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尖在膝头上画图、写字,时而握拳又松开,时而在裤子上擦汗,而后又踌躇地举起,突然抓住一只眼镜脚放到桌上,手在微微颤抖,口里发出了一声轻叹。眼镜双脚叠合放在桌上,父亲伸手给镜面换了个方向,说这样镜片才压不着脚。他说压着脚架焦点就不正,就会耳鸣。女儿听着,从心里升起一种不愠不火却有待喷发的感情。这种感情对于她既不生疏、也不熟识。她感到自己要哭了,就急忙笨拙地拿起了眼镜。但眼眶里的泪水化成水汽,弄糊了镜片,什么也看不清。迷雾中的两眼又添了几颗泪珠。父亲瞅着她心里又茫然起来。他抓起孩子的手说:瞧,眼镜啥也藏不住,泪水成了水汽,透过雾镜看得清这世界吗?不是说戴眼镜就能看清原本看不清的东西。我差点忘了告诉你这最重要的一点。女儿这才抬起头来,透过已变干净的镜片,露出了今天第一次笑脸。    
    那天下着倾盆大雨,他和一伙人在雨中走着。他们穿着雨衣,却因水势过猛,不觉间两条大腿都淋得湿漉漉的,浑身的水气使他阵阵发冷。为了保持体热,他使劲地走着,其他人也只顾望着脚尖并排走着。运动产生的体热,像塑料雨衣外面的氤氲,弥漫在皮肤表面,与寒气相混,变成了刺人的鸡皮疙瘩。他提的包很沉,加上长时间低头行走,他感到脖子酸痛    
    ;但一抬头就灌水,所以他又不能。突然,一阵鸡皮疙瘩像无往不胜的战慄,横扫他的皮肤,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猛击他的心脏,吓得他全身收缩,恐怖和战栗完全俘虏了他。这先后顺序的颠倒,使他发愣。他不顾雨道纵横,环视起四周来。他的身体继续瑟缩着。他必须尽快地脱离自身的情感之沼——那里的泥水正在掀起旋涡,那他才能摒除像水母那样贴在身上的恐惧感。但是眼前的世界却是如此可惧可畏以至可称奇,他无法抑制危机感。他的双眼缩得像两颗小冰珠,几乎从眼眶里掉下来。在他看来,他周围是些身披花花绿绿塑料皮衣的畸形怪物,在与他默默同行。    
    不久,他们来到通往寺庙的路口,站在售票处的屋檐下抖落雨水。正当他数钱准备买票时,那扇大窗“嚯”地打开了,两男一女忙把双手合在胸前,眼望着他身后。他转身一看,一辆黑色轿车溅起雨水,从他身旁一窜而过。他看见后座上一个僧侣的后脑勺,虽有雨水干扰,但那傲然僵直的青色光头,依然是一个亮点。    
    他转回身来。几个售票员竭力掩饰着愧色,关上了窗。一个男子从小洞口问他共几个人。他一边回答,一边不觉又哆嗦起来。想到刚才他们魂不附体的模样,他重又陷入恐怖之中。但他尽力镇定下来,接过票子离开了。他们沿着颇宽的溪水,走了好一阵才到了寺庙。他们放好行李,到大雄宝殿走动。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不时有大颗雨珠掉在雨衣上,四处飞溅。他来到一座建于院中的九层石塔前。它单纯朴素,线条大胆简洁,许多破损之处,被石头和水泥勉强维持着。然而,让他注目的不是石塔,而是塔前打坐的菩萨石像。身披各种饰物的石头菩萨支起一条腿,朝着石塔合掌低头祷告。他边走边细心观望。石像背后多有破落之处。但脖子以上,细微的皱纹以至项链的条纹都清晰可见。胸开得很低,不仅刺激感官,且具挑逗性。他的目光下移,朝那光润柔软的模糊臀部看了许久。在他看来,古人对华丽、可爱和感官美的把握几乎浑然一体。他们或许认为这三者的根本及其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感应是一致的。换言之,这是一种正直的表现。然而,现代人望着石像却仅仅感受感官的刺激。    
    石像的后脑平平,戴小冠的头部颇长,从后脑通过两个长耳朵到后颈的部分也很宽。比起其他部分,石匠在此似乎有意不加修饰,所以显得平坦而光滑。正因为如此,后脑勺给予人格外高傲、笔直和端雅的印像。于是,他自然想起刚在售票处看到的车窗中僧侣的后脑勺。他再次感到一种痉孪像毒热症穿过心脏,刹时传遍了全身。他再次陷入恐怖之中,却仍不明白为什么。他脸色苍白,环视周围看到的全是恐怖。人们平平的后脑勺时时遮住了他的视线,他无法想象他们回头看他的样子。终于,他弄不清看到是正面还是后脑勺。他的脖颈感到沉而僵直。他转身就跑,雨珠打在他脸上,顺颈而下,留下寒热的轨迹,流进胸中。他对种种感觉、情感和刺激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裸露无遗。不觉间,他已气喘吁吁了。    
