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了老者的话,我连连点头,看来,一些长期存在的民族风俗,除带有某些神秘传说外,总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连在一起的。

  告别老者,天已渐渐黑了,但洗澡的人们却要等到弃山星在河畔的花瓶山上出现才回去。我们缓缓地向前走着。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姑娘的清脆声音:”不许过来,不许……“我们一愣,远远望去,河中一块绿洲上,几个姑娘正在梳洗。朦胧的月色,映出她们苗条的身影,衬着江水盈盈,树枝婆娑,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同行的藏族同志说:”那几个人里头一定有汉族姑娘,怕人看见,故而大喊大叫……“他也风趣地学着:“不许过来,不许过来。”

  姑娘们也止不住笑了起来。

Number:5062

Title:等待太阳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9期

Provenance:世界博览

Date:1984。3

Nation:

Translator:丁志壮

  太阳日经过几个月的暗无天日,太阳又返回来的日子,是挪威特罗姆瑟城人民满怀希望的节日。

  特罗姆瑟位于北纬70度、北极圈内215英里处,住有4万5千多人,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被称为“北极之门”。生活在那里就像是坐在一个经常不断地拉开或拉上窗帘的屋子里,每一年,这里都有两段与众不同的时期。太阳在5月21日升起后,便停留在空中,一直到7月25日才落;而11月25日太阳落山后,一直到1月21日都不会露面,除了中午有几小时暗淡的虚光外,黑暗几乎长达两个月,当地人民把这一段没有太阳的日子称为“黑暗时期”。

  特罗姆瑟尽管位于北极圈内,但仍是一座完整的、八十年代的现代化城市。超级市场、电影院、鱼罐头工厂、保险公司等应有尽有,还有北极圈内唯一的一所大学。太阳的出没时间是这里年历上的最重要内容。人们可以精确地告诉你太阳将于某日某时某分出现,指出在哪一座山峰的峡谷能首先看到太阳。

  夏季,特罗姆瑟城沐浴在太阳光下长达66天,午夜的太阳几乎不停地在地平线上移动。凌晨三点与下午三点的景色相同:低平柔和的阳光洒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码头上,并在街上留下了长长的影子。人们在7月的阳光下欣喜若狂,他们为了捕捉每一束宝贵的阳光,纷纷打破常规,离开了办公桌,关上店门去山顶散步,采集草莓和蘑菇;去湖边钓鱼,去海里游泳。

  七月的特罗姆瑟成为真正的不夜城。晚上11点半,街上还挤满了背着背包的旅游者,他们都是为了去看午夜的太阳的。当地的人也成双成对出来散步,一对老年夫妇在整理他们的玫瑰花园,有的人正在洗刷自己的车子,酒吧间里挤满了人,一些人在喝上几杯以后再去钓鱼或进行其他喜爱的活动。

  可是到了1月份,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特罗姆瑟城的冬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灯光。因为没有太阳,这个城市整天靠灯光照明,千万盏灯组成了灯光的海洋。有些房子用12盏灯来照亮窗子,强力照明灯照亮了汽车路和花园。这里每户居民消耗的电力是美国的三倍,幸运的是,挪威北方有丰富的水力发电能力,蕴藏量丰富的北海油田也已开采,能源很充足。

  午夜出太阳和北极之夜的原理是:当地球在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时,由于地球轴心的倾斜,太阳的位置相对来说也就改变了。3月21日是春天的第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3月21日以后太阳向北移,一直到6月21日太阳停留在北回归线上,然后到9月21日太阳重新跨过赤道,于是秋天开始了。12月21日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此时与特罗姆瑟的距离最远。当太阳慢慢移到赤道以南,地球表面的曲度挡住了太阳,在北极地带就看不见太阳了,越北的地区,见不到太阳的日子越长。这样在11月25日就没有太阳,但有160分钟的光线。有光线的时间渐渐缩短,在12月21日只有124分钟了,然后再慢慢增加,到1月11日又有157分钟了。1月21日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如果没有山峰挡住,在1月19日就能见到一点儿太阳。

  “黑暗时期”干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当地人影响最大的是睡眠。人们在夏天睡得很好,但一到冬天黑暗降临,人们在晚上一开始就睡不着,最后当他们刚迷糊过去,早晨已经来临。这使人整个白天精神不振。如此恶性循环,睡眠越来越差。

  对外地人来说,在黑暗中睡不着觉似乎有点不可置信。但事实确实是这样。安眠药的销售量在“黑暗时期”比平时增加三分之一,医院的病人大多数患神经衰弱症。全城有四分之一的人抱怨在“黑暗时期”睡不着觉,特别是青年人比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情况更糟。

