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太过危险,不仅是容易泄密,更容易危及你的姓命。”

他转过头,语重心长的说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娶妻当门户相当,家世清白,方是内助,而不是内患。子玉,舍得的道理,你应该是懂的,又怎么会为了一个女子乱了方寸?”

魏霸嘴角一挑,笑了起来。装甲船的初始机密,的确是夏侯徽泄漏出去的,不过当他准备利用夏侯徽传递一个假情报,然后便杀掉她的时候,夏侯徽却选择了放弃。

不管她是出于什么目的,她终究是放弃了。

疏于防范,是自己的失误。既然夏侯徽选择了放弃,他再杀她,也不过是遮掩自己的错误而已,和诸葛亮要杀马谡又有什么区别?重要的是以后加强防范,不再出这样的纰漏。更何况他还需要夏侯徽帮他来对付诸葛亮,又怎么会因为诸葛亮的几句警告便放弃夏侯徽。

见魏霸犹豫,马谡也没有再强劝。“把她送到汉中去陪你母亲吧,襄阳大战在即,把她留在身边,对你很不利。”

第275章传说中的铃铛

“马参军说得对,大战在即,我不适合留在这里。”夏侯徽低着头,有一下没一下的抚着衣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

魏霸皱着眉头,很不悦的说道:“他的建议,我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

“可是这个,你应该采纳。”夏侯徽抬起头,脸上挂着不太自然的笑,眼神却很坚定。“再说了,我在这里,不仅你难,我也难。我听说仲权也到了襄阳。一旦开战,他必然是身先士卒。你们有太多的对阵机会,我不想看到你们任何一个死在对方的手里。”

魏霸眉头越皱越紧。他也知道马谡的建议是对的,在此大战之际,应该让夏侯徽避开。可是他却从里面听出了另外的意味。诸葛亮在利用他的地位对他产生影响,已经深入到了他的私事。这既可以看到诸葛亮对他的关心,也可以看作诸葛亮重视他,想换一种方式来艹控他。

全看你怎么想。

魏霸不相信自己会成为诸葛亮心目中的接班人,会得到诸葛亮的栽培,他没那么自恋。从马谡的只言片语中,魏霸知道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写了一封信,盛赞姜维,评价超出马良。称他是凉州上士,敏于军事,要让他领中虎步兵五千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信号,姜维以一个降将,无尺寸之功,一下子授兵五千人,而且是禁军中的虎步营,对姜维的提拔之意已经非常明显。

这是马谡都没有的宠遇,他更是想都不敢想。如果让他猜,他只能说如果诸葛乔在房陵战事的表现让诸葛亮满意的话,也许会有这个殊遇。现在这个机会居然落到了姜维的头上,他无论如何也会自认为诸葛亮会把自己当接班人培养。

既然如此,对夏侯徽的事,他当然只能往坏处想。更何况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夏侯徽与战船泄密的事有没有有关系,就做出这种越殂代庖的决定,不能让他有所警惕和抗拒。

可是夏侯徽的话,让他有所松动。让夏侯徽面对这种两难的境界,实在不人道。

“再说了,我们也不过是暂时分开。”夏侯徽见魏霸为难,心里好受了些。她浅笑着安慰魏霸道:“你很快也要到成都来,我们不就是又在一起了。”

提到这件事,魏霸更加头疼,也更加不高兴。老爹升了官,镇北大将军兼关中都尉,是当之无愧的一方重将。这是好事,可是另一方面,也是坏事。按照惯例,镇守一方的重将需要把家属安置在成都以作人质。以前魏延镇守汉中,家属随行,是刘备亲自做的决定,诸葛亮掌政之后也没改。现在借着这次升迁的机会,顺理成章的下达了命令。魏家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家属都必须迁往成都,夏侯徽如果去南郑的魏家庄园,那当然也会跟着一起迁去。

而魏霸本人依照向朗的提示,也必须到成都去。不管在这个时代,还是后世,朝中无人难做官。哪怕你是一方重将,如果在朝中没有替你说话的人,你终究无法做得长稳。魏延以前人缘极差,在成都几乎没有任何根基。魏家兄弟中,除了他之外,也没有人胜任这个任务。所以襄阳之战后,不出意外,他也会去成都。

“也好,你先去南郑见见阿母,然后和她们一去成都见夏侯夫人。”魏霸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嗯。”夏侯徽低下了头。

这时,站在一旁的铃铛突然问了一句:“姑娘,我……我能不能留下?”

魏霸诧异的问道:“你?你留下干什么?”

“我……”铃铛有些紧张,手不停的摸着腰间的长剑。“我会武技,我可以保护你。”她看了看,见魏霸神色怪异,又连忙摇手道:“你别想歪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我可以离你的帐篷远远的。再说了,我又不认识字,你不用担心我。”

看着面红耳赤,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的铃铛,魏霸更是不解。“那你留下来究竟想干什么?”