    恐怖令他脸色苍白如纸,幻灭使其头发与浑身的汗毛直竖起来,脚底仿佛踩了碎瓷片,感到尖锐的刺痛。虚无使他的四肢关节格格作响,脖梗像被粗绳勒过,感到阵阵灼痛。这一切异常左右着他的心脏;不仅如此,他心中不曾预料的各色东西,像关在地牢中的恶魔突然复活,踩着他冒了出来。不一会儿,无聊的戏谑感就控制了他。他觉得世上一切无不可笑。他呻吟着,爬上了石与火、黑暗与极刑的陡坡。对自身的蔑视令他作呕,吐出喉头的痰;来自胸膛深处的痉孪摇撼他的全身,一阵酷冷使他的下巴直打战。    
    待到他清醒过来,他已站在四大天王之中了。他逐一望着身怀天神之威严与勇猛、帮助菩萨护法降魔的四大将军——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心里平静下来。望着他们夸张的五官,他开始嗤嗤地笑起来,然后继续大声笑着跨出门槛,蹒跚地走下了石头台阶。在他的心里,尘世的种种大杂烩,仍像红豆粥泛着又烫又浑浊的泡沫,沸腾着,散发出恶臭。
    旅游使人,至少在旅行期间,常做冒冒失失的观照。我走了长时间的夜路,刚经过峡谷中灯光密集之地。旅人的忧愁、兴奋和平安一齐涌上心头,我体验到久违的感动。然而,我对感受这番体验的自己,却感到奇怪和疑惑。我不能不意识到,自己仅出于旅人的身份,从极其笨拙鲁莽的观照视角,陡然陷进了极其个人的情感之沼里。有个法国小说家,他曾是个飞行员,却用寓言性的文字登上了文坛。这是他从不固守一处而远眺世界的缘故。我久呆井底,所以新陈代谢放慢、脑血管萎缩、脑神经发疼,使人头脑涨痛,后脑沉甸甸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这些话取自我刚才看到的一则医药公司的广告。    
    现在我正在想“呐”这个结尾词,不,是语尾。我明知是语尾,却常错认为结尾词。这是因为它具有其独特的语感。“呐”可以表达出对日常琐屑的观照意味。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话语后面,如果加上这一语尾,那种口气就有了对我们生活的醒悟或洞察力之类的色彩。一般而言,人们爱对自己鸡毛蒜皮的私事赋予普遍共存的意义,从而获取难以置信的大实惠。对他们而言,人生不是美丽的,而是美着呐。我认为两者有很大的差异;想靠换个语气这等表皮外壳来改变什么,那本身就是妄想,甚至是自欺欺人。所以,我不相信“呐”字,担    
    心它会唤起我的虚伪意识,故加以抵制,至少尽可能加以回避。它该是诗人的用语。诗人的口和手,常让我想起章鱼那不分青红皂白、随心所欲的吸盘和触手。这么说似乎有招惹诗人之嫌,但这是误解,关于诗人,我暂且不予置评。    
    好,言归正传。现在,我想谈的是所谓“根”的问题。在这之前,我想先好好作个铺垫。把自己的根扎在某一具体事物上,是件慎重可畏、需要发挥自我意识的事情。我曾经跟朋友们长谈过关于生活中的故乡问题。当时,我们认为,在如此变换颠倒的世界上,我们受其驱使的心中的故乡观念,按套话讲,是无根或没扎下根的,或是莫名的乡愁吧。然而,我们得赶快改正我们的想法。我的一个朋友说:我们的故乡意识并非无根或没扎下根,只是我们在不断地摸索和寻找真正的土壤,以便扎下根来。我们的乡愁并非无根成了一个徒劳的游物,而在伸出敏感的触手努力寻找扎根之地的行为过程之中。扎根土地的故乡意识,听来颇为悦耳。而且,当时我也莫名其妙地认为悦耳的便是真实。是的,我将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行,朝着悦耳的、赏心悦目的方向信步前行。仅此而已。我就这样离乡背井,走上了旅途。我的问题不是无根的故乡意识,而是扎下根制造故乡。    
    他有个习惯:睡觉不完全闭眼。当然,他不知道这是否属实,只是听别人说过而已。他们说,即使他熟睡之时,他的眼皮也不完全合拢,所以旁人可以看到他半个黑瞳和眼白。他们的一致印象是:他那睁了半只眼轻声打鼾的模样,不知为什么,叫他们脊背发凉。他就像神话中的三眼怪物,睁着一只眼监视四周,眼角总是凝视着暗处。尽管大家异口同声,但他仍不肯轻易认定自己有这种不正常的怪习惯。首先,这不是他的错,除非照片之类未必可信的证据,则无从证实;其次,要是他整夜不闭眼,早上醒来眼睛肯定会痛,可他却从不。不过,说他张开四分之一的眼皮睡觉,他倒也无法否认。他就是睡前紧闭双眼,也无济于事。所以,他如今已接受了自己睁眼睡觉的事实。他是睁着眼睡,睡着觉看世界,望着世界睡觉的。睡也罢,醒也罢,他总是揪着世界的一角不放,而世界则不管他入睡还是醒着,总把一个大木桩夯进他的心中。    
