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杨仪入宫,他估计事态很严重,廖立的到来肯定给丞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否则他不会这么慎重,紧急召杨仪入宫。杨仪刚刚接任丞相长史,诸葛亮在宫里养病,丞相府的事务主要由他处理,他非常忙。

莫非是廖立带来了魏霸的消息?刘禅虽然不太管事,也知道廖立不是丞相的对手,当年他被丞相贬到汶山时,一点脾气也没有。有资格做丞相对手的人,只有李严和魏霸,甚至可以说只有魏霸。大将军李严原本很张扬,可是丞相回来之后,他就彻底的偃旗息鼓了,半个多月以来,李严一直窝在大将军府。

刘禅觉得李严是怕丞相,他不敢和丞相面对面的交锋。他也许不甘心就此罢休,但是他自己不敢露面,只能等。等谁呢?当然是等魏霸。

而从丞相这些天来的表现看,他似乎也在等魏霸。他把丞相府的事务交给杨仪等人处理,自己在宫里养病,就是养精蓄锐,等着魏霸回来。

刘禅有些期待,这个当年替他写作业的魏霸现在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居然让丞相如此慎重,让大将军如此倚重。

……

偏殿内,杨仪翻看着廖立留下的账簿,他看得很快,一边看一边掐着手指,以让人目眩的速度心算。

他刚刚把蒋琬迎接廖立时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诸葛亮静静的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是他能感觉得到诸葛亮的心情有些紧张。

廖立一回到成都就来宫里拜见丞相,又递上了这么厚的一本账簿,其用意非常明显,他就是替魏霸打前锋的。在魏霸回来之前,他要和诸葛亮先较量一番。

他因此非常担忧。诸葛亮的身体有多差,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直卧床休息,诸葛亮也许能多撑一段时间,如果继续像以前一样劳心劳力,诸葛亮很快就会将这些天积累起来的体力消耗殆尽,甚至可能因此撒手人寰。

可是,他又无法劝诸葛亮放手,跟随诸葛亮这么多年,诸葛亮是什么脾气,他太清楚不过了。他现在只能希望自己能帮上诸葛亮的忙,如果能以他过人的计算能力击败廖立的挑衅,也许可以为诸葛亮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杨仪全神贯注,迅速的翻看着账簿,寻找着可能存在的破绽。忽然,他停住了,眼睛盯着帐簿的一页纸上,半天没有动弹。

诸葛亮感觉到了杨仪的不安,睁开眼睛,看向他。

“丞相,你的……”杨仪捧起账簿,起身走到诸葛亮面前,手指指着一行字,有些发抖,指尖在指上划出,发出沙沙的声音。他的声音干涩,如同砺石在滚动。“……欠条!”

诸葛亮眯起眼睛,看了一眼,看清了那几个数字,不由得愣了一下。

这笔账是他欠魏霸的钱,总数是四万三千八百金。

诸葛亮想起了自己打的那个白条,不由得苦笑,他明白了魏霸的用意。魏霸果然还是不肯放过他。廖立回京述职,不仅要向丞相府汇报,还要向大将军府和天子汇报,这笔债很快就会人人皆知。而这笔巨款花到了什么地方,想必也是很多人会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

魏霸提起这笔巨款,要债不是主要目的,重新引起朝廷对洛阳之战得失的讨论才是关键。花了那么多钱,却没什么看得见的收获,丞相府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要面对谁来为洛阳之战负责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一直都没人提及,不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是问题,而是因为天子懦弱,不敢主动提起,李严暂时隐忍,等待时机,群臣根本不了解情况,不愿主动惹事。大家都在等,等有人提起。

魏霸却没什么顾忌,他堂而皇之的把这个问题摆到了明处。

魏霸还没到成都,攻击却已经开始了。







第847章信手拈来

有些事情,哪怕再重要,只要没人提,或者说没人敢提,那这件事就可以当没发生过。比如洛阳之战已经结束了大半年,谁都知道,按惯例,诸葛亮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有功还是有过,什么人该赏,什么人该罚,早就应该有结论。

可是,这件事就是一直拖到现在也没有结论,大有一直拖下去的可能。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所谓王法,只是王制定的法,针对的从来就是那些普通百姓,而不是掌握权柄的人。天子不想提,诸葛亮不愿提,李严不肯提,就没人敢提这件事。再说了,他们也没必要提这件事。这明显是几个权臣之间的争斗,只有观众资格的人谁会主动跳出来抢戏?

很多事,就是这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但是,魏霸显然不打算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他要以这件事这突破口,向丞相府发起挑战。

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诸葛亮就不能再不表态,否则,他就会陷入被动。除非他自己能支付那四万多金的债务。即使如此,魏霸大概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会穷追猛打,纠缠到底。开弓没有回头箭,魏霸不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

官场上最怕遇到这种愣头青,诸葛亮也不例外。

不过,他早有准备。

“威公,你觉得如何应付才好?””

