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宵汉-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主公八月二十一到许昌。”

这句话完整地传达到萧若耳朵里,就在信送到的隔天。

萧若当晚早早就入了寝殿,隔天早上出来的时候……侍女见她眼睛里红红的,眼下一圈黛色,正要问什么——

“进去替我把床帐换一下吧。”

只一句话,便出了门。

照常去献帝的宫殿。

她虽然不想见到装疯卖傻,却从来傻不到忘记诅咒她的天子,但为了等人,也只能忍耐。

果然,马超看懂了她给那个手势的意思。

——献帝有难。

马腾虽然是粗人,但是在朝廷也拥有一定的力量,当他们的人混进献帝宫门前的侍卫,试图打听献帝的事情时,正好打听到了一直等他们的萧若身上。

次日,马超连夜出了许昌。

这个消息惹得曹操震怒——他已下令让马腾和马超一起侯到他归朝,马超此举无异于公然反抗于他。

然而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他怒不可遏……

一张献帝的血衣诏横空出世,里面都是献帝的亲笔。

这张诏书的流传瞬间击破了他昭告天下的献帝病重痴傻的事实。

里面的内容通篇都是泣血控诉,说他以下犯上,悖逆君臣之伦,号召天下诸侯起兵灭之。

“嚓……”

书信被曹操盛怒之下,撕做了两半,曹操狠狠咬牙道:“刘协小儿,自寻死路”

……

天下诸侯也因这诏书的流传,一石激起千层浪。

听到第一个怒的是自诩皇叔的刘备,袁绍则是暗暗欣喜,毫不吝啬地扶植刘备东山再起。

除此之外,汉家天威还散发出了它令人惊讶的号召力——

几乎是所有的诸侯,除了曹操的盟友保持中立,都一边倒地口诛笔伐,纷纷称曹操为董卓一类乱党,从西凉到蜀中到江陵,流言永远烧得比战火快,再加上有心之人的煽动,弑君夺位之说越演越大,越来越夸张,说到最后,几乎已经定了曹操谋反的事实。

曹操还没赶到许昌,天下几乎再现十八路诸侯伐董时的盛状。

……

这消息献帝甚至是最后知道的……

他听到的时候,如被冰水所浇,瞬间呆楞在了当场。

他才记起来曾经委托萧若带出去一封血衣诏。

却没想到她……竟然在这个时候,他“疯傻”的时候,放了出去 

第二百一十二章 凉州刺史

乱世里最少不了的就是战争。

总有调和不平衡的利益,总有争来争去的理由。

要么就是在争斗,要么就是在酝酿争斗。

所以战火从来都等的是时机,一点即着,一着燎原。

……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盛极一时早就令周边诸侯不满已久,却碍着“天子”的名分,觊觎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有任何动作。

就连实力最强的袁绍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而血衣诏轻轻松松地就替他们解决了“师出有名”这一难题。

天子下诏灭曹操,那就是众望所归。

世事荒唐,翻云覆雨,朝夕之间,曹操灭了谋反的袁术之后,很快便取代袁术成为了众矢之的。

天下诸侯并起,四面八方云集,开始朝这一只霸者中原腹地的猛虎挑战。

就算是再猛的虎,也禁不住狼群的磨。

更何况,这只猛虎刚刚在寿春征战过,此刻已经疲惫不堪。

……

烽火四面起,南面北面讨伐的军队四起,除却一些浑水摸鱼之流,力量较大的有西面的马超,北面的刘备,东边的徐荣,南面的孙策。

袁绍虽然在扶植刘备起兵,自己却保持中立,按兵不动。

……

风雨欲来,天际沉沉。

仿佛昭示着,乱世的局势随着这一纸血衣诏的出世,又要大洗牌了。

将手中一封又一封讨伐的书信看过去,他脸色先是铁青,眸低闪着愤怒的光,渐渐的怒极,反而嘴角泛出一丝笑来,这笑越来越深,终于随着他将书信扔出去的瞬间,嗤地出声——

“汉家王朝,每份信里都有汉家王朝。”停了一停,眉峰微微一挑道:“一众鼠辈宵小,孤在时俯首帖耳、百般迎奉,墙还未倒,便个个图分一杯羹……连吕布孔融韩遂之流,竟也有脸举匡扶汉室之旗”

随着大力带出,书信纷纷散落,在帐里落了一地……

郭嘉附身拾起一张,粗粗扫了几眼,淡然一笑:“明公息怒,他们意图起兵已久,用什么名又有什么区别。”

“孤……当初也随着诸侯起兵伐董。”曹操撑在一侧的手轻轻按着额头,慢慢闭上眼:“一个个貌合神离,还未碰上董卓的军队就开始内斗,真正与董卓交手了的,也只有孤和孙坚而已。”

郭嘉嘴角笑意扩大:“忠心,有时候是用来掩盖肮脏的。”

曹操冷笑着道:“一董卓尚能令这群乌合之众自散,孤定让其如六国合纵遇秦师,溃败函谷关下”

说话之间,眼眸睁开,厉光如冰雪,一闪而过。

“明公英明。”郭嘉颔首。

曹操持剑立起身来。

“依嘉看,别的都是乌合之众,却有四股势力不得不防。”

“恩……”曹操沉吟片刻,缓声道:“袁绍,孙策,徐荣……还有一个是谁?”

