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奈。姜明只好端起酒杯,在空中虚晃一下,一饮而尽,心里却翻腾开来。

正文第三十二章蒲寿庚讲的故事

朝廷到了泉州,就停泊在泉州惠安县的洛阳桥附近。这自然是泉州的一件大事,身为提举泉州市舶司使蒲寿庚闻讯后,立即带了随从前来谒见。

从南洋来中国经商,起初以打退海盗有功,做了泉州的市舶司使的蒲寿庚,一干经年,不仅获得厚利,而且操纵了当时南洋与闽省整个的贸易势力,成了著名的豪商。接着他又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商界的地位,活跃于政治舞台,还做了泉州的招抚使。

蒲寿庚和兄长蒲寿晟精于航海,拥有百多只海船。水师还在发展之中的元军老早就注意他了,在元军逼近临安之时,伯颜曾经派遣不伯、周青招抚蒲寿庚,但是但是被蒲寿庚斥退并报知朝廷。一直没有成功。对蒲寿庚来说,他是一个商人,商人的唯一欲望是“利”。宋室是他得利的源头,他没有必要背叛宋室的大恩。所以杨太后、少帝的到来,他从内心里感到无尚的荣幸,并匆匆来见驾。

何况蒲寿庚做着宋朝的官。

那一天,还记得,他也诚惶诚恐地祈求道:“船上有风有浪,与皇太后和少帝大不宜,敬请驻跸泉州城。”

这是一番实心实意的话,而且泉州城里的赵家宗室子弟,也云集万多人,准备迎驾入城。

可是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也可能怀疑他这个外国人对大宋皇室会生异心吧。也许是对于留在福建的安全感没有把握,甚至压根儿没有留下的打算。

只是遣人回答道:“入城就不必了。住在船上也是很舒服的。”

只有陆秀夫过来跟他说说:“蒲大人请先回,太后、少帝驻跸之事,待细议之后再定。请蒲大人明天来听信。”

而蒲寿庚只能说:“臣静候太后的决定,明儿才来恭请。”

回到泉州城衙里,蒲寿庚就张罗忙乎起皇宫的食宿诸事了。那个时间,他是真心希望太后和少帝能驻跸泉州的。

他地想法很现实。皇帝住在这儿。有雄厚地水、陆大军保卫着。会有一个安全地泉州。然后四周响应。心向泉州。会形成更大地商业市场。这样。既能大大提高他地声誉。又为他发展海外贸易。为更大地发财创造了条件。这等有百利而无一害地事。他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况且少帝刚立。新朝伊始。依蒲寿庚看来。目下最迫切地。不是四处游动。而是要建立一块好地抗元基地。以抚慰民心。凝聚全国抗元力量。发展中兴事业。

而泉州枕山面海。东面是浩瀚地大海。西面有东、西两溪环绕。南面有晋江穿城而过。而号称四大名山地清凉山、朋山、紫帽山、罗裳山。分布在城西、城北、城南。这里又是最好地海港。有数量很大地海船。可以大大发展水师。这是多好地条件。蒲寿庚怎么也想不起来朝廷放弃驻跸泉州地理由。

但是第二天。当他如约而至。带着随从和礼仪队伍。满面春风准备着迎少帝进城而登上帝舟。却不见了皇太后、少帝。也不见让自己今天来地陆秀夫时。他预感到自己地想法是错误地。

果然。只听见一个宦官用冷冰冰地语气对他说:

“经过朝议。众大臣以为泉州不可久留。该南下广东。”

当时他觉得很惊异:“朝廷在这种困顿的境况下,怎么会弃泉州这么好的地方,而甘愿去风浪凶险的海中流浪?”

他很觉不解。但是明白事已如此,说也无用,反正自己的心意尽到了。正当他怏怏离去的时候,迎面碰上刚登船的张世杰。将蒲寿庚约到自己的船上,没有说什么理由。目的是扣下他作人质,向他借海船。

蒲寿庚那里愿意,但是张世杰让部下缠住他,软硬兼施的和他消磨着时间。就是不让他离开。

在这个时候,他还是没有想那么多,一直虚与委蛇的应酬到天黑,要回泉州城已经晚了,只好留宿在船上。

但是没有想到张世杰却劝说皇太后和少帝下决心明早启锚继续南下,还说什么以免蒲寿庚心谋不轨,勾通元军突然袭击。

可能朝廷本来早就疑心他蒲寿庚有异心吧,所以很容易听进这话,至于张世杰是否另有所图,朝廷连想也没去想。当即他就上船把这事给定下来了,各船队也都在忙着做开拔的准备。

当天夜里,当晚潮刚退,海面相应平静下来的时候,从张世杰船队里面飞出几百艘救生小艇。静悄悄地成包围圈扑向蒲寿庚的海船。他的海船抛锚在深水域,一艘艘整齐地排列着。水手们都已入睡,因为是商船,又是舶在没有海盗出没的水域,他们没有任何的提防。然后接到宣告:所有海船,全都奉命保驾。少帝到来的消息,水手们是知道的,蒲大人亲自前往迎驾,也是大家作为荣耀夸说的。既然是保驾,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就这样,这批海船就连夜进入了张世杰的船队区,第二天凌晨,又随队南下了。

