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作为马背上走出了的天子,深知战马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对于马政是极为重视的。他在治国的时候,不溃余力的发展马政。大唐也只是在初期缺少战马,过了缺马的这个时段,初唐就再也没有未没有未军马而犯过愁。以至于后期,唐军出征,人手一匹战马,就算是步卒,也能奢侈的分到一匹军马代步,以提升行军速度。
  也因如此,这个时间段唐朝涌现出无数威名赫赫的骑将,他们为大唐开疆拓土,打下了大片土地,将唐朝的威望传播出去。
  李世民现在执掌着朝政,相信要不了多久,大唐就不会再如几年前一样,为了争一匹军马而吵的面红耳赤,到时候是人人都有份。
  罗士信已能想象未来的战争,大唐将会一改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方式,改为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的打法。奎托斯彪悍至此,让他继续率领步卒有些屈才,正好他有急需一员骑兵统领,灵机一动,觉得奎托斯有着超凡的身体素质,转型起来,应该不是很难,也就破罐子破摔,尝试一下,奎托斯来个转型,将他转为骑将。
  结果事实让他大失所望,奎托斯并非不会骑马,可偏偏他就是学不会马上作战。就连最基本的最简单的马上劈砍,奎托斯都学不会。
  罗士信手把手的传授技巧,指点要领,奎托斯就是学不了。最终的下场,无不是从马背上摔下来,摔个七荤八素。
  奎托斯心底耿直,觉得是自己笨学不会,咬着牙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身上摔的青紫一片。可就算他在如何的努力,结局都是一样。
  学不会!
  罗士信细细思量下来,也找到了原因。
  这绝对不是奎托斯蠢笨,而是受到了他的体格限制。
  奎托斯的体格太壮硕了,若不是罗士信亲眼所见,实在不信一个人能够高大强壮成这样,便如猩猩一般,他的体重少说也在两百五十斤以上,加上一身八十多斤的盔甲,背上那一百多斤的钢盾,林林总总加起来四五百斤,这对于战马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他平时策马骑乘勉力维持平衡,倒也无妨。可是这战马在狂奔的时候,重心不稳,奎托斯在侧着身子猛力劈砍,将重心都压在了战马的一侧,战马支持不足这股力量,自然向一边倒去了。然后奎托斯下盘跟着不稳,这理所当然的摔到在了地上。
  奎托斯受到自身的限制,学不会这一招。
  遭了半个月罪,完全是让罗士信给坑了。
  花费了好大的功夫,劝住了奎托斯,罗士信想着再过几天任命就要下来了,可他的亲卫队队长还无着落,暗地里发愁。(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到了!


第五章 庆州都督罗士信

  “若昔帝王之经武,本七德以和众安民;惟我祖宗之有邦,逮百年而胜残去杀。镇军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兼天节军都统郯国公罗士信忠力济时,忱诚徇国。沈勇多谋,有卫青制敌之机;廉约小心,得祭遵好礼之实。自出陪于艰运,久专总于戎轺。所向无前,以征必克;师行有纪,所至孔安。功绩著于邦家,威名震于蛮夷,尚弼一人,永清四海。特受庆州都督一职,掌领庆、绥、延三州军事,以护北疆。”
  长长的一道诏命,罗士信也正式授命为庆州都督,负责长安以北庆、绥、延一线的边境安危。
  “末将领命,定不负众望。若北方异族胆敢进入庆、绥、延地界,必教他们有来无回。”罗士信慎重的上前领命,自信十足的夸下了海口。
  因为册封都督,事关重大,久不上朝的李渊也亲自颁布这这项任命。当初李世民同李渊商议的时候,李渊是一口反对。这依照规定,在外领兵的大将不得宣召,不能擅自离开辖区之内,更加不可入京。如此,方才结婚两三月的平阳,岂不是跟守了活寡一样?