郭嘉举着袖子,微微一笑:“前几日从许昌逃走的那位。”

“马超?”曹操皱眉。

“便是此人携血衣诏出的许昌。”郭嘉道:“西凉马腾韩遂骑兵精良,实力不容小觑。”

曹操迟疑了一下……现在的情况,立即回许昌已经是不可能了。

他手头的兵力,只能集中起来防着南面一线,再除却镇守许昌的,再难分兵西顾。

“唯今之计……”

曹操和郭嘉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起。只是面上都有复杂之色。

帅帐里维持了一阵久久的沉默。

最终还是曹操出声,打破了安静:“她……身子好了?”

“四月将养,应当无碍了。”

郭嘉答。

曹操停了停,有些犹豫,还是道:“事到如今,不得已了……速速派人,把她烧过皇宫逼疯献帝之事宣扬出去,最好天下皆知。”

……

很快,荀彧就奉曹操的意思,以献帝的名义,封了萧若为凉州刺史。

一封诏书读完,荀彧沉默了一下,轻声地道:“还请……萧刺史,即刻动身。”

萧若接过诏书,微微一笑,问:“我一个人?”

“明公信任于你。”荀彧缓缓地答。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萧若还是笑,意味深长。

荀彧沉吟片刻,道:“许昌已分不出兵来了……”

瞬间了然——刚才还奇怪为什么曹操会忽然信任到把大后方西边一线全权交给她,给她凉州的生杀大权,原来是个空头衔。

“这么说,司空的意思是……”萧若看着他,眼里微有讥讽之意:“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守西边?”

荀彧不动声色地道:“萧刺史说笑了,莫不是忘了,堳城太守刘钰还是你的袍泽?”

萧若笑意更深,点点头:“原来司空在打这个主意。”

……

曹操出征之前,志得意满地说要回来给她力量,现在却又要给她借力……

想到此处,不禁有些好笑。

萧若掀开帘子,车马辚辚,一路人流和房屋闪过,已到了许昌的西门。

斜眼看见前方也是一辆马车,甚为简陋,赶车的是个老者,正和守城的士兵说着话,那人却始终不肯放行。

听见马车里传来婴儿啼哭之声,萧若心里一震,想也未想便掀起了门帘。

外面的士兵看见这个阵仗,已明白是这日就要出城的凉州刺史,忙恭敬行礼。

“怎么这么慢?”她微微蹙眉问。

“禀报使君,此人不让我等搜检马车……”士兵指向青帷马车。

“这是为什么?”这话是问那老者的。

他发须斑白,深深低着头道:“老朽幼孙未足月而产,身子孱弱,见不得风。”

萧若点点头,转头再看向城门前:“听见了?”

“可……”

“可什么?”她神色一沉,冷冷道:“再耽误下去,马贼打来,你挡?”

那人不敢出声了,默然挥手示意放路。

老者朝着萧若鞠躬道谢,回身坐上车,打马出城……

婴儿还在啼哭,声音小而弱,却声声似扣在心间。

见她怔怔望着马车出神,跟在一侧骑在马上的曹操麾下大将乐进出声询问:“萧刺史……可是触景伤情了?”停了一停,稍稍点点头又道:“时间紧急……”

萧若被他的话拉回了神,怔了怔,点点头转身走进了马车。

曹操给她这个凉州刺史的,也就是一千人,外加一个大将乐进。

要她自己想办法去对抗西凉马超和韩遂的上万铁骑。

只是,萧若一直疑惑,隐隐觉得不对——曹操就这么笃定她不会忽然倒戈一击?

……

“乐将军……”眼见就要出城门,萧若还是出声:“能否请你回去一趟?”

“使君有什么吩咐?”

