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随张海身边有一段日子的柳香再也不是那个内向而不更世事的小女孩儿,对于丈夫的理论工作,也渐渐的有了些了解。

孩子们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安,不想到师傅平日里的印象还有师娘的那些话,最终还是克服了这种战后的不安,没有像自己白天所想象的那样晚上做梦的时候会遇到冤魂。

“师傅什么时候会回来?”晚上睡觉之前一个小女孩在柳香的身边鼓其勇气问道。

“说不好,这此出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可能要等冬天来临的时候才会南返。”即便是有足够把握的战事通常也是难以预料的。张海在出征前并不能确定主力归来的日子,但在军务上无所隐瞒的情况下柳香也知道这次主力出征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不算小。说不定要到年前的时候才能归来了。

破解了青州之围以后,张海率领的三个旅战斗群在东昌足足停留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等待敌勤王主力来援京师的时间里,队伍上也在抓紧每一天的时间对从苏北及山东各地新选训出来的一些新兵。

队伍上掌握了不少资财也拥有了足够的辅兵去控制各县的情况下,从更广的范围内选兵有了比过去好不少的条件。

为了选拔三个旅左右的步炮战兵,跟随队伍北上的治安军步兵营控制的几十个县按照适龄少年先进行全面的有奖初训与考核的方法选拔了万余名从资质基础到性与决心都没有多大问题的少年,选兵的比例从当年的十选一扩大到几十选一的级别。

“无需这么苛刻?就算一些孩子纪律性表现的不太好,我们的基础训练也足够弥补了。这样一来,各步兵营要扩充为旅可能要花费不少时间了。”张万勇觉得张海有些挑剔了。

张海在经过不少日子的思索后才最终下定决心:核心队伍的规模不按照以前的原则进行三至四倍的扩军。

因为之前队伍之所以能保证扩军后的训练质量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为张海的核心弟子可以管到营一级,学塾弟子中负责军队里事务的人至少可以管到连一级。

如果队伍扩军一个级别,就无法确保连级军事主管是有相当化及其他素质并且能够信的过的人了。八个旅三十二个步兵营九十六个步兵连,外加几十个连的炮兵单位这是张海可以接受的上限。如果再多,那么就要让自己不能十分了解的人去负责连一级的主官,整个军队必然会有封建化的隐患。在这方面,尽管有着种种优势,张海还是不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自己可以远远超出蒋介石或袁世凯一个层次。那么这些民国时代的人物也最多只能保证在管**个师旅级别的单位的时候不出问题。

在另一方面:张家新军核心战兵在升级了火箭和炮兵乃至加强了海空队伍建设后八个步兵旅加相应技术兵种四五万人的各种装备恐怕就需要六七百万两银子的开销,这还不管是资金的问题。即便在有效的管理下要满足其中不少超出时代要求的兵工制造,并且要在短短一年的成军周期完工,即便对于掌握着东南膏腴之地丰富工匠资源的新军队伍来说压力也是不小。

“难道我们可以凭借最多不过八个旅的规模掌控天下么?”即便是张海身边的一些弟子也不由的有些疑问。

“我军现有的一百几十个治安军步兵营可以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从表现突出的营中扩编。按照五营一旅的标准形成三十六个三千人左右治安军步兵旅大致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一些核心地区及全国各军镇范围内的内部治安。

第271章 御前战队

在古代,一个社会的组织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是能不能实行义务兵役制。

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的地面武装力量初步构想中:张海认为最基层的武装力量应该是排除容易形成较大地方势力的富裕群体后的义务兵。

义务兵对于此时代野战部队的要求来说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适合做为正规的野战集团。按照一亿人中同为十五岁的适龄男性大概为人口比例千分之十一百万人计,大概可以形成两千个五百人左右的营,这些义务兵才应该是以后真正负责维系治安控制基层用途的武装。

因为这样的兵源来自于大部分民众且服役期不长,不容易产生类似后世解放区民兵那样的弊端。

这些基层力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考核及选兵,按照张海的看法,考核及选兵应该在这些人入伍的时候就开始,从这一百万全国同岁适龄少年的人中分别选出一万名最优兵源做为八旅核心武装的来源,次优的三四万人则做为治安军步兵的来源。

“为什么不建立逐级军事制度从旧有的部队中选拔精锐进入核心力量呢?”在张海提出大致看法的时候有的弟子也疑问道。

张海想到了后世从海豹突击队到国内一些特种部队的征兵原则:他们往往并不是像部队侦察分队那样从军队里选择服役多年的老兵入伍,反而是更愿意从社会应征着中招募并进行基本的优选淘汰。

