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荣耀-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它的缺点是在历史由于明朝皇帝改变了考试内容固定了应试地格式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枷锁。而且科举将学历考试文官试混为一体。的应试地文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中举当官。全无心思去从事其它职业和工作。

为了避免历史上的错误。刘浩然拒绝了宋等人提议的照前宋制直接以四书五经中地文句命题。让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考试方法。而是改为一种新式考试方式。他曾经味深长地对一文人名士言道:新立之初。当海纳川。不能以文限志。独长一家一言。

而且刘浩然准在这科举尝试之后。根据情况对科举再次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学历;与文官资格考试相脱离。

“我心中已经有了定计了。不误了考试。”刘浩然淡淡地说道。刘基默默地看着他眼睛闪过一光芒。嘴巴张了张。欲言又止。

浩然看在眼里。心里知道他想说什么。虽然这次科举没有让理学学派如意。但是刘基宋等浙东理学学派想借着这个大好成为江南行省主流学术思想。由于刘浩然指定了教材。所以理学在江南行省童学县学府学中不优势。而由于刘浩然放纵。江宁大学东南大学中除了折衷儒佛调和朱陆的理学派。还收纳了兼宗陆学地江西理学派号称朱嫡脉金华理学派陆学承传地四明理学派。光是理学内部各学派就争非常激烈。还有承洛学关学。偏向强调功利注重功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以及批判“神学迷信”以正风俗息妖妄地东南武进文士谢应芳等其它名士学派。尤其是谢应芳的事情最为世人称奇。刘浩然听到这位当代“无神论者”。当即请他为东南大学教授。随即又转聘为江宁大学教授。让江南文人实在摸不清这位丞相的“学术爱好”只知他“|甚杂”。

于是宋等人把注放在了这次科举上。他们希望这次科举出的题目能够偏向程朱理学。只要形成惯例。就不愁江南读书人不去专读程朱理学。可是身为主考官的朱升更擅“帝王术”而且在刘浩然的影响下。慢慢偏向实用主。他做为刘浩然的老师。也在为学生在“学术”界玩平衡。就是不让程朱理学占主流优势;李习和陶安师徒俩虽然也算是程朱理学一脉。但是跟着刘浩甚久。早就跟着他一个鼻子出气。以“君忧为重”;叶兑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之书更彻底的“帝王术学者”。所以宋一个人有点“孤军奋战”。原本还想把同门的刘基叶章溢拉进来当同考官。但是却被刘浩然以军国事急官职之人不便为考官为由拒绝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基和宋有;着急。一旦这次国考考试范围考题形成惯例。程朱理学再想一统朝野就麻烦了。但面对这个城府深沉“独断专行”的主公刘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没有开口再劝道。

谈了一会科举和其它事。冯国用刘基杨宪三人看到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刘浩然将三人送到口时。突然杨宪说道:“那件事情你要抓紧。尽快派人去江北。”

听完这没头没尾的话。站在一边的冯国用和刘基却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神色如常。而杨拱手弯腰道:“属下领命!”

第九十章科举、国考(一)

帝国的荣耀第九十章科举、国考(一)

宁“三元及第”楼。五月中文网更新迅速(→5ycn),小说齐全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酒楼原本开宋年间。据说前宋仁宗庆历年间。合肥的杨曾在此与高朋好友相聚一场。随后便高中进士第一名。上他原本在解试省试皆是第一名。真正的三元及第。于是给这座酒楼带来了无的荣耀和光环。并广为流传。嘉元年(公元1056年)。另一个合肥人包拯知江宁府。听说这件盛事。于是便欣然题下“三元及第”。老板将其制成匾额。悬挂于酒楼大堂。于是这座酒楼便改称为“三元及”楼。靖康之耻。宋室南渡。“三元及第”楼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反而名声更噪。不少赴临安考的举子都绕道江宁。在“三元及第”楼吃上一顿。沾点文曲星的气。

蒙古入侵。山河沦陷。三元及第楼没坚持几年就关门歇业了。老板退回合肥老家过日子去。直到刘浩然占据江宁。光江南后。老掌柜的后人把那块深藏近百年的匾额又找了出来。并借着合肥老乡的名头在江宁城中另一处将“三元及第”楼重新开张。而且生意便一发不可收拾。但是都远没有这些日子来的红火。

三元及第楼有三层。人来人往举|望去大半都是赶来应试的秀才。几乎将楼上楼下所有的桌椅都坐满了

一身便装的刘浩然坐在二楼的一角。丝毫不起眼。旁边坐的是冯国用和应天府知府陈遇杭州知府潘庭坚。

陈遇字中行。;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学博览象数之学。初为元廷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刘浩然据江宁。以秦从龙荐发书之引伊吕葛为喻。陈遇不日至。刘浩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

庭坚。字叔。当涂人。初为元廷富阳教。谢去。刘浩然驻太平。以陶安荐。征庭坚为刘府教授。慎密谦约为浩然所称。下集庆行省博士。东南势定。以庭坚行杭州知府事为东南重臣。这次他是受命护送东南杭州湖州嘉兴三府秀才前来应试。

“江南的学菁华聚于江宁。多少年没有看到今日之盛况了。”

看到众多学子温文雅持礼谦的互相打着招呼。他们都是一府一的的骄子。而且平时文诗相友师门渊源多有认识。今日聚集在一起。都亲切的互相打着招呼。并向旁边的好友引见着。里却是别人的字别号和儒雅敬的词句。看到这种情景。潘庭坚不由心有感慨。有感而发。

看到刘浩然眼中也有欣然色。潘庭坚不由多说了一句:“此次科举一过。不但江南士人其心尽收。天下学子们也会心有所向。”

听到这里。刘浩然淡一笑。改指着桌面上的菜肴说道:“老板是合肥人。做的一手的好菜。大家来尝尝。”

冯国用在旁边接言道:“大家都来吃。尝一尝合肥的方菜的味道。品一品这处的灵人杰的风韵。”陈遇和潘庭坚都笑了。他们知道冯国用的所指。合肥在前宋出过以铁面无私留名青史的包和历史上极为少有的三元及第杨。现在又出了一个刘浩然。这合肥然算的上天宝物华的灵人杰。

大家相视一笑。纷纷举起筷子。夹了一点自己眼前的菜。动作都非常斯文。虽然现在是微服私访。没