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武夫- 第5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举人秀才来到这边,赵字营可不会主动送上官位富贵,可你会读书写字有基础的文化,想要在这边求个生计却不难。

“为五斗米,圣人的脸面全然不要了。”这是有人对这些读书人的鄙薄言语。

不要说外人瞧不起,就连这些读书人自己都是咬牙切齿,走在路上也是惭愧无比,头都抬不起来的样子。

你能读书写字,赵字营的确会给你温饱,但接受赵字营的差事之前,要先上两个月的短训班,这名目听着新奇,可细究起来也就是私塾和官学的变种,可学的东西却让人接受不了。

短训班分几种,一种是学经商之道,然后这还不是学发财的,而是那些算账管事的细务,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实务,名目玄乎,一旦学了就知道不过是衙门里面的吏目庶务,怎么收取赋税,怎么筹集人工,怎么征发,怎么断案处刑,还有则是农事,教你怎么管理一个庄子,要知晓农事人心,知道怎么执行上司,只要怎么带领下面,甚至还有不在徐州的短训班,如果你来自沿海之地,就会问你愿意不愿意去学习经营船务之道,可能还要上船。

第883章有见识的辛启韬

讲授的课程也不见什么高深,也不见什么道理,只是一些实务和例子,讲的人一看就是粗鄙之辈,言谈举止间都带着一股卑贱。

这简直是荒唐,士农工商,读书士子最为高贵,商人最为低贱,可这里面学的却是伺候商人,为商人做事的学问,然后那吏目更是贱役,世代不得科举的,连士农工商四等都算不上的,居然让我们学他的学问,还有这农事,穷庄稼汉的道道有什么可学的,辛苦读书,不就是不愿去吃这个苦吗?至于海上船务,那是九死一生的活计,都是没有王法之辈才干这些,我们堂堂士子,难道就去做这个?

而且看看什么人在听课,有商号里的伙计,有衙门里帮闲的白役,甚至还有草原上来的鞑虏,偶尔还能看到怪模怪样的番鬼,圣人说有教无类,可不是说什么人都教的,还有不少正该上私塾的孩童,正该考取功名的年轻人,居然也在认真的听,这真是败坏子弟,伤德造孽!

荒唐之极,看来这徐州也不过是寻常贼寇啸聚,一时侥幸就气焰嚣张,不知道招贤纳才,不知道尊重士人,这样的短视凶暴之辈,如何能长久得了。

看史书上,看各种杂闻野史,还有听评话戏文,大凡想要扯旗造反并且赶出一方局面的,都是对读书士子重视无比,尤其是在这最开始的时候,就算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来了,都要倒履相迎,高高拱起,然后才会吸引来各方贤才,那一朝开国不是如此,就算那五胡十六国时候,那辽金蒙元时候,谁不是对士人和读书人客气恭敬,如若不然,那就只是流寇豪霸一等,昙花一现,和这样的势力勾连,非但没有好处和前途,反倒容易惹祸上身,且看他如何倒了吧!

大多数兴致勃勃来到的读书人都走了,很多人觉得这短训班本身就是侮辱,也有人听了'第'一节课之后也走了,觉得这些都是贱业,学这个是自降身份,也有人听了几天,然后也走了,他们自小读圣贤书,只知道背诵,这些完全不同的路子根本接受不了。

只有很少的人留下,他们或者是的确无路可去,或者是觉得自己在科举功名上已经没什么前途了。

无路可去的读书人大多来自山东,苛捐杂税不必提了,朝廷的辽饷让他们最后一丝忠心也都烟消云散,自家的田产留不住,朝廷的粮米发不下来,妻儿饥饿难耐,在这等情形下,谁还有心思读书,先吃饱了养家才好。

很多山东来的读书人,到达徐州的时候,和流民没有什么区别,给他们一条活路就比什么都强。

再就是徐州本地的读书人们,这里文风不盛,读书本就没什么出路,说起来有些好笑,徐州读书子弟最多的地方是徐州三卫,也只有卫所军将宽裕些,也只有这些卫所军将更想让子弟们在仕途上发达,这些徐州的读书人是亲眼看着赵字营成长,看着贫穷凋敝的徐州如何一步步变好,看着赵字营怎么破云山寺,平山东流贼,吓退官军铁骑,南下北上击败朝廷官军,看着一个个身边原本麻木绝望的邻居亲戚怎么挺直了腰杆。

身为徐州土著,他们比别人更知道赵进做了什么,徐州有了怎么样的改变,所以他们对赵进更有信心,徐州本地读书人苦恼的是赵字营体系下没有文士的进身之阶,只要敢于舞刀弄枪的武夫,现在这个短训班就是开了一条路给大家,尽管是为了外来的人,可也没说不让本地人去。

“这做法好,虽说书经里有大道理,可不懂实务怎么能做好政事,汉唐宋各朝都讲不经地方不能入中枢,可我朝却反过来了,讲究不出京师直入内阁,二十多年不出都门一步为首辅,反倒成了美谈,但除了天纵之才,主政之人不知地方,如何能治天下,这些道理,圣贤书中真有吗?”