蒲寿庚是凌晨得到海船被抢的消息的。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大骂一通。海船可是他的身家性命,这一抢走,就把的财路抢掉了,他能不切齿痛恨吗?但是当张世杰的船队走的时候,却将他放在了离城很远的地方,当他走回去的时候。大错已经铸成了。

蒲寿晟是个性格粗暴的人。他听说自家的船被朝廷强行带走,加上自己的哥哥也不见回来,眼睛都红了,索性率兵将全城的宋室宗亲和退到泉州城的淮军将领都扣压了来,谁知道武卫左翼军统领夏璟、州司马田真子,以及自己的手下孙胜夫、尤永贤、王与、金泳皆被元军买通,在这些人的趁机唆使下。为弟弟报仇加上失去船只之恨的蒲寿晟在一怒之下就就尽杀敢于反抗的赵氏宗室以及部分淮军。

等到蒲寿庚回到泉州城,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只是制止了正在嗜杀的哥哥,让部分人幸免而已。

听着面前的这个蒲寿庚娓娓道来,中间不见丝毫停顿的样子,姜明举起的酒杯半天没有放下,说一句实话,对于他讲的这一段历史,姜明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唯一的印象也就是在横琴岛上,陈宜中和陆秀夫对他说过的一鳞半爪,也就是恰恰是这一鳞半爪的印证,仿佛这个蒲寿庚没有说什么谎话。

转过头来看看张翔泰,老先生好像一个没事的人一样,甚至悠闲的有举起了一杯酒,慢慢的品着。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时鸿儿慢慢的从门口走了过来,站在姜明的面前,慢慢的福了一下,道:“请国师相信我叔叔吧,其实他心里也很苦,自从阿喇罕率兵进了泉州城,不久我叔叔就走了。一直在外面漂泊。要不是听说“七星隐龙戒”重现,他是不会露面的。”

姜明听鸿儿这样讲,若有所思的抬手看看自己手上戴的扳指,突然想起来,猛地站起来,指着鸿儿道:“你喊他叔叔,那你是?”

“家父蒲寿晟,奴家原名是蒲孤鸿,一直瞒着国师,还望不要怪张老先生,他本是我叔叔的至交。因家父现在还在泉州为蒙古人做事。虽非自愿,但鸿儿仍羞于出口。还望国师见谅则是。”

听罢鸿儿这么说,确是出乎姜明的意料之外,只觉得一阵的心烦意乱,颓然又坐了下去。

这时,张翔泰笑了两声,对姜明道:“贤侄,莫要困惑,先听老朽给你说说这“七星隐龙戒”的来历吧。”

正文第三十三章虎符玺书

张翔泰的话正中姜明的要害,这个是他最希望知道的事情,只好耐着性子又坐了下来,不再言语,只听这个老人家说。

“咚咚”两响,敲敲桌子张翔泰引来姜明的注意,示意姜明将扳指给他,姜明无奈只好照做。

拿着这个扳指,老人家仔细的在手里观摩着,半晌无语。觉察姜明有些着急了,才停了下来。把扳指放在桌子上,看着姜明说道:“国师既然不知道这个办事的来历。想来也不知道长春真人吧?”

姜明下意识的摇摇头,但是隐隐约约的好像又有什么印象。也来不及想,只好听张翔泰说起来。

张翔泰的语气很低沉,仿佛在回忆什么,望着北方天上的星星,很意外的说了一句:“其实北斗七星,是我全真道教的标志。”

姜明慢慢的听的明白起来,心里也不由的吃了一惊。原来王重阳和丘处机历史上真的存在啊!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曾拜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为师,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后来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门。外人尊称“长春真人”。

年届七旬的丘处机鹤发童颜、碧眼方瞳,外界纷纷传说他精通“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天下之术”。这些传言也传到了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成吉思汗耳朵里。

