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c。帝国大厦

  d。世界贸易中心

  4。a。飞盘

  b。高尔夫球

  c。滑板

  5。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阿波罗号登月

  c。挑战者号

  d。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6。a。莎士比亚

  b。乔叟

  c。亚历山大·蒲柏

  7。a。显微镜

  b。麦克风

  c。微型电脑

  d。微波炉

  8。a。穆罕默德

  b。乔答摩。悉达多

  c。耶稣

  9。a。天花疫苗

  b。伤寒疫苗

  c。小儿麻痹症疫苗

  10。a。缝纫机

  b。内燃机

  c。轧棉机

  11。a。阿斯匹林

  b。面巾纸

  c。背胶邮票

  12。a。西班牙内战

  b。美西战争

  c。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13。a。嬉皮士

  b。雅皮士

  c。比特尼克

  14。a。爱德华时期

  b。伊丽莎白时期

  c。维多利亚时期

  15。a。诺曼底登陆

  b。偷袭珍珠港

  c。芦沟桥事变

  16。a。超现实主义

  b。抽象派

  c。印象主义

  17。a。滑铁卢战役

  b。法国大革命恐怖时代

  c。攻占巴士底狱

  18。a。棒球

  b。足球

  c。篮球

  答案:

  1。c(1776)b(1908)a(1910)

  2。b(1490)a(1893)c(1915)

  3。b(1176)a(1889)c(1931)d(1970)

  4。b(1929)a(1955)c(20世纪70年代)

  5。a(1957)b(1969)d(1981)c(1983)

  6。b(约1340约1440)a(15641616)c(16881744)

  7。a(1590)b(1870)d(1950)c(1970)

  8。b(约公元前56公元前486)c(公元一世纪初)a(570632)

  9。a(1796)b(1896)c(1955)

  10。c(1793)a(1841)b(1890)

  11。c(1840)a(1898)b(1924)

  12。c(1480)b(1898)a(1936…1939)

  13。c(19世纪50年代)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80年代)

  14。b(15581603)c(18371901)a(19011910)

  15。c(1937)b(1941)a(1944)

  16。c(19世纪后期)a(1924)b(1945)

  17。c(1789)b(1793…1794)a(1815)

  18。a(1840)b(1870)c(1890)

  得分:答对1题得1分,答错0分。

  1518分:优秀

  1014分:良好

  低于10分:你应该好好检讨你的历史知识

Number:5170

Title:致命的指纹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青年博览

Date:

Nation:

Translator:吴心海

  命案现场采集指纹

  侦探阿诺德·索罗在洛杉矶警察局任职14年中,曾调查侦破过数百起谋杀案。作为一名刑侦指纹专家,他已习惯于看到受害者的尸体。然而,在1963年10月3日的下午,当他踏进好莱坞一所小小的公寓卧室时,索罗仍然不寒而栗。

  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被毒打成这个样子:浸透了殷红鲜血的床上躺着一个女性,脖子上缠着一只丝袜,颅骨几乎被打烂。房间的墙壁上溅满鲜血。

  同事杰西。塔布斯告诉他:“死者叫托拉·罗斯,像是被抢劫和强奸未遂。凶器尚未找到。我希望凶手会留下一些指纹。”

  索罗点点头,他和另一名指纹专家便开始在厨房水池上端的气窗上专心地工作起来。警方估计凶手是从此处入室作案的。

  索罗把银粉撒在玻璃窗上。如果凶手手掌和指头的汗迹和油迹留在玻璃上,银粉便会附着其上。接下来,索罗用驼毛刷掸去未附着于玻璃上的银粉,玻璃上清晰地显示出9个指纹。“抓住他了!”他兴奋地叫出声来。

  索罗用透明胶带贴在第1个指纹上,然后再轻轻揭起来。他的动作格外仔细,因为指纹若稍模糊一点,在法庭上便毫无用处。接着,他把揭下来的透明胶带贴在一张黑卡片纸上,这样指纹的形状清晰可辨。在卡片上,他记下时间、日期、地点以及罪案报告号码。

  在其后的两个小时中,索罗和同事在窗台、厨房水池以及起居室和卧室的门框上发现了相同的指纹,总共用透明胶带揭下了36个清晰的指纹。

  30年悬案

  索罗侦探用揭下来的指纹和可以合法进出公寓的人的指纹进行对比后,没有发现相同者。无疑,36个指纹属于罪犯。

  接下来,索罗和同事调出洛杉矶警察局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司法部门的数千份指纹档案,和手头的指纹加以对比、分析,同样没有找到相同者。这表明,杀人犯在警方没有犯罪纪录。

