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喘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喘气-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吐起来没完没了,于是我只能打断他说:“别吐了,这事儿不能说出去,说出去你小子就完了。我们现在先研究一下,你是怎么搞成这个样子的,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豆腐抹了抹嘴,双腿直打颤,背靠着树木才能勉强站立,神色铁青,摇头说:“我一直跟大伙儿在一起,能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啊……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

我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豆腐道:“我最近特别有精神,还记得咱们在海上,两天没吃没喝,但我除了渴和饿以外,体力一直很好。”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事情的关键点,豆腐是个宅男,一个多月前,他还整日关在房间教小朋友画喜洋洋,没有怎么锻炼,体力比一般人差,也就这一个月才开始折腾起来,但一个人的体力不可能锻炼的那么快。

我问道:“回忆一下,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豆腐皱着眉头想了半晌,忽然目光一动,看向我,说:“离开船葬场以后。没错,就是骑上小黑,离开船葬场以后。”别说豆腐,一时间连我都吓懵了,觉得自己双腿有些发软,因为我想起了七三一部队的病毒。

关于七三一部队的病毒实验,目前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们不仅研究令人致死的病毒,如鼠疫、瘟疫、变种疟疾等等,据说还曾经研究过不死部队。

所谓的不死部队,就是通过研究一种病毒,激发人体潜能,使得被病毒感染的人会十分亢奋,体力增加,打仗时遇到血会更加兴奋,打上两三枪,对方都能不死,还能坚持砍人,直到被射成马蜂窝才倒下。日本人当时的打算,是想将这种病毒,运用于自己的军队中,以此来对抗抗日军,不过很庆幸,这种病毒没有研制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失败的实验。

我听说过其中一种失败的病毒,会产生动物化,也就是被病毒感染的人,会拥有动物的习性,这些病毒会影响人的神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无意识的模仿各种动物,甚至到最后,会完全把自己当成某一种生物。

我想象着豆腐最后完全失去神智,把自己当成一条蛇,在地上爬行的样子,就觉得后背发凉。

这种病毒感染后,被感染者自己是毫无所觉的。豆腐当初只是摘了一下面具过度给阿英,难道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他就被感染了?那么我和鲤鱼呢?我们一直没有戴过防毒面具。还有阿英,阿英前期也没有戴过防毒面具。我们三人是不是也曾经像豆腐一样,做出过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

又或者咬死那三个日本人的,不一定是豆腐,或者是我们四个人中的其中一个?

最可怕的是,这种动物化病毒,是不死部队研究过程中的失败品,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研制出对抗病毒的办法。一边想着,我额头就冒出了一层细汗,片刻后,豆腐见我一句话一不说,急道:“老陈,拿个主意啊。”他被这个事实吓的不轻,完全失了方寸。

我说:“以为我是百度吗?什么都能搜一下就解决?”

豆腐闻言,蹲下身,伸出了舌头,我一时不解,问:“你这是干什么?难道动物化里还有狗属性?”

豆腐哭丧着脸,有气无力的说:“什么狗,我这是在吐信子,我想先适应一下当蛇的生活。”

我一时间哭笑不得,让他这么一折腾,我心里那份惊恐反倒被压了下去,于是将他拽起来,说:“原先我还担心,他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会对你不利,不过法不责众,除了你,包括我、鲤鱼和阿英,都可能受到过感染。这件事儿必须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林教授当初看完了神木一郎的整本笔记,或许会知道些什么,我们得跟林教授坦白。”

“其它人呢?”

“先瞒着,林教授可以信任,但机器人四个的脾气摸不透,不好说,他们毕竟是官盗,行事不会太过手软。”

和豆腐商议完毕,我们便回了营地,其余人还在睡,我决心等天亮了,众人干活之际,找个机会单独跟林教授谈一谈。

这一番惊吓,豆腐哪里还睡的着,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精神奕奕,来来回回的走,最后干脆吃了些东西,抡起探铲,自己先开始干活了,将周围的浮土都清理了出来。待到林教授等人醒来,立刻对他的勤奋大加赞赏,而我明白,豆腐不过是在发泄他旺盛的精力罢了。

第175章 助火室

地洞已经被我们迂回到了助火室的旁边,可以清晰的看到,助火室的顶部,是由一块块长条形的巨石拼接而成。由于地方太小,也进不了太多人,这个撬石块的活便交给了机器人四个,我们其余人守在外面,顾文敏几人在准备午饭。

找准了机会,我和豆腐便将林教授拉到一旁,将个中情况一说,林教授神色就变了,说:“那本笔记我从头看到尾,里面没有记载什么治疗病毒的办法,怎么会发生这种事,不妙啊。”他急的在原地走来走去,晃的人头晕,我说:“林伯伯,您别走来走去了,咱们找您来,是想让您想个主意,可不是让您跟着一起急的。”

林教授瞪了我一眼,说能不急吗?队伍里十二个人,有四个人可能感染了七三一部队残留的病毒,这事情还不够严重吗?

