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典散文-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剑泉:即剑池。在虎丘山,千人石之侧。相传吴王阖庐葬此,以三千宝剑殉葬。  [5]千顷云:山 

名,在虎丘山上。 [6]虞山:在江苏常熟西北。 [7]江进之: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 

湖南桃源人。  [8]韦苏州:韦应物。唐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亦曾任 

苏州刺史。 [9]方子公:方文僎,字子公,新安人。袁宏道门客 [10]生公石:生公讲坛。为 

生公说法处。在千人石上。 

                                          浣花溪记 
                                                                                         钟惺 

                                       [1]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 
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⑷缏坛凉希喝簧畋獭牖爻窍抡撸浴

                                [2]                                                     [3] 
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  ,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 
                                 [4]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平望如荠。水本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5] 
舁夫云通灌县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庄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 

                                                              [6] 
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 
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 

                                                                         [7] 
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 
                  [8] 
度桥过梵安寺  ,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 
                                                           [9] 
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10]: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11],各不相袭。严公 
不死[12],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13]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 
招饮,冠盖稠浊,磐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天启刊本 《隐秀轩集》 

 [1]万里桥:在成都城南锦江上。      [2]草堂:浣花草堂。即杜甫草堂。在浣花溪畔。  [3] 

少陵:指杜甫。唐诗人杜甫曾居少陵原,因称杜少陵。 [4]青羊宫:成都之西著名道观。 [5] 

舁 (音于)夫:轿夫。灌县:属四川。有都江堰。 [6]缘江路:亭名取自杜甫《堂成》诗:“缘 

江路熟俯青郊”。  [7]百花潭水:亭名取自杜甫《狂夫》诗:“百花潭水即沧浪”。 [8]梵安 

寺:又名草堂寺,亦名浣花寺。 [9]华阳:县名,今四川双流。 [10]钟子:作者钟惺自称。 [11] 

东屯: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之东瀼溪岸边。公孙述屯田于此,故名“东屯”。杜甫曾耕于此。12]严公: 

指严武。曾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杜甫颇受其照顾。  [13]司城贞子:春秋陈国大夫。孔子在陈 

寄居司城贞子家中。 

… 页面 58…

                                         核舟记 
                                                                                   魏学洢 

                                [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乌 
                                                                                      [2] 
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 
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3]                                       [4] 
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5]              [6]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  。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未,右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有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 

                                     [7] 
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 
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 
       [9] 
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10],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 
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1]                                                [12]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            :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  , 
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13]?假有人 

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诅。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 
必不可为母猴也[14]。嘻,技亦灵怪矣哉! 

                                         ——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 《虞初新志》 

 [1]王叔远:名毅,字叔远,常熟人。技艺精奇巧妙。  [2]大苏泛赤壁:指苏拭游黄州赤壁。 

曾作前后《赤壁赋》。 [3]“山高”二句:苏轼《后赤壁赋》名句。 [4]“清风”二句:苏轼 

 《前赤壁赋》名句。 [5]佛印:佛印禅师。与苏轼交往甚密。 [6]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号 

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7]弥勒:弥勒佛。 [8]天启壬戌秋日: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 

秋天。刻舟在“壬戌秋日”,苏轼泛舟赤壁亦在“壬戌之秋”。 [9]虞山:在江苏常熟西北。 [10] 

初平山人:王毅的别号。 [11]魏子:魏学洢自称。 [12]庄列:《庄子》和《列子》。 [13] 

须麋:胡须和眉毛。麋,通“眉”。 [14]“棘刺”二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宋人有 

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陶庵梦忆序 
                                                                                      张岱 

                       [1]                                            [2] 
      陶庵国破家亡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故旧见之, 
                                                                    [3] 
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因《石匮书》 

… 页面 59…

      [4]                                                                 [5 
未成  ,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 ],直头 
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6]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  ,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簧报 
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靧,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 
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 
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 

                               [7]             [8] 
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  ,车旋蚁穴  ,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 
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 《志 
林》也[9]。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10],翻用自喜。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11]。 
     昔有西陵脚夫[12],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 

 “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 
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霜,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吃。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 
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13],以流传后世。则其 
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14],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光绪刊本 《琅募贰

 [1]陶庵:张岱,字宗子,号石公,又号陶庵,浙江山阴人,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琅募贰!。2]駴駴(音骇):惊骇,可怕的样子。 [3]引决:自杀。  [4] 

石匮书:张岱于明亡后所作史书。  [5]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殷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 

首阳山。 [6]王谢:王姓与谢姓自东晋王导与谢安后,便成为江南两大望族。 [7]黍熟黄粱: 

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所记卢生黄粱梦。 [8]车旋蚁穴: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所记淳 

于梦梦为南柯太守事。  [9]志林:指苏拭《东坡志林》。将杂记分类编辑成书。 [10]城郭人 

民:用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故事。鹤语有“城郭依旧人民非”。 [11]痴人前不得说梦:语出 

 《五灯会元》二十“道行禅师”:“佛说三乘十二分顿渐偏圆,痴人前不得说梦。” [12]西陵: 

又称西兴,在今浙江萧山钱塘江畔。    [13]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14] 

舍利:舍利子。佛身荼毗 (火化)后结成形似珠子之物。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阂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顾 
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馀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 

                                               [1]                              [2] 
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                 :“盖禄利之路然也。”  故 
以夫于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3] 

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 

                                                                    [4] 
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  。其无意于学 
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 
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 

… 页面 60…

                                                       [5] 
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  ,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 
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 

                                                          [6] 
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  ,而叩之以二南、雅颂 
      [7] 
之义  ,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 
                                    [8] 
废绳墨,弄不为拙射变其毅率  。”若拘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 
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在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 

                                                    [9] 
下,必有时而兴,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