  第二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实际上也与第一个有关:即太阳消失后,人们的情绪也变得低落。人们变得沮丧、忧郁、萎靡不振,他们对环境、活动、亲属失去兴趣,一个个显得无精打采。但是当太阳一回来,人们很快又变得生龙活虎了。所以这种病是不需要治疗的。

  这里的人们都喜爱体育运动,就是在漫长的冬季,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滑雪是最受欢迎的运动。傍晚,一队队滑雪者在昏暗的灯光下艰难地滑行。

  室内活动也很活跃。大学的日程表上演讲会、音乐会、讨论会、演剧安排得满满的,“黑暗时期”是学术研究的好时光。最受欢迎的演讲都安排在12月份和1月份。

  “黑暗时期”也刺激了社交活动,人们参加聚会、便宴和家庭团聚。人们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去酒吧和饭馆喝酒吃饭。这个城市的人口不足四万六千,而饭馆的座位却有四千多个,这比例在挪威是第一位,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欢乐的日子,玩得最痛快,可以在山坡上一直玩到午夜。到冬天大部分时间就只能呆在屋子里绘画、唱歌、画素描或看书。下午四点钟吃晚饭,吃饭后孩子们就很少到室外去了。因为怕传说中住在森林中黑暗深处的魔鬼。太阳光会把这些魔鬼变成石头,黑暗时期没有太阳,把它们释放出来了,它们到处做坏事、恶作剧,特别会出现在孩子的想象之中。

  很幸运,圣诞节给这里的人们在漫长的黑暗时期增添了不少乐趣。这里庆祝圣诞节的时间特别长,从12月10日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1月中旬。古老的传说把圣诞日与12月21日冬至联系起来。为期一个月的庆祝活动也很隆重。人们张灯结彩把主要街道装饰起来,举行圣诞宴会,围着圣诞树跳舞,然后分发礼品。

  庆祝活动结束了,疲倦的城市还未喘息,下一个沸腾的时刻“太阳日”又来临了。人们在太阳日(1月21日)那天早晨醒来,第一次发现晴朗的天空布满星星。早晨九点,人们纷纷到面包店购买“太阳面包”,这种圆形果酱果仁面包是当地人们用来迎接太阳的糕点。饭店贴出供应“太阳巧克力”和“太阳咖啡”的招牌。南边的天空渐渐染成了粉红色,笑容也慢慢回到了人们的脸上。

  在几年前,特罗姆瑟城已宣布“太阳日”为本城节日,要游行庆祝和选“太阳公主”。如果乌云和积雪阻止了这些活动,那么将以室内音乐会和舞会来代替,接下去是滑冰比赛。大部分人将在办公室或家里进行私人庆祝活动。孩子们的庆祝活动更富有生气。他们都穿上了民族服装,打扮得漂漂亮亮,唱歌、跳舞。上午十一点钟,孩子们都分到了太阳面包和巧克力,如果天气晴朗,他们就爬到山上观日出。

  气象站预报太阳出现的时间是11时45分,在天空将停留4分钟。真是一分不差,一缕缕淡淡的金光从山谷里露了出来,像新娘刚揭开面纱似的有点儿害羞。孩子们的欢呼声在山谷里回荡,有人唱起了太阳颂歌。人们默默地注视着,似乎要在这宝贵的瞬间追求永恒。

Number:5063

Title:耐受力的纪录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9期

Provenance:科学与生活

Dat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一鸟

  动物和人的非特异性耐受力有时是很惊人的,下边就是一些这方面的纪录。

  印度蜘蛛不进食可活18年。

  在纽约动物园里,一条蟒蛇不吃东西活了3年。

  狗耐饿的最高纪录是117昼夜。

  在美国医生赫伯特·谢尔顿的医案中,耐饿的最长时间为90天。

  1821年,一个法国人不喝水,过了17天才死。

  长颈鹿可以半年不喝水,埃及跳鼠可以3年不喝水。

  在安第斯山区域,约有1;200万人生活在高度为3;0005;000米的地方。而在喜马拉雅山区域7;000米左右的高处仍有村落。

  在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苏联“喜马拉雅混合登山队”里,有一名候补队员,在试验过程中,他在气压舱里相当于11;000米的“高度”上呆了10分钟。

