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合于诗中“金山西见烟尘飞”的描写。 

      '二'“川”下原有“行”字,无意义,且破坏全诗韵型(全诗逐句用韵,三句一转)。吴仰贤 

 《小匏庵诗话》卷一、汪瑔《松烟小录》卷一皆谓自题目中混入。 

      '三'“轮台”,见《轮合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注'一'。 

      '四'“川”,指旧河床。 

      '五'这三句说秋后草黄马肥,敌人发兵进攻。 “金山”,即阿尔泰山,蒙古语和突厥语系的哈 

萨克语、维吾尔语都称金为阿尔坦。阿尔泰山就是有金的山。阿尔泰山下在此次封常清去作战的地方, 

此处用以泛指塞外山脉。“烟尘飞”,是说战事已经发生。参看高适《燕歌行》注'二'。“汉家大将”, 

指封常清。 

      '六'这三句写战争紧张,寒夜行军,戈、矛互相碰拨。 

      '七'这两句写马匹疾驰于雪地的情状。“五花连钱”,指名贵的马。开元、天宝间承平日久, 

讲究马饰。剪马鬣为五瓣者称“五花马”。参看李白《将进酒》注'十'。“连钱”,指马身上的斑纹。 

 《尔雅·释畜》第十九:“青骊驎騨。”注云:“色有深浅,斑驳隐粼,今之连钱。” 

      '八'末两句是给出征将士的祝词。“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史记·匈奴传》:“长兵 

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音蝉)。”“车师”,汉西域国名,有前后车师,前车师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吐鲁番一带,唐初为高昌国。唐太宗李世民取其地为西唐州,又改西州,为安西都护府所在地。 

 “伫”,久立。此处作等待懈。“献捷”,胜利后献所得的战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 

                               '二'                                 '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一'唐肃宗至德元年 (七五六)九月从灵武到彭原。岑参随军。他在行军中度重阳节(农历九 

月九日),作此诗忆故园。岑参久居长安,故以长安为故园。他的另一首诗《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说:“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可以参看。 

      '二'“送酒”,用陶渊明的故事,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陶潜(渊明)有一次在家过重阳 

节,无酒可饮,只得在宅边的菊花丛里闷坐着。幸而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得痛饮一场。重阳节登高 

饮菊花酒是相沿已久的风俗习惯,所以岑参在这一天想到登高,想到饮酒,又想到故园菊。 

      '三'本篇原注云:“时来收长安。”长安于天宝十五年六月被安禄山叛军攻陷,至德二年九月 

收复。末两句忧虑故居已沦为战场。 

                                     逢入京使'一' 

                    '二'                      '三'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安。 

… 页面 94…

      '一'天宝八年 (七四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入朝,岑参被奏请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到节度 

使幕掌书记。本篇即作于此次赴边疆的中途。 

      '二'“故园”,指他在长安的家。“漫漫”,漫长,遥远。 

      '三'“龙钟”,淋漓貌。 

                                       春梦'一' 

                                         '二'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一'唐诗和唐代小说中不乏写梦之作,但大多是描写旅愁和闺怨的。这首小诗通过春夜梦游, 

反映好友间的深切思念。片时数千里,切合写梦境。由于作者春梦中经历之地是广阔的江南地方(包 

括湘江流域),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联翩浮想。 

      '二'“洞房”,深屋。“房”,一作“庭”。“故人”,友人。“故人尚隔”,一作“遥忆美 

人”。这两句说又是春天了,就连夜间在室内也感到春意,可故人还在湘江畔,不能相晤。 

                                          民歌 

                                     神鸡童谣'一' 

                                                                                    '二' 
生几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 
                   '三'                      '四' 
能令金距期胜负  ,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輓丧 
   '五' 
车  。 

      '一'这首民谣产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七二五)。据唐代陈鸿《东城老父传》记载,李隆基 

嗜好斗鸡,曾在两宫之间设护鸡坊,挑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雄鸡群。绰号叫“神鸡童” 

的贾昌,因善于驯鸡被李隆基赏识,做了“五百小儿长”。他父亲贾忠是李隆基的心腹和侍卫。开元 

十三年父子俩跟随李隆基去参加封禅活动,贾忠死在泰山下。十三岁的贾昌“奉尸归葬”,不仅“葬 

器、丧车”全由官府供给,而且沿途还由县官派人运送。 《神鸡童谣》讽刺了这种怪现象,其批判矛 

头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二'“代不如”,世上无人能及。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中曾说:“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鼻息于虹蜺,行人皆怵惕。”可以互相印证。 

