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宵汉-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被叫“妹妹”,萧若已经习惯了。

曹操一句她是董贵人……整个皇宫的人都集体失了忆,一个比一个待她亲密自然。

萧若微微笑着给她打招呼,转过头对招呼侍女起身,又耐着性子在殿里陪了她一会儿。

伏皇后见她态度不冷不热,只答不问,答也浅浅淡淡几句不关痛痒,呆了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先开了口:“本宫其实是有事求妹妹的。”

萧若投过疑问的目光。

“其实是……”伏皇后低下头喝了两口茶,顿了顿,轻轻道:“西凉来了诸侯,陛下这个样子见不得客,荀令君便有意叫我替代……”

果然曹操禁止了献帝和任何诸侯的接触。

叫伏皇后替代……也亏荀彧想得出来。

“说是西凉的……都是马贼出身……杀人饮血的人……”伏皇后眼里闪过不可察觉的嫌恶和恐惧,小心地看了她一眼:“我不知该如何应对……听说妹妹是军中来的……特来问妹妹,可否陪我同去?”

几句话,她反复斟酌,说得极小心极慢。

一面仔细地看萧若的表情,同时也在心中不由自主地开始揣测她的真正身份。

有人说她是曹公宠姬,甚至还有人说她是在丁夫人之前的元配夫人。

虽然众说纷纭,但从曹公出征带着她,又担忧她的身子先送回来看,她在曹公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因此整个皇宫,包括她这个皇后在内,无人敢轻慢了面前这个假的董兰。

……

萧若犹豫了片刻,答应了她,并嘱咐她不得将自己也去的事告诉荀彧。

……

果然,宴会之时,稳稳端坐在下首的荀令君一看见跟着伏皇后身后的她,脸色一下子变了。

萧若若无其事地再伏皇后左侧下方落座。

满堂文武行礼,荀彧只得也随着,等到起了身,正想掩人耳目地走到萧若身边,却听外面一阵脚步声响,一个威风凛凛的中年汉子已经迈进了大殿来。

荀彧只得勉强坐下,眼光还是一刻不停地注视着萧若的动作。

萧若在伏皇后耳边耳语了几句,见她神色镇定下来,便低下头斟酒。

来的人一双眼睛带着淡淡的琥珀色,略带着些胡人的模样,声音粗如洪钟,满身风霜,动作也粗鲁,一看就知道是军人,比中原的将军更多了几分豪气。

虽刀门前解了刀剑,却宛如刀剑在侧,还未说话,已能瞧见底气——

这路诸侯肯定不弱。

伏皇后手上微微有些颤抖,勉强含了一丝笑,注视着她。

“西凉马腾,拜见皇后娘娘。”

将领站定,单膝点地行礼。

听到这个名字,萧若微有些惊讶,抬起头来,目光一下子撞见了跟在马腾身后的人,诧异得怔住了。

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披着铠甲,眼睛和马腾一样是琥珀色,脸没怎么变,只是线条比起少年时候坚毅了许多,眼睛里少了张扬战意,多了内敛沉稳。

他跟在马腾身后,跪到地上,铠甲撞出坚硬的声音:“末将马超,拜见皇后娘娘。” 

第二百一十章 后院点火(中)

马超在抬起头看到萧若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愣住了,甚至在伏皇后示意让他们父子起身以后都忘了动弹……

“咳……”马腾察觉他久久不起身,不觉面上无光,忍不住咳嗽提醒。

马超这才恍然大悟,腾地立起身来,一双眼睛还是跟在萧若身上不放。

而萧若早已低下头去倒酒,避开了视线的交接。

……

伏皇后丝毫没有察觉异常,端庄地微笑着请他们落座。

一时间众人就位,而歌舞尚未开端,虽然丝竹聆聆,大殿中的气氛还是略显沉闷……

现实马腾察觉了不对劲,不由自主地发问:“怎不见陛下?”

伏皇后微微一笑道:“陛下龙体染恙,不能亲自接见,因此让臣妾代劳,还望爱卿莫要心生不虞才是。”

“染恙?什么恙?”马腾果真是粗人,再发问便问得伏皇后不知所措,求助地望向萧若。

“暑热。”萧若下意识地接话。

“可安好了?”谁知道知道是假话,但是对于这个编的顺其自然的假话马腾瞬间也哑口无言,沉默片刻,问了句废话。

萧若也答了他一句废话:“等陛下安好了,肯会亲自召见马卿家。”

荀彧见状,稍稍放了心,只是仍旧不敢大意。

——主公的信中多次提到,萧若大意不得,比起防献帝,更要多防着她。

想到此处,不由得握了一杯酒在手,道:“董娘娘身子也不大好,不如早些回去休息?”

