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玩机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玩机械-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墙修好,就轮到室内装修了。室内装修雷晓飞也是交待了周家父女一番后,就放手让他们带着木匠、竹匠干。他自己则带着两个木匠和几个雇工,在酒楼对面的空地上建厨房。

雷晓飞建造的厨房是超大型的,这个厨房既要包括了可以做一百五十桌菜(酒楼和食档的总桌数)的所有厨房设施,还要有煤球贮藏室和调味料贮藏、配制室,哪能不大?雷晓飞的计划中,这厨房要建二百平方米。厨房的墙,这次雷晓飞一反惯例,不再用他的快速建筑法,而是用黄泥做。周家父女看设计图时,曾为这个专门问过雷晓飞,为什么要舍易取难,雷晓飞只是笑了笑,然后神秘地说:“到时你们就会知道,我就算用黄泥做墙,也难不了多少。”

周家父女当时听了雷晓飞的话,甚是不解:黄泥做墙明明比“雷氏的葵叶建墙法”难多了,为何雷小哥却说难不了多少?

这疑团,直到今天才让雷小哥解开。

第222章又一创举

雷晓飞现在抢的是时间,要的是速度,所以,他当然就不会像这里的居民一样,用黄泥捣墙,他说的难不了多少,是因为他想起了前世小时候,在一些贫困的乡村见过的一种建筑方法。

设计厨房时,确让雷晓飞头疼了一阵。厨房的墙当然不能用竹子、葵叶等易燃的材料建造,否则像番山墟“合作社”的洪彪家那次火灾一样,就麻烦了,烧了东西还是小事,如果因此而让酒楼、食档停业,或是因此烧伤了人,那可就大件事了。所以雷晓飞决定用耐火的材料建造厨房的墙。但用什么材料呢?雷晓飞想了几天,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当时,人们建墙几乎都是用黄泥捣,就是在需要建墙的位置,用木板制成的模板竖着夹成墙的形状,然后填上黄泥,每填一层黄泥就用大木杵捣实,还要边捣边下水,就像雷晓飞建“果然好味”时夯地一样,一直捣到这层黄泥确认坚固后,才下另一层黄泥,继续捣。

雷晓飞曾在前世的书中看过,这种方法垒出的墙,如果加入黄糖、糯米等物一起捣的话,能让古代的土炮也打不坏。但雷晓飞现在又不要防炮,所以并不需这么坚固,他只想“多快好省”就行。而且,这种方法垒墙,既耗人工,又费时间,当然不是号称“天才”的雷小哥所要用的方法。

当时,还有一种建墙方式是用青砖,那是极少一部分有钱的人家垒墙时用的。现在雷晓飞也算有钱人了,但他不想用青砖,一是他整个“合作社”的建筑风格是以自然为主,用上青砖就会破坏这种格调;二是整个“合作社”的建筑,如果只是厨房用青砖,就好像有种“俾女大过主人婆”的感觉,破坏了整个建筑格局。所以他不准备用青砖。

雷晓飞一开始时,并没有想出有什么可以代用的材料,就只好先放下,容后慢慢再想,这也是雷小哥的惯例。

直到一天,雷晓飞到李村视察水田作物的生长情况时,想起了他第一次到李村调研时的情形,这道难题才迎刃而解。

雷晓飞想到在李村的水田里挖泥土考察时,见到过一层白色的粘土,这白色的粘土在雷晓飞前世的家乡俗称“缸瓦泥”,雷晓飞前世的家乡凡是瓷器都叫缸瓦,顾名思义这白色的粘土是用来做陶瓷用的。这白色的粘土的特性是湿时粘,干时硬,除了做瓷器外,还是一种制砖的好材料。

制砖,雷晓飞想到这里,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前世小时候在一些贫困的乡村见过的一些建筑,是用泥做成砖,晾干后不用烧就直接垒墙,这种方式正好合雷晓飞的心思,他就马上动手做起制砖的试验来。

泥砖的制造,雷晓飞没有见过,不过做水泥砖和其它需要用窑烧的砖,雷晓飞曾见过这些砖坯的制作。那也是在他前世的小时候见过的。那时,他每次跟父母回乡下时,都要路经一家砖厂,当时的制砖工艺还很落后,纯用人力手工制作。制作方法是在地上挖个大坑,用牛把和好的土踩匀,然后装入一个简单的木模中,夯实晾干就成砖坯。

雷晓飞就照样葫芦画瓢,按印象中的方法,用粘土和着别的泥土按不同比例做了几种样本,晾干后再做一个破坏性试验,选出最佳的泥砖,然后照这个比例批量生产。因为这工作在李村进行,所以周家父女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如果让他们见过的话,可能就能从中看出雷小哥的意图,不会有怎会用黄泥建造也难不了多少的疑惑。

雷晓飞这次又创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火箭般的建筑速度。他一边让人开石灰,一边叫人挖作地基的土沟,一边让李村的李和、李虎带人把晾干的泥砖运来。当土沟挖好后,雷晓飞就亲自操刀开始垒墙。

