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蒸汽大宋-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浚在江西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打成僵持消耗不起,只能退兵至万安,密切监视元军动向,寻机歼敌。时不时教训出城搜略的元军一通,元军连续吃亏受到教训龟缩不出,张浚一时半会也没有办法破赣州,只能练兵扩军等着蔡统威高临兵这些哥们出兵相助再一举拔了这根“钉子”。

李恒看到张浚拿他没办法,就自己守卫赣州,让张荣实、吕师夔出据南安军、建昌军,成三足鼎立之势和张浚对峙。

这样一来,江西就被割裂成了两个部分。南部的赣州、南安军、建昌军,两军一州被元军控制;北部的吉州、袁州、南康军、隆兴府(南昌)、临江军、江州、抚州,两军五州被张浚占了。

打仗归打仗,江西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课程资源丰富,商机不少,张浚和在平江的蔡统威在许浦的高临兵大做生意,养兵没有钱不行。打仗练兵经商赚钱两不误。

张浚这边打仗赚钱忙活得不可开交,蔡统威在平江也不闲着一万多人要养活也得想方设法赚钱。

在现代,蔡统威就是个废柴宅男,也没有什么赚钱的本事,到了大宋他倒是发现了个赚钱的道道。

如今,战乱方息,百废待兴。战乱期间治安败坏,流落乡间的散兵游勇不少,一些胆大妄为之徒聚集为盗为匪,蔡统威带兵清剿,每一次打破匪巢都有不菲的收获,一来二去积累了大笔钱财。

剿匪能赚钱,让蔡统威很兴奋,有了空闲就领着部队到平江府境内各乡、县“清乡”捞钱,顺便把一些散兵游勇收编进自己的队伍。

蔡统威“清乡”捞钱上了瘾,甚至还捞过界去临安府的地面搞“清乡”,这让留守临安府的吕文唤范文虎很是难堪,大节有亏又明知道惹不起人家,只能是老老实实窝在临安城里不敢出城,任由蔡统威领着部队扬威耀武在临安府下属的各乡、县大搞“清乡”。收容散兵游勇围歼强盗匪类。

直到大宋浙西路的临安府、平江府境内各处强盗匪类散兵游勇被清剿一空,蔡统威才收手。

大宋浙西路,有地四府三州(军),平江府被蔡统威占了,镇江府有朱华,常州有姚訔,江阴军是李世修,湖州有尹玉,秀州麻士龙,嘉兴是张彦,临安府落入了大宋的包围之中。几乎成了蒙元的一块飞地。早知如此何必投降?吕文焕、范文虎郁闷不已。

收编的散兵游勇多了,总得给他们找个营生做,蔡统威成立了一个“保安队”承接各种“保安业务,战乱刚过地面还不太平,大宋浙西路一带一直商业发达繁华富裕,有钱人多,对保安服务的需求旺盛,蔡统威派出小队“保安队”,帮有钱人看家护院,给商旅做保镖,收取保安费也算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

平江府手工业发达可以贩运的商品很多,有了“清乡”捞到的资金,再加上手里的武装,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搞搞长途贩运,还愁钱?

期间,蔡统威多管闲事,出道浙东绍兴,到南宋六陵去了一趟。

南宋六陵位于绍兴皋埠攒宫山,距绍兴六十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

陵区占地方圆数十里,远处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好像四大方,保卫着眼前的皇陵。

同时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婉蜒而过。整个陵区山水交融,风景如画。南宋王朝的这种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历史上,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蒙元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率人盗掘宋六陵,破椁裂棺,窃取随葬珍宝,不计其数。

杨琏真伽复取理宗头颅,截为饮器(尿壶),又下令裹取诸帝骨骸,部众只得杂以牛马枯骨拾来,在临安故宫中“筑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以示制胜江南人民之意。江南人民目不忍睹,《南宋杂事诗》有云:

故宫思见旧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

领访鱼影香骨案,更从何处哭哭灵。

大宋在自己的皇陵还留有陵使,大宋灭亡,这个对大宋忠心耿耿的陵使还没有逃跑。

蔡统威见过陵使,以大宋礼节在各陵祭拜了一番,留下几个手榴弹给大宋陵使做保护宋陵之用,就离开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个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这是江南六陵遭到最大的一次洗劫。