  但经过李世民的分析,李渊方才知道自己这位次子所谋甚广,战略目光想的极为长远。已经考虑到日后的对突厥战役了,也就不再坚持,从了他的意思。心中更泛起一个念头,大唐将会在这次子手上,走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武德八年,一月下旬。
  罗士信渡过了新的一年。终于收了镇守边疆的任命。
  这一离去,也不知多久才能返回长安,罗士信再此之前。早以抽空安抚好了平阳、郑丽琬。正如罗士信想的,庆州并不是很远,他不能返回长安,但是平阳、郑丽琬却能随时随地的赶去庆州,往返也就是几天的路程,彼此倒也不是很伤感。
  因为早有准备,罗士信走的也是很从容。在城门口拜别了平阳、郑丽琬,还有一并来送的李世民、秦琼、程咬金,踏上了前往庆州的道路。
  罗士信这一次也没跟李世民客气。能带走的一个不剩。苏定方、莫虎儿、奎托斯、薛永、王玄策这些嫡系文武,自不用说。右骁卫、天节军中的骁勇的猛士,尤其是骑兵,愿意走的亦是一个不拉。统统带走。
  作为军人。他们需要的不是父亲母亲一样呵护,军人从来不怕吃苦,只怕没有属于军人的荣誉。所以评价一个好将军,首要的条件不是什么与士卒同甘共苦,亦不是什么爱兵如子。而是能打胜战,一个能带着兵卒打胜战的将军,才是一个好将军。至于与士卒同甘共苦,爱兵如子什么的这些都是次要因素。有则更好,没有亦无伤大雅。
  罗士信毫无疑问是一个能打胜战的将军。是一位能够给部下带来荣耀带来荣誉的将军。其次他向来都是与士卒同甘共苦,一并训练,以身作则。至于爱兵如子,罗士信或许差上一点,没有到那个地步,但是对于士兵的关爱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他这样的能打胜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对兵士还不错的将军几乎是没有什么缺点了,能在他麾下效力,正是兵卒梦寐以求的事情。
  对于罗士信的相招,几乎是没有人不答应。
  不论天节军还是右骁卫都是老兵营,个中的精锐都是上过战场的强兵,当中的翘楚也多是以一当十的勇悍之士,只要配上优良的装备,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战斗力必将再次提升,成为一支能够如虎豹骑、玄甲军一样扭转乾坤的强兵。
  罗士信的预算是五百名额,这种兵数量不需要多,五百足矣。这还未正式组建,已有三百余人了。余下的两百他打算在边兵中挑选,依他所见,边兵的战斗力或许比不上右骁卫、天节军,但毕竟是茂守边疆的兵卒,个中应该不缺乏猛士的。挑个两百余人,当不是问题。
  关于组建亲卫队一事,罗士信自然是与李世民提过的。对于罗士信的意图,李世民亦鼎力赞成。作为玄甲军的创建者,李世民自当是知道手上握有一支骁勇无比,在关键时候投入战场,扭转局面的精兵是如何的管用。其实不仅是罗士信,但凡拥有一点地位的大将,他们的手上都会有一队军中翘楚组成的属于自己的亲卫。
  罗士信迟迟没有组建,一来是因为他看不上步卒亲卫队,二来,毕竟根基不深,人手的调配存在着些许的问题。
  他在这个时候选择组建,也不出李世民的意料,还特地送了一个名字给罗士信,叫“捷胜军”,取义自然是每战必捷,每战必胜的意思。罗士信有取名综合征,最怕取名字,这也是他将很多东西生搬硬套的原因。如果李世民不给提议,他干脆的直接将岳家军的精锐背嵬军,生搬硬套下来,免得耗费脑细胞。
  “捷胜军”听起来挺悦耳的,叫出来也够吉利,罗士信也就从了。
  兵源不愁,军号都有了,唯一的不足还是缺少一个亲卫队队长。现在三百余亲卫队是由他亲自入手训练,暂时到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庆州,肯定是有大把的军务等着他来处理,到了那个时候,他肯定无暇将心思完全放在捷胜军上。
  要找一个合格的亲卫军队长,势在必行啊!
  现在罗士信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边军中了,边兵若是拥有合适的人选,将他提拔起来,也不无不可。
  如此琢磨着,罗士信不由得加快了前行的路程。
  李世民目送罗士信离去,秦琼忍不住说了一句:“到了边境,士信若是发现一个个边军那副熊样,不知会不会气得跳脚?”
