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国贼-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存看完立刻向霍坚和管宁致歉,把济南新城的事务交给他们两人共同处理,随后钻出马车,骑上战马返回州府。

州牧府规模比当初扩大了两倍多,相继买下的周边七座院子经过不断改建扩建,已形成四个相连相通的园林式区域,东区为州府衙门行政办公区,中区为青州军总部,面积最大的西区是刘存与麾下三十余名心腹文武的住宅区,北区是亲卫营两千官兵的营区。

匆匆返回的刘存和五百亲卫策马进入面临城西大街的中门。

这座用花岗岩石条修建的大门虽然不大,却厚重肃穆,大门两旁每天十二个时辰均有八名以上全副披挂的军士站岗,进入大门直行五十步,即能抵达一座高十二丈、长三十六丈、宽二十四丈的重檐式建筑,这里是刘存的将军府衙门所在地,也是青州军和琅琊军的中枢所在。

看到刘存进入会议室,公孙沛、国渊、赵溶、太史慈、徐盛、鲁佩、陆九和赵立全体起立,刘存请大家坐下,立刻询问“珠山营”都尉陆九:“情报证实过没有?”

陆九回答:“证实过了。而且获得了准确数字,刘备带领南下的这支军队不到八百人马。身边副将还是关羽和张飞,多了个叫孙乾的北海国文士。”

“孙乾?”

刘存似乎在哪听说过这个名字。

国渊解释道:“就是主公接任青州刺史之前。获得黄琬大人临时聘用为从事、陪同巡查四方的孙乾,字公佑,二十六岁,曾在琅琊书院旁听数月,喜欢听郑师主讲的经义课程,属下来到主公身边之前他就离开了书院,只是不知他为何与刘备在一起。”

刘存想起了见过一面的孙乾,当下对孙乾这样的小人物也不在意,点点头询问众心腹:“诸位。刘备以平叛之功被刘虞大人举荐为范阳县令,至今不到三个月,他为何扔下当了三个月不到的范阳县令领兵南下冀州?目前驻扎在上谷郡的公孙瓒将军知不知道?这里面发生了什么?”

众人随即陷入紧张的思考之中,陆九因为没弄到更详细的情报而暗暗自责。

半年前,刘存狠狠敲打了陆九,严厉地指出“珠山营”存在的诸多弊病,责成陆九在两个月内整顿内部严肃军纪,并派出监察官进入“珠山营”协助陆九,羞愧难当的陆九痛下狠手整肃纪律松懈的“珠山营”。经过半年的大力整顿和弥补,“珠山营”才获得监察衙门的认可,否则连都尉陆九在内的两千五百弟兄恐怕都得转行了。

国渊首先提出看法:“大家应该能从刘虞大人和公孙瓒的权力争斗中,看到其中玄机。刘虞大人利用一切机会削弱公孙瓒的实力,而拉拢刘备则是最容易办到的。”

“当然,也不排除刘备主动向德高望重的汉室宗亲刘虞大人靠拢。半年来的情报显示这样一个事实:刘备表面上对刘虞大人感恩戴德,私下里却与同窗师兄公孙瓒将军走得更近。”

“虽然我对刘备此人不是很了解。但一个在激烈争斗的两派之间摇摆不定的人,最后通常是得不到任何一派的信任。”

“子尼所言。一针见血!”

治中赵溶赞成国渊的看法,并进一步论证:“去年四月,也就是主公晋州牧并加封镇东将军之后没几天,幽州牧刘虞大人因安抚乌桓有功,被授予太尉之职,加封为襄贲侯。去年冬,董卓为笼络宗室收买人心,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同时封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加封蓟侯。”

“这两次封赏,都没有提及在平息张举、张纯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备,由此不难猜测:刘虞大人和公孙瓒将军给朝廷的奏报中,都没提及刘备的功劳,或者将刘备与诸多立功将士列在一起,否则朝廷不会看不到刘备的功绩。”

“是啊!主公助刘备带走三千五百精兵,一路从冀州打到幽州,别人是越打越强大,刘备竟然只剩八百骑,诸位不觉得奇怪吗?难道刘虞大人和公孙瓒将军没看到刘备的功绩?都不顾及刘备的感受?”

太史慈没说破,但连续的疑问已经让大家明白这样一个可能:刘虞和公孙瓒都不信任刘备,刘备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事情至此,已经不需要继续探究下去,刘存当即向陆九和鲁佩下达命令:进一步探查会盟酸枣的各路诸侯的实力,查清支持各路诸侯的各大商家身后靠山,了解会盟各军的粮草、马匹、军械和主要将校的简历!

会议结束,刘存叫住陆九低声询问:“查清了没有,常山赵子龙是否真的在公孙瓒麾下?”