想了半晌,林教授也只能摇头,叹气说:“现在是在岛上,我真的什么办法也没有。不过今非昔比,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不是六十多年前了,或许能有解决的办法。看来咱们的行动必须要加快,尽量早返回内陆,找医院好好查一查。”

豆腐和我对视一眼,说:“但愿我那时候还是个人,没变成一条蛇。老陈,我要变成了蛇,你会不会把我一个人扔岛上。”

我淡淡道:“为了岛上母蛇的幸福考虑,我一定会把你带走的。”豆腐一开始没听出来,后来回过味儿来,立刻一蹦三尺高,打算找我算账时,我已经将全副心思,放在了脚下的火室中。事到如今,林教授所说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了,看来必须的抓紧时间,不能再瞎耽误了。

须臾,听到洞口下方传来机器人一号的声音:“通了,妈的,真臭。”片刻后,四人顺着马蹄印爬了上来。说下面已经撬开了一块石头,露出了一个可容我们进入的长方形入口。不过从那下面,散发着一种浓烈的焦油味儿,闻一下就头晕脑胀,我们虽然有防毒面具,但防毒面具的过滤效果也有限,还是得等它通一下风。

这二人上来不久,那阵被他们形容的焦油味儿便顺着洞口弥漫出来,外界空间比较大,因此到没有头晕脑胀的感觉,但味道着实难闻。顾文敏说:“这下面如果真的有千年不熄之火,那么肯定有通风的气孔,否则助火室没有空气,火怎么燃烧的起来?”

我闻着那种沉闷的焦油气味儿,说:“原先应该是有气孔的,但那些气孔,很可能在这两千多年间,因为什么原因被堵住或者毁坏了,所以这助火室中燃烧的气体一直郁结其中,现在撬开石块,才会有这么大的味道。”

段菲闻言,眼珠子一转,笑嘻嘻的问道:“陈大哥你昨天还说要以火力助山势,现在没有火,徐福的后山岂不是塌了?那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摇了摇头,这种事我也没遇到过,也不想胡乱下推断,当即众人便收拾了一下装备,吃吃喝喝,等到下方那股浓烈的焦油之气散的差不多了,这才准备下助火室。由于这岛上还有外人,为防止有什么变故,我们留下了鲤鱼、阿英两人放风,其余人则整装挨个儿下洞,到了那个被撬开的长方形入口里。

我们这次的装备确实充分,众人都带着防毒面具,手上带着手套,浑身上下没有一处裸露在外的皮肤,机器人四个身上穿着的是防弹衣,即便墓室里有什么机关暗弩,也伤他们不得。防弹衣这种东西,普通挖蘑菇的也弄不到,不过我爷爷以前跟我讲过,过去老一辈的盗墓贼们,有很多挖蘑菇所使用的特殊工具,这些工具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就剩下了一些零零星星的线索。

比如防弹衣,这东西过去也有,但不是穿在身上的,更确切的说是叫‘收命伞’。

什么叫收命伞?就是一把大伞,撑开之后,周围不论有什么机关暗弩,都会被这伞给收进去,神乎其神。据说是因为伞中心安装了大的磁铁,撑开后可以将带铁头的暗弩给吸过去,当然,这也只是后人揣测,那东西究竟是怎么制作的,也不得而知了。

我打开手电筒,顺着长方形的洞口往下照,却见下方黑黝黝一片,深不见底,视线可以看见的地方,是一层一层向下的巨大石阶,就像一个倒扣着的埃及金字塔,距离并不高,也就两米左右,众人挨个儿跳下去,终于进入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石制建筑内部。

豆腐将手电筒往下照,说:“不知道有多深,没有看见火。”

我道:“火应该就在最底下,不过现在大概已经熄灭了,这地方原本是用来造势,形成三山拱卫的格局,所以最下方,必然会有一条通道,延伸向三座山峰,其中一条通道,会直通徐福的地宫,咱们要找的不是火,而是那条地道。”

为了节约时间,我也不多言,一边说一边往下。这里的石台足有半米高,人下石阶时得屈着身体。这座沉寂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建筑,有着秦朝特有的简洁和大气,粗糙的石阶看不见任何纹饰,但层层叠叠,向下蔓延,给人一种无穷无尽之感,身处其中,我们就像几只小蚂蚁一样。

