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死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夏死书-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党项’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梁媛好奇地问。

罗教授解释说:“‘党项’这个名字是汉语音译的结果,很可能是古代汉

族借鉴了西北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对党项的称呼,比如蒙古人称党项人为‘唐古

特’或‘唐兀惕’,大量的汉文典籍上也沿用了这个称呼;而党项人则称自己

为‘缅药’或‘弭药’,这个称呼接近藏人对党项人的称呼,在古老的藏族文

献里,藏人就把吐蕃时期,已经迁徙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党项人叫做‘弭药’

。”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党项人已经从川西北迁徙到了青海湖一带?”唐风追

问。

“是的,这个时期,在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崛起,对外扩张,党项各部

落为了躲避吐蕃的侵扰和奴役,纷纷向另一个新崛起的王朝——大唐迁徙,唐

朝接纳了他们,党项人便迁徙到河西走廊和甘南地区,安史之乱后,党项人又

迁徙到了陕北、河套一带,并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

唐风接过罗教授的话:“后面历史我就知道了。”

“那下面就由你来说吧。”罗教授正要考考唐风。

唐风介绍道:“党项人定居在陕北、河套地区后,迅速发展壮大,唐朝末

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党项人的杰出领袖拓跋思恭,带领党项人不断扩充

自身实力,并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下大功,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封爵

夏国公,并赐‘嵬名’姓,所以,史书上也称西夏皇族为嵬名姓,此后,党项

人逐步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遂成一方诸侯。宋朝建立后,施行

削藩政策,宋太宗时,拓跋思恭的后代嵬名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不久,党

项贵族内部发生争夺权位的斗争,宋朝乘机诱使嵬名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并

献出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由此,党项民族内部引起分裂,几近衰

亡。这时,在不愿归附宋朝的党项人中,有一个人登高一呼,率领族人逃入夏

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自立为王,对抗宋朝,这个人就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

—拓跋继迁。

此后二十余年,党项人在拓跋继迁的领导下,四处征战,开疆拓土,崛起

大漠,不但恢复了原有的五州之地,还攻占西北重镇——灵州。到了拓跋继迁

的儿子拓跋德明执政时期,党项人一面周旋于宋、辽两强之间,一面征战吐蕃

、回鹘,向西扩张,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命脉——河西走廊,逐步奠定了后来

西夏国的版图,并在贺兰山下建立起未来西夏王朝的都城——兴庆府。

公元1038年,拓跋德明的儿子元昊经过长期准备,去唐、宋皇帝的赐姓,

自称嵬名氏,正式称帝,建立了以党项人为主体的王朝,国号大夏,后世一般

称这个王朝为“西夏”。西夏王朝最鼎盛时,东以黄河为界,西至西域,控制

丝绸之路,南与宋朝以萧关对峙,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大体上包括今宁夏

、甘肃全部及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一部分地区。元昊称帝后,建立一整

套的典章制度,还创立了独特的西夏文字。”

罗教授听完唐风的叙述,微笑道:“唐风,你刚才说的西夏历史很正确,

既然你提到了元昊创立西夏文字,那我下面就来谈谈这已经失传的西夏文字。

”罗教授在投影上打出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对大家讲道:“幻灯片上这几个奇

特的文字,就是西夏文字,党项民族在元昊称帝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早年

,党项人游牧于青藏高原上时,因党项语言接近藏语,曾借用藏文字母拼写语

言,而西夏文字的创立,标志着党项民族的文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

史》载:‘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

,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

语。’宋人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创造番书

,独局一楼上,累年方成,至是献之。’这两段文献记载,是说元昊建立西夏

王朝前,命令其手下大臣野利仁荣创造出了西夏文字,令国人使用,元昊还把

许多汉文典籍,也翻译成西夏文。其实,以我之见,西夏文字并不是某个人所

造,而是在民间逐步形成,最后由野利仁荣搜集整理而成。”罗教授一口气介

绍完了西夏文字的创立。

梁媛盯着幻灯片上的几个奇怪的西夏文字,忽然发问:“教授,我怎么觉

着这几个西夏字有点像汉字啊,但是我就是一个也不认识?”

