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明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火明夷-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大统制仍然走出了最错的一步。

现在郑昭已经到了五羊城,而且五羊城已经取得了第一个胜利,毫无疑问,共和国内战已经无法避免了。但是,假如大统制死了,内战真的能够消弭于无形吗?本来顾清随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但现在突然想到,似乎自己的估计太过乐观了。至少,坐在对面的这个人所代表的势力,就更希望战争会延续下去,虽然他们嘴上说的是“咸与共和”。

他看了看对面的这个人。虽然明知对方是狄人,但看起来却完全没有异样。一般人总觉得狄人样貌和中原人大大不同,其实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狄人中有一些相貌与中原人有异,有一些却完全就是中原人的样子,眼前这个人,就根本和雾云城的普通市民没什么不同。他想了想,在木板上写道:“大事若成,狄复组当如何?”

这个问题,其实顾清随在与他们这批人接上头时,就已问过了。果然,这人想都不想,就抹去了木板上的字,写上了“咸与共和”四字。这个答案冠冕堂皇,可顾清随实在无法相信。因为大统制虽然一意孤行,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却当真已经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帝国时期,狄人进入中原,中原人都视其为蛮夷,所以他们也经常前来边境抢掠。可是进入共和国后,狄人不论在哪方面,都与中原人一般待遇,很多狄人开荒种地,转为农耕,生活安定,更是和中原农人一般无二了。对这些人来说,要他们再自成一国,上马抢掠为生,他们自己首先不愿意。这从方面来看,顾清随都不相信这狄复组还能再掀起什么浪来。

狄复组就算不死心,终究大势已去。所以就算他们想利用自己,但自己何尝不可以利用他们?想到此处,顾清随终于拿过木板,抹去了那人写的字,写上了:“二月三日。”

这四个字一写下,那人一言不发,收起了木板,向顾清随行了一礼,起身走了出去。他们两人在屋内至始至终都不发一言,此时仍是一言不发。待此人一走出去,顾清随长舒了一口气,也站了起来,仿佛身上卸下了千钧重担。

三个月后的今日,就是大统制的死期了。此后,事态将会如何变化,现在谁也不知道,自己也只能希望会转向好的一面。

也许,我才是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顾清随想着,但心里却仍然无可奈何地想到,也有可能,不论事成事败,自己都将骂名千载,遗臭万年。只是自己已经踏上了这条路,那就没有回头的可能了,只能一步步向前走去。

与顾清随密谈的那人出了听月居,跳上一辆马车。这马车里已经坐了一个人,见他进来,这人向边上让了让。等车驶出一段,才低声道:“谈成了?”

“成了。”

这人也长长舒了口气,微笑道:“果然如大师公所言。屈木出,你可立下了不世之功。”

这屈木出脸上仍是十分凝重,低低道:“还不见得。任重而道远啊。”

这人叹了口气。他们这狄复组以“狄人复国”为宗旨,但就算他们这些铁杆信徒也知道这口号现在越来越没有号召力。他顿了顿,又低声道:“不要多想了,中原人有句话,叫尽力而为,我们便尽力而为吧。希望,”说到这儿,他脸上又浮起了一丝笑意,“鸣雷已经在南边立下了脚跟,不论哪一边得胜,最终胜利的必将是我们。”

屈木出脸上终于现出了一丝霁色,点点头道:“不错,尽力而为吧。”

屈木出与顾清随会面后一月有余,十二月二十四日,在五羊城里,有人前来请见五羊城水军新晋的校尉宣鸣雷。

宣鸣雷到五羊城后,和郑司楚一样,军衔暂定为骁骑,升为校尉看似连升了三级,其实他在东平水军时就已是翼尉,而此战他立功极大,所以晋升时就按他原有军衔晋级。郑司楚也一样,本来就是校尉,他在此战中功居第一,甚至邓沧澜“水战第一”的称号都让他夺了过来,所以他按原军衔升为都尉。五羊城后起的七天将中,年景顺和谈晚同两人军衔都是校尉,其余几个都是翼尉或辅尉,如此一来,郑司楚和宣鸣雷后来居上,已经超越了七天将中大部分人,但五羊城军中对他二人都已传为神话,谈晚同和崔王祥更是已将宣鸣雷补了战死的纪岑之缺,成为新的水天三杰,因此军中无人对他二人的越级提升感到不满,甚至有人觉得他们升得还太慢。

这一天在民间是祭灶的日子,申芷馨在家和父亲一块儿做祭祠没过来,宣鸣雷便在住处喝了点酒。五羊城的饮食精益求精,只是申芷馨严令他不得酗酒,他这阵子从来没有喝醉过,便是申芷馨不在边上,他也很是自律,没敢和以前那样每喝必醉、每醉必发酒疯。当那人找到他时,宣鸣雷正在自己小屋中一边喝酒,一边烤海贝。听得有人来找自己,他还一愣,只道是郑司楚、谈晚同这些人,待见到一个水军士兵引着的人进来,他便是一惊,叫道:“泰……”

那人不等宣鸣雷说完,已笑道:“鸣雷兄,好久不见了!”

