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这人就这么怪得出奇,又回绝了许多这样的人。

  大概又过了一年,父亲办了病退,他终于答应去了一家包工队。可谁知道,结果会这么惨。

  父亲在那家包工队干了不到半年,有一天包工队的头头(也是父亲以前的同事)找到了他,让他算一笔帐,说凭他的经验、水平和名气不会有什么问题。算完后可得到1万元的酬金,说这是甲方代理人的意思。父亲不干,说什么也不干。他很生气,他的人格不允许他这样干,也不允许别人这么干。他一气之下离开了这家包工队,并且写好了材料,到处去反映,到处去投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他病倒了,终于没能再次逃过鬼门关,去年冬天,因脑溢血长辞于人世。

  遗体告别时,来了许多人,大家都叹息着。一个我不认识的伯伯拍了拍我的肩膀,含着泪说:

  “你爸爸是天下难得的好人,他的预算全公司没有人比得上,可就是有点儿……”他摇了摇头,大概他不愿让我看到他老泪纵横的样子,一转身走了。

  父亲去了,没给我们留下一分钱。他留下了许多我们用不着的书。母亲含着泪说:

  “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你爸爸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书,他烧了那么多。”

  最终,我也理解了我的父亲。前不久,我又听说一件事,是父亲的同事告诉我的,1986年的冬天,父亲也是因为看不惯一些事,自己又管不了,气病了的。

  咳,他这一辈子!

Number:6604

Title:悟心成佛禅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悟心成佛禅》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俱胝断指

  俱胝和尚自造一庵住下时,有个名叫实际来的尼姑来了。她头戴斗笠,手执锡杖,绕俱胝走了三圈,说:“能说出来我就摘下斗笠。”她连问三遍,见俱胝都无言以对,就要走。俱胝说:“天已经晚了,为什么不暂时住下?”实际来说:“你能说出来就住下。”俱胝又没话可说。尼姑走后,他叹道:“我虽然长了个大丈夫的身子,却不如一个尼姑。不如抛弃这个庵,到各方寻找大师大德去。”

  恰在此时,俱胝遇见天龙和尚来。俱胝把实际来尼姑的事告诉他,他竖起一根指头。俱胝恍然大悟。从此他也不去寻师访友,凡有人来参拜询问佛法,他就竖起一根指头,别不多言。跟随在他身边的一个童子也就学会了,遇有人问,他也像师父一样,竖起一指。于是有人告诉俱胝:“和尚,你的童子也会佛法,凡遇有人问,他也跟你一样竖指头。”

  一天,俱胝藏了把刀子,去问童子:“听说你也会佛法,是吗?”童子说:“是啊。”俱胝问:“什么是佛?”童子竖起一根指头,俱胝挥刀把他的手指给削掉了。童子痛得大叫,往外就跑。俱胝又叫住他,童子回头时,俱胝问:“什么是佛?”童子又举起手来,突然发现指头没有了,恍然大悟。

  俱胝后来说:“我得到天龙的一指头禅,一生都用不尽。”

  寸丝不挂

  温州净居庵尼姑玄机,经常在大日山的石洞里打坐入定,驱除杂念。一天突然想到:“法性本来是湛然澄彻的,而且也用不着去排除什么,保持什么。讨厌喧闹,喜欢清静,这怎么能通达大道呢?”于是就出了石洞,去参拜雪峰大师。

  雪峰问她:“从哪儿来?”玄机答:“从大日山来。”雪峰问:“日出没出呢?”玄机答:“若出来就融化雪峰了。”雪峰问:“你名叫什么?”玄机答:“玄机。”雪峰说:“你这机子一天织多少?”玄机答:“寸丝不挂。”

  随后玄机礼拜而退。刚走两三步,雪峰说:“你的袈裟角拖地了。”玄机一回头,雪峰说:“好个寸丝不挂。”

Number:6605

Title:家教语言禁忌九例

作者:华英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报》

Date:1991。12。4

Nation:

Translator:

  抚养孩子能够磨练一个人的耐性,要认识到,有些话语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应当尽力避免使用

  1、“你就不会像……”

  姐姐做完作业并且洗漱完毕,而弟弟却还在那里冥思苦想。为什么他就不能做到像他姐姐一样呢?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进行令人厌恶的不适当比较,会使孩子渐渐同他的兄弟或姐妹产生隔阂。你不如直接对孩子提出要求,“把房间收拾好”或者“把桌子摆正”等等。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孩子的行为变得符合人意上来。

  2、“真不像话,哪像个7岁的样子!”

