元宝似的,浑身颤抖起来,两眼滚出的热泪像豆粒那么大。那时的三十块钱,恐怕比现在的一千还稀罕,娘这一生是头一遭手里拿着这么多的钱。

    娘来到天井。天井没垒院墙,抬头就是东邻、西舍和南屋的房舍,远处,邻居的屋顶和烟囱也映入娘的眼帘。

    娘跪下来,把三十块钱放在身前,东西南北拜了四拜,然后把头上的发髻解开。

    娘从发髻里拿出一个红绸布纱布袋。

    大金望着磨去绒线、薄似透明的纱布袋,再望着娘,像面对一条难猜的谜语。

    娘将三十块钱放到大金的手里说:

    “孩子,去买成烟、酒、糖、茶,还有点心,分给乡亲们。”

    大金望着娘,觉得这条难猜的谜语还是不好猜,就愣怔着望着娘。

    娘指着空空的纱布袋说:“当年,我就是用它偷人家一点点粮食,才没把你饿死。其实,是乡亲们把你拉扯大的。”

    大金掉转身子,和娘并排着跪在一起,一股酸酸的、暖暖的滋味涌满他的胸窝。□

 

Number : 9812 

Title :芭蕾舞鞋的秘密

作者 :丁永明

出处《读者》 : 总第 19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芭蕾舞的标志——用脚尖站立的芭蕾舞女演员。在观众看来,用脚尖跳舞轻松愉快。女演员脚上那粉红色的芭蕾舞鞋是那么优美高雅,让人想起这是一项崇高的艺术。但是,实际上,用脚尖跳舞十分困难。

  那些献身芭蕾舞艺术,探索其奥秘的人并不愿意把秘密公布于众。如果揭开芭蕾舞鞋的秘密,似乎芭蕾舞之谜也就不复存在。

  芭蕾舞鞋能够承受的巨大的荷重可以跟足球鞋承受的荷重相提并论,其关键在鞋尖。鞋尖不仅柔软,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安全系数。即使跳起时鞋尖断裂,女演员保证不会残废。

  俄罗斯著名的“格里什科”公司生产的芭蕾舞鞋从非洲到墨西哥,在三十多个国家受到欢迎。

  芭蕾舞鞋鞋尖用生产紧身胸衣的面料,例如缎子缝制而成。“格里什科”的专家得出结论,芭蕾舞鞋最合适的颜色——桃皮色,既不刺激观众,又能安抚女演员本人,而不是通常许多国家的那样——粉红色。

  芭蕾舞鞋鞋尖的最大奥秘在于使女演员得以用脚尖跳舞的“鞋盒”。“鞋盒”藏在鞋尖里。“鞋盒”实际上是一种硬套,套住脚趾和一部分脚面。“鞋盒”不用木头、塑料、软木等材料,而由6层最普通的麻袋布或其它纺织品粘合而成。“格里什科”公司拥有胶粘剂的专门技术,让鞋尖既不太硬,又不太软,也不易折断。

  鞋尖手工缝制,然后连同“鞋盒”里面朝外同鞋的其余部分缝到一起。之后,鞋匠把鞋尖翻回来,用小锤把“鞋盒”弄平顺。当没有不平的地方后,让鞋在硬物上直立起来,看看能否保持平衡。最后,让舞鞋在摄氏50度的条件下晾干,存放在室温下。一双芭蕾舞鞋准备好了!

  一双芭蕾舞鞋的寿命短得令人遗憾:上场演出2~3次。“格里什科”舞鞋的记录是大剧院的独舞女演员娜杰日达·格拉乔跟基特里合作,在芭蕾舞剧《东·基霍特》里跳了9场。

  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脚面,芭蕾舞鞋总共有3种型号:“瓦加诺瓦”、“埃利塔”、“富埃捷”。每种型号又分17种尺寸。此外,每种尺寸又有5种肥瘦情况。任何一个女演员可以从厚薄、大小、肥瘦不同的255种鞋中,挑选适合自己的理想的鞋。尽管如此,为了让鞋更适合自己的脚,每个女演员各有高招:一些人用小锤敲打鞋,另一些人用门挤压鞋,还有一些人用五花八门的东西垫进“鞋盒”里……

  俄罗斯芭蕾舞女明星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瓦娅承认,在没有足够选择的年代里,每推出新剧目,她都要花费整整一天时间来让脚适应舞鞋。

  还有一件事没有提到,每个女演员通常亲自动手给舞鞋缝上小丝带。通向舞台的道路打通了!

