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有什么实际行动啊?”

“这个……这个……”魏霸翻了半天白眼,还是没说出来什么实际行动。他苦恼的挠着头。夏侯徽收拾完了大帐,见他还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把魏霸推倒,亲了他一口。

“这行了吧?”

“哈哈哈……”魏霸忽然醒悟过来,傻乎乎的笑着:“对,这就是实际行动。”他用力的搂住夏侯徽:“夫人,我们行动吧。”

“这可不行。”夏侯徽坚决的推开他,面不改色的柔声劝道:“酒后行房,对身体不好。你还是先睡吧,等明天酒醒了,我再侍候你,好不好?”

“好……不好?”魏霸愣了一下,听话的松开了手,躺在床上,咂吧着嘴,闭上了眼睛。夏侯徽帮他掖好被角,这才起身吹灭了灯,摸着黑,脱了外衣,钻进被子,从背后搂住了魏霸的腰,将脸贴在魏霸背上,轻轻的闭上了眼睛。魏霸的心跳声有力而浑厚,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催眠效果,夏侯徽听了片刻,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嘴角渐渐的翘了起来,露出恬静的笑。

……费祎和张温刚刚赶到永安,便见到了诸葛亮。张温上下打量了一下诸葛亮,爽朗的笑了:“丞相,你辛苦了,要注意保重身体啊。”

诸葛亮同样抱以微笑,挽着张温的手臂往堂上走去,一边走,一边笑道:“惠恕,你还是和上次来一模一样啊。”

张温得意的点了点头,刚准备说话,诸葛亮又说道:“连官职都一样,江东的人才,就多到这种地步了吗?”

张温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他停住了脚步,转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诸葛亮:“丞相,你这是在笑话我吗?”

“唉——”诸葛亮摆摆手:“惠恕说到哪里去了,我只是奇怪,像惠恕这样的人才,怎么到现在还是个辅义中郎将,这才发言一问。惠恕又何必多心。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说了,不说了,还是说说吴王的建议吧。”

张温哭笑不得,凝眉沉思了片刻,很郑重的对诸葛亮说道:“丞相,我是没变,你却好象有些变化。”

诸葛亮抚须而笑:“是吗?我都是快知天命之年了,还能有什么变化?”

张温却没有笑,他一本正经的说道:“丞相……像是杀过人的剑,少了几分明锐,却多了几分杀气。”

诸葛亮思索片刻,点了点头:“也许吧,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嘛。以前,的确是书生气太多了些。”

第272章唇枪舌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张温吟哦了片刻,慨然长叹:“丞相果然又精进了。这两句虽然粗鄙不文,却也发人深醒。我等书生,多多少少都有些自恃清高,却不知道人心不古,非三代可比。又或者妄谈复古,拘泥不化,是以举步维艰。丞相有今曰这般地位尚能自省,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我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只能瞠目结舌了。”

诸葛亮含笑不语,等张温夸赞完了,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惠恕,你这些话,我可当不得啊。”

张温笑笑,连声说道:“丞相当不得,还有谁能当得?”

诸葛亮有意无意的瞟了费祎一眼,费祎心领神会的笑了,微微点头,表示记下了。双方见面,互相赞扬两句,拉近感情,为接下来的争吵做个准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张温显然没有注意到,他说的这些话一旦传到孙权的耳朵里,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感觉。

诸葛亮拉着张温上了堂,分宾主落座,马谡、姜维侍立两旁,霍弋手持书版,等着记录他们的谈话内容。诸葛亮这才笑道:“惠恕,我说当不得,是因为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张温很诧异:“是吗,那是谁说的?”

“是我丞相府最年轻的参军魏霸所说。”诸葛亮不紧不慢的说道:“关于读书,他还说了另外一句,却与孟子异曲同工。”诸葛亮说了一半,没有再说下去,静静的等待着。

张温应声答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诸葛亮摇摇头,一字一句的说道:“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张温愕然,随即又抚掌大笑:“妙,妙,果然是一言中的,比孟子的话还要入骨三分。”他随即又用不加掩饰的仰慕目光看着诸葛亮:“丞相,能对一个年轻参军的话如此重视,见贤如不及,你的胸怀之广非常人可及。佩服佩服!”

诸葛亮笑了起来:“惠恕,再说下去,我只怕要以为你是个巧言佞色之人了。来来来,我们还是谈点正事吧。吴王现在如何?”