陆九无奈地点点头:“经过反复核实,赵子龙就在公孙瓒的亲卫营中担任队率,为此属下亲自前往常山,通过幽州刺史府计呈范雍先生引见,见到了赵子龙的胞兄赵峻,转达了主公的爱才之心和求贤之意。”

“赵峻惊讶异常,对主公非常敬重,但尚在犹豫之中,说是要与胞弟赵云商量之后才能决定,属下担心太过急切会适得其反,因此不敢强求,约定下次见面再次详谈。”

“属下看得出来,赵峻心动了,确实非常向往我青州官场的政治清明和民众的安居乐业。”

刘存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很好,可以通过书信往来继续与赵峻保持联系,尽可能说服他投入我青州,同时密切关注赵子龙的动向,必要时由我出面亲自招揽。”

“常山赵子龙有勇有谋,赤胆忠心,是位百年难遇的虎将,若为我所用,将来的成就也许不在太史贤弟之下,甚至更高。”

陆九微微吃惊,没想到主公给予年纪轻轻的常山赵子龙这么高的评价,立刻明白接下来自己的努力方向了。

**********

ps:祝大家新春大吉,万事如意,羊年顺顺利利,幸福安康!最后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全赞!谢谢您!(未完待续。。)

第一二七章 管亥归来(上)

初平元年正月底,各路诸侯汇聚酸枣,正式向天下各州郡发布《讨董檄文》,青州牧刘存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讨董联盟的名单上,位列于冀州牧韩馥之后。

令知情者不解的是,汇聚酸枣的各路军队和南阳、河内两个联军大营里,至今没有见到琅琊军的一兵一卒,刘存的身影更是由始至终没出现过。

残雪皑皑,霜露满目。

数日前被各路诸侯推举为盟主的袁绍,直到这时才和河内太守王匡一起赶到酸枣联军大本营,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等数十人出营迎接,笑声朗朗地簇拥风尘仆仆的盟主袁绍,进入大营中央气派非凡的中军主帐。

盟主袁绍表现得非常谦逊,进入大帐立刻上前安慰老朋友曹操,详细解释因为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匿后没有官职,所以只能将曹操及其率领的五千人马列入陈留太守张邈旗下。

曹操对此毫不在意,笑容满面地说只要能铲除国贼就行,如此宽阔豁达的胸襟顿,让各路诸侯连声喝彩,随后大摆筵席为盟主袁绍接风,从中午一直喝到夜幕落下才尽兴而散。

袁绍在宴席结束后单独留下曹操,两人移到宽阔暖和的后帐继续交谈。

下人送上香茗,袁绍挥手让下人退下,把自己的担忧如实告诉足智多谋的曹操:

“孟德,别看咱们人多势大热热闹闹的,实际上东拼西凑的三十五万兵力分驻各地。与董贼凶悍的西凉大军相抗衡,胜算并不大……”

“这三十五万兵力中。兖州、东郡、桥陈留、山阳与济北的十五万将士驻扎酸枣,公路(袁术字)和长沙太守孙坚所部五万人马屯集鲁阳。孔伷麾下五万豫州军队需要镇守颍川等地,保护粮草运送的同时,严防黄巾贼寇乘虚来袭。”

“最后,文节兄(韩馥字)麾下五万冀军近半留守邺城,剩下还得为咱们联军各部运军粮,难啊!”

曹操也知道难,联军看似实力强大,其实各自为政各怀心事,各路诸侯虽然名声显赫。但真正到了战场上,这些人肯定不行。

之前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只有刘存,所以曹操率领自己征召的五千兵马开进酸枣大营安顿后,第一时间就找桥瑁打听琅琊军驻扎何处?刘子鉴大人是否到来?

桥瑁苦笑不迭,坦言子鉴大人委托商队送来万石军粮,但兵马和军械一概没有,当时就让曹操满脸愕然,反复琢磨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刻曹操听了袁绍的话,便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相告:“本初兄也看到了。如今大汉天下实力最强、兵力最多的,当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这些人和刘青州一样都敬奉当今天子。”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暂时不会与董卓撕破脸皮……这些州牧中。兵力不是最多却最能打的,唯有刘子鉴大人麾下的琅琊军,既然十八路诸侯名单里有刘子鉴。本初兄为何不想方设法把刘子鉴和他的琅琊军请来?”

袁绍怎么可能将他暗中对刘存使出的那些手段告知曹操,只是非常遗憾地长叹几声。便把话题扯到一边去:

“孟德恐怕不知道,愚兄三次致信请子鉴兄来当这个盟主。他总是婉言拒绝,最后逼急了,他竟然拿出当年在雒阳与先帝定下的五年之约来说事,也就是已传遍天下的‘君臣之诺’:五年之内,子鉴兄要把青州变成我大汉的粮仓,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子!”