  出生在马罗科奇(海拔5;000米)的印度人,可以在气压舱里相当于12;000米的“高度”上呆1分半钟而不失去知觉。

  人不带氧气在水下停留的最高纪录是13分42。5秒。

  杰克·摩尔在1983年他57岁时创造了一项潜水新纪录,他不带呼吸器潜到了105米。

  瑞士人克列尔带着呼吸器潜到了305米的深度。

  出色的马拉松运动员在竞赛结束时,体温可高达42℃,甚至可达44℃。中暑时,人的体温在特殊情况下可达4647℃。有一个人在癔病发作时,体温升高到了50℃。

  人可以在短时间内耐受非常高的环境温度。从前在一些工厂里,焙烧瓷器的工人有时要在175℃的温度下工作,每次2025分钟。

  嗜冷的微生物可以在低于0℃的温度下生长,而嗜热的细菌可以在7075℃的温度下生长。细菌的芽胞可以耐受160180℃的加热。蜗牛在-120℃的温度下长期冷冻后仍然存活。人的某些细胞(生殖细胞,血细胞)在-196℃度的温度下仍然保持着生命力。

  受过严格训练的运动员脉搏的临界值是每分钟250次。

Number:5064

Title:细说面包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9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烘制面包时散发出的香味,只要闻到一点便使你馋涎欲滴。

  每一国有自己的国旗,也有自己的面包;墨西哥的玉米饼,印度的薄饼和松饼,苏格兰的馒头形面色和燕麦饼,英国大小合在一起的圆形软面包,爱尔兰的苏打面包,中东的扁饼,美国的玉米包。

  各国面色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样。意大利人用巧手辫或绞搓生面团。把面包切开,每一片看来都不一样。意大利的厚皮面包上往往撒些茴香或芝麻,或者里面塞了火腿、加香料的香肠、松软白干酷或巴马干酪。

  法国人创造了细长的面包,有特别味道,稍微有咸味,又有一点酸,质地细致。牛角包里面是一层层黄油酥面,现在正风行全球。还有种奶油鸡蛋包,顶上有个软的圆球。这都是法国面包师傅的杰作。

  犹太面包师傅也有他们的拿手制品,如发酵裸麦面包,上面撒有罂粟子,又松又脆。德国人也会做裸麦面包,从浅色的软面包到黑色的硬面包,一应俱全。最黑最酸的面色是俄国人又粗又大的黑面包。

  面包的种类多得出奇,又是日用的食粮,因此也进入了语言。英语里养家糊口的人叫“挣面包的人”;“面包”也指货币,“知道面包哪面涂了黄油”,是说你知道利益之所在:进餐叫“分面包”;农业区,叫“国家的面包篮。”

  面包虽然是“最寻常”的食品,实际上却最不寻常,简直是营养珍品。可是人们都毫无理由地污蔑它使人发胖,只给你增加没有用处的热量。其实一片白面包的热量只有大约70卡,而一杯全脂牛奶就有160卡,一个中型苹果就有85卡。面包是营养专家所推荐的高能量、纤维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面包起源于一种粗糙、沙砾般的扁饼,最早烘制这种扁饼的人,可能是石器时代瑞士的湖滨居民,这些人在八千多年前就知道把谷物舂碎,羼水,在烧热的石头上烘烤。历史学家把发酵面包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前到三千年之间的埃及,当时大概是野生酵母侵入生面团,便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发面饼。埃及人后来又发明了烘炉,把烘制面包变成了一种手艺,创制了五十多种不同的形状圆的、立方的、麻花形的、动物形状的。

  1936年,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院一个远征队在埃及阿塞西夫谷发现了几个3500年前的面包。令远征队里的科学家吃惊的是,其中有些几乎像现代的裸麦面包!

  摩西把希伯来人带出埃及,他们把古代制面包的秘方也带出来了。到了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所有城市都有出售面包的作坊。

  罗马人进一步改进制面包的方法,发明了圆顶厚壁长柄木杓炉,这个名称来自烘制面包时用以推动面包的长柄铲形木杓。他们还发展了水推磨和最早的面粉搅拌机,用马和驴推动。罗马人重视面包,用来作为福利计划的一部分。

  中世纪的欧洲人一般都吃粗糙的黑面包,最初白面包只用于教堂仪式。原先只有修道院和寺院中才有烘炉,后来领主宅邸中也有了这种设备,富人开始用烘炉制造白面包供自己食用,因此白面包成了特权阶级的食品,地位越高的人,吃的面包越白。今天情况倒过来,一般认为白面包是普通面包,深色的“杂样”面包价钱要贵得多。

  关于面包最富有灵感的创新,大概出现于十八世纪时的英国,那时有个放荡不羁名叫约翰·蒙塔古的贵族,三明治四世伯爵,叫人在两片面包之间夹点肉,使他能一面吃一面赌博。那种粗制的三明治就此改变了世人的饮食习惯。

  不管大小、形状和质地怎样,刚刚出炉烘得焦黄香气扑鼻的面包,说不定最能刺激人的食欲。面包成了营养的象征,在引起敬意、怀旧、甚至爱好方面,什么食物都比不上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