杨琏真伽和僧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前,陵使竭力抗争,不让他们开陵。

允泽拔刀相逼,陵使无奈大哭而去。盗贼们打开理宗的棺盖时,一股白气冲出,只见理宗安卧如睡,珠光宝气,萦绕其身。棺底垫着织棉,包着金丝网罩。

棺中的宝物被抢劫一空后,歹徒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沥取腹内的水银。理宗原想保护自己的尸体不朽,却不知落到如此的下场。

据史料记载,他们得到“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鱼影琼扇柄”等诸多珍宝。而帝王尸骨却抛弃在草莽之间。

也许多了一些武力的保护,大宋的皇陵不会再像这样轻易被盗掘了吧,也许自己更应该在不久以后就带兵收复绍兴府,把南宋皇陵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下。

蔡统威对大宋皇朝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也不是很迷信风水,认为保护好宋陵就能挽救“皇汉“气运”。

不过蔡统威是个好心肠,看不得人家被挖坟掘墓,死后尸体遭受羞辱。

绍兴府是浙东重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中北部杭甬之间,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做了好事,还能扩大地盘,这个好事做得过!

第九十二章江西变局

张浚和李恒在赣州对峙,野战李恒打不过张浚,攻城,张浚死不起那个人。一来二去拖了一年多。

张浚部下很多是黑龙寨的老庄客,当初在黑龙寨受过类似特种部队的训练,张浚就和李恒打起了特种战,把部队以连为建制派遣到赣州周边,袭击李恒出城抢粮的部队。

史载:大军入江西,江西之民“多遁入山野”李恒要抢粮也不容易。只能把大军散开派百人规模的小股部队四处搜掠。

元军的组织是万人队、千人队、百人队这样的十进制。黑龙寨就是后世解放军的班排连营三三制,比起组织度来,黑龙寨一边比元军高得多。

千人规模的交战,黑龙寨动用火炮,稳稳占据上风;百人规模的交战,黑龙寨用火枪打元军的弓箭,是完虐。

马匹喜寒怕热,自元军南下,马匹死亡很多,到如今,元军只有侦查和通讯用骑兵,打仗都是用步兵了。

再说,江西地形多山,不利于骑兵大规模行动。李恒在赣州,不时派兵出城抢粮,被张浚的特种部队袭击,接连不断遭受损失。

话说,张浚部下有牺牲的,可以招募新兵补充,交战连年,张浚的兵不但不减少,越打越多还在增加;李恒远道而来,死一个就少一个,消耗不起。

长此以往,李恒玩不起,就领主力元军退到南康军,留下张荣实吕师夔守赣州。

这期间,天下形势又生变化。

一是蒙元内乱。南宋投降那一年(1276年),宗王昔里吉(蒙哥之子)、玉木忽儿等自阿力麻里举兵叛乱,东犯和林,弘吉剌部只儿湍等起而响应,漠南北震动。1277年,忽必烈命伯颜率军平乱。一些南下平宋的蒙古军也大部分被调回北方,留在南方的元军基本上是以蒙古汉军为主,只留下少量蒙古军监视。

当初去敌营谈判被伯颜囚禁的文天祥,在被押解北上的途中逃跑了。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建,在途中文天祥闻益王赵昰未立,乃上表劝进,以观文殿学士、侍读召至福州,拜右丞相。

当时,张世杰任南宋行朝“签枢密院事”,军权在手,大权独揽,刚愎自专。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内中详情不得而知。

究其原因,文天祥是个激进派,认为民心可用,主张利用江西福建百姓的抗元热情广招民兵发动反攻收复失地;张世杰是逃跑主义,认为敌强我弱,打不过人家,一心想跑;陈宜中认为如今小朝廷要钱没有,要兵也没有,单靠南宋小朝廷的力量不足以单独对抗蒙元,又不甘心放弃大好河山,首鼠两端。

于是文天祥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准备反攻。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

《宋史*文天祥传》:“遣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皆自江西起兵来会。邹冯以招谕副使聚兵宁都,大元兵攻之,冯兵败,同起事者刘钦、鞠华叔、颜斯立、颜起岩皆死。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

《元史*李恒传》:宋丞相陈宜中及其大将张世杰立益王昰于闽中,郡县豪杰争起兵应之。恒遣将破吴浚兵于南丰。世杰遣都统张文虎与浚合兵十万,期必复建昌。恒复遣将败之兜港。浚走从文天祥于瑞金,又破之,天祥走汀州。

