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他像一个落魄的男人一样,扑到琼玛的怀里,自怜自爱地说:   
  上帝的手是沉重的。   
  对于传言的主要制造者牛虻而言,他当然希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传言本身,而不是背后的故事。但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料的,他病了。在这场痛苦的大病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他是怎样的意志坚定、刚强不屈,和玩世不恭的讽刺专栏作家牛虻简直判若两人。 
  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象结合在一起,非常容易让人怀疑他是一个心怀异志的家伙。   
  牛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他要向蒙泰尼里和上帝复仇,而不是在这儿担当一个传言的主人公。任何一种可以暴露他内心的行为,都很可能让他被当局抓住把柄,使他的复仇计划付之东流。 
  他改变策略,迅速开始补救工作。他告诉琼玛他在南美的种种痛苦遭遇,让琼玛将精力放到了感慨和怀念亚瑟身上;他诚实交待,他是〃红带会〃而不是〃短刀会〃的成员,让那些革命同志重新去整理思路;他甚至提前行动,伪装成一个害死儿子的老农,去试探蒙泰尼里的底细。 
  一切都表明,他要开始行动了。   
  就像所有的传奇故事一样,牛虻成为了悲剧的主角。他像他自己意料的那样,成了一个真正的殉道者,成了传奇的一部分。当他死亡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许多人会为之叹息不已,许多人会将他的故事四处传唱。 
  那个带着牛虻诀别书给琼玛的监狱看守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虽然他是罪犯,但他的确待人很好;琼玛会一辈子活在自己的回忆悔恨之中,如果她有孩子,她肯定会告诉他们这个令人伤心有怀念的故事;马尔蒂尼从厌恶牛虻到追随牛虻,他叙述出来的故事,肯定另有不同;格拉西尼那些君主立宪派人士,肯定会对牛虻加以评论。出于政治见解的不同,他们或许会说牛虻是一个死活不信上帝的人士。他们会感叹地说,其实,革命并不一定要这么惨烈;而加利那些玛志尼的党徒,则可能大肆宣扬牛虻是青年意大利党的一个无比坚定的革命战士,是无数像牛虻这样的人,才换来了后来的玛志尼为首的罗马共和国,尽管这个共和国只坚持了5个月。 
  等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又在自己的书里给予了牛虻很高的肯定。苏联电影《牛虻》也在暗示大家,牛虻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还没有马克思主义,但他的确就是一个伟大的先驱。当这部电影拍成之后,苏联人还亲自去伏尼契的家中为她放映了一次。 
  牛虻知道这些吗?他是无神论者,肯定不会知道。但当他四处传播关于他的种种传言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了传奇制造流程中的一部分。女作家伏尼契开了一个头,然后牛虻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留给了那些传播者继续发挥。 
  出于某些政治上的原因的,第三部分来到中国大陆。在一个文化管制极其严格的年代里,《牛虻》安慰了无数情感丰富又有文化需要的青年人。他们从亚瑟的长相谈到琼玛的外套,从宗教的仪式说到牛虻的精神,从革命往事研究到恋爱的手法,几乎无所不谈。在向别人转述的时候,每个人都各取所需添油加料。当他们向自己的孩子传播的时候,传奇变得神乎其神,慢慢有些不可思议起来。 
  当我母亲每次想到牛虻的时候,她迅速将这个故事和她生活的城市联系起来。在这座落后无知的苏北小城里,她只能靠自己的想象来实现追求自由的梦想。她给自己制作了苦难,然后相信自己就是牛虻。 
  从这个时候开始,传奇就变成了神话。     
侦探小说推理之外的特殊快乐    
  这是近几年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封面上用的最多的照片。   
  而事实上这是一部反福尔摩斯的电影。讲述的内容是作家华生虚构了一个叫做福尔摩斯的人物。为了应付媒体的死缠烂打,他雇佣了一个酗酒闹事的临时演员冒充福尔摩斯。扮演假福尔摩斯的是极具绅士气质的英国演员迈克尔·凯恩。 
  在影视作品中的福尔摩斯形象几十年来几乎一成未变。旅行帽、烟斗、斗篷、放大镜,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福尔摩斯的专属标志。   
  〃我的好朋友,对公众广大不善于观察的公众来说……他们才不会去注意什么是分析和推理的细微区别哩!〃   
  歇洛克·福尔摩斯   
  侦探小说   
  推理之外的特殊快乐   
  一,开始   