“所以,刘子鉴如今一门心思开荒种地做买卖,说不动他啊!后来愚兄退而求其次,向他借调三万琅琊军,可他一句话就给我堵回来,说什么都可以借,就是老婆孩子和麾下将士不能借,你看看……”

曹操哈哈大笑,笑完又感叹不已,最后只能和袁绍一起,商议讨董联军的作战方略,以及各路诸侯的责任落实。

几乎在各路讨董联军云集酸枣的时候,一支由四万黄巾军士卒和十七万流民组成的庞大队伍,正在芒砀山北麓扎营。

放眼望去,方圆十里全是一堆堆点燃的篝火,巨大的声势把周围两县官兵吓得紧闭城门惶惶不安。

一堆堆篝火周围,密密麻麻挤满了衣不遮体、神色麻木的男女老幼,强忍饥饿围着篝火相互取暖,很快就在疲惫中不知不觉睡去,谁也不知道明早天亮之后,有多少人变成僵硬的尸体,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些尸体中的一具。

架设在十余万流民东面的简陋军帐里,黄巾军东路主帅管亥与副帅张饶等十余将校仍在紧张商议。

近两个月来,为了二十几万张吃饭的嘴,管亥所部以战损三万余众的沉重代价攻下三个县城,结果获得的粮食不但顶不住一个月,身后还多出数万嗷嗷待哺的灾民。

连续征战两年多的管亥和他麾下将校无比迷茫,放眼千疮百孔赤地千里的中原地区,再看看跟随在自己身后近二十万衣衫褴褛嗷嗷待哺的父老乡亲,说都不知道如何走出这个一次次重复的困境,唯独管亥的脑子里一次次浮现刘存那张悲悯天下的脸庞。

此刻,管亥和他的弟兄们并不担心官兵的袭击,寒冷的天气、众多的伤病和巨量粮草耗尽,才是他们急需面对的最大敌人。

大帐中一片寂静,远处灾民中响起的嘤嘤哭泣声清晰可闻,每个将校心里都很沉重,之前几名小帅提出“抛弃流民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建议被管亥严厉呵斥,如今再也没人敢提诸如此类意见,可如今四万黄巾将士的粮食都没了保证,怎么能还能顾及紧紧跟随的十几万灾民?

要知道不久前跟随他们的灾民高达二十五万有余,半个多月来死的死散的散,如今依然还有十七万以上。

长久的沉默后,副帅张饶终于开口了:“大帅,来来回回打了两年多,中原各地已是千疮百孔赤地千里,绝大多数土地成了荒地,人口已经十不存一!哪怕咱们再攻下几座城池,弄到的粮食也吃不了几天,说不定屁股后边又多出几万张吃饭的嘴。”

众将校立刻随声附和,均认为中原地区已经没有他们的活路了。

张饶示意大家安静:“目前,唯有东面的徐州和东北面的青州最是安定富裕,别说二十几万人吃饭,就是五十万人,这两个地方也养得起,可这两个地方都不好打。”

“徐州兵力已扩大数倍,陶谦老贼还把隐居郯城的臧霸、孙观等人请出为将,咱们的南路军昌豨大帅接到臧霸的信,立即领着三万兵马投奔徐州了,帮助陶谦老贼坚守徐州,生生堵住咱们东进之路。”

“先不说是否能打进徐州,想必弟兄们都不忍心和之前的手足兄弟作战吧?否则几个月前咱们就已经打过去了。”

将校们的哀叹声不时传出,心里很不是滋味。

曾经携手作战的两支黄巾大军,转眼分道扬镳,真要兵戎相见还真下不去这个手,何况如今的徐州军兵精粮足,兵力已高达八万余人,就目前本军这四万余疲惫不堪的士卒,还真不敢开到东面的徐州冒险

张饶的声音再次响起:“既然弟兄们都不愿打徐州,那只有打青州了。”

大帐里顿时一片哗然,都没想到张饶竟然如此大胆,要去打令人如狼似虎的琅琊军,有个性急的小帅已经跳起来:

“副帅,小弟宁愿去打徐州,也决不去打青州,小弟这条贱命就是人家琅琊军救活的,完了不但不追究以前的事,见小弟不愿留在他们军中,很爽快地把小弟放了,临行还送给小弟一袋粮食路上吃……”

“这样的仁义之师,哪怕打得过,小弟也没脸再去打他们啊!”

众将校连声附和,有说琅琊军仁义的,有说千万别惹闹琅琊军的,琅琊军这两年只是守住自己地盘,没出来为难咱们,已经算是幸运了,要是琅琊军动真格的,谁能打得过他们?

张饶与管亥对视一眼,笑了笑缓缓坐下。

管亥见时机已到,站起来缓缓扫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待众弟兄安静下来,管亥便将他与刘存的约定说出来:

“在座的大半弟兄,恐怕都不会忘记两年前的许村之战,当时的琅琊军三千游骑围住了咱们八百骑兵,他们的主帅刘存刘使君还亲手把我逮住了,但刘使君并没为难咱们,他明白咱们之所以造反是迫不得已,所以放了咱们。”

“临别前,刘使君对我说:如果今后外面不好混,或者天道变了,你要第一个想起我刘存!我答应了,对刘使君许诺说:如果天道真的变了,管亥只要还活着,无论在哪都会前来投奔大人,为大人牵一辈子的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