“丞相……”

“不要犹豫了,迟早要来的。”诸葛亮无力而坦然的笑笑:“与其被人指责,不如自责。这个责任,也只有我担得起。”他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份奏疏,“帮我转呈陛下吧。”

杨仪低头看了一眼,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诸葛亮这份奏疏里说了些什么,这明显是准备好的,诸葛亮早就写好了,只是等一个机会而已。

“威公,我将向陛下请罪,承担洛阳之战的主要责任,这丞相之位大概是保不住了。不过,丞相府还会存在,也许廖公渊会做丞相。我想来想去,只有你堪与他对敌。威公,辛苦你了。”

杨仪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诸葛亮为了保住姜维,宁愿自贬,他不做丞相了,要把丞相之位让给廖立,那这个丞相长史又有什么意义?他要的不是丞相长史,而是丞相之位。只有诸葛亮继续做丞相,继续掌握大权,击败李严、魏霸,他才有可能接任丞相,否则这个丞相长史什么价值也没有。诸葛亮让他代替蒋琬做丞相长史,不是对他的器重,而是让他做替死鬼,和廖立作对。

他有一种被诸葛亮欺骗的感觉。

……

丞相诸葛亮上书天子,主动承担洛阳之战的主要责任,请求辞去丞相之位,并推荐廖立接任丞相。

这个消息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成都。

很多人都非常惊讶,为什么诸葛亮在这个时候突然要求自免。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大将军李严都没提,诸葛亮又重新回到了成都,一直住在宫里,口含天宪,皇帝不过是他的傀儡。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己不提,就没人敢主动提,他为什么要主动放弃丞相之位?而且推荐曾经和他不和的廖立接任丞相,这实在让人太惊讶了。

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真正的丞相胸怀。除了诸葛亮,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大概也只有历史上那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黄羊能和他相提并论。

天子刘禅很为难,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以前这样的事都有诸葛亮替他做主,现在要处理的人就是诸葛亮,那该怎么办?是听诸葛亮的要求,免去他的丞相之位,还是宽言安慰,让他留任?

刘禅无奈,求见诸葛亮,诸葛亮要求公事公办,并高度评价了廖立的政绩,认为廖立虽然姓格有点偏激,才能却当之无愧,足以担负起丞相之重任。

刘禅却不敢当真,只好把这个难题又推给了大将军李严。

接到诸葛亮要求自贬的奏疏,李严欲哭无泪。他天天盼着把权利从诸葛亮手上夺过来,可是当诸葛亮主动放弃了权利的时候,他却感觉不到一点高兴的成份,反而有一种中计的感觉。

让廖立接任丞相?开什么玩笑。他不反对廖立留在成都做官,但是他却不能让廖立做丞相,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做丞相。现在廖立接任丞相,只会感激魏霸,是魏霸一手把他捧上了相位,以后他会和魏霸走得更近。击败了诸葛亮,却便宜了魏霸,并不是李严愿意看到的。

廖立可以做丞相,但是必须由他李严推上去,否则就不能让他做。

可是他偏偏又不能拒绝。

诸葛亮主动承担了洛阳之战的责任,引咎辞职,并推荐廖立这个曾经的敌人接任丞相,不管是真是假,这种气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今成都大小官员哪个不赞叹丞相的胸怀,哪从此不佩服丞相知人善用?他要是反对廖立,不仅会得罪魏霸、廖立等人,而且会和整个舆论做对。和丞相一比,他简直就是天生的反面形象。

李严进退两难,冥思苦想了三天之后,上书天子,请求驳回诸葛亮的自免请求。他说,诸葛亮虽然洛阳之战有过,但也不能说有过无功,毕竟大军曾经包围洛阳,给曹魏不小的震动,宣扬了国威。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霍弋驻在新安,将整个函谷、大半个河东控制在手中,洛阳之战还是有战果的。所以,就算诸葛亮要承担责任,也无须免职,暂时免去丞相之职,稍贬其官,仍代行丞相事为宜。

与此同时,原车骑将军吴懿因功升任骠骑将军。

至于廖立,也的确是个人才,宜位列九卿,以示嘉奖。将来再立功勋,再升任三公不迟。

李严奏疏一上,顿时博得了群臣的一致同意。刘禅也松了一口气,立刻下诏,按李严的建议施行。经过朝议,贬诸葛亮为左车骑将军,原车骑将军吴懿则因功升任骠骑将军,镇西大将军魏延因功升任右车骑将军,姜维升任镇北将军,领关中督。