进士出身入翰林院,然后一步步在都中清要职位上打转,等年纪差不多了,就可以入阁为大学士,运气好的就能为次辅、首辅,二十多年光景,除了放出去当考官,回乡祭祖之类的事情,就在京师不动,然后执掌天下大政,辅佐天子,经验什么的全无,甚至连政务本身都不通。

这并不是什么笑话,而是大明的常例,只要查历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大都是这样的经历。

“莫说中枢,地方上又何尝不是如此,这读书人一直读四书五经,考中了放出来,他懂得什么,知道税赋徭役上的关节吗?知道下面这些吏目差役的花样吗?想要做事,还不是依靠师爷朋友,他一任几年拍拍屁股就走了,可衙门里的吏目差役和地方士绅祖祖辈辈都在这边,到最后朝廷派下的官员有何用,做个幌子招牌,真正管着地方百姓的,就是这些吏目差役和士绅豪霸。”

说到这个大家更是明白,莫说别人,徐州知州童怀祖就是个例子,他真正开始懂得地方政务,明白关节情弊,也知道何处着手,差不多第一任快要坐满了,那时候大家已经不敢含糊应对,但进士官本身就不想在地方上呆太久,留任本就是让人颓唐的丧气勾当,外人看来更是前途全无,这童怀祖也是特例,他留任之后能管理插手地方实务的时候,各处已经只听赵进的命令了。

“学点实务,知道些规矩,多设些拿朝廷俸禄的文吏差役,这样朝廷也能像汉时那般做事,天子旨意,百姓闻之,现在这般,朝廷规矩法令没有人听,反倒成了下面贪赃枉法的手段,这税赋徭役加上辽饷,如果只是按照正数征收,百姓们苦一点也未必撑不住,可层层要跟着发财,下面更是刮的厉害,处处家破人亡,处处怨恨朝廷!”

这些话都是那举人辛启韬说的,他对这短训班倒是颇为高看,这让王兆靖喜不自胜,每一次都尽快的转述给赵进听。

对这个赵进也能理解,人有什么成就总希望广为人知,希望多听听别人的评价,如果是自己的同辈同行,他们切实的夸奖就更让人高兴。

“你们比我都心怀大局,总想着从四处招揽人才。”赵进偶尔也有这样的苦笑感慨。

王兆靖转述这辛举人的话,无非是证明这辛启韬是个人才,而且很适合徐州这边,赵进应该主动去招揽了。

尽管这辛举人的言谈看法和赵进他们不一样,可一个和徐州不相干的士子能有这样的见地,已经是颇为了得了,的确当得起人才的称号。

实际上赵进也见过辛启韬这个人,王兆靖领着这位整日里在徐州乱逛,赵进恰巧出现在某处远远看几眼也很正常。

见过本人后,尽管是远远见到,赵进对这个人的评价又是高了不少,因为这个人的气质和王兆靖很相似,富贵人家容易把子弟娇惯坏,可同样的,富贵门第比贫寒人家有更好的条件培养人,这辛启韬明显是没有荒废的类型。

而且这个和王兆靖相似并不仅仅是气质,还因为这人的确文武双全,原本在开封那边打听回的消息,说这人书剑双绝,按王兆靖的说法,这辛启韬的书法银钩铁画,极为不凡,连王友山都是赞赏异常。

文士书法高妙并不稀奇,但说某人文武双全往往就是浮夸了,或许会个五禽戏就被当成是武技高绝,可这个辛启韬身形动作却能让人看出来,是真在武技上下过功夫,按照观察他的人说,看这辛启韬闲时练剑,那是杀人的真本事。

赵进禁不住想,这书法和剑技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或许都考究手臂手腕和控制,难道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吗?

这辛启韬性子沉稳内敛,见地非凡,又是文武双全,更不要说大明举人这个有特殊意义的身份,把这样的人招揽过来,对赵字营大有好处,这个应该没什么疑问。

不过赵进不急,他还在犹豫,已经有人在他面前举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例子,说是先主得卧龙之后,方能三分天下。

这个比喻赵进很不喜欢,自然也没有听从,赵字营从兄弟几个在货场上打闹开始,一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飞跃,也可以说奇迹,但在这里面,可没什么卧龙凤雏的功劳,全靠着兄弟们刀枪见血去拼,靠着没日没夜的算账运筹,这才有了今天,要说见识,赵进觉得兄弟们之中陈昇见识最高,那份沉着和果断真的帮助了赵字营太多,而这新到的辛启韬又算什么?

