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喘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喘气-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亡循环是民间迷信的说法,是说一些游魂野鬼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投胎,因此一直留在死的地方,重复着死时的场景,比如很多鬼故事中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某栋楼曾经有一个人跳楼自杀,后来到了晚上,一些晚归的人偶尔会看到有人跳楼的景象,而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发生、这就是民间所讲的死亡循环。

而现在,另外一批粽子正朝着我们走过来,众人不敢跟它们接触,闪到石阶边缘,看着它们模糊的面容走向石阶高处,紧接着又跳了下去,如此往复,诡异之极。

最终,颛瑞将目光放到石阶高处那个如同石棺一样的东西上,没说话,只打了个手势示意我们上去。须臾,众人站在了石阶的最高处,让我们震惊的是,我原以为石阶的尽头,应该是于上方相连的,但现实情况却和我想象的相反。这个石阶的另一侧并非连接着山壁,而是悬空的,在它另一面,同样是一条石阶蔓延向下,两条石阶像一个倒着的V字,中间的点,便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

我不由得惊异,要知道,这个地下空间非常广阔,而这个V字也非常深,唯一的支撑点,就是每隔百米左右才会有一根大柱子没入黑暗中,这样的建筑结构,尧方古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修建这样一个地方,又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个洞窟的广阔度,我确定这肯定不是人力所挖掘出来的,很可能是天坑一类的自然产物。

而被我们误以为是石棺的东西,凑近一看,才发现并不是棺椁,而是一架类似于石床的东西,四周雕刻着兽纹神语,给人一种神秘古老的感觉,透过这些古老的浮雕和文字,我仿佛可以想象尧方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它们必定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明,这样的方国,在夏商的千百年间非常多,它们的最终下场,大部分是被吞并,然后汉化,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各个民族。

尧方究竟是为何毁灭,已经不得而知了,只从上面的王宫来看,很大可能是毁于战乱。

而眼前的这具石床造型精美,雕工细致,石料灰白色,由于对石头不怎么了解,因而我也看不出是什么料子,但触手质地比较坚硬。这时,豆腐忽然伸出手丈量了一下,说:“这石床太短,估摸一米五左右,怎么睡人啊?难不成尧方国的人都是矮子?”

章文说:“这不是床,是一个祭祀台,你们看这上面的浮雕,雕刻的是祭祀这些异兽的场景,我怀疑这个地底天坑,是古尧方的一个祭祀场所。”

我们正说着,钟恭眼尖,忽然指着我们右手的黑暗处,说:“那儿好像有什么东西。”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手里的探照灯也顺势移过去,之间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隐隐约约似乎是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巨大的黑影儿,连具体轮廓都看不清。

我示意众人将探照灯全部聚集到一处,如此一来,光线增强了许多,霎时间,我便发现,原来在离石阶约莫有四十多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孤零零的圆形平台。

那平台是由一根大柱子独立撑起来的,独树一帜立在黑暗中,显示着它独特的地位。

圆形的平台与周围的灰白与黑暗格格不入,被刷成了赤红色,看上去血淋淋一样的,显得触目惊心,十分扎人眼球。那平台正中央,赫然还端坐着一具戴着面具的尸体,不知是不是巧合,尸体正面恰好朝向我们,仿佛之前一直在黑暗中盯着我们似的。

但很快我便反应过来,它并非朝着我们,而是朝着我们旁边的石床。

那人同样已经是干尸状态,身上裹着一层白色的皮制物,至今保存完好,没有腐烂。皮制物的外面,则批了一件儿黑褐色的羽披,像是鹰羽。众人盯着这具盘坐坐着的老尸,只觉得古怪无比。

死亡其实是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大部分人最后都是病死的,还有一部分是意外死亡或者自杀,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会‘正寝’,所谓的寿终正寝,便是一种无痛苦的自然死亡,很多老年人在睡梦中便不知不觉的死去的。

在传统文化中,正寝事实上是个非常美好的愿望,国人虽然避讳谈及死亡,但本质上也明白,死亡不可避免,因而寿终正寝,其实是一种福气。历来正寝的人很少,但这部分人中,绝大部分都是修行人士。电视剧里面经常会有这样一个桥段,说某某修行高人,比如得道的道长或者高僧,预感到自己要死了,平静的吩咐完后事,眼睛一闭,然后说死就死,没有一点儿痛苦,就这么坐着死翘翘了。

事实上,这种事情并不是艺术夸张,这算是一个未解之谜,在传统神秘文化中,这种坦然自若,安然而逝的现象,称之为坐化。而我们眼前这具尸体,明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应该是一具正寝的坐化老尸,但他出现在这个地方实在让人费解。

章文分析说:“他有羽披,我看他应该就是古尧方的大祭师,你们看那个面具,像什么?”