宣鸣雷脸颊抽了下,也笑道:“是啊,好久不见。”

那水兵见宣鸣雷与来人已经认识了,便笑了笑道:“宣将军,你们聊吧,那我先走了。”

宣鸣雷点了点头道:“好。”待这水兵一走,宣鸣雷压低了声音道:“泰不华,你怎么过来了?”

这泰不华拱拱手道:“鸣雷,我是奉令叔之命,前来拜见郑国务卿的。”

宣鸣雷听得他说要见郑昭,更是吃惊,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要见他?我不是告诉叔叔了,郑大人是有异术的,什么事都瞒不过他。”

泰不华微笑道:“所以现在根本不用瞒了。”

宣鸣雷更是吃惊,呆了呆,忽然道:“叔叔决定放弃复国之念了?”

泰不华点了点头。宣鸣雷犹豫了一下,又道:“大师公也同意?”

“正是大师公的意见。”

宣鸣雷沉默不语。

宣鸣雷的叔叔名叫屈木出,是手创狄复组的高层。狄复组共有三组长,而这三组长之上,更有一个从没人见过的谋主大师公。宣鸣雷自然也自幼就是狄复组成员了,由于他很小的时候就崭露出军事天赋,加上自幼就被当成中原人养大,没人知道他是狄人,所以一直在东平水军做到了翼尉军衔,舟督之职。只是当他得知大统制派下了一个身怀秘术、能够读心的马先生下来时,宣鸣雷便知自己已面临绝境。不论那时他把郑昭一家放走还是交出去,郑昭一旦被抓住,马先生肯定能够知道自己与郑氏一家碰过头,那时自己这个秘密也再不可能继续隐藏下去了,所以只能当机立断,全力协助郑昭一家南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却又因此与马先生狭路相逢,只是马先生为什么竟放了他们一马,宣鸣雷直到今日都没搞懂。可不管怎么说,他这个秘密在郑昭面前也已不成为秘密了。郑昭曾表示过,对狄复组持有限的同情,现在双方既然共同与大统制为敌,可以有一定的合作。只是宣鸣雷明白,只消狄复组坚持狄人复国这个宗旨,大统制被打倒的那一天,狄复组的末日也就到了。让他没想到的是,狄复组居然放弃了狄人复国这个执念,那合作的前景便更加看好。只是他虽生得有点粗豪相,其实精细之极,思虑深远,泰不华的这一席话他听来已打了个七折八扣。虽然泰不华传来的消息如此,但这到底是不是狄复组高层真正的意思?

他想着。他自幼就是跟随中原人长大的,那养父母很是善良,将他视若亲生,也根本不知道他是狄人,和他说起当年狄人杀掠之事,充满了愤恨。但说起那些诚实狄人遭中原人欺凌时,也一般充满了同情。那时宣鸣雷就觉得,也许大统制提出的各族共和,一律平等才是更好的出路。至少,就算将来狄人复国已成,要杀戮无辜中原平民,他也绝对干不出来。这个想法他曾向叔叔提出过,但那时叔叔分明对自己一顿破口大骂,说自己吃多了中原人的饭,已忘了身为狄人的根本。现在叔叔突然改变了观点,宣鸣雷心头的怀疑远比欣慰为多。

更有可能,叔叔只是作一下表面上的退让,为双方的合作扫清障碍。郑昭肯定不会如此轻信,而叔叔也并不需要郑昭真正相信,只是为了在双方心照不宣下达成合作的协议罢了。宣鸣雷突然发现自己的心里竟是如此苦涩。

狄人复国,真个如此重要?

他想着,叹了口气。希望叔叔能够真的放弃狄人复国这个不切实际的宗旨吧。宣鸣雷原本身在共和军中,心底却将共和军当成了敌人,但现在与这些中原军人并肩作战,不仅有好友,甚至,还有申芷馨,慢慢地,他发觉再不能将这些中原人仅仅看成是势不两立的异族,而是一样有血有肉的同胞。

假如芷馨知道了我是狄人,她会怎样?

想到这儿,宣鸣雷不由淡淡一笑。自己已有一半血脉是中原人,如果芷馨嫁给自己,生下的孩子就只有四分之一狄人血脉了。当自己成为狄复组的高层时,就一定是狄复组真正改变的契机。他点了点头道:“好,我马上就去安排。”

泰不华与郑昭的会面十分顺利。当宣鸣雷看到泰不华满面含笑地从郑昭屋中出来,他小声道:“如何?”