  李世民眯眼笑道:“若边兵一个个都跟玄甲军一样,还要他做什么,随随便便派几个人都将突厥给灭了。”
  **********
  罗士信他们一路北上,过汾州、宁州直抵庆州。
  庆州刺史孟孝敏,特地设下了宴席款待于他,绥州刺史刘大俱、延州刺史段德操一并到场。
  在唐朝都督的权力极大,都督固然主要负责地方军事,掌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等所有关乎于军事的事物,但也有总判府事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他愿意,一样能够兼理民政,施行军政两头抓。
  罗士信的都督职位在孟孝敏、刘大俱、段德操之上,也因此存在着节制的问题。现今天下刚定不久,官级制度还没有完善,个个级别官职的分功还没有明细没有定性。对于罗士信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上司,三人自当怀着些许的不安。
  不晓得罗士信是什么人物,怀有什么心态。尤其是当前李建成被废,李世民即位太子,更是压的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对抗突厥的防线是李建成一手设置的,孟孝敏、刘大俱、段德操意义上来说是李建成的人。现在李建成被贬为蜀王,他们实在不知道未来的前景如何,担心自己会受到清洗。唯一令他们稍微安心的是罗士信并不是李世民秦王党的成员,作为帝党大将他与李建成的关系还是不错。
  三人一合计,甭管罗士信来的目的是什么,马屁先拍了再说。就算拍在马腿上,也好过什么也不干。
  接风宴也就举办的额外隆重。
  罗士信自是不知三位刺史心中的小九九,也无暇去管去在乎。他来到庆州当这个总管就是为了打突厥的,可没有心思牵涉到什么勾心斗角,争权逐利中去。不过都在一地为官,他们又是自己的下属,很多事情,难免要跟他们接触,需要他们配合。见三人有心示好,自是以热情的态度赴宴,与他们打好关系。
  三人见罗士信极好说话,而且全无干涉他们的态度,更加没有排斥,意图清洗他们,一个个也是大喜,奉承示好,对于他年纪轻轻,便取得如此功绩,三人还是很佩服的。
  李建成的政治才干极为了得,他固然在军事上缺少得利的人手,但是政务上人才极多孟孝敏、刘大俱、段德操都是难得的人才。尤其是段德操,更是文武双全,多次击退梁师都的入侵,能力远在杨文干之上,只是不善言辞,给埋没了。
  一场接风宴,宾主尽欢,三位刺史满意而归,罗士信亦是如此。
  虽说都督这个职位能够军政两头抓,但是短期内他还没有干涉政务的念头。毕竟他对政务并不是那么熟悉,也不擅长,冒然干涉,反而会将原本平稳有序的政务搅得一团糟。孟孝敏、刘大俱、段德操能够配合他行动,在他而言是再好没有的事情。
  他目前的当务之要是将三州兵马掌控在手,只有手握兵权,将三州兵权都控制住了,才有都督真正的底气,说话亦能响如雷暴。
  罗士信做事向来雷厉风行,从不婆妈,只是在庆州休息了一个晚上,到任的第二天便展开了对庆州、绥州、延州所有边军的调查收编,打算以最短的时间将相互不熟悉的边军掌控在手。(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


第六章 如此边兵

  对于如何控制边军,罗士信在即将抵达庆州的时候便与麾下的苏定方、莫虎儿、薛永、王玄策一到商议过了。
  各自都想了不同的法子,最后一致决定以最直接最霸道的方式,将兵权收过来。大义在他之手,畏首畏尾的不是他罗士信的风格。
  受到罗士信的影响,苏定方、莫虎儿、薛永、王玄策这些人也习惯喜欢上了罗士信带着霸道行事的处理方式,也不想磨磨唧唧的跟着那些不愿意放权的边兵将领,对那些阳奉阴违的边兵将领,不服罗士信凭空而降的边兵将领墨迹什么。
  反正就是一句话,不服不听话,那就把你撤了。
  你敢造反,行!
  那就承担造反灭族的后果。
  对付军队,揉捏造作,虚与委蛇不见得就比直来直往,以实力镇服来的有效。
  反正就是一句话,他罗士信承担的起逼反边军的后果,但边兵却受不起造反的结局。
  这也是罗士信的依仗。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就是罗士信打算烧火的方式,在军中建立起自己绝对的威信……
  但是罗士信很快就发现他错了,错的很离谱。他向来觉得边军远在边境,天高皇帝远的比起中央军要野蛮要不服王化的多。就连天子脚下的十二卫军,关中十二军都时常传出因为军中兵痞横行,那些意图在军中镀金的军二代,因为缺乏威信没有真实实力。让兵痞欺负的事情,更何况是边兵,所以准备的的格外充足。
  结果……
  罗士信先后收到了苏定方、莫虎儿、薛永的回报。他们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交接,全程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边兵温顺的就跟绵羊一样……
  对!
  苏定方、莫虎儿、薛永三人几乎是商议好的,他们一个在庆州,一个在绥州,另一个在延州,同时用上了绵羊这个词语来形容边军。
  罗士信开始还未顺利的完成了交接而感到高兴,但随后细细一想。渐渐的觉得有些不对了。
  如狼一样的兵卒,如虎一样的兵卒,这才是形容军队的。绵羊一样的兵卒?这是闹哪样?
  “立刻将苏定方、莫虎儿、薛永给我叫回来。”罗士信在都督府下达了当任都督以来的第二道任命,第一道自然是分别派苏定方、莫虎儿、薛永去延州、绥州、庆州军营接手军营,第二道却是将他们叫了回来。
  莫虎儿年纪轻,为人机灵。但定性不足。所以罗士信让他负责接管庆州军营,他也好从旁协助一二。
  庆州军营里罗士信所在的都督府相隔不是很远,莫虎儿第一时间赶了回来,先咽了口水道:“大将军,气死我拉。这要不要让我给老薛,老苏换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