见诸葛亮切入正题,张温也收起了笑容,严肃的说道:“我奉大王之命,来见丞相,自然是想重申盟好。丞相征伐西北,捷报频传,我家大王也是为丞相欣喜不已。只是丞相刚刚用兵西北,曹魏余逆尚未清除干净,便又增兵房陵,加强了安桥塞的守备,更有斥候细作出入荆州,这着实让我不解啊。”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诸葛亮平静的说道:“增兵房陵,不过是围魏救赵之计,更是想与吴王会猎荆襄,同破曹魏,为汉家除残去秽。汉吴本是联盟,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我军北伐,攻取关中,虽说天命在汉,出师大捷,可是也力有不逮。若能汉吴联手,攻取襄樊,长驱直入,径向宛洛,吴王再遣水师入江淮,三路并进,曹魏可灭,汉室可兴,岂不比我军独自出师更善?此万全之计也,何以吴王不解,惠恕亦不解?”

张温一时语塞。他一上来指责蜀汉增兵房陵,又着重指出加强了安桥塞的防备,是对盟友的不尊重。可是诸葛亮反过来说,是你们太敏感了,我这是想和你们一起伐魏,攻取襄阳、樊城啊。大家都清楚对方说的是假话,可是在这个场合,既然大家都知道不能破盟,这个联盟还要继续下去,就看谁能自圆其说,把自己之前的举动解释得能够合乎逻辑,至少找不出明显的漏洞。

第一个回合,张温就被诸葛亮堵死了,落了下风。他岂甘示弱,眼珠一转,又笑道:“丞相三路并进之计,果然高明。不过,丞相刚刚在西北大战,虽说告捷,亦有损失,还能再战否?”

他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名义是北伐大捷,可是你的主力出陇右,结果陇右还在曹魏的手里,实际上就是败了,损失肯定不会小,现在还能打吗?别说与吴国并力伐魏的漂亮话,你是想借我吴国的力来解关中的围吧?

诸葛亮面不改色:“北伐的确有所损失,不过与所得比起来,那就微不足道了。且不说仅从关中我就得精兵四万。就算是北伐的士卒,经此大战,也是精进不少,数量上也许略有减损,战力却是大有提升。惠恕若是不信,待到战事开启,自然知我所言不虚。”

张温脸色一变。诸葛亮这句话可带了不少威胁。战事开启,是与曹魏的战事,还是与东吴的战事?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交锋,张温虽然聪明过人,可是在诸葛亮的面前还是占不到一点便宜。再加上因为鬼船事件,吴国现在面临着丧失水战优势的危险,根本不敢和蜀汉翻脸。有求于人,张温已经先失一着,诸葛亮却是胸有成竹,稳如泰山,将张温的试探一一反驳,时不时的予以反击,让张温无话可说。

说到最后,张温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装出一副看似无奈,实则威胁的模样说道:“不瞒丞相说,魏帝曹睿也有与我结盟之意。如果我东吴溯江而上,攻击永安,直指成都,魏重兵攻击关中,以偏师取汉中,不知道丞相将如何应付?”

诸葛亮早有准备,听了张温这句话,他笑了起来,笑得很轻松,笑得很不以为然。他看着自己的手指,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惠恕,交州的战事如何了?丹杨、会稽的山越还在生事吗?”

张温张了张嘴,无话可说。三国其实都有内患。魏国北边有羌胡,蜀国南方的叛乱刚刚平定,而吴国也不是太平无事,丹杨、会稽等地的山越一直没消停,交州去年又刚刚出了事,内部也不太平。随着当年追随孙坚、孙策的一批老臣的离去,江东势力不可阻挡的抬头,吴郡四姓朱陆顾张已经纷纷进入中枢。孙权也是进退两难,阻挡江东人的崛起,就没了立国的根基,放任江东人的崛起,就会被他们所左右。他何尝又过得轻松?诸葛亮说的不过是外患,内患那部分没有当面提,是为了给张温留点面子罢了。

张温就是江东势力的代表之一。

尽管如此,这也足够张温警醒了。要想玩这些试探的招术,他根本无法从诸葛亮这儿讨到任何便宜。无奈之下,张温只得放弃了讨价还价的打算,主动提出孙权要和蜀汉继续保持联盟,共同抗魏,一起讨伐襄阳。吴国在水战上有优势,可以负责切断襄阳和樊城之间的联系,那蜀汉能不能负责攻取襄阳的任务?

诸葛亮嗤之以鼻,襄阳、樊城是阵眼,不管谁得了,另外两方都会拼命来夺。从赤壁之战后,周瑜担任南郡太守,负责荆襄战事开始,东吴就没有放弃过争夺襄阳的努力,为此还不惜捅了关羽一刀,引起了刘备的倾国东征。现在孙权说要帮蜀汉夺襄阳,这不是屁话是什么?

“你们的水师,的确曾经有优势,不过,现在还有优势吗?”诸葛亮避开正面回答,戏谑的反问道。

张温抚着颌下的短须,尴尬的没说话。他沉默了片刻,躬身道:“我听费君说,魏军新战船的技术原本是那位天才参军魏霸的手笔,只是不知道怎么的,被魏军得了去。如今我吴汉结盟,那丞相能否此项技术与我共通有无?”