“呵呵,媛媛,你观察的不错,西夏文字就是借鉴了汉字,演化而成的,

你们看,西夏文字,在结构上,很像汉字,也是方块字,也像汉字一样由点、

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笔画组字,就连书体也和汉字一样,有楷、行、

草、篆、隶五种书体,常使初见西夏文的人,误以为汉字,其实完全是另一种

文字。西夏文字到目前,一共发现了五千多个字,虽像汉字,却无一字与汉字

相同,这反应了党项人强烈的民族意识。我们再看这几个西夏文字,笔画繁琐

,多斜笔,特别是撇、捺笔画比较多,所以才有史书上说西夏文‘类符箓’,

意思是说西夏文笔画繁琐,晦涩难懂,这也为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迅速消失

埋下了隐患。

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西夏文字也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几百年来,无

人知晓,直到清朝嘉庆年间,甘肃学者张澍回乡养病,在武威一座寺庙中,发

现一间紧闭的小房间,问僧人:房内为何物?僧人说:房内是一块碑,此碑碑

文怪异,恐为妖孽,所以才封闭于房中。张澍在外为官多年,见多识广,不信

妖孽之说,要求僧人打开房门,见识一下是何妖孽,僧人无奈,只好给张澍打

开了房门,张澍发现房内果有一碑,碑文竟是他这个大学者都不认识的文字,

顿时大惊失色,当他小心翼翼地转到碑后面时,才发现这块碑后面刻着是汉字

,字数与前面的文字一样多,张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碑前面的文字是已经消

失的西夏文!这块碑就是著名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在还保存在

武威市博物馆中。

从此之后,西夏文逐渐开始为学术界所重视,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诺

夫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遗址,盗掘出大量写有西夏文的文献,科兹诺夫将

这些西夏文献一起运到了彼得堡,俄国汉学家伊凤阁在科兹诺夫运回的西夏文

献中,发现了著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和汉文的双语字典

,由西夏学者骨勒茂才编著,伊凤阁通过这本字典,解读了不少古老的西夏文

献。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西夏文字的是著名学者罗振玉和罗福苌父子,1913年,

罗振玉和罗福苌父子,从伊凤阁那里得到了一部分《番汉合时掌中珠》,在经

过多年研究后,罗福苌用传统的汉字“六书”法,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假借、转注法去分析西夏文字,使人们对西夏文字构造的认识大大提高。其

后,从事西夏文字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因西夏文字消失多年,已无实用价值,

再加上西夏文笔画繁琐,晦涩难懂,所以直至今日,能掌握西夏文字的学者仍

然寥寥无几。”

听完罗教授的长篇大论,大家对西夏的历史和西夏文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众人无不赞叹罗教授渊博的知识,接着,罗教授还用幻灯片给大家看了一些

西夏文字,并对照汉字翻译给大家看。

就在众人对古老西夏文字啧啧称奇的时候,韩江却盯着眼前的那块玉插屏

,一声不吭,这玉插屏上面究竟刻得什么内容?竟会有如此离奇可怕的经历?

那么多人为此丧命,可怕的血咒!……玉插屏上的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真

是一本天书,不!应该说是死书!想到这,韩江忽然开口:“教授,那下面我

们就来解读一下这块玉插屏上的神秘死书吧。”

“死书?”大家听到韩江嘴里蹦出的这个词,都是一惊,罗教授也是微微

一怔,随即笑道:“不错,韩队长说得不错,这确实是一本死书。”

“死书!难道教授您也不认识吗?”唐风惊问。

罗教授沉吟半晌,道:“我前面说过,西夏文字和汉字一样,有楷、行、

草、篆、隶五种书体,但是,迄今为止,楷、行、草、篆四种书体的西夏文,

我都见过,惟独隶书的西夏文,从未有人见过,而这块玉插屏上的文字,以我

多年的经验来看,既不是楷书西夏文,也不是行书西夏文,更不是草书,篆书

西夏文,所以我初步判断,玉插屏上的西夏文字应该是世人从未见过的西夏隶

书!”

“啊!这么复杂,既然从没有人见过,那也就没人认识了?”梁媛难掩失

望之情。

“呵呵,你们先不要急嘛!虽然我初看这些文字,也没认出来,但是毕竟

只是书体不同,文字还是西夏文字,要是楷书或行书这样常见的西夏文书体,

我个把小时就可以翻译过来了,之所以我闭门一周,就是因为这样的隶书书体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还好,通过我这一周的研究,连蒙带猜地大概翻译出了

玉插屏上的文字,只是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说到这,罗教授欲言又止。

韩江向罗教授投来信任的目光:“教授,不管正确与否,说来听听。”