可用,用了也有好处,但没必要摆到这么高的位置上,这举人的学问和见识,又有多少能用在赵字营这边,就连王兆靖的书经学问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徐珍珍就不想住在营内了,按她的话讲,营盘内煞气太重,恐怕惊吓到了孩子,而徐珍珍和木淑兰每日里也要做事,那些眼线探子进进出出的也是麻烦。

第884章要出头就得做事

赵进对这个自然同意,宣布比武大会在徐州州城举行,何家庄冷清安静之后,全家就搬到原来何伟远大宅里面,那边大部分屋子已经拆了,只有何伟远的内院还在,那边正适合招进一家人居住,外面则是有亲卫队两个连驻扎护卫,一个定点守备,一个分散值守,内院则有牛金宝领着最亲信的一个队护卫。

离开军营在这何家庄也好,生活上也方便,而且也能调剂下精神,总是在无比缜密规律的军营中,人有时候很难恢复,换到纯粹的生活区域,能够放松些,赵进偶尔也会和家里的女人讲讲公事。

“大伙是不是都魔障了,我能看明白的事情,他们也应该看得清楚,怎么一个个这么执着。”回到家中,赵进忍不住抱怨说道。

“几位叔叔也是为了夫君的局面着想,肯定不会有什么坏心思。”徐珍珍柔声相劝。

赵进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抱着儿子,女儿赵凤总想去揪赵进的胡茬,儿子赵龙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少,还是有些怕生畏惧,只是好奇的来回看。

“对这个辛举人你怎么看?”赵进随意问道。

“妾身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好参与这样的机要大事。”徐珍珍笑着说道,赵进摇头看过来,徐珍珍才笑着继续说道:“若是放心可用,夫君招揽过来就好,不能用就不理会,何必这么伤神呢?”

赵进愣了愣,却对一边的儿子赵龙做了个鬼脸,吓了孩子一跳,随即大声笑出来,赵进把孩子放下,让赵凤牵着弟弟,然后恍然说道:“你不说的话,我还想不通这个关节,你说的这个才是正理,无非是一个想要投靠过来的读书人,用不用,怎么用,都是早有规矩的,为何他们这么重视,无非是评话演义看多了,觉得像是赵字营这种要壮大发展,肯定要有个诸葛亮或者吴用之类的人物,他们自己都不是,这外来的看着像,估摸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赵进的感慨却让徐珍珍有些糊涂,莫名的怎么说到了这个,赵进却又是没头没脑的说了句:“演义传奇故事他们平日里可没少看没少听,你接触不到的。”

明初有了三国和水浒,然后小说开始大兴,专有说这等故事的艺人,徐州兴旺起来之后,这等人也比从前多了很多,和大张旗鼓的唱戏不同,说书不过是一人一嘴就好,是这时代最吸引人最便宜的娱乐了,赵进知道伙伴们,或者说赵字营上下所有人都很喜欢听评话,不知不觉的也被里面讲述的东西所影响。

这三国、水浒还有各种演义小说,凡是要做大事的,身边必然有个足智多谋的读书人,诸葛孔明就是一切的原型,就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都要有个青田先生刘基辅佐。

有很多人都以为赵字营的智囊谋主就是王兆靖,但越是亲近的就越不这么想,大家都知道王兆靖平素在做什么,他和大家一样,负责某一处,而不是辅佐赵进管理全局,要说谁更接近这个角色,陈昇倒是比王兆靖更像。

也就是说,众人眼中,徐州赵字营缺这么一个智囊谋主的角色,而这个见识高妙、沉稳内敛、文武双全的辛启韬一出现,大家都觉得这就是老天给赵进送来的辅佐谋臣,就是徐州赵进的卧龙,退一步讲,就算没那么大的本事,也是千金买马骨,招揽到更多足够价值的后来者。

想明白这个关节后,赵进有些哭笑不得,但众人一番热心好意,总不能这么泼冷水下去。

这边徐珍珍看着赵进心情不错,琢磨了下开口说道:“夫君最近一直招揽番人进工场做事,想要铸炮造火铳,可妾身听下面的管事和工匠们讲,这几个番人除了些新法子新点子之外,手艺什么的也很寻常,帮不上夫君太多?”

赵字营的兵器工匠大都是徐家出身,现在也是徐珍珍这边管着,有什么消息自然会传上来。

“不是寻常,是很差,别说那些老铁匠,甚至比不了一些刚上手的学徒。”赵进实话实说,这倒是让徐珍珍愣住。

“但这几个洋人的新东西新点子却是咱们需要的,还有他们曾经见过用过的一些营生,这个咱们不知道,要靠他们琢磨出来。”赵进沉声解释,既然自己夫人提起,应该是徐家工匠们对自己重视几个洋人很不满,有必要解释安抚下。

出现这个情况倒也在赵进的预料之中,赵字营愈发兴旺,虽然最重武人,可其他各行业也没有被歧视,只要你用心做事,地位提升收入增加这都是必然的,在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