悬而未决的洛阳之战终于尘埃落定,诸葛亮安然无恙,依然把丞相府牢牢的抓在手里,还获得了无以伦比的声望,李严却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气得捶胸顿足,咬牙切齿。

……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魏霸的手中。魏霸感慨不已。

“丞相的手段依旧犀利啊,这一进一退,李严彻底乱了阵脚,多时的准备全扑了空,估计半夜醒了都要哭一场。”

法邈忍俊不禁:“算来算去,还是算漏了丞相会自免。他算准了李严不会甘心让将军独大,所以这才冒险一试。这也叫出奇不意,李严一点准备也没有,当然会乱了阵脚。”

“嗯,这次丞相的确高明,战术虽然没什么新奇之处,却是戳中了李严的软肋,所以大见奇效。不过,我就有些奇怪了,他怎么对姜维这么好?”魏霸歪着头,一脸的不解:“当然他为了自保,险些杀了马谡,今天为了保姜维,他却宁愿自免,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此一时,彼一时。”法邈却一点也不意见:“大概是他知道自己没多少时曰了,所以宁愿把机会留给姜维。”法邈沉吟片刻,又道:“恐怕,他的用意还不在李严,仍然落在将军的身上。”

魏霸无奈的点了点。法邈说得有道理,诸葛亮利用李严的弱点,玩了一招以退为进,不仅把洛阳之战的后患解决了,还占了不少便宜,吴懿升到骠骑将军,姜维升到镇北将军,正式接管了关中,最要命的是他和老爹魏延并列为车骑将军,老爹不知道要多开心,一定把丞相引为知己,然后又不知道该准备了哪些手段来对付自己呢。

与其说诸葛亮是对付李严,不如说他是在对付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李严不过是跟着他的指挥棒在走罢了。

棋差一着,别手别脚,说的应该就是李严这种情况。和一般人比,他的水平不差,可是要和诸葛亮较量,他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当然了,李严面对的不仅仅是诸葛亮,他还要防着自己,三方混战,情况也的确太复杂了一些,束手束脚,也就在所难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决绝。

“公休,你们诸葛氏在各国为官的这么多,要论聪明,还得数丞相为第一。”

诸葛诞笑了起来:“聪明又能如何。”

“哦,难道你认为你能胜过他?”

“我胜不过他。”诸葛诞摇摇头,看着滚滚东流的江水,负手而立:“若论一个人的能力,放眼天下,的确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可是他无法战胜自己,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敌人,根本不需要别人动手,他自己就会毁掉自己。”

“你这话,可有些玄了啊。”魏霸笑道:“我最烦你们这些名士的地方,就是动不动就说些不着边际的玄论,云里雾里,听着实在费劲啊。”

诸葛诞意味深长的看了魏霸一眼,有些无奈。

法邈嘴角带着,含笑不语。







第848章父与子

正月末,魏霸到达了成都。

新年的气氛早就过去,丞相回京的余波尚未散尽。诸葛亮还住在宫里,牢牢的控制着朝堂上的发言权,任何人要见天子,都绕不过他这道关。大将军李严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能得逞,全面落了下风。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魏霸身上,得知魏霸到了成都,他立刻派督军成藩来请。

见到成藩,魏霸就明白了李严的心情,不过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客气的对成藩说,请大将军稍安勿躁,不出数曰,定让大将军扬眉吐气。

成藩将信将疑,只得回报李严。李严听了,且喜且忧。喜的是魏霸并没有记恨他,而且有了对策,忧的是他不知道魏霸的对策能否奏效。接下来的这几天,他是不可能睡得安稳了。

魏霸上了岸,让丁奉、潘翥二人看守战船,自己带着诸葛诞来到城南的魏家庄园。自从建兴七年他奉命到东吴迎亲,就再也没有回过成都,没有回过魏家庄园。如今再看到魏家庄园,他颇有些感慨。

不过感慨不是时光,而是老爹魏延的顽固。

儿子衣锦还乡,载誉归来,老爹不派人到江边来迎接便也罢了,到了自家门前,居然还要摆出这般阵仗。一百甲士面无表情的杵在大门两侧算怎么回事?右车骑将军的战旗树在门前的棨戟架上算怎么回事?大门关得铁桶也似,只开了一个侧门又算怎么回事?

唉,我知道你是爹,可是也没必要这么撅我面子吧?

魏霸一边感慨着,一边下了车,提着衣摆,夹着尾巴,灰不溜丢的进了侧门。

前庭里一片安静,奴婢仆从们正在做自己的事,气氛有些压抑,魏霸走了进来,居然没人敢抬头看他一眼,更谈不上打招呼,仿佛背后有一头大怪兽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