罗教授点点头,开始翻译玉插屏上的文字:“玉插屏上的文字,分为前、

后两个部分,前面这部分字比较小,有点像是整篇的序言,我初步翻译过来,

这篇序言全文是:子孙有难,四屏合一,千山万水,九死一生,瀚海宓城,耐

长生天庇佑,可得复国之资,复国之人,非我子孙,必受血咒。一共四十四个

字,原文没有标点,中间的标点符号是我后加的,这只是我初步的翻译,心里

也没底,特别是‘瀚海宓城’那几个字有点磨损,很不清楚。”

“教授,这四十四个字说得是什么意思呢?”唐风说出了大家心里的疑问



罗教授面色凝重,似乎顾虑重重,大家等待许久之后,才听罗教授说道:

“这四十四个字,据我初步的推断,关系到西夏王朝一个惊人的秘密……”

罗教授接着说道:“下面我一句句来解读,第一句‘子孙有难’,我推测

这个‘难’,应该是指西夏王朝遭遇大难,比如有亡国之患的时候,也就是说

后世子孙,如果遇到大难的时候;第二句‘四屏合一’,这句我苦思冥想,百

思不得其解,但是后来我分析完了全文,返回头,再看这句时,才似有所悟,

所以我们暂时不看这句,往下看;下面两句是‘千山万水,九死一生,’这两

句从字面上并不难解释,是在说艰难、危险,什么艰难和危险呢?我想应该是

指路途艰险,要经过千山万水,九死一生;再看下一句‘瀚海宓城’,瀚海宓

城,是什么意思呢?我开始也想不明白,但我将这句和前面两句联起来看时,

似乎明白了,经过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是为了去哪里呢?是为了去瀚海宓城

。”

“瀚海宓城?这是个什么地方,要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才能到?够神秘的

啊!”梁媛问罗教授。

罗教授摇摇头:“我一辈子研究西夏历史,也从没听说过有瀚海宓城这个

地方。”

“会不会是这个意思,瀚海是一个地方,宓城是一个地方,‘宓城’听起

来像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梁媛猜测说。

唐风也猜测说:“瀚海,我看没有什么特别意思,指的就是沙漠,瀚海宓

城,合起来说得是沙漠中的一个城市,叫宓城。”

罗教授听了唐风的分析,微微点点头:“这点我赞同唐风的看法,宓城很

可能是一座隐藏在沙漠中的城市,我们再往下看,下句‘耐长生天庇佑’,这

句应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是祈求长生天保佑的意思,中国古代,北方许多

游牧民族,如蒙古、契丹、党项等民族都崇拜长生天,出征、打猎,凡有重要

的活动,必要举行仪式,祈祷长生天的保佑。下面两句,‘可得复国之资,复

国之人’,据我推测,意思是说,经过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找到瀚海宓城,

就可以得到复国之资,复国之人,‘复国之资,’还好理解,就是财富,能够

复国的财富你们想想得有多少!”

“我有点明白了,怪不得几百年来,那么多人想得到这块玉插屏,原来不

光是为了这件珍宝,还是为了那笔惊人的复国之资!”唐风的话,让众人都恍

然大悟。

大家眼前豁然开朗,似乎这一连串的事件,已经理出了头绪,但罗教授却

依然眉头紧锁:“你们先别高兴,这事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一笔巨大的财富,那

么简单。‘复国之资’,好理解,可是‘复国之人’又该如何理解呢?”

复国之人!难道是一支军队?这怎么可能,大家全都陷入了沉默。罗教授

接着说道:“好!我们暂时不去管这个‘复国之人’,再看最后两句,‘非我

子孙,必受血咒。’”

当“必受血咒”这几个字从罗教授嘴里读出来时,密室里,所有人心里都

是一颤,血咒!可怕的血咒!竟然就刻在玉插屏上。

“‘非我子孙,必受血咒。’这两句虽然可怕,却也好理解,这是当时制

作这块玉插屏的人发出的诅咒,若外人得到玉插屏,找到了瀚海宓城,必要遭

到血咒。”罗教授解释完,再看众人,各个心事沉重,就连从不信鬼神的韩江

和赵永也是一脸阴沉。

还是梁媛先问道:“那我们也会遭到血咒的诅咒吗?”

罗教授笑道:“其实,这多半是古人用来吓唬人的。”

“教授,您也许还不知道,这半个月来,除了梁云杰,已经有数人为了这

块玉插屏而死于非命。”韩江终于开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