      '三'“金距”,戴在雄鸡足上的金属爪子,这里代指鸡。 

      '四'“白罗绣衫”,据《东城老父传》记载,贾昌随皇室出游穿戴华丽:“冠雕翠金华冠,锦 

袖绣糯裤。”“软舆”,专供皇帝乘坐的车,即“辇”。 

      '五'“差夫”,差人。“持道”,扶助于道路。“輓”,拉车。 

                                      哥舒歌'一'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二'。 

      '一'天宝十二年 (七三九)秋,唐中央政权的军队战败吐蕃贵族统治者,“收黄河丸曲,以其 

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 (《新唐书·哥舒翰传》)。这首民歌反映的就是这次斗争。因为 

当时统兵的是陇右节度使(不久,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所以民歌借他的名字以代指唐军。《全唐 

诗》本篇注误以为“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有的 

选本以为是歌颂天宝七年 (七四八)哥舒翰攻青海石堡城的,显然也与本篇不符。 

      '二'“牧马”,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奴隶主贵族常在秋收季节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 

… 页面 95…

内地。这里借指吐蕃的骚扰。“临洮”,故址在今甘肃省岷县。当时已置洮阳郡,并有兵扼守,所以 

说吐蕃“不敢过临洮”。 

                                      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生干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 
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七四六),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 
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 (七五九),他 
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 
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七六五), 
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 (七六八),携家出峡,漂 
                                                         '一' 
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 
                                     '二'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 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 
                                                                         '三' 
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 
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善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 
                             '四' 
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 
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 
建社会的冷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炼,在他思 
想中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终于突破了封建主义教条的某些束缚,使他质激 
                                       '五' 
地说出“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 
   '六' 
埃  这些话来。十年长安的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起点;长期的流离 
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 
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发展。 
     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 
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之间 
的矛盾。杜甫站在封建地主阶级下层的立场,反对统治阶级上层横征暴敛、 
奢侈腐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反对吐蕃、回纥等族统治者的掠夺骚 
扰。他的名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深刻地反映了阶级的对立。这样,在现实 
主义诗人中他的诗歌的现实性就发展到空前的高度。杜甫对他所反映的时代 
生活,又有深刻的认识,他诗歌的政治倾向性是异常鲜明的。当上层统治者 
沉醉于表面的繁荣时,他已洞察了隐伏的社会危机。安史乱起,他更用诗歌 
作为评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的手段,他的许多预见都成了事实。 
他在诗里所一贯表现的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都是很鲜明的。他对 
统治阶级的揭露和鞭挞,又是那样勇敢和大胆,甚至指向当时的执政者。他 
那些咏物、写景和抒情的诗篇,也常常跟忧愤国事交织在一起。 
     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极其出色地完成了时代的使命;作 
为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又不可能和封建主义的世界观决裂或根本改 
变。这就形成了他思想的深刻矛盾。他关怀国事,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毫无 
希望的皇帝身上:他真诚地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又不能认识造成人民痛苦的 
封建制度。他反对袁晁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诗句“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 页面 96…

'八' ,最清楚不过地说明杜甫并没有超越他的地主阶级立场。以上这些矛盾因 

素在他的诗中是交杂并存的。 
     杜诗富于变化,是人们交口称誉的特点。他的前后期诗凤是有区别的: 
感情由炽热趋向悲凉,后期在艺术上既有千锤百炼之作,又有随意挥洒之篇。 
然而,体现这种多样的统一并成为他的基本风格的,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郁 
顿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长篇古诗是一种代表, 
 《登楼》、《宿府》、《旅夜书怀》、《登高》等短篇近体又是一种代表。 
     为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杜甫运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 
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 
        '九' 
依傍” ,为反映现实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更直接的形式,促成了中唐时期 
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 
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 
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他的绝句几乎都是晚年入蜀后所作,质朴 
通俗,时入议论,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杜甫是我国诗歌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诗经国风》、乐府 
的现实主义精神,六朝诗在声律等艺术方面的探索以及唐初以来的诗歌成 
就,他都加以认真地吸取和总结。但是,杜甫的成就在当时并不被人所认识, 
                                         '十' 
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慎和韩愈  。经过他们的鼓吹,杜甫的地位才得到 
肯定。 

      '一'《宋史·艺文志》茗录王洙注杜诗三十六卷,似是最早的杜集注本(今失传)。郭知达《杜 

工部诗集注》 (一称《九家集注社诗》)似是最早的集注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集》(题东莱徐 

居仁编次、临川黄鹤补注)荟集一百五十余家注释,更称繁富。以后的注本中,如钱谦益《杜工部集 

笺注》的引史解诗,仇兆鳌 《杜诗详注》的广征博引,虽不无穿凿或冗芜之处,对读者还是有用的, 

所以流行较广。杨伦 《杜诗镜铨》简明扼要,辑有评语,也颇为通行。 

      '二'《进雕赋表》。 

      '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四'同上。 

      '五'《秦州杂诗》(其二十)。 

      '六'《醉时歌》。 

      '七'《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八'《喜雨》(“春旱天地昏”)。 

      '九'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乐府古题序》。 

      '十'参看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社君墓系铭》、韩愈《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