  如果你要写一部侦探小说,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种简单的方法。不如我们假设一下:案件发生在1994年,一个苏北小城。主人公是一个业余侦探,叫刘勃。这是我师兄的名字,我喜欢偶尔给他找点小麻烦,所以侦探就叫这个名字。侦探有一个助手,就是我。下面我们虚构一下故事的开始。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坐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无所事事地浏览街景。我的师兄刘勃则靠在他那张舒适的大沙发里,把玩着他的西藏转经筒。整整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一无所获,没有一个案件上门。我怀疑再这样下去三个月,刘勃一定会变成藏传佛教的研究学者,而不是一个以破获案件著称的侦探。 
  街对面站着一位年轻的女士,她似乎在等人,或者是寻找什么东西。我希望能够激起我师兄的斗志,让他不至于那么消沉,哪怕只是五分钟也好。   
  〃这个女人真是古怪,穿这样不体面的衣服,谁也看不出她是什么职业?〃   
  〃你说的是那个女教师吗〃,我的师兄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不可能吧!尽管我知道你有通过细节看出别人身份的能力,但这次你也太草率,你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   
  〃老弟,我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你观察事物的能力的确有些低下。要知道,在两个小时之内你所做的所有事情,我都记得很清楚,而你却记不住我干的一些小动作。〃   
  〃这话怎么讲〃,我有些糊涂了,刘勃的逻辑极其严谨,他很少说一些和主题不相关的事情。   
  〃瞧,大约一个小时以前,你给一位漂亮的女士打了一通缠绵的电话,约好了晚上见面的时间,然后你去浴室洗了澡,换上整洁的衣服,坐到窗前等待出门的时间。我说的对吗?我亲爱的朋友?〃 
  〃完全正确,但这和我们讨论的话题有关系吗?〃   
  〃事实上,当你坐在窗前的时候,我曾经从你身后走过。大约是在……十分钟之前,那位女教师就已经在那里了。〃   
  〃哦,是吗?我不记得具体时间了。这么说你是看见她了。可你凭什么说她是女教师呢?〃   
  〃瞧,这就是我要说的。我在说你的观察力,你太容易沉浸在某种情绪中了!晚上的约会让你神魂颠倒,很难沉下心去思考问题。你看,这位女士穿着是不能体现她的职业的,对吗?〃 
  〃是的,而且她也太〃   
  〃噢,别跟我说你对踩脚裤的看法,我知道你对此抱有成见,但这是另一码事。你看,她频频地向我们这边看,很有些研究的味道。你觉得她能看到什么?〃   
  〃嗯,广告牌!〃在我们公寓的楼上,有着一副巨大的广告牌。   
  〃关于什么的广告?〃   
  〃洗发水!〃   
  〃上面说了什么广告词?〃   
  〃哦,我记不得了。〃   
  〃这就是你的毛病〃,我的朋友有些得意起来:〃观察,观察!〃   
  刘勃脸上的神色因为兴奋而显得有些异常,五分钟前那种经学家的颓废一扫而空。他得意地翘起二郎腿,拿着转经筒敲着桌面,一不小心把西藏喇嘛的专用器械都敲坏了,但他毫不在意。在他不能探案的时候,打击别人的信心是一种让他维持兴奋度途径。     
  〃广告词上写着:’保养护发,老师的最爱’。再看看这位女士,仔细看。在她左边的小腿上有着一小块白斑,而她右手的两个手指头也同样有些白色的粉末。看不清楚?你可以用窗台上的望远镜。记住,干我们这行,如果你看得不清楚,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我拿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的确如他所说。那位女士的手指头上是有些白色的粉末。   
  〃但仅凭这些也不能说明她就是一个老师,对吧?〃   
  〃是的。不过既然你使用了望远镜,为什么不看看她腋下夹的是什么书呢?〃   
  我用望远镜又看了一下:〃是中学代数。但或许这是她孩子的。〃   
  〃噢,别辩驳了,我亲爱的朋友。一个中学学生,是不可能将课本使用得如此之旧的。好了,我归纳一下。一位女士,她腋下夹着中学课本,手指头沾着白色粉末。或许她挠痒的时候将这种粉末也带到了腿上。她在研究广告牌,思寻着这种洗发水,是不是能更好地保护她的头发不受那种粉尘的危害。她看了那么久还没下决心,说明她的经济条件有限。那么,她的职业〃 
  刘勃微笑着做了一个思考的表情。我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的确有道理,这是一个女教师。   
  〃至于你说孩子,在我们这个保守的城市里。一位穿踩脚裤而没有配裙子的女士是否婚配,是很容易判断的。这点你比我清楚〃,刘勃一脸坏笑。   
  〃另外,根据我的研究,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区别粉笔的粉末和其他粉末的区别。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肉眼来识别的。这就是观察,我的朋友。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刘勃把两腿放平,伸了懒腰:〃所以,当你认为我说话文不对题的时候。其实我要说的是另一个话题:关于你的观察力。〃   