  此时,警方的验尸报告也有结果。托拉。罗斯死于脑部遭受的数次重击,凶器很可能是头的起钉爪。凶手还曾企图强奸受害者。

  在其后3年中,索罗查证了数千份指纹档案,却一无所获。

  不久,80年代中期索罗退休了。保留着36个清晰指纹的卡片被收进档案。由于加州谋杀案没有追诉时效的规定,因此警方一直把它作为悬案。但这36个指纹和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不时在索罗的眼前晃动,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决不会放过这个魔王。”

  电脑“暴露”杀人疑凶

  时光如梭。1990年12月初,洛杉矶警察局购进了一台电脑指纹身份自动识别系统(AFIS)。这个系统能把100余万个指纹(多数为被洛杉矶警方逮捕过的罪犯的指纹)输入电脑,不明身份的指纹可以输入电脑和庞大的指纹库加以对照。操作一次的时间不足45分钟,而用人工对照的方法须花费数年时间。

  AFIS近年来已经帮助解决了数起案件。在洛杉矶警察局潜指纹部门负责的克莱门茨感到,这个系统应该可以解决历史悬案。于是,他把1965年之后的50个悬案的指纹输入该系统。

  不一会负责这个系统的调查员打来电话,他告诉克莱门茨,发现在1963年的指纹中,托拉·罗斯一案嫌疑犯的指纹和电脑库中的某个指纹相同!

  克莱门茨兴奋得几乎喊出声,他说:“当年是索罗取下的指纹,我知道这些指纹很清晰。我们追它个水落石出。”

  不到一个小时,电脑提供出10个和托拉·罗斯一案凶手指纹最相像的10个指纹。阿尔瓦多把这些指纹和档案中的黑卡纸上的指纹仔细对比,发现其中一个完全相同。另两名指纹专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指纹属于一个叫弗农·鲁滨逊的男子。

  指纹专家出庭作证

  1990年12月27日,杀害托拉·罗斯的嫌疑犯在明尼苏达州被捕,不过,对该案的审判一直推迟到1993年10月中旬才进行。退休侦探索罗作为证人参加了审判。

  在走向证人席时,索罗停下脚步,盯着被告,一个衣冠楚楚、身材瘦小、有点害羞的男子。48岁的弗农·鲁滨逊戴着玳瑁框眼镜,看上去更像一名会计师,而非杀手。

  索罗知道,被告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捕前系明尼苏达州一家建筑维修公司的一名颇受人尊敬的主管。索罗死死盯着鲁滨逊,希望从这个表面上看很斯文、说话十分温和的人身上看出一点豺狼的凶残本性。

  索罗当然明白,无论鲁滨逊看上去多么无辜,他的律师都要面对一个棘手问题:为什么托拉·罗斯的公寓中遍布被告的指纹?

  洛杉矶地区检察官保罗·特利说,本案拥有的唯一的物证,便是鲁滨逊的指纹。犯罪现场没有目击证人,而且凶器也没有找到。此外,鲁滨逊还有自己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他说案发之夜,自己正在125英里之外接受第9周的美国海军新兵训练。

  在开场白中,特利对陪审团说:“指纹不会说谎。每个人的指纹均不相同,而且至死不变。”然后,他仔细叙述案情,详细讲述了托拉·罗斯的死亡原因和时间。曾和克莱门茨一个办公室共过事的一位指纹专家大略介绍了AFIS系统的工作程序。接下来,特利请索罗走上证人席。

  此刻,1963年摄于凶杀现场的照片被送呈陪审团过目。照片上的阿诺德·索罗满头黑发,表情严肃,正笔直地站着,仔细地在托拉·罗斯的厨房窗户玻璃上揭指纹。尽管眼下索罗的头发已变成银灰,但陪审团所看到的证人席上的索罗仍保持着和当年一样的严肃、认真劲儿。他详细地解释了认真揭取、记录每一个指纹的过程。最后,特利拿出指纹请索罗辨认。

  “1963年10月3日你在卡片纸上贴上的指纹,和你现在所看到的是否是同一件东西?”检察官询问。

  “毫无疑问,这是同一件卡片。”索罗清楚地回答说。

  “模范公民”被判终身监禁

  弗农·鲁滨逊看上去是个模范公民。从海军退伍后,鲁滨逊曾一度入大学和广播学校读书。之后,他在许多个城市工作过,都是拉任电台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后来,美国建筑维修公司雇用了他。

  从表现上看,鲁滨逊的生活很规矩,好得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检察官特利清楚地知道必须用某种方式让陪审团明白,揭开这只老狐狸凶残的真面目。