文天祥分兵攻取赣南各州县,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张浚驻兵万安,密切关注各路民兵和元军交战的战局,有心去投奔文天祥一起抗元,可是他的冒充“大宋江南游击招讨使”的身份,见不得文天祥这个正牌的大宋右丞相。

古人最重“大义名分”,自己这个自封的“大宋江南游击招讨使”的身份干犯天条。

万一文天祥一个不高兴,把自己这个“假李逵”喀嚓了,自己岂不是冤枉。眼下文天祥兵锋正盛,风光无限,张浚现在的兵力不过两三万,其中火枪兵不过一万,大义名分自己没有,实力也不一定被人家看重;没有必要去和文天祥合兵。还是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一年:“秋,伯颜在和林城北韩儿洹水上大破昔里吉军。八月,元李恒攻文天祥于兴国(今属江西),文部溃于空坑。”

蒙元解决了自己在北方的麻烦,就能腾出手来派蒙古军南下“平乱”了,于是,抗元形势急剧恶化。

文天祥所统率的民兵没有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也没有战争经验,装备也差,打仗全靠一股热血,一出一猛,一旦陷入苦战,很容易溃散,根本不是身经百战的蒙古军的对手。

在真实的历史上,元军占领临安后,各地人民的抗元斗争此起彼伏。

宋景炎二年四月,淮人张德兴、刘源起兵抗元,蕲州人傅高举兵响应。义军用景炎年号,以司空山作为据点,克复了黄州、寿昌军。

一时间,大江南北诸城多乘势响应,义军声势大盛。夏,元湖北宣慰使郑鼎领兵征讨张德兴。两军战于樊口(今湖北鄂州境),郑鼎败死。义军乘胜逼近阳逻堡,鄂州(今湖北武昌)大震。

宋景炎二年七月,张世杰组织兵力围攻原闽广招抚使蒲寿庚于泉州,陈吊眼与许夫人领各寨畲军参与配合。

次年十一月,黄华聚集盐夫,联络建宁(今福建建瓯)、括苍山(今浙江丽水东南)等地群众起兵抗元,许夫人以兵响应。

残宋势力覆亡后,畲族人民仍坚持抗元斗争。至元十七年(1280)八月,陈吊眼与叔父陈桂龙又起兵漳州,据有山洞山寨八十余处,固险以守,建号“昌泰”,声势浩大。至元十九年(1282),才被镇压。陈吊眼被斩首漳州。

。至元十四年(1277)四月,汀州(今福建长汀)人黄广德举兵反元,自刻都元帅印,称天下都大元帅。又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下设铜将军、铁将军。起义很快被元军镇压。

文天祥失败后,他的部属仍在坚持抗战。其中李梓发坚守与南雄一岭之隔的南安,在江西全省沦陷之下,犹竭力苦撑,自景炎元年十月至祥兴元年三月,长达四年多,元丞相塔出率万余大军百计攻之不下,死者数千,最后才城陷被屠。

就是这个时候,李恒和张荣实、吕师夔领兵离开江西南下广东了:

“有旨令与右丞阿里罕、左丞董文炳合兵追益王。众议所向,皆谓宜趋福建,恒曰:“不可。若诸军俱在福建,彼必窜广东,则梅岭、江西非我有矣,宜从广东夹攻之。”众以为然。兵至梅岭,果与宋兵遇,出其不意败之,乃遁走碙州。十四年,拜参知政事,行省江西。”

李恒领兵离开江西南下广东,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也南下福建追击文天祥去了,张浚冷手捡到个热煎堆,发兵赣州,轻轻松松就占领了江西全境。

文天祥残留在江西的民兵还有不少,张浚低调收编过来。扩充实力。不声不响闷头发展。

张浚闷声发财,蔡统威也不闲着,出兵绍兴占领两浙东路绍兴、庆元府、瑞安府三府及婺、台、处、衢四州。高临兵跟进,把浙西路、江南东路全部收入囊中。

到此为止,南宋版图,除了福建两广以外尽数被黑龙寨掌握,忽必烈刚刚平定内乱,无力发兵南下逆转形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到嘴的肥肉又飞走了。

李正石在黑龙寨主基地,听说李恒南下,急忙召集在黑龙寨主基地的穿越者开会商量派谁去迎击李恒。

选来选去,程逆风和李修德都要去,只能是两个人各带兵一万出兵粤北雄州、韶州,迎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