    他望着一张扩大的女模特照片。虽然多少有些人为的东西,但她仍不失为有张漂亮的脸蛋。但她脸上的某个地方,有种不和谐音,一种明显的不匀称。为了明确找出这一点,他很久以前就开始紧贴照片一一察看。终于,他的目光停留在某一处。那是她的一双眼睛。与其他部分相比,它们大得不合比例,大得不自然。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她面对相机存心把眼睁到极限,像两只一碰即炸的气球,两只白底黑纹的气球。它们必须坚持到闪光为止。现在,她在相片中仍睁大眼睛,像受惊的兔眼睁得滚圆。她是放大瞳孔看世界,她无法改变这一姿态。于是,不觉间她也真地害怕了,变得心惊肉跳,双眼开始发疼,很快充血发红;但她闭不上眼睛,就是有人把它从墙上拆下撕成碎片,也闭不上。他望着她被夸饰强调的双眼皮,眯着眼估算眼睛原来的大小。受到他的注目,她的眼睛开始缩小,回复到原来自然的模样;与此同时,周围的空白变成黑色。那儿是坟地、废墟,是破片残骸,所以是无。然而,她也只能在其中存在。他望着她,渐渐感到自己被吸入其中。他学她的样,睁大了双眼。    
    他站在林中。不过,那儿算不上是林子,一切都是黑乎乎的。没有一朵花,草、叶子和树,全烧成了灰,只有残留的树桩。他脸带悲伤的神情,踏着颤巍巍的步伐一味前行。他奋不顾身,排除万难。于是他很快从头到脚全抹上了黑。四处的草地和树桩仍飘着细烟,粗大树枝上的白色灰烬随风吹落,淡红色的火星发出依稀的光。他踩着灰堆走过,扬起的灰烬呛得他掩嘴而咳。他感到要哭了,但区区泪水只能使这片干涸的土地更加荒芜而已。其实,他也没法流泪。这时,他听到有人在自言自语:这儿将全变成蕨菜地。听罢,他感到费解。仿佛对他做出解释,那声音继续说道:你不理解是不是?待林子烧光了,在原地最先长出的是茂盛的蕨菜,遍地是蕨菜。他仔细环视周围,看到远处树木间有东西在晃动,便朝它缓步走去。透过迷雾,他渐渐看清了几个形体:一个涂绿漆的双人秋千,一个相对而坐的双人座,可以坐着用双脚或臀部启动。它悬在半空中,却不见吊架。紧接着,他看见有人坐在秋千上,戴一顶旧鸭舌帽,穿旧西服西裤,一双白色运动鞋,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那种在上午的游乐场里常看到的爷爷一辈人。但也未必,因为他的帽子压得很低,脖子埋在衣领里,双臂绕过两边的铁杆,双手朝下握在一起,而手背藏在袖子里。秋千继续发出金属声,不停地摇动。老人一动不动地坐着,仿佛死了似的。秋千在摇晃,而他却凝然不动。远远望去,他瘦骨如柴。
    他凝视着老人的侧脸,向他一步步走去。他预感到随时可以发生什么事情。不言而喻,转身离开是上策,他明白这一点,但他却不能。因为他明白,在这决定性时刻,他不能束手无策,听凭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他不能逃跑,但由于莫名的恐惧浑身紧张,双腿颤抖着,晃悠悠地围绕秋千上的老人走着。老人的正面、侧面和背影在他眼前打转。老人的正面和背影没有区别,背影和侧影一个样。这样看来,他既没迂回,也没绕着任何东西转,他只是心怀恐怖骨碌碌转动眼珠而已。他终于来到老人左边。他举起右手伸向老人肩上。他认为一碰老人的肩,老人会转过身来,那就一定会发生他所害怕的事情。但他不愿就此罢手。这时,又传来刚才听到的语声:我是怎么也关不住的旧衣橱。他愣了一下,觉得那正是老人的声音。他的手已搁在老人肩上,还使了一点劲。这点劲像电流,使老人像机器人一样开动起来;然而,老人却像耗尽电池的自动玩具,抽动着脖颈,肩头与脖子一起扭动,帽沿向上,露出了隐藏其中的脸。他马上感到老人的右眼异常。他定睛一瞧,原来里面是条蛇。这条小蛇正盘在老人的头盖骨里,往右眼探头探脑挖食眼珠子,两只小眼发出冷光,不断飘动着开叉的又长又细的舌头。他大吃一惊,忙朝后一闪,但为时已晚。蛇认准他眼中的恐惧目光,从老人头骨中窜出,朝他的脸扑来。他尖叫了一声,随即眼前一片空白。原来老人的帽檐底下是脸庞般大小的空白,那空白像黑洞把他吸了进去,他无法抗拒这股强力。他的帽子、西服、运动鞋、铁杆铁板全哗啦啦掉了进去。与此同时,他也消逝了。    
    他来到了地铁车厢里。周围噪音大作。首先是铁块相撞、磨擦和裂开的刺耳的金属声,如潮汐在耳边往返起伏。不仅如此,在他身边,数不胜数的铁制的蝉、蝈蝈、蟋蟀、蚂蚱们拼命地嚷着,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