垒墙这泥水工的活儿雷晓飞也从来没有做过,但其中的原理他却明白,并且看了这么多的“猪跑”,就当然也学到点模样。只见他拿出着一把自制的砖刀,在地上用麻线拉了根基准线,在墙吊了根垂线,似模似样地冒充起行家来。

雷晓飞做的泥砖比青砖大七八倍,反正土地不用算平方,泥砖也不用算重量,做得越大就越好垒,也越稳固。除了最底下的那一行作为基础的泥砖耗费了雷小哥的一些工夫外,其它的就容易多了,加上泥砖够大,才一会,厨房一边的墙已垒到齐腰高。

旁观的李和、李虎看得神奇,就自愿给雷大人做小工,一人搬泥砖,一人递灰盆,这样速度就更快了。

一天下来,两百多平方的厨房所有的墙已垒好,以致在画舫内干了整整一天活,没出过来的周家父女,傍晚收工时,看到对面突然多出了一座建筑物,还以为是劳累过度的眼花,擦了眼睛再看时,那早上还空着的地上真的凭空多出了一座建筑物,两人惊讶得合不拢嘴。

周学士和周梦蝶相对望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上前去证实,一尺多厚的墙壁看不出用什么砖建制,那砖大得异乎寻常,用这种砖垒出的墙给人一种厚实感。

周学士还不死心,扎起马步对着砖墙用力推了下,但哪能推得动分毫,他只好罢了手,似对女儿,又像是对自己说道:“唉,这个雷天才,还让不让人活?无时不刻都能搞出让人意想不到玩意来,而且这些玩意竟是这么让人沮丧,跟着他,就是要不停地被打击。”

周梦蝶没有接声,她正沉醉于对“小师傅”的崇拜中。师傅出手,就是不同凡响。难怪他说难不了多少,原来他早就胸有成竹。自己算是跟对人了。只是不知这砖是师傅怎么想出来的?是用什么原料造的?又是怎样制出来的?

周梦蝶就带着这满腹的疑问,要去找雷晓飞问个明白。周学士也带着同样的想法,跟着女儿一起去了。

雷晓飞检查了一遍“画舫”内部的工程后,来到“画舫”的船头,盘膝坐下,望着即将西下的夕阳发呆。这几天制砖的过程中,引出了沉淀在他思想中的前世不少事,让他心生感慨,但这些事却又是不可对人言,只好独自消化。

周家父女好找了一通,才见到雷小哥正坐在船头上,托着下巴在沉思。

通红的夕阳,平静的湖水,修建中的“画舫”,加上沉思中的雷小哥,竟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融洽,就像一幅本就存在的风景画。这情景,让周家父女两人看呆了,特别是周梦蝶,她醉了,醉在了她最喜欢的赏心悦目的《小师傅沉思画》中。于是,煞风景的人,就会看到一幅三个呆头鹅不知所谓地站在船头的煞风景画。

时间就在三人的各自思索中悄悄溜走,转眼,夕阳西下了,只剩下一片霞云还挂在西山顶上,雷晓飞收回了已放任到很远的追忆,总结似地谓叹了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多夕阳红。”

周家父女听了雷晓飞的谓叹,先是一愕,好精美的诗句啊,好精辟的形容啊,好深刻的内涵啊。两人跟着就愣住了,这哪是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情怀呀?这雷小哥的思想真是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几天,雷晓飞建好厨房后,又建了几个有半自动冲水的洗手间,然后会合周家父女,全心投入了“画舫”的装修中。经过几人的努力,一个月后,“画舫”的内部装修终于全部拿了下来。

第223章画舫竣工

做酒楼的“画舫”,建在离岸十米左右的水中央,“画舫”建好后,当然就要筑连接“画舫”和岸之间的路了。这条路雷晓飞也早就已经想好,准备做成一条几曲桥。让“画舫”更添几分小桥流水之幽,亭轩廊榭之雅。

按惯例,修建“画舫”前,就应先修好桥,那才方便“画舫”的工程进展。但雷晓飞考虑到他要建的桥是九曲十三弯的,对修建“画舫”时的进出工作并不方面;而且如果先修了桥,那修建“画舫”时把桥踩多了,就会变成旧桥。所以雷晓飞宁愿多花工夫,先做了一道简易的浮桥给“画舫”施工用,到今天“画舫”完工了才拆了浮桥建新桥。

做桥墩用的还是老竹竿,做桥面用的也还是开半的竹片。雷晓飞设计的桥建到三米宽,够四人并行,桥上还做了个顶棚让过桥的人遮日挡雨。最让人称道的是雷小哥把桥建有四个曲位,更添小桥的雅致。远看这小桥就如一座长亭,一道长廊,连上画舫,犹如天然的一道风景线,绝无一点狗尾续貂。

雷晓飞造桥时,也没有让周家父女闲着,他想了一些和船有关的诗句,让周家父女按诗中的意境去做“竹画”。

周学士刚接到雷小哥的任务时,嘴里还直在抱怨,对雷晓飞说道:雷小哥,你还让不让人活?上吊也要让人歇一口气嘛,哪有这些差遣人的,你想干死老夫呀?