只见那人脸上的面具是纯黑色的底子,双鱼眼,形状如水滴,鼻子处突起非常高,戴着钩,形似鹰喙,而最为奇特的则是他的嘴部,没有嘴唇的轮廓,而是一圈一圈白色线条的螺旋纹。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上面的厅堂中所看到的螺旋纹。

这个螺旋纹,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这时,豆腐提议说:“要不咱们过去看看?”

我觉得奇怪,豆腐一向碰到这种事儿,都是提议绕道走的,今天怎么反而想凑上去?见我疑惑的目光,豆腐咽了咽口水,说:“反正我不想再看粽子自杀了,咱们还是速战速决。”

颛瑞拿出捆尸索和探阴爪,二者结合在一起,历来是盗墓贼取尸的利器。颛瑞瞄准了一下,将探阴爪先射了过去,准确的钩住了尸体的脖子,紧接着连在探阴爪上的捆尸索,便会顺着探阴爪往下滑,最终套在了尸体身上。

颛瑞紧跟着一收锁扣,捆尸索便紧紧的套住了古尸的腰部,我们准备就此将尸体给拉过来,但谁知我一用力,却发现尸体纹丝不动,仿佛是被钉在了那个平台上一般。

就两根绳索,一具尸体,因此其余人也没帮忙,就我和颛瑞顺手准备将尸体拉过来,谁知合我二人之力,尸体却是稳如泰山,反而随着捆尸索的收紧,尸体胸口处的皮革里,一个东西被挤出了头。

那玩意儿呈褐黄色,由于只冒出了一点儿,大部分都隐藏在皮革之后,因此我们也看不出他怀里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章文说:“看他贴身而放,肯定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这人是尧方的神职人员,身上的东西肯定不一般,咱们得想办法弄过来看看。”

我道:“尸体拉不动,而且就算拉过来,那东西肯定会掉下去。”

豆腐不信邪,说一具干尸怎么会拉不动,他将我挤开,双手绞住绳索狠狠用劲儿,尸身照样纹丝不动。

众人一时束手无策,这尸体就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儿,怎么会拉不动呢?

万事通揣测说:“不会是石化了吧?”

豆腐不明所以,问道:“我只听过化石,那得上万年才能形成的,可没听过石化,石化啥意思?”

我倒是听过石化的说法,以前还在新闻上看到过相关的报道,说我国陕西西北部有一个身处大山的古老村寨,保留着一种陋习,叫‘地仙葬’,当地人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古老风俗,就是如果老人家活到八十八岁还没死,就要进行地仙葬。即由子女为老人选好成仙地,将还活着的老人背到那个地方,挖一个硕大的土坑墓穴,将老人放进去,然后用事先打好的石板,将土坑盖住。

老人家在里面出不来,不消几天便饿死在里面。这一陋俗在我们看来极其残忍,当时有一些探险的驴友无意间进了这个村寨,发现这个地方居然有这么可怕的风俗后,立刻通知了当地的市级的新闻记者。

但离奇的是,这些村里的老年人,反而为自己的子孙说话,并不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孝顺,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后来,经过民俗学家分析,当地之所以会诞生出这种骇人听闻的风俗,并且流传如此之久,事实上和当地的历史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第459章 地仙

那一带古时候没有大河,加上气候干旱,因而经常闹饥荒,饥荒年月,家里的粮食肯定不够吃,久而久之,自然有人要做出牺牲。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强迫,最先被牺牲的都是老年人。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天生都有亲幼的天性,即喜欢幼小而不喜欢老人,而人类的道德体系,要求人们要孝顺、感恩,因而在正常的时候,一般都是家庭和睦的。

不过,这种和睦一但到了极端条件下,比如饥荒、天灾,人们的本性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强壮的成年人将面临选择,食物不够,必须要放弃一些人,是放弃孩子还是放弃老人?在极端条件中,道德的束缚被降到了最低,因而产生了牺牲老年人的惯例。

现实中,多的是父母为了生病的孩子倾家荡产筹钱的例子,催人泪下,但又有几个子女会为了重病的父母去倾家荡产呢?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生物的亲幼天性在作怪。

因此,由于那地方的地里条件,天灾频发,历来就和饥荒贫困连在一起,因而古来就有放弃老人的习惯。到后来,这一习惯就成了习俗,估计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没有劳动力,再加上这个年纪,大部分都会疾病缠身,而当地本来就穷苦,因而子女无力,或者说也不愿意付出巨大牺牲去照顾一个老人,所以这种残忍的陋习被保留至今。