此时的成吉思汗已是耳顺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将至,身边人又向他进言:丘处机行年三百余岁,肯定有长生之术。这样的神仙应该赶紧请来。于是,嘉定十二年,成吉思汗写下一封言词谦虚、恳切的诏书,派刘仲禄前去邀请丘处机。

起初,接到诏书的长春真人颇感为难,全真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不希望与乱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但是长春真人想到借机为民请命,劝蒙古人少杀无辜。也是为了全真教的发展,最终决定应诏。

嘉定十五年初夏,长春真人终于到达了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十分高兴,便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丘处机显然早有心理准备,他说:“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在后来二人朝夕相处地日子里。长春真人还不断以身边小事来劝诫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只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事后。长春真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坠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地劝告。以后都照做。”成吉思汗过桥时。桥一下子被雷劈断了。长春真人便说。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顺父母地蒙古人。于是。成吉思汗就诏告国人。听从神仙地指示。要尽孝道。长春真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

长春真人最后完全得到成吉思汗地认可。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地残酷杀戮。

嘉定十六年春。在成吉思汗身边呆了一个年头。由于思念故土。长春真人决定东归。成吉思汗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却遭到谢绝。于是。成吉思汗下诏免除全真教徒地赋税。又赐给丘处机虎符玺书。并命燕京行省将原金朝地御花园赏给全真教建造宫观。从此。长春真人得以弘扬全真教、广建道观。掌管天下道教。取得了相当于蒙古国国师地地位。凭着虎符玺书。长春真人还解救了大批中原人。使两三万被蒙古掠夺为奴地人重获自由。

像是听天书似得听完这些话。姜明迷惑万分。迟疑地问道:“那这和扳指有什么关系呢?”

张翔泰颇为玩味地拿起来扳指。对姜明道:“这个扳指。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赐给长春真人地虎符。而你手中地“寸芒剑”就是玺书。我这样说。你就可以理解了吧?”

姜明又是“嚯”地一声站了起来。把藏在袖中地匕首拿了出来。上下反复地看了一下。除了阴森森地青光。倒是也看不出来。

张翔泰抬手拿了过去,把匕首拔了出来,轻轻旋动刀刃。在匕首直柄底部渐渐的凸出一些东西,隐约见好像是一些字。但是又看不清楚,用力的砸在桌子上,拿开后,看见桌上面显示出一串文字,但是姜明看不懂,张翔泰指着告诉他:“这几个是蒙古文,译成我们的话就是“天赐之王”用他们蒙古人的话就是“成吉思汗”,这一下,你能听懂了吧?”

姜明本来被什么“天赐之王”搞的头一阵的发麻。但是张翔泰后面的话那句“成吉思汗”他却是很有印象的。不但是有印象,几乎就是如雷贯耳了。顿时从张翔泰手里把匕首拿了出来,仔细上下反复的看了一下。心里一时不能平静下来。

张翔泰又淡淡的说了一句:“其实广州城就算是守不住,你只要把这个拿给那个塔出看,他虽然不至于退兵。但是也不敢强行攻打的,至少也要上报给他们主子请示后才能行动。”

更让姜明觉得很是神秘起来,半晌突然想起问道:“既然此物那么管用,当时你为什么不让我拿出来呢?”

张翔泰道:“那出来做什么?反正你也要弃守广州了,我觉得你的主意还是不错,况且,拿出来广州城或许暂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你却死定了。”

被一个“死”字把姜明又拉了回来,问:“为什么呢?”

“这个说来话就长了。”张翔泰用手抚须笑道:“呵呵,会告诉你的,首先告诉你,其实我是全真门人!和“大贤良师”其实是师兄弟。



“那他们?”姜明指着蒲寿庚和鸿儿,连忙问道。

“寿庚兄已经追随我教多年罢了,当年他祖上就是被长春真人在花剌子模国所救的,后感恩来报,随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地方,一直追随。没有懈怠。不过鸿儿倒是我教圣女。”

姜明朝鸿儿看去,只见她局促不安的扭动着自己的手指,不敢看向自己,显然是对以前向自己隐瞒,而感觉到不好意思。

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正文第三十四章佛道之争

过了半天,姜明才迟迟的问道:“按这样说,全真教在蒙古人那里应该是国教才是,为什么你们会来南方,塔出看见我有这个东西为什么还会杀我呢?”

张翔泰捋了一下胡子,斟酌的想了半天,还是没有能够说出来。只能把眼光投向鸿儿。

鸿儿本来想躲开的;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由于成吉思汗的大力支持,引起了佛教的嫉妒不满,但是成吉思汗在位的时间,有了成吉思汗的支持,全真教的积极行动起来,持虎符玺书南来北往,救黎明于水深火热之中,触动了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