萧若点点头微笑道:“多谢令君关心,我再配着皇后娘娘坐一会儿就走。”

……

听到荀彧唤她董贵人,马超原本就皱着的眉头皱得更深,一会看看荀彧,一会儿看看萧若。

马腾此时也察觉到了他的异常,坐得靠了那边一些,低声问道:“超儿可是看出什么不妥来了?”

“那个董贵人。”马超将目光从萧若身上移开,特意看向正前方的柱子:“儿子认得,三年前就是她带兵袭了我们的大后方,占了堳城。”

马腾一怔:“董贵人会带兵?”

“她那时叫萧若……”

马超低声喃喃,眼里有复杂之色——

现在依旧忘不了,还是少年之时,西凉三城,被她耍得团团转的事实。

虽然走的时候曾经发誓这一辈子都不和她作对,但是回去和父亲一说上话,立刻知道被耍的远远不止这些……

这女人,简直将他从头到尾,从里到外,耍了个通透

这件事的阴影让他耿耿于怀直到去年。

现在稍微淡忘了一些,她却忽然又出现了,却不是像以前那样,穿着戎装拿着弓箭,而是陛下的妃子,坐在伏皇后的身边……

“萧若……”这个名字也令马腾难忘至今:“她是董承的女儿?”

马超锁眉久久不语:“似乎……不是……”

……

瞧见马超父子刻意地都将目光放到他们前方的柱子上,再看马超不自然的表情,萧若就能猜到他们谈论的话题八成八和她逃不开关系……

……

席到一半,萧若起身离开。

走到马超身边的时候,比了一个小小的手势,努力用尽可能做到的最哀求的表情,向他投了一个求救的眼神……

这一瞬的目光一闪即逝,马超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心里一凛。

那手势是往上指的——

这代表的最可能的意思是……

……

由于马腾父子坐得位置靠下,萧若走过的时候背对着荀彧,刚刚好躲过了他的眼睛。

等到出了大殿,已经到了夜晚,暑热还未散去,风里已经带了些许凉意,渗透上来,背后的丝竹声都远了……

萧若没有往回走,而是下意识地,将脚步转向了最高的那座宫殿。

比起宴会的热闹,这里要冷清得多……

大门处除了守卫,就是阴沉沉的宫灯。

侍卫没有拦着她,毕竟为了掩人耳目,她仍旧是董贵人,要来见献帝也是天经地义。

推开的门后面,一层一层的帷幕落着。

听到脚步声,那边开始传来一阵有,一阵停的傻笑声。

萧若越往里走,傻笑声越夸张……

“看……”在走过最后一道帷幕的瞬间,一只手指向了她,眼里腾出惊喜的神色,年轻的君主表情宛如一个稚嫩的孩童:“有火好大的火。”

萧若站在原地不动。

“好大的火,整个重华殿都燃起来了”天真的声音却好像故意要给她撕开残酷的事实:“烧得好大,烧掉的谁,要有报应的”

萧若微微眯眼,嘴角泛起微微的笑。

“嘘……”献帝朝着她,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静了一下,忽然呵呵地笑出声来:“是报应啊……”

“我知道你没有傻,曹操不在,你就不用装了。”

萧若轻轻地道。

献帝却恍若未闻,一直不停地傻笑着,重复着报应两个字。

“不过是我没了孩子,和夫君决裂了,这也值得你堂堂的天子高兴成这样?”

萧若笑里含上了嘲笑之意,淡淡地看着他。

献帝停了一下,看着他,笑意扩大:“火烧得真大,谁引的火,谁就烧自己。”

萧若抱起手,审视他片刻。

见他拍手开始笑,不由得摇头叹了口气:“真不是当得起天下的人。”

说完转过了身。

“那谁是?”在她转过身的瞬间,背后的声音忽然变大,还是笑着:“你?你想当吕后?”

萧若脚步顿了顿。

“还是曹操?”

笑声更大,歇斯底里起来:“它本来就是朕的,你们不管谁来抢,都是贼子天下最多的人,始终是向着朕的怎么抢都没用”

萧若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

献帝安静了一下,又嘿嘿地笑开了,不知是在笑她还是在笑自己:“你夫君不是告诉你了吗?你该听谁的?嗯?萧……爱卿?”

“疯子。”萧若冷冷道。

“朕本来就是疯子。”献帝冷笑。

“你知道就好。”萧若停了一下,提醒了一句:“小心再继续装下去,就不是装疯了。”

背后一阵寂静。

“陛下等着我的好消息吧。”她微微笑道:“我可以让你看看,那些现在守着汉室的人,是怎么变成把你推到绝路上的。”

“你想干什么?”

献帝声音一紧,察觉不对,却想不起自己忽略了什么细节。

“别急,你会知道的。”萧若话里还是带着笑意:“到时候你就知道,该你的就是你的。”

天下是你的,天下带来的灾难也会是你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后院点火(下)

袁术的躲避和倾向于投靠袁绍的打算,让曹操在寿春的战事无形中拉长了……

原定的是七月底回许昌,因此诏马腾进京也将日期定在了七月,怎料耽搁之下,马腾马超已经到了,他还在寿春未能收兵。

粗粗扫了一眼荀彧送来的信,出声问下首的郭嘉:“马腾怎么安顿好?”