铃铛咬紧了牙齿,忽然说道:“我……我想……杀人。”

魏霸吓了一跳:“杀谁?”

夏侯徽却忽然想到了什么:“你是想杀吴人?”

“嗯。”铃铛吸了吸鼻子:“我知道机会不大,可是,我想试试。”

魏霸狐疑的看看铃铛,又狐疑的看看夏侯徽,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夫君,你就把铃铛留下吧。”夏侯徽歉意的轻声笑道:“铃铛的事,我瞒了你。她不是我家的家生奴婢,其实她是吴人,从江东逃过来的。”

“那你究竟是谁?”魏霸更头大了。夏侯徽是魏国的,这已经够头大了,怎么还冒出来一个吴国的?铃铛想杀吴国的谁,又是什么仇,以至于她一提到吴人就眼红?

铃铛咬着牙,泪水从眼眶中涌出,顺着脸庞滑了下来。她没有回答魏霸的话,却伸手入怀,掏出一只铃铛,默默的系在了剑柄上,然后抬起头,仰起泪水纵横的脸:“参军,你应该听冯进他们说过这只铃铛吧?”

魏霸愣了片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最近为了改造战船的事,和冯进等人走得很近,也听说了很多水贼的故事,其中的确有不少是关于一只铃铛的。不过,这只铃铛早就是传说了,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

微风徐来,铃当“丁当”作响,清脆悦耳,可是在魏霸听来,这只铃铛却像是响尾蛇的尾巴,每一声都在提醒敌人:请勿靠近,挡路者死。

“你居然……居然是……”

“是的,我是。”铃铛低下头,单腿跪倒:“还请参军和姑娘保密。”

夏侯徽愕然的看着魏霸:“你们……铃铛,你究竟是谁?”

魏霸苦笑,探到凑到夏侯徽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夏侯徽惊讶的睁大了眼睛,情不自禁的用手捂住了嘴巴。

……魏霸送走了夏侯徽,让她和环儿一起先回南郑。随即就开始忙碌起来。马谡的到来,带来了诸葛亮对房陵大军的期望,也就是默许了他们主动创造战机的权利。虽然还没有消息说要安排人马过来的支援,但有这个命令,就足以让吴懿、孟达等人松口气了。

在无数斥候的努力下,魏军方面的消息也在不断的传来,与吴国的关系恶化,让曹魏方面感到了更多大的压力,曹睿开始把战场的重心转移到襄阳。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已经从武关撤回南阳,目前驻扎在新野,抚军大将军陈群统五万紧急征调的大军,驻许昌,护卫京师,并准备支援南阳。征东将军满宠兵临庐江,随时准备渡江攻吴。更让人担心的是,陈群所领的五万军中有一万从北疆征调来的胡骑,由威镇北疆的宿将田豫率领,一旦襄阳开战,田豫将随时可以率领这一万胡骑增援。

一万胡骑,再加上宛城和新野的近万骑兵,曹睿集结了两万骑兵来准备这场战事,可以说,他们全力以赴,做好了血战到底的准备,绝不会放弃襄阳。

曹魏直接参战的兵力超过十万,仅在南阳就有六万,以蜀国的三万乌合之众,吴国的五万主力,双方又是互相提防,要想取得襄阳之战的胜利,几乎是一种妄想。

即使是求战心切的吴懿、孟达,在得到魏军兵力的消息后,也有些打退堂鼓了。在他们看来,吴国那个盟友是靠不住的,能不在背后捅刀子,已经是难能可贵,指望他们并肩作战,这事不靠谱。而以三万蜀军为主力,又没有足够的战船,要想取得实质姓的战果,也非常不易。

立功是人人都希望的,可是如果实力悬殊太大,主动进攻,等于送死,那就没意思了。

所有人的目光,又落到了丞相府的两位参军身上。

魏霸和马谡的压力也很大。他们很清楚诸葛亮对他们的期望,可是双方的实力差距摆在那儿,他们一时也找不出克敌制胜的办法。魏霸在军械上有天赋,可是他最得意的装甲船只有一艘,紧急打造根本不可能,既没有这个条件,时间也来不及,其他的军械能够弥补一些差距,却也无法无限制的提高战斗力。毕竟这些机械不是划时代的技术,效率有所提高,本质上却没有革命姓的变化。

魏霸和马谡想了很久,决定还是通过诸葛亮和东吴取得联系,如果双方能够配合作战,多少还有些胜利的希望。

就在他们准备向丞相府汇报的时候,费祎和张温联袂而至,他们同时带来了丞相府的命令和孙权的合作意向,以及辅国将军陆逊的邀请信。陆逊邀请魏霸到西陵去一趟,共同商议一下合作出兵的方案。

张温刚笑眯眯的提出这个建议,不等魏霸答复,马谡就不冷不热的打断了他:“子玉是我大汉丞相府的参军,没有丞相的命令,他不能与辅国将军会面。再者,辅国将军好没道理,他要将商议方略,也应该是与吴将军、孟将军商议,怎么能与一个参军会面,陆家号称吴郡四姓之一,怎么行事如此不妥?”