其原因,对于对这方面有些了解的张海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美军还是中**队,军队都不可能长期是一支优秀的革命化并拥有积极向上良好风气的部队。士兵如果在部队里服役的过久,不论他的军事素养相比比外面的年轻人如何优秀,都会丧失战斗力中最重要的素养:纯朴与可塑性。而对于无法拥有严格监管的基层治安队伍来说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就更是如此,因此只要完成了基本的选兵职能,张海不愿意让真正优秀的苗子在普通的部队中丧失了锐气。

有了这样建立起最初义务兵制度的最基层力量,原有的治安军为主体新编练的三十六个旅大概十万人左右的部队就可以成为应付一般内外战事的驻防性野战力量。

做为核心力量的核心旅将是如同八旗当年成军原则那样由现有的四个步兵旅扩充为八个步兵旅。每个旅拥有十二个步兵连两千人左右的步兵,八个炮兵连及四个火箭连一千八百人左右的技术兵器兵种及几百人的旅部侦察兵旅部人员,共计四千人左右。实战中补充了必要的辎重和马队等人员可以达到五千人。八个步兵旅总计将拥有九十六个步兵连、六十四个炮兵连、三十二个火箭连、若干警卫及侦察人员、两千人一百二十八个分队左右的航空力量及两千人左右规模二十艘以上大型海船的近卫水师、外加千人左右的中央警卫部队及独立重炮团。总计3。8万左右的核心力量,这三四万人的核心力量将是用于中国地理条件下远征边关等高难度军事任务的主力。

“为了有效管理这今后可能多达三四万人的队伍,除了负责军队中事物的弟子外至少还需要五六百比较可靠的战士,这些人选你们的心中有谱了么。”尽管张海及身边的小女孩们掌握了不少奏报秘报,在扩军准备之前的会议上张海还是直接向负责各营乃至技术兵种部队的弟子们问道,可靠的人员也只有通过明暗交叉比较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质量。

在东昌的这些日子里,除了考察战士们以及确定未来建军的大致原则外,近卫部队之上最可靠的核心亲卫的侦选工作也在有效的展开。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些亲卫应该从火炬学校从小培养的人才中挑选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可靠性。不过最近几年战事比较频繁的阶段,张海就难以拥有这个时间了,那些孩子从七八岁的儿童到十四五岁的少年至少也得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堪用。一百余名亲卫也只能从数名核心弟子及部队中服役一年以上明暗两条线的观察中选择最优者。

在东昌的夏季整训中,从三个旅上万名官兵中选拔出的一百名左右的亲卫并不是武艺考核中的最优秀者,但无疑都是在战场上较为坚定勇敢,在士兵中也拥有比较好风评的人员。有超过一半的人获得过银色英勇勋章。

与此同时,从出征的时候由南京跟随而来的人们到青州等地都有不少优秀的专门从事兵工制造的优秀工匠们。这些人在天启四年夏季的整训中也没有清闲下来。为了给一百名亲卫武装准备出最为精良的兵装,在拥有从南方带来的不少优质铠甲材料的及枪管材料的情况下也让千余名优秀的铁匠及军工忙碌了整整两个月。

配备给亲卫们的铠甲并不是在南方的时候本就给每个人都配好的哥特式全身板甲,而是一种比较贴身的印度波斯模式的板链甲。这些铠甲在拥有比较全面的防护的同时还可以像叠衣服一般的贴起来只占很小的空间。穿在身上之后外面还可以套上正常的衣物,目标很显然是在拥有足够防护力的同时还拥有比较好的可伪装性能。

按照样式来说:这种铠甲的防护性能和重量都明显不及板甲,但由于采用了最优秀的做工和材质,这些铠甲对于非钝伤害的投射杀伤防护性能并不比配备给大多数战士们的板甲逊色多少。大概同样可以防护一石五斗力以下的大部分普通弓箭及一石二斗力以下的优秀弓箭。或者抵御枪口动能在千焦尔以下鸟枪中远距离的开火射击。

在东昌府内街道上的一处临时靶场上,张海看着由自己构思出来的一种重量很轻的燧发枪,并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填装火药及黄金弹丸的操作。

这些燧发枪的枪管不过大概半米长左右,口径大概十毫米,两毫米厚度的枪管加上枪身其他部分总重不过半公斤上下的样子。因为枪管比这时代的一般火枪短的多外加弹丸与枪膛的精度很好,即便对于张海这样并非顶级水平的火器手而言也大概能在十五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弹丸的填装。

第272章 御前战队(二)

为了最大限度的克服这种重量不过一斤的超轻型火枪在发射枪口动能高达千焦尔左右弹丸带来的后坐力,通常五支超轻型燧发枪并排起来形成重量大概在2。5公斤左右可以五连发的排枪。