“让他留个儿子在许昌。”郭嘉微笑道:“主公暂时还无暇西顾,只能制衡。”

和袁术一战下来,虽然收拾得赶紧彻底,没有花多少力气,但也耗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暂时是该休养生息了……

曹操微微苦笑道:“孤现在是风光在外,内底堪忧啊。”

曹操甚少说这样消极的话,不由得让郭嘉微微讶异,随即一笑:“西边关中还未有能成大器的人,要小心的是南面的孙策和北面的袁绍,东边吕布空有匹夫之勇,不足多虑,至于徐州么……明公当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曹操一掀眉头:“此话怎讲?”

“让徐荣为帅。”郭嘉淡淡地笑答:“此人是为将之才,若是萧若为帅他为将,徐州不可小觑……只是……”嘴角微微一撇,语气不掩钦佩地道:“世上的事可不止杀人还是不杀这样简单,徐荣猛将,不是帅才。主公当日拜他为徐州牧的一日,只怕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罢。”

曹操付之一哂:“孤就是想看看,一旦给他一州至高的权利,他可以自己决定兵力部署,不用再听任何人的,他会怎么做。”

“结果果真就一如从前那般只凭直觉行事了。”郭嘉微微摇头苦笑道:“徐荣想法太过简单。”

“设身处地而已,他当将的时候,自然肯听萧若的,一旦自己为帅,有了力量去完成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后果还不简单么。”

曹操轻描淡写地说来,听得郭嘉心里微微凛然,试探着开口:“不过明公为了引他们夫妻反目,代价也不小,为此还弃了嘉的计策不用,宁愿那个孩子……”

“奉孝是在怪孤没有采纳你的建议?”曹操眼里浮出好笑的光,看了他一眼:“也是,差这一招,许昌现在还有内患。”

如果现在换了皇帝……也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

郭嘉以手支颐,微微一笑:“主公也有私心的吧?”

曹操眼眸一眯,看着他,不答。

“果真有。”郭嘉叹了口气:“主公果真不希望那孩子临世?”

“嗯。”曹操这句倒是答得爽快,旋即神色一转,道:“奉孝也不必多虑,要扶谁上位,机会不只这一个。”

郭嘉眸光稍稍暗了暗,顺口问:“主公可曾想过自己?”停了停,道:“奉天子虽然有利,但也碍事,再说现在董贵人在徐州,若她诞下皇子,献帝又痴傻,到时候天命所归,大大不妙。”

这席话短短几句,侃侃而谈皇位江山易人之事,若是在别人听来只怕觉得是大逆不道到了极点。

这话也只有郭嘉说得出来。

曹操看着他,不禁稍感欣慰……

也只有他一个,完全可忘了汉室,为自己考虑。

这也是为何他会把后方交给荀彧,却走到哪里都要诏郭嘉跟上的原因。

说起器重,对荀彧和郭嘉都一样,只是信任,更偏向在见解上与他是知音的郭嘉。

此刻听完这席话,曹操很快压下了眼里的光,变作一泓静静的潭水,看着他,缓缓道:“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

郭嘉怔住了……

只是这么短短一句话,似乎已经穷尽了面前这人一生的壮志,也一生的无奈。

不由得想,明公对于平定乱世的执着,和徐荣对于扶助汉室的执着,归根到底,是否都是一样的呢?

周文王……

好听不好当。

曹操说完这句话便望着手中的书信不语,从他平静的表情,丝毫猜测不出方才说那句话,胸中该是怎样的波涛汹涌大开大合。

想要缓解一下几乎将空气凝住的厚重无奈,郭嘉轻轻咳了咳,语调放得轻快了一些:“哪个公子可坐享江山,有福了。”

曹操不抬眼:“前些日子,奉孝的提议确实不错,偷梁换柱,让萧若之子为帝。”

郭嘉一笑,调侃道:“这可怎么办,主公见不得孩子是别人的,已除去了。”

“除去了也不是不能有了。”曹操微微扬眉,半是戏谑半是认真地道:“孤打下来的江山,就算要让给一个稚子,也不该是旁人的。”

郭嘉面上微有异色,忽地笑了,别有所指地问:“主公当真……势在必得?”

曹操放下书信,负手走到窗前。

寿春雨多,此刻天际阴云,雨声倾盆,窗外一脉长河澹澹。

战事终于暂时平定,外患稍除,该去收拾内忧了。

瞬间想到什么,嘴角扬起一丝淡笑,衬得眉宇间略有柔和之色,缓缓道:“拟书文若,可报归期。”

……

“主公八月二十一到许昌。”

这句话完整地传达到萧若耳朵里,就在信送到的隔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