  至于男演员,穿所谓的软鞋——在外行看来跟普通的布鞋差不多。其生产工艺跟女演员的当然无法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精致之处。软鞋分两种:整鞋底和分鞋底。分鞋底由两部分组成:鞋前部和脚后跟。正是鞋前部让男演员的脚穿在里面舒舒服服,自由自在。□

 

Number : 9813 

Title :“邓老太爷”面面观(节选)

作者 :邓高如

出处《读者》 : 总第 196期

Provenance :大家

Date :总第21期

Nation :

Translator :

  

    我自入伍后,家父在乡下便“升格”为“邓老太爷”。邓老太爷70余岁,不识字而晓古博今,不做官而识官场之道,不是艺人而会编板书词话。

  “邓老太爷”的文化观

    入伍第一年,父亲请人代笔,写信问我在部队干啥。按当时的纪律规定,每次回信我都含糊其辞过去。父亲便和乡亲们猜测说:他恐怕干的是喂猪、做饭。于是来信单刀直入说,干这些活并不丢人,该说个明白让家人放心。

    指导员特批我告诉父亲,儿在部队代理文书。

    父亲请人读过信后沉默半晌说:“文书,我当农会主席时就有人干过这一职——做文案的,当不大!”

    “文案”,青年人听得少,视为稀奇,久而久之,十村八里都知道邓家公子在部队“做文案”,于是褒贬不一。

    话传到父亲耳朵里,他嗔声反驳:“做文案有什么不好!早年子,那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不就是做文案的?”

    文盲父亲对文化人历来敬重,学校老师到我家吃过一顿饭,他要到处讲好久。为什么独独对我“做文案”不以为然呢?

    我是独生子,妹妹尚小。提干留部队后便隐忧父母亲年龄大了谁照料?我说二老干脆随军,要么在家里享清福,要么为食堂烧烧锅炉,或当个清洁工。

    父亲脸色一变:“亏你说得出口,我会去干那种活路。农民就是种田的,我不到城里去!”事后母亲说自建国以后,他编筐卖鸡之类从不干。有人喊他在街上摆个摊子,营业证都办了,他说那事不正统。还说,农民不种好田,高如们在部队吃啥!我孙子们的教师在城里又哪个供!  原来,父亲处处求一个正统,固守一个本位:儿子当兵,就该操枪弄炮练武艺,“做文案”就偏了;老子当农民,就是耕田刨地种庄稼,进城烧锅炉就丢了本色。

    儿子的“文案”做了几年,便有文章见诸报端。家乡人历来把文章的张扬,看成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他们眼里除了县长、省长,团长、师长外,就算教师、作家或者能写文章流传的人有学问了。我的消息、通讯、散文、杂文见报后,父亲来信问,为什么报纸、广播上经常有你出来,电视里又很少看到你呢?

    但儿子在部队大机关做正经的“文案”,他便常以此自慰自信。每回邮递员田坎边喊一声:“邓老太爷,儿子来信了!”从此一封信邮递员读一遍,左邻右舍的学生娃娃读一遍,全村传完还请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再读。读着读着,信上有他们认不得的字,父亲就让人猜,读信人猜着往下读,父亲听着前言不搭后语,便叫更多的人猜;更多的人还是猜不出来,父亲就显出得意,我们高如写的字,硬是“麻”(难住)倒很多人。他学问深哩!赶场天便找中学教师猜,要再猜不出来,他积极性就更高了,托人找区委书记、区长猜。

    一封信传看烂了,他才让人把这几个字摹仿在下封信里,让说出正确答案。我的回信寄到家里,他请人读后又会说:“还是我们高如的书读得深,那几个字他不说出来,周围的人哪个认得!”我探亲回家一身戎装,父亲喜欢陪我四处走走。那天,一远房亲戚新房里挂一幅蛇舞狂草,张旭笔风。主人说这是外乡一位民办教师送来的,已经“麻”倒了许多人。父亲胸有成竹地说这几个字高如认得。我不是研究书法的,上学又学的简化字,遇这类古体狂草,若词句背得还能读下来;若词句生疏,有些字就认不得。此时这一幅头一句“柳岸沙明对夕晖”的“柳岸”两字,用的繁写大草,“岸”字还把上中下结构变成了左右结构。于是我懵了半天开不了口。

    父亲脸由红而青,由青而白,一甩袖子走了,回家半日不语,直到晚上喝过几杯酒后才说亏你还是做文案的官员,当着那么多人出我的丑。都怪那场文化大革命,书读浅了!其时眼眶里就有了泪水。

    两件事联系起来,我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是“博学”。

    九十年代初,我带一批记者到南充某部采访,部队举办了内部舞会。公务完成后,我回家看望父母。进屋就感到父亲审视的目光,却又并不开口。

    晚餐时,几杯烧酒落肚后,父亲发话了,高如,你们解放军在兵营还要“比武”啊?

    我答,解放军是要比武嘛!

    那“比武”有啥好处呢?

    提高武艺,奖励先进呗!

    那都奖励得呀?

    怎么不能奖励?

    搂着个姑娘“比”,还要奖励呀!

    我这才明白他说的“比武”是跳舞。那天在南充跳舞时家乡来了熟人,定是他们告诉了父亲。

    父亲说,搂着个女子你媳妇高兴不高兴?周围人说不说闲话?年轻人染上了女人可不是好事。

    我解释说,城里人跳舞,就跟男女握手一样,高雅流行得很,不必大惊小怪。

    父亲重重说了一句,曹操背时(倒霉)怪蒋干,董卓背时怪貂蝉。懂不懂?

  “邓老太爷”的价值观

  五八年“大炼钢铁”,使家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