  刘勃用食指朝我点了点,弯腰捡起地上的经文,继续他和西藏喇嘛的对话了。   
  熟悉的朋友一定看出来了,这是模仿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是的,我要说的,就是关于他的侦探小说。   
  二,读者   
  如何写一部侦探小说呢?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类型,侦探小说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和那些挑剔又令人厌恶的读者打交道。他们不是普通读者,不是从报头看到中缝、新闻看到广告的家伙,不是随便在地摊上捞一本旧杂志就能消磨一个下午的人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 
  让我们来看看读者对侦探小说都用了些什么词汇。在网上有一篇叫做《我们的侦探世界》的文章,文章给侦探小说提出了一些关键词:刺激、惊险、异域风光、幽默、推理。在这里〃推理〃 
被放到了最后一位,它是侦探小说的灵魂,绝对的主导,所有的情节线索都围绕它展开,但是它被读者排到了最后一位。读者需要看到的是刺激的场景、惊险的镜头、美丽的异域风光、幽默的文学语言。至于推理,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关键词里加上〃科幻〃,那就是科幻推理小说;加上〃政治〃,就是政治推理小说;它也可以被替换,换成〃间谍〃,就是007系列小说;换成〃爱情〃,嗯,就是琼瑶的爱情小说。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在寒冷的冬季,靠在壁炉边上,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加冰的威士忌,在临睡前读上那么几张纸。如果小说内容比较精彩,或许会多看上一会儿,以便下次遇到什么人的时候,能多一点谈资。对于这样的读者,他们不是很关心小说中侦探的推理,他们至多只是关注一下小说主人公干了什么,待到推理结束谜底解开的时候,他们会很满意地叹一口气:哦,原来是这样啊! 
  柯南道尔早就意识到了这些,他不动声色地在《铜山毛榉案》的开头来上一段,讽刺一下华生的读者:   
  〃啐,我的好朋友,对公众广大不善于观察的公众来说,他们根本不可能从一个人的牙齿看出他是一名编织工,或从一个人的左拇指看出他是一名排字工,他们才不会去注意什么是分析和推理的细微区别哩!〃 
  谁都知道华生医生是不存在的。柯南道尔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他自己的读者。这些读者需要的仅仅是能产生共鸣的东西,至于这些东西是什么,和侦探小说有什么关系,和其他小说有什么区别,他们才不关心呢。     
  柯南道尔本人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柯南道尔的第一部作品《血字的研究》,详细地讲述了福尔摩斯的探案过程,推理的精彩程度,堪称福尔摩斯系列的经典。但这部小说得到的回应是〃作为短篇故事太长,作为一本书则太短〃,小说最终只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上刊登出来,反响平平。真正让福尔摩斯〃立刻成为英国文学里的著名人物〃的案件,是1891年在《海滨杂志》上发表的《波希米亚丑闻》。一个国王想在大婚前要回自己和以前情妇的合影,于是大侦探福尔摩斯上场了。这个故事既没有推理过程,也没有惊险情节,几乎不能算是个侦探小说。但这是一个与贵族有关的故事。 
  英国公众对于贵族拥有一种持久的热情,从温莎公爵丢弃王位到黛安娜王妃的情人,从伊丽莎白女王的狗到哈里斯王子光临色情场所,这些花边新闻一直刺激着公众的视听。《波希米亚丑闻》的出现,一举迎合了读者的这个小爱好。 
  自此之后,显赫的贵族逐渐成为福尔摩斯的主要客户。我们不断看到那些有着〃发亮的礼帽,深黑的燕尾服〃、〃黑缎领带上的镶珠别针〃、〃淡紫色鞋罩〃的贵族出现在贝克街的寓所里。甚至在有些故事的开篇,华生医生会说〃到我们贝克街的简陋住宅来的有不少著名人物。哪怕只暗示一下他们中的一两个人是谁,我也会受到责备,被人认为不够慎重〃之类的话,〃然后一位〃蒙着脸〃或者派有委托人的贵族,来请大侦探帮忙。他们无一例外地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和前女友分手,向骗子要回年轻时写的轻率的信,寻找某将军不听话的女儿,找回某大臣丢失的关键信件。当案件办完之后,还不忘小小地暗示一下贵族的身份:〃当我读到这位妇女的丈夫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贵族的古老而高贵的头衔的时候,我的呼吸屏住了〃。 
  柯南道尔玩弄着这些贵族的名号,首相、国王、伯爵、将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