乐进将马策到马车旁,低声地问。

“去多带点帅旗和火把……”萧若轻声地道:“还有,打听一下马腾的下落。还在的话就绑上带走……”

乐进迟疑了一下:“帅旗已足够了……”

一个部曲顶多用的上五面而已。

萧若不以为然:“多带点吧,有备无患。”

听她语气坚持,乐进也不好再反驳,拨转马头带人去了。

放下了帘子,斜眼看到搁在一边新制好的弓箭,萧若拿起来,弹了弹弓弦,发现半年不碰生疏了许多,连架箭的动作都有些僵硬起来。

半年而已……

不过乱世一月便可以定一场胜负,一年便可定一场存亡。

转瞬沧海桑田,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

听着弓弦嗡嗡地应了一声,她口里轻轻叹了口气。

但愿这次去堳城,不会到要用上那些军旗和火把的地步。 
第二百一十三章 沧海桑田(上)

长安再往西,天气越加地干燥难捱,就连风都带着一股沉甸甸的热气升腾而起,行军成了一件苦差事。

曹操的兵马大多来自青州,青州地处东面,将士都习惯了温和雨多的天气,不曾在风沙戈壁里磨练过,打扶风开始,速度就减慢了许多。

将至河水遥望堳,就要出曹操的势力范围时,乐进道出了心里的顾虑:“使君……再到堳城,有几成把握重握军权。”

萧若已经和乐进相处了几天,一开始听到他的名字时,想到曹操麾下五子良将的盛名,知道都是狠角色,有些敬而远之。

只是渐渐发现这人说话做事十分厚道,这几天戈壁行军,也多亏他恩威并重地鼓舞士气,才没有出现差错。

兵法谋略上还不好说,但是确实有上将之风,言语上也心直口快,不像是有什么心机的样子。

加上现在是合作关系,虽然不能尽信,也不得不借力。

萧若听他发问,沉默了一下,据实以答:“不到三成……”

乐进语气一紧:“不到三成”

接下来的话两个人都没有说,但是都心知肚明。

先不说他们带出来的只有一千人,马超韩遂集结起兵就有上万之众……就算兵力相同,习惯了南方的步兵在关中这里对上彪悍的西凉铁骑,也是毫无胜算的。

更何况原本寄希望于马腾这个人质,但是现在他人不知所踪;找遍了整个许昌,乐进也没有找到。

如此一来,气氛便有些沉重。

……

此刻夜幕已深,军营里火光点点,四下都是却一片静谧。

面前不远处就是河水,还可听见浩浩荡荡的声音,在暗夜里缓缓地流动着……

木头架起的围栏,树皮没刮干净,手放在上面有些轻微地刺痛。

萧若却浑然未决,只闭着眼吹风……河风微凉,很是湿润,这几天来因为燥热而有些混乱的思绪渐渐安静下来。

其实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等到堳城……先稳住刘钰,一起制服了乐进,再跟着诸侯反攻曹操。

这么做,风险小,胜算却要大的多。

如果侥幸,历史改轨,曹操被灭,那么从堳这里正好就可以北上囊括关中,至少脚跟是能站稳了。

就算曹操在诸侯的围攻下依然屹立不倒,也可以暂时在堳城避难,比在他手中强得多。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骗过乐进,让他以为她真的在为了降服刘钰想办法。

萧若沉默了片刻,慢慢地对乐进分析:“现在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许昌势如危墙……墙倒众人推的事谁都愿意干,要让刘钰甘愿赔上几年来囤积的实力来扶危墙,怕是不大可能。”

她说着转过身,看着黑暗里连着一片的火光联营,语气稍稍放得和缓了一点:“这几年来堳城和马腾韩遂有几次交锋,都没能在西凉骑兵手上占到便宜,只能借着几个险关才能勉强自保,和我们一起的话,面对的是强敌和叛贼的名声,只要倒戈,不仅能当正义之师,要对付的也是现在天下人眼中的强弩之末。”

乐进听到她最后四个字,目光微微一变。

“你不爱听。”萧若笑了笑。

“使君说的是实话。”乐进叹了口气:“可是如果真如使君所说,天下没了明公,不知道这乱世又要变成什么样子……”

乐进语调低沉,话里满是遗憾,眼睛似乎能看到夜幕里的浩瀚长河,表情却凝固着一动也不动……

许久许久,才又传来一声迟疑:“可是使君以前不是……刘钰的主公吗?”

萧若看他一眼:“刘钰和马腾韩遂几次交手都吃亏,好险才守住……我没有在那个时候给半点帮助,也就没幻想这个时候他还在效忠我。”

乐进愣了楞,看表情似乎大以为然,只是过了一会儿,眼里神色一清,便摇摇头道:“不对……萧使君应该更相信他……如果真正效忠于你,就算是面对万人唾骂的罪名,就算面对刀山火海,也会闯的。”

听到这句话,萧若心念霎时一转,浑身震颤了一下……不由自主地问:“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

“什么?”乐进怔了。

“效忠……”萧若脸上的表情被沉沉的夜色和淡淡的火光模糊了,语气小心斟酌过,说得极慢:“好像效忠谁就一定要效忠到最后,万人唾骂也去,刀山火海也去?”

乐进思忖了许久,挺直了背脊道:“那是自然的,大丈夫立世,忠义二字当头”

萧若听到耳中,只觉得浑身都僵了一僵,胸中有什么隐隐浮动,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得被乐进这句话所挑,稍稍乱了……却寻不见端倪。

乐进说完,又加上一句:“现在天下都说明公是汉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