每个士兵在身着二十千克左右的铠甲衣物及几公斤其他物资的情况下也能携带六支并排连接起来的燧发排枪。

在已经事先填装好弹药的情况下,整个取枪瞄准的过程并不比弯弹夹的换弹夹时间慢多少,再加上堪比半自动模式的射击,在拥有必要瞄准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每分钟四十发左右的战斗射速。如果是面对敌骑冲锋而无需多大精度开火的情况下,几乎在不到二十秒的骑兵百步内的冲击距离下就能够把填装在六排三十支枪管中的子弹全部发射出去。

利用填装好的弹药还有可以接连射击的排枪向远处的目标开火的时候,似乎使张海有种自己运用的并不是17世纪的滑膛武器,而是一种现代装备的错觉。

通过这种不惜成本的火器运用方式,这种臼铳思路的燧发排枪已经可以让一个士兵具备南北战争后期水准的如同斯宾塞连发枪一般的火力了。这甚至让张海产声了另外的想法:今后,还有没有发展后装燧发枪的必要?又或者是后装线膛燧发枪补充对峙射击能力就可以了?

“在装备这种火器的情况下,你觉得我们的战士们在小规模战斗中至少可以对付几个敌人?”张海向对军务和部队管理比较熟悉的刘洪涛问道

张海说的很清楚,是在小规模战斗中的一对多。在这种部队预想的城镇或复杂地区的战场上是很有可能面对的情况。

“从攻防装具上来说是五个人,我们更短、弹管之间也更为匹配的枪械可以让熟练的射手达到每分钟五发的射速,而敌人的那些类似射程与精度鸟枪手两分钟内发射三发子弹已经是算是不错的。在防具方面,即便是这种相比板甲防弹能力有不足的优质板链甲,按照测试也可以抵消掉六分之五的箭弹伤害。敌人的大多数可以有效单兵移动的盾甲是当不住我们那种枪口动能很可能近千焦尔的黄金子弹的。这一来一回就是二十倍的单个战斗力差距,遇到小规模的战斗按照开方计也相当于四五个敌兵的战斗力。这还仅仅是从攻防装具上来说的,虽然这些战士战斗力拔尖并不是唯一的选拔标准,但我不相信成规模的敌兵有多少在作战意志和射击的稳定性上能够与我们的战士相提并论。按照以往同明军堪战战兵的大多数战场统计,即便在小规模的战斗中我们的战士应该至少能够依靠攻防装具优势同十几名敌人抗衡。如果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哪怕分队以上的战斗,那就至少是二三十倍的战斗力优势。这还仅仅是按公平持续对射的情况估计,没有计算那种把填装好的排枪中三十发子弹接连不断的射向敌人的情况。

“看看我们的近战兵器!”张海来到东昌另一处街道上视察那些用同真实器材差不多重的类似钢臂弩一般材质的弹簧钢条和全金属护具进行实战对抗的战士们。

为亲卫精锐新制成的兵器大不同于之前的枪剑:“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除非是对抗骑兵等多无甲或弱防护的目标。而实战中我们遇到的近战对手多以重甲的步兵为常见,这种情况下还是长度更长一些的长矛更为使用。为了弥补长矛在近战中的不足才制成了这些大不寻常的套管式枪剑。”见身边的几名弟子似乎有些希奇于那些细长的全金属兵器,张海解释道。

用优质而少见的钢臂弩级别弹簧钢制成的新式长矛分为两段:一段为一米半杆身直径大概七毫米粗细的矛头,安装着长二十厘米长左右的三棱矛头。另一段为壁厚大概两毫米左右套住这七毫米粗细的钢条直径十一毫米左右长约一米五出头的套管。钢管和钢条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一条长达3。2米左由,重量却不到三斤的细长、坚固、富有弹性的长矛。而当全枪伸缩时则可缩小到大概1。7米长,同装着长刺刀的重火绳枪差不多长度的短矛军刺。

灵活的舞动起白腊杆的长枪往往需要很深的功底及力量基础。而舞动起这全重不超过三斤全长却可以达到三米多的套管式钢制长矛对人的要求却简单的说。稍经训练的人就可以舞动出让敌人无所是从的枪花。而因为全枪的重量并不沉重,训练有速的士兵们完全可以将其当作双手剑来运用,攻击距离甚至可以十分灵活的方式接近五米左右的超长矛进攻的距离。

夏季以来的日子里张海也投入不少时间同选拔出来的亲卫战士们一起练习这些全新的兵器。五米重的十公斤枪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