一边往下,我一边估算着深度,大约足足二十米左右,我们才下到了底部。这倒扣的金字塔,底部呈正方形,没有别的多余事物,正中央的位置,有一口巨大的鼎,足足有三米高,通体漆黑,三足双耳,刻着团云螭龙。那龙和现在的五爪金龙不一样,无角无须,无爪无鳞,是比较早期的龙形。

大鼎上方的鼎盖是什么样子我们看不清楚,不过这鼎显然就是用来升火的,顶盖必定是镂空的,这样内中火才能烧起来。

林教授只看了一眼,便说:“确实是秦时的风格,只不过有一点儿不太对劲……”吴思冬毕竟是专业的,除了争风吃醋,也有两把刷子,说道:“要造这么大一口鼎不是容易的事,要知道,这里是日本地界,在两千多年前,还是未开化的地方。”

顾文敏推测说:“如果徐福真的带人在日本定居下来,那么肯定会开矿,铸造这么一口大鼎也不是没有可能。”

林教授点了点头,说:“顾警官说的也有道理。”他一边说,一边交代吴思冬和段菲拿出相机对鼎的局部进行拍照,这就是考古队的风格,即便不能把东西带出去,也得留着照片或拓本研究研究。趁着这几人在拍照片时,我们其余人分散开来,寻找那条通往三山陵墓的‘火道’。

这条火道并没有遮遮掩掩,就矗立在南边儿,一扇石门,石门紧闭,一推之下纹丝不动,显然后面有自来石。不过这石门和我们在别处所见有不同,石门并非真正密封的,两边儿都打了很多孔洞,透过孔洞,还能瞧见石门后面的情形,那后面是一条笔直向前的通道。

豆腐觉得奇怪,将手指插进石门大大小小的洞里摸索,说道:“开这么多洞干什么?”忽然,他盯着其中一个洞口,眼睛一眨不眨,似乎有什么发现。

我不由将目光移到那上面,却见那个洞口,直径大约有三指宽,除了大小和周围的不一样以外,到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我问豆腐究竟发现了什么。他看了看洞口,又看了看自己的裤裆,露出一幅‘破案了’的表情,说:“原来如此。”

我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愣了一会儿才明白这小子在想什么,差点儿被气死,一脚将他从门边儿踹开,说:“让你平时多看点儿正经东西你不听,整日里就抱着日本的碟片儿,现在满脑子都是龌龊思想。这些洞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意义深远,包罗万象,你他妈的瞎琢磨什么。”

豆腐捂着屁股一脸委屈,道:“几个洞,还意义深远,包罗万象,你就扯吧,你不就是想踹我吗,还要找这么冠冕堂皇的借口。姓陈的我告诉你,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亲兄弟也会反目的,你今天要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我肯定要报这一脚之仇。”

我说:“好,既然你要听,那我就给你讲。你看这门上的洞,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豆腐一脸疑狐,但也转头仔细观察,片刻后眼睛一亮,说:“上下左右,加起来都等于十,数字越小,洞口越大,中间是五个,最上面是一和九……咦,我好像在哪儿见过。”豆腐埋头思索片刻,猛然一拍脑门儿,说:“我想起来了,是你爷爷的工作笔记本上有,叫什么来着?河图还是洛书?”

我平日里抱着爷爷的笔记本研究时,豆腐偶尔会跟着看,但他没耐心,一般看个几眼就会不见人影。

第176章 离火木

这门上大大小小的洞,我只看了一会儿,便回忆起来是洛书的排列。

洛书古称龟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期,有神龟从水中而出,龟背上便刻有洛书。其书涵盖天地易理,阴阳五行,大禹见之顿悟,这才想出了治水的办法。据说这神龟背上的书,便是伏羲氏研究先天八卦时刻上去的,涵盖天地变化之精妙,通彻万物合一之玄机,历来诸子百家都下过功夫研究,有天书的称号。

而这门上,赫然便是洛书。

其实门上打孔,我想大概是为了传递火气,但将这些孔刻意排成洛书的模样,是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只是徐福本人的爱好?正琢磨着,却听吴思冬忽然开口说:“真奇怪,这鼎居然还是热的,好像里面的火刚熄灭不久。”

我心说这里已经不知封闭了多少年,原先的气孔早已经被堵死,所谓的千年不熄之火,已经过去两千年,早就灭了,炉鼎怎么还会是温热的?林教授顺手去摸了一下,忽然神色一变,说:“不好,大家快躲开!”别看林教授上了年纪,常年行走在外,身手却是了得。炉鼎边就他和吴思冬,也不知究竟起了什么变故,林教授说完,便猛地将吴思冬扑倒在地。

却在这时,整个黑黝黝的助火室中,猛然腾起一阵耀眼的火光。那火光来的太快,众人本就身处黑暗,周围只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