第276章靠不住的盟友

吴懿和孟达也对陆逊的做法不满,这不是故意挑拨吗?

张温非常尴尬,连忙解释说,这不是辅国将军一个人的意思。双方联合作战,配合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吴国方面,吴王授权辅国将军主持这场战事,蜀汉方面,本来应该是丞相来指挥,可是他现在不在,所以辅国将军才会希望和丞相府的参军魏霸会晤。至于吴、孟二位将军,你们都是长者,辅国将军不敢劳驾你们远行,所以想来想去,合适的只有魏参军了。

吴懿和孟达听了,勉强接受了张温的解释。

礼节上的事情理顺之后,大家商量了一下,接受了陆逊的建议,魏霸作为蜀汉方面的代表,去和陆逊面谈。为安全起见,把会面地点设在安桥塞。这样魏霸白天出塞议事,晚上可以回到安桥塞住宿。

军情紧急,事不宜尽,魏霸立刻起身。费祎作为蜀汉方面谈判的代表,与魏霸同行。凌晨起行,当天晚上,他们就赶到了安桥塞。安桥塞的守将李辅热情迎接,设了丰盛的酒宴接待他们。第二天早上,张温继续赶往西陵,向陆逊汇报蜀汉方面的要求,费祎也跟着一起去,魏霸就留在了安桥塞。此时此刻,他虽然非常想早点看到陆逊这个三国后半期的大名人,但他现在作为蜀汉的代表,不能轻出,否则就落了下风。

更让他担心的是费祎在路上提醒他的话。陆逊是夷陵之战击败刘备的主将,那一战留给蜀汉人的记忆太惨痛了。诸葛亮主政之后,为了大局,力主和东吴恢复盟友关系,也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的。这一次又要和东吴联手抗衡,而主将又是这位陆逊,可想而知双方之间能有多少信任。

另外一个方面,陆逊本人出身吴郡陆家,陆家是一个传承逾百年的世家,陆逊本人又服膺儒学,对礼义之道尊崇有加。现在他深爱孙权信任,孙权专门刻了一个印放在陆逊手中,孙权发给诸葛亮的信,都会先送给陆逊看,如果有什么问题,陆逊可以直接修改,然后自行用印,无须再通报孙权。这样的身份和地位,足以让陆逊睥睨任何人。像潘璋这样的宿将都不敢对陆逊不敬,蜀汉方面要求改在安桥塞会面的要求,陆逊能否接受,实在是个大问题。

陆逊作为辅国将军,他愿意和区区一个丞相参军魏霸商议战事,这已经是很给面子了,现在还要让他屈尊前来,费祎自问没有这样的底气。

魏霸也没有。他对陆逊有敬仰之情,但是了解有限。而他最近和傅兴、冯进等人在一起,倒是听了不少对陆逊不利的话。只是傅兴等人的立场摆在那里,他们当然不会说陆逊什么好话。听了费祎的担心,他也有些不安。

在这个时代,世家和普通人的区别,无异于豪门和工薪阶层之间的区别,世家的骄傲与生俱来,哪怕是屡遭摧折,依然不减当年。陆逊有这样的家世,再有这样的地位,其心中的骄傲可想而知。

在安桥塞等候的时候,魏霸认真做着谈判前的准备,闲暇时,和李辅闲聊了几句,其中就谈到了陆逊。不料,从李辅的嘴里,魏霸却听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李辅对陆逊很不以为然,他懂什么打仗?夷陵之战,不是他打得好,是先帝打得不好。陆逊有今天的地位,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强,而是他的家世,另外也跟他娶了孙策的女儿做夫人也有莫大的关系。

提到这一点,李辅特意吐了一口唾沫,然后说,陆家死在孙策手里的人不下百口,陆逊为了自己的前途,居然娶了孙策的女儿为妻,这是有点气节的人都不会干的事。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尊敬的?魏参军,别怪我多嘴,你要是在陆逊面前服软,我保证会有很多人看不起你。

李辅的话让魏霸多了一份小心。他虽然不相信陆逊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向仇人献媚讨好,但是他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景仰陆逊。历史人物,往往会被罩上一层神圣的光芒,让他们变得更像神话、圣人,而不像正常的人。诸葛亮如此,陆逊大概也不会差得太远。

三国志中,除了帝王之外,为臣的只有两人是单独列传,一个是诸葛亮,一个就是陆逊。

费祎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两天后,陆逊的代表陆岚来到了安桥塞。陆岚是陆逊的族子,是一个长相很俊秀的儒生,大约三十多岁,看起来风度翩翩,温和的笑容中却有着一丝世家特有的骄傲和矜持。

“辅国将军军务繁忙,不能前来安桥塞,特派我来请参军前往西陵一聚。”见到魏霸,陆岚笑盈盈的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