雷晓飞并不着急,只是微笑着反问了两句:上吊歇口气那就不是不会死了吗?您老难道不想快点为女儿赚嫁妆啦?

这两句话,就让周学士哑口无言了。当然啦,能斗嘴赢雷小哥的人还没出生呢。周学士只好无奈地苦着脸接过雷小哥的任务,此时,他深刻地体验了胡医师那斗嘴失败的沮丧。

站在周学士旁边的周梦蝶,并没有留意父亲与“小师傅”的斗嘴,她正在细读雷晓飞递过的上面用他特有的铅笔写着的诗,才读了两首,她连忙拉住刚斗输了嘴的父亲一起欣赏。

“白雨跳珠乱入船”、“斜风细雨不须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野渡无人舟自横”……

周家父女越读越惊心。这个雷小哥,虽然知道他有点文字功底,但却从来没有见过他吟诗呀,他怎么会这么多诗呢?而且每句诗的意境和文笔又都是上上乘,如果这些诗是他所作的话,那面前这位雷小哥就是一位旷世的大诗人了。如果不是他所作,那为何又从来没有见过、听过?

周家父女都是熟读诗书之人,连他们也没有见过的话,那多般就是雷小哥的杰作了,两人几乎同时想到了一起,不由惊愕地对望了一眼,对雷小哥更是钦佩得五体投地。这也难怪,让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几千年后还有个九年义务教育,那时,哪怕是一个小学生都会吟上几句名句。

小桥造好后,雷晓飞还在小桥靠岸的那头修建了一个门牌楼。

门牌楼全部用竹子切成一段段长短不同的竹筒砌成。这次雷晓飞又让周家父女见识了两种新工艺,就是弯竹术。

雷晓飞把做飞檐的竹子,用火烤热内弯的部位,再把竹子弯到需要的角度和形状后,固定竹子等它自然晾干,就得到了所需的弯竹;而需要拐角的竹筒,雷晓飞就用机械制造中的钣金工工艺,放图样掏空内弯的部位,才把竹子弯成需要的角度,被掏空的内弯部位,接合得丝丝入扣,几乎看不到接缝。这两项技术让周家父女眼界大开,咄咄称奇,吵着要雷小哥说出其中的奥妙。

雷晓飞修建门牌楼时,让高峰飞马去请林先生和胡医师。林先生来到后,水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就被雷晓飞这个未来女婿差遣去题字了。

雷晓飞要在门牌楼上挂上几个用木制的大字。雷晓飞这次要挂的大字,不是直接写到木板上挂起,他让林先生把字写到备好的整块大木板上后,再让木匠小心地一字一字裁剪出来,然后亲自动手,把字修整成有立体感的大木字。大木字修整好后,雷晓飞用金漆把字漆上。

金光熠熠的大木字挂起以后,整个酒楼的工程全部竣工。

完工的那天,雷晓飞带着丹枫一行人做最后的检查,让众人以顾客的身份,来评审他这两个月的劳动成果。

众人先驻足门牌楼前,细赏雷晓飞修建的别出心裁的门牌楼。门牌楼看上去给人简朴拙重的感觉,门牌楼的柱子用整段的竹子扎成两级方形,顶部用劈开呈半圆的竹筒,反向参错地交叠当瓦块,瓦块下面那“湖心画舫”四个龙飞凤舞的木制立体大字,被漆得金光闪闪,隔老远就引人注目。

这门牌楼,已成了“画舫”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不但起到了观赏、指引的作用,还成了独特的广告。众人不禁又对雷小哥的别具匠心佩服不已。

过了门牌楼,众人走上用竹子修建的四曲桥。桥建得很牢固,十多人同时上去一点也没有感觉摇动;桥的栏杆也是用竹子做成,并被雷小哥参考前世的装饰,把栏杆分成若干段,每段用竹拼一个图案,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四曲桥的顶上用葵叶盖成的“人”字顶,既能让过桥的人遮日挡雨,又能增加桥的整体美观,让这建筑成了别树一帜的廊和桥的混合体。

四曲桥的尽头就是花费了雷晓飞和周家父女一番心血的画舫酒楼。画舫酒楼就像一只真真正正的画舫,横陈在湖中,差的只是不会动而已,让人看去有种本应如此的和谐,一点也不感到突兀。

画舫酒楼的第一层是大厅。刚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精美的屏风,这些屏风有竹编的,有葵拼的;有座地的,有半挂的;有活动的,有固定的。屏风虽多却并不杂,反而显得错落有致。成了大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来雷晓飞嫌支撑二楼的柱子不好看,就设计了这些各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屏风,把柱子包起来,既遮了羞,又有隔音、分割的作用。

画舫酒楼大厅的建造设计可以摆五十桌,但雷晓飞并没有把它用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