“郑大人十分赞同。”

泰不华微笑地说着。虽然也是狄复组的重要成员,但泰不华一直都觉得,狄人复国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不仅仅是中原人不会同意,就算狄人中,大部分人也更赞同留在共和国里。风餐露宿地游牧,到底远远比不上农耕安定。所以当他听得屈木出在机密会上提出,大师公建议将狄复组全称改为“狄人复兴组”时,就竭力表示赞同。

泰不华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去的时候,郑昭已在密室与申士图商议这条消息了。

“郑兄,这狄复组真心如此吗?”

郑昭道:“是不是真心如此,其实也不重要。大势所趋,士图兄,你觉得狄人复国现在还真能成功吗?”

申士图闻言想了想,点点头道:“正是。”

狄人复国,仅仅是一些狄人中的死硬派才持的想法,郑昭还在国务卿任上时,曾经关注过这组织,发觉他们就算在狄人中也得不到太多支持,根本不足为虑。狄复组真正的居心,自然不能不防,但顾清随将在二月刺杀大统制,如果真的能够成功,那局面又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申士图听得这消息时,吃惊还甚于欣喜。两人商议了良久,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只是后势如何,现在却尚不能预料。但有一点他们意见相同,就是一旦没有了大统制,五羊城的处境必将宽松许多。即使北方还会有大统制的继承者,但肯定不会有大统制的能力了。虽然南方接连取得了五羊城水战和南安城防卫战两个胜利,但北方的实力还是远远超过了南方。最好的情况,就是南北双方达成和解,形成真正的共和,最坏的情况,也要比现在这种北方蓄势待发、南方岌岌可危要好。

静观其变。

这是郑昭和申士图最终达成的共识,申士图却叹了口气道:“真没想到,鸣雷竟是狄人!唉……”

郑昭知道申士图定是想到女儿的事了。他们都有意结为亲家,谁知申士馨偏偏爱上了宣鸣雷,明年春来就将订婚。本来申士图觉得宣鸣雷虽然不如郑司楚称心,但退而求其次,这也是个前程远大的青年,女儿终身有托,也是件好事。可现在知道宣鸣雷居然是个狄人,他便又有些犹豫。郑昭道:“士图兄,难道你还有这种偏见吗?宣将军是个很不错的少年将才,不会辱没了令爱的。”

话虽这么说,但申士图还是叹了口气,道:“女大不由爹,也是芷馨她没福。”

郑昭笑了笑道:“这种事,我们为人父母的,也不好多加干涉,只要他们自己乐意就是了。”

他这样去宽解申士图,但心里却也隐隐有点痛楚。虽然郑司楚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么多年养育下来,在他心目中,郑司楚已经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郑司楚心里其实也是喜欢申芷馨的,他早就看出来了,但最终申芷馨选择的不是他,让郑昭亦觉遗憾。只是在五羊城,再想找一个郑司楚的良配,他都已不太想得到了。

因缘聚合,总是如此。他想着,不知不觉间,却想到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恩怨了。

第03章玄盖门人

虽然过去的一年里有这么多不好的消息,原本一派升平景象的共和国又将陷入到血与火之中,但共和二十三年的新年到来的时候,雾云城里还是一片热闹。

正月十五,雾云城依例大放花灯。直到杉桓以外,各处都张灯结彩,歌舞升平。这一天里,雾云城的数十万居民几乎全都聚集在街上,观赏排满大街的花灯,小孩子也拿到了压岁钱,买些吃的玩的,到处乱走。在人群中,顾清随却完全没有旁人的兴致,心里直如凝结了万丈寒冰。

二月三日马上就要迫近了。依例,这一天大统制将要召见各部官员,共赴迎春宴,表示新的一年又将正式开始。只是共和二十三年的迎春宴,注定要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统制到底有没有发觉异样?

一想到这点,顾清随就有种难以摆脱的不安。大统制明察秋毫,什么都瞒不过他。这几乎已是整个共和国的共识了,以往的大统制的确如此。当初顾清随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大统制分明已是错招连连,两番远征失利,郑昭叛逃,东平军区的水陆两军全都败退。这些以往根本不可能有的坏消息,不约而同地集中出现。也许,大统制只是一个会犯错的普通人而已。

“这是百花灯。”

边上,一个男人突然低低说了一句。顾清随心头一动,看向那人。那人穿戴整齐,手上还拿了根糖果子串,完全是个出来观灯的普通百姓,只是这男人正目光灼灼地看着顾清随。

顾清随看着的灯,分明是个人物灯,彩缎扎成的人物栩栩如生,除非是瞎子,谁也不会说那是百花灯。但那是事先说好的接头暗语,顾清随点了点头道:“春来花似雪。”

“春来花似雪”本是昔年有名的大诗人闵维丘写过的一句诗。这诗虽是闵维丘所作,却不算上品,很少有人会去关注。那男人却只是淡淡一笑,将糖果子串往嘴里送了一颗,什么也没说,转身便走。顾清随看着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