  你7岁的孩子在一家雅致的餐馆里很调皮,活像只有4岁,使你感到很难堪,于是叫住他:“真不像话,看你哪像个7岁的样子!”结果孩子受了羞辱,索性比先前做得更厉害了。

  对于孩子,有时并不需要责备他,用客观的口吻简单说上几句,往往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3、“看你打扮的难看样!”

  在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式上,孩子难免会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结果总是父母对孩子无可奈何。专家们建议:“孩子要同朋友们一块出去玩,他想穿戴怎样就怎样好了;而一旦他想和你一块出去,他就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孩子需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下适应不同穿戴需要。父母有权利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

  4、“你长得结实、漂亮、让人喜爱……”

  父母要对孩子因势利导,而不该给孩子施加压力。说“你很能干,我知道你能做这件事”与说“你脑子快,这点事你不费吹灰之力”两者相比,前者更具有鼓励性而不显得那么严格。

  5、“你怎么这么笨!”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父母的主要目的之一。象“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只能伤害孩子。给孩子以积极的鼓励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行为。

  6、“有时我真希望没有孩子。”

  孩子一旦听到“你真没用”、“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时,就会默默地记在心里,直到他长大成人也难以忘记。

  如果你真被气极了,与其说“我真想不要你”倒不如换成“你太让我生气了!”

  7、“住嘴!”

  这样的话给孩子的印象是,你并不重视他的意见。时间一长,他就渐渐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论什么重要事情都不需要的人了。

  最好是把话换成:“别着急,悄悄地,不要吵。”如果不管用的话,你就严肃而果断的关掉电视或打发你的孩子回自己的房间去。

  8、“打死你!”

  空洞的恐吓只会降低你的威信,而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较好的办法是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具体惩罚方式。如说:“你要再那么做,晚饭后就不准你出去玩。”孩子会觉得你的话能够兑现。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把他们关到自己的房间里去是比较有效的惩罚方式。

  9、“你要再不过来,我就自己走了!”

  千万不要利用孩子害怕被抛弃这一心理来吓唬他们。父母应当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有了这个,孩子才敢涉足外面的世界。

  如果孩子爱到处溜达,就应当预先提醒他要注意做什么。比如说:“你还能玩一会,5分钟后我们就离开。”这样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比把孩子丢在身后吓唬他要更好。

Number:6606

Title:感悟

作者:他他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丽水青年报》

Date:1991。12。4

Nation:

Translator:

  远近虚实

  李白醉酒,月夜泛舟,对着水中的月影陷入了沉思。渔夫感到很奇怪,便问:“先生,天上的月亮不是很好吗?您为什么要对水中的月亮如此感兴趣呢?”

  李白微微一笑,答道:“非也。天上的月亮固然很真实,但是它离我们太远了。水中的月亮虽然虚假,但是它离我们却很近。所以,我正在想,是应该舍虚求实,还是应该舍远求近呢?”

  生活中,远近虚实往往成反比。

  草与秧苗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已去,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

  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

  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帮助别人要帮得恰到好处。

  伟人

  伟人原先也不是伟人。他小的时候也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那时,他在村上的私塾里念书,是一个有不规矩的学生,常常暗地里咒骂管教他的先生。有一天在下学路上,他还顺手偷了一书包四阿婆的包谷穗子。后来,他进了京城,成了伟人,他从前的劣迹也都被人说成了调皮。

  从伟大到卑微,只差一步的距离。

  只要心中有

  耶稣在讲经的时候,十分虔诚地对他的门徒们说:“主的孩子们,主永远与你们同在,现在,主就在你们的身边。”信徒们忙向四周看了看,但是,这里除了他们这些信徒,并没有别人,就疑惑地问:“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呀?”耶稣十分恼火,就大声地训斥说:“那是因为你们心中没有!”