诸葛亮无声的笑了笑,扯了半天,终于接触到正题了。在此之前,费祎已经将事情的经过对他做了详细报告。诸葛亮虽然不知道这个技术是怎么泄漏的,也不知道引起魏吴交火的那艘战船其实是蜀军的战船,但是他很清楚,掌握了强大的战船技术,就是捏住了吴国的软肋,他怎么可能轻易就交给吴国。

“有这事吗?”诸葛亮转过头,佯装不解的反问道:“你这消息准确?”

费祎会意:“我也是听说的,可能有其事,但是具体情况现在还不太清楚。究竟泄漏的是一个计划,还是一个成熟的方案,现在都不好说,要问魏霸本人才能清楚。”

诸葛亮点点头:“惠恕,你说得对,既然我们是联盟,有些东西,自然要互通有无。我这就派人去房陵询问,如果确有此事,自然会向你们提供。”他顿了顿,又道:“只要吴王诚心与我大汉共同伐魏,其他的枝节,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吴王若是对天下有功,天下人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功勋。天命靡常,唯有德者居之。”

张温很诧异的看着诸葛亮,诸葛亮这句话里透出的意思很明白。只要吴王愿意共同伐魏,那不仅战船的事可以商量,称帝的事也可以商量。只不过蜀汉以正统自居,他不可能很明白的说出承认孙权称帝,意思却已经很明白。孙权的确是想称帝,不过出了鬼船这件事之后,他已经顾不上称帝这件事,所以张温一直没有提。现在诸葛亮主动提出来,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让步,以至于张温自己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丞相……当真?”

“这么大的事,能信口开河?”诸葛亮一挥手,马谡立刻捧过一张地图,摊在张温面前。张温一看,不禁狂喜。

这是一张灭魏之后,蜀汉和东吴分割天下的地图。究竟怎么分不重要,可以接下来再谈。重要的是这张图足以说明诸葛亮刚才的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个结果,足以让孙权满意,喜出望外的满意。

第273章饮鸩止渴

张温很满意,费等人却很担心。把张温送到客驿后,费立刻赶了回来,很直接的问诸葛亮道:“丞相,这样合适吗?”

诸葛亮此时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摆摆手,示意费坐,又对马谡说道:“幼常,你把情况对文伟说一遍。”

“喏。”马谡应了一声,取出一卷帐簿,交给费。

费接过来一看,是去年蜀汉最新的上计报告,连忙翻开看了起来。他离开陇右的时候,陇右之战还没有结束,最后的战果、损失他都不太清楚,现在看到这份上计报告,这才知道蜀汉现在有多紧张。北伐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又面临着多大的困难。

总之一句话,以蜀汉的国力,无法支撑两线作战,更遑论是三线作战了。兵力上也许勉强够用,但是经济上却不允许。作战不仅仅需要人,还需要大量的财赋,士卒要吃粮,要穿衣,要有武器,各种军械消耗,这些都是钱。正常养一个兵,一年需要两万钱,少了不能少也要一万多。现在关中就有三万主力,房陵三万,永安、江州是五万,总共十一万兵,这几乎是蜀国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的全部。仅是养这些兵,每年就需要十二亿到二十亿的财赋支出。还没包括各郡的常备兵。

整个益州的财赋收入才多少?刘备入益州以来,诸葛亮苦心经营,最好的年份不过十亿,去年因为大批的劳动力从军,收入大幅度减少,只有不到六亿。除去各项开支,每年节余也就是两亿左右。

长达两年的北伐,真正的战斗不过半年,就把诸葛亮前几年积存下来的物资、财赋耗得七七八八。

收入支出严重不成正比,这仗还能打吗?

“于今之计,联合吴国伐魏把主战场转移到襄阳,让益州有个喘息的机会,也好腾出手来,好好经营关中,才是唯一的出路。”马谡解释道:“丞相要与孙权结盟,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否则,别说是三线作战,就是两线同时开战,用不了三年我们就会被拖垮。”

费长叹一声,掩上了帐簿:“可是,这样一来,荆襄成为主战场,吴懿、孟达立了功朝廷上又会派系林立各谋其利,掣肘之人更多丞相的兴国大业又如何实现?丞相,这是饮鸩止渴,非长久之计啊。”

诸葛亮苦笑一声:“我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可是现在我已经要渴死了,只有鸩酒可饮。为了能多争取一点时间,我也只能饮下这鸩酒了。否则孙权迫于曹魏压力,对我发动进攻,我又能如何?”

费长叹不已,无可奈何。他也知道蜀汉的经济无法长期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可是不看这些帐簿,他也想不到困难会这么大。诸葛亮为了争取缓冲的时间愿意承认孙权称帝,也就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