  最后,轮到鲁滨逊接受询问。在自己的律师提问后,他坚决否认自己杀过人,并称自己从未到过托拉·罗斯的公寓。当特利走向证人席提问时,鲁滨逊的目光变得满含敌意。特利开始推翻鲁滨逊自己描述的海军生涯。紧接着,他对被告称自己案发时不在现场,正在接受海军新兵训练的说辞提出质疑。特利微微一笑,拿出一封信来。

  原来,鲁滨逊在海军服役时曾违反军纪,1965年被地方警方逮捕过。海军军方的一个纪律部门曾考虑开除他。鲁滨逊写了一封信要求从宽处理。

  “我未接受新兵训练,而我认为这是每个军人生涯的基础,”特利在法庭宣读这封信。“当然,我也接受了一些基本训练,如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预备役新兵训练。”特利在读到“为期一周的预备役新兵训练”时,特别加重了语气。

  特利读完此信,只见鲁滨逊两眼看着地板,打不起一点精神。

  “鲁滨逊先生,信是你写的,对不对?”

  “是我写的。”鲁滨逊轻声道。由于不在案发现场的主要证据不再成立,鲁滨逊再无有效的反证来动摇索罗30年前搜集的有力证据36个指纹。

  陪审团一致认定鲁滨逊犯有一等谋杀罪,马奈拉法官宣布判处其终身监禁。

  审判之后,鲁滨逊生活的黑暗一面终于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托拉·罗斯被谋杀时,鲁滨逊刚刚18岁。

  正是那次,他的指纹被留进档案,输入AFIS数据库。

  对指纹专家索罗来说,鲁滨逊被判入狱了结了他多年的愿望。他指出:“经过这么多年,也许托拉·罗斯能够真正安息了。”

Number:5171

Title:逃之夭夭

作者:水豆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中华工商时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友向我谈起他幼时的一件往事,令他终生难忘:他每天上学都路过一个杂货摊,每天都捏着仅有的几分钱盘算买哪种糖最合算。终于有一天,他踌躇许久后认准一种又便宜又洁白的大糖丸:“给我拿这个……”那看摊的老头瞟他一眼,慢慢地冷冷地说:“看好了,这可是卫生球!”

  参加工作后,他腰包里有了钱,自觉气足胆壮。一日他去买衬衣,一番斟酌后认准一种花色样式价钱都可心的衬衣:“同志,给我拿这件!”那女售货员瞟他一眼,慢慢地冷冷地道:“看好了,这可是女式的!”

Number:5172

Title:抗菌素的危机

作者:夏龙。贝格莱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世界科学

Date:1994。

Nation:

Translator:龚威

  没有什么能奏效。辛西亚·吉伯特博士给她的一位57岁的肾病患者以种种抗生素,但令她绝望的是,无论使用何种片剂或胶囊,甚至静脉注射从普通氨苄青霉素到最优级的试验新药teicoplanin─那个病人的血液中仍然有大量肠道球菌,肆虐无忌。这些细菌慢慢致其红血球中毒。吉伯特说:“我们试用了六七种不同的药疗法。有的单独使用,有的配合使用,有的药我们明知无效,但无更多的选择。”吉伯特是华盛顿退役军人保健中心的传染病专家。她的病人的血有时是清洁的,但感染在几天之内又猛烈地反攻过来:少数变劣了的离群病菌,不再害怕抗菌素的威胁,就像一帮盗贼中极少数狡奸巨猾分子不再害怕枪声一样。躲过药物的攻击之后,细菌便数以十亿计地繁殖起来。去年的一天早晨,吉伯特鼓足勇气,轻步走入那位病人的病房。病人说:“我想你一定是来告诉我我快要死了。”她解释说,任何药物都不奏效,她已经想尽了办法。20世纪的神奇药抗生素已被地球上最原始的微生物细菌所击败。几天之后,那位病人由于其血液受大量细菌感染而死亡。

  依阿华大学的理查德·温斯尔说,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从实验盘的霉菌中渗出的青霉素以来,人类与微生物一直在竞赛。在这场竞赛中,领先者不断改变着。1946年,即抗生素在二战中广泛应用仅5年后,医生们发现,青霉素对葡萄球菌不起什么作用。这没有难倒药物学家,他们发明或发现新的抗生素(往往是从在他们访问异国他乡时作为纪念品带回的土壤样品中发现的)。在这些新的抗生素强攻之下,微生物又一次屈服了。但细菌又重新聚集起来,其变种具有挡开最新药物作用的能力。只要有新药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竞赛就这样进行着。在整个竞赛中,总的说来,药物略略领先,如结核、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已逐步被征服。不可否认,有些人死于这些疾病,而且至今仍有人因这些疾病而死亡,但人数毕竟不多,而且死的不是那些细菌尚未破坏致命系统之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