  只要心中有,便处处有。

Number:6607

Title:推荐信

作者:王发麟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曾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一贯严禁亲属利用他的身份办私事,可是他的妻子凯瑟琳有一次还是“犯了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马歇尔有一条名叫“舰队”的爱犬。如果下班回家时没有看到“舰队”,他就会很不快活。有一天狗跑掉了,凯瑟琳急得要命。这时海军部的守夜人打来电话,说“舰队”被他找到了,但要凯瑟琳为他在海军部谋个好差使,他才肯把狗送还,否则就把狗从窗户扔出去,随它瞎跑。凯瑟琳左右为难。这时马歇尔快下班了,凯瑟琳只好写了封推荐信,封好后派人送去,将狗换了回来。

  晚饭后,凯瑟琳对丈夫说出了用信换狗的事。马歇尔听了大发雷霆,他表示宁肯失掉“舰队”,也不能容忍妻子滥用他的职权。看到丈夫这样生气,凯瑟琳委屈得哭了;马歇尔只好走过来安慰她。她刚把眼泪擦干,马歇尔又问她推荐信是怎样写的,那个家伙凭这封信能在海军混个什么好差使。

  “我知道你会问的,所以留下了一个抄件。”凯瑟琳一边回答,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信纸。马歇尔匆匆读了一遍。信是这样写的:

  “致美国海军部有关人士,持此信者捕犬有方。

  凯瑟琳·T·马歇尔”

  马歇尔读完信,忍不住大笑起来。

Number:6608

Title:一位心灵手巧的人

作者:理查德·科恩

出处《读者》:总第128期

Provenance:《中国广播报》

Date:1991。2。26

Nation:

Translator:卫晓丽

  一大早,艾尔比开着小型运货汽车来了,车后扬起了一股尘土。

  他卸下工具后就干起活来。艾尔比会刷油漆,也会修修补补,能干木匠活儿,也能干电工活儿,修理管道,整理花园。他会铺路,还会修理电视机。他是个心灵手巧的人。

  艾尔比上了年纪,走起路来步子缓慢、沉重,头发理得短短的,裤腿留得很长。他给别人干活。

  他的主人有几间村舍,其中有一间我在夏天租用。每年春天艾尔比把自来水打开,到了冬天再关上。他把洗碗机安置好,把床架安好,还整修了路那边的牲口棚。

  艾尔比摆弄起东西来就像雕刻家那样有权威,那种用自己的双手工作的人才具有的权威。木料就是他的大理石,他手指在那上面摸来摸去,摸索什么,我不太清楚。我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问候方式,接近木头就像骑手接近马一样,安抚它,使它平静下来。而且,他的手指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有一天,艾尔比在路那头为邻居们盖了一个小垃圾棚。垃圾棚被隔成三间,每间放一个垃圾桶。棚子可以从上面打开,把垃圾袋放进去,也可以从前边打开,把垃圾桶挪出来。小棚子的每个盖子都很好使,门上的合叶也安得严丝合缝。

  艾尔比把垃圾棚漆成绿色,晾干。我走过去看一看,为这竟是一个人做的而不是在什么地方买的而感到惊异。我用手抚摸着光滑的油漆,心想,完工了。不料第二天,艾尔比带着一台机器又回来了。他把油漆磨毛了,不时地用手摸一摸。他说,他要再涂一层漆。尽管照我看来这已经够好的了,但这不是艾尔比干活的方式。经他的手做出来的东西,看上去不像是自家做的。

  我的身边有的是木料和工具,但是对于制作东西的基本常识却一无所知。一支铅笔或一支钢笔是怎样制成的?怎样才能从树身上得到纸?墨水是从……啊,是从哪儿来的?我只知道如何使用周围的物品应答机、电话却不会制作它们。如果它们坏了,自有别人来修好。

  但是在艾尔比的天地中,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因为那都是他在某个时候制作的,修理的,或者拆卸过的。保险盒、牲口棚、村舍全是出自艾尔比之手。我羡慕他驾驭基本事物的能力。在我看来,就像在野生世界生存的能力一样,这是人类曾经具有的、而且应该具有的能力。

  艾尔比的主人们从事着复杂的商业性工作。他们发行债券,签订合同。艾尔比不懂如何买卖证券,也不懂怎样办一家公司。但是当做这些事的人需要盖棚子时,他们就去找艾尔比,或找像艾尔比这样的人。他们明白艾尔比所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很有价值的工作。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艾尔比收拾工具,放进小卡车,然后把车开走了。他留下的是一股尘土,以及至少还有一个想不通的人。这个人纳闷,为什么艾尔比做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