而当地的老年人,祖上一辈一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思想固化,认为自己这个年纪了,确实该死,反而不会去怨恨自己的子女,说白了,因为老年人同样会亲幼,希望自己的子女、孙子过的好,因而毫无怨言。

所以,我一直认为,在人类道德体系瓦解的环境中,还能保持德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大德的人。

这种暴露人性恶劣本质的陋习令人触目惊心,因而新闻上也没有报道,只有几家小报纸有过报道,但小报给人的印象就是夸张和不实,所以大部分人看了,可能会以为是杜撰,但我知道是真的,因为我以前收山货的时候有路过那个地方。

当时还正巧看到一副儿子流泪背着同样活着的老母上山,周围有人吹唢呐,有人撒纸钱。当然,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地方现在应该已经通了公路,估计这种陋习已经绝迹了。

当然,整个故事还没有完。

在那些记者入村采访的过程中,为了采集证据,曾有记者偷偷的驱扒坟,即撬开盖在表层的石板。石板撬开后,里面果然能看见尸体,但奇怪的是,尸体居然石化了,而且和身体底下的山石结合在了一处,十分神奇。

民间迷信的说法,认为这就是‘成地仙’,即肉身与灵魂,和山川大地融为一体了。章文怀疑这具拉不动的尸体是不是石化了,我便想起了之前的见闻。

但这会儿,由于距离隔的太远,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探究尸体究竟是不是石化了,唯一的念头就是怎么能将它胸口那个东西给弄过来。我们两者之间相距四十米左右,不太利用探阴爪和捆尸索,其实也可以架起一道绳索滑过去,不过比较麻烦。

正想着,又有一拨粽子登上顶来,站在平台边缘,准备往下跳,这批粽子陆陆续续一共有八个,面目都是模糊的,挨个挨个直直的往下跳,重复着死亡循环,看的人头皮发紧,心中发虚。

而就在这时,那第八个粽子,不知为何竟然不跳了,站在边缘处一动不动,仿佛在等待什么似得。这个反常的粽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时间也没有去管那具老尸。此刻它背对着我们,身上裹着亚麻色的布,脖子上似乎还挂着什么装饰品,但看不太清楚。

豆腐大着胆子走到一侧,想看看这粽子在干什么,忽然之间,这粽子猛地转过了头,模糊的脸竟然逐渐清晰起来,而那张脸也仿佛在被一只手揉捏一样,赫然变成了另一幅容貌。

仔细一看这张脸,众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因为这张脸,赫然与万事通长的一模一样。

万事通神色大变,显示被惊的不轻。

豆腐跳脚,道:“我靠,怎么回事儿?”而这时,那粽子的手却忽然往上一指,仿佛那上面有什么东西。我下意识的抬头一看,上面什么也没有,黑漆漆的,完全看不见。

而就在它抬手指完的一瞬间,整个‘人’就顺着往后倒,跌入了黑漆漆的深渊中。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各异,但没有一个是轻松的,连豆腐都紧闭着嘴,时不时小心翼翼的去看万事通。而万事通可以说是受刺激最大的,一个不知是硬是软的粽子,竟然忽然变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脸,是个人都会觉得难以接受。

此刻,我脑海里冒起无数疑问:那个粽子为什么会变成万事通的样子?

这件事情代表着什么?

它跳下去时,为什么指了一下上面?

此刻,周围只剩下空洞洞的黑暗,我们站在阶梯的顶端,不管看向哪个方位,都只有一片漆黑。万事通脸色很差,侧头请示颛瑞,说:“当家的,这地方古里古怪,我有种很不详的预感。”他指了指那具坐化的老尸,说:“愿意去到哪平台上去,将那老尸怀里的东西取出来,替我们打探一番,事情告一段落,也好早早离开此地。”

颛瑞自然不会反对,毕竟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不是随便搭伙的外人,生命不敢儿戏,于是众人也不敢耽误,立刻重新搭起了绳索。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在空中架起来一条四十来米长的索道。这期间,又有两批粽子走上来,但都没有再出现之前的情况,勉强让众人安心一些。

由于索道太长,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觉得不能去太多人,最后商议由我和万事通过去查看一下情况。万事通挂上安全扣,握着绳索,双手交替往对面而且。

豆腐有些担心,悄悄对我说:“老陈,这多高啊,而且索道太长了,万一断了怎么办?万一安全扣出了问题咋办?你又不是不知道国产的质量,要不……找个借口,让阴阳脸去吧。”

我看着豆腐紧张兮兮的神情,有些好笑,道:“找什么借口?”

豆腐说:“就说胃疼,要不蛋疼也行。我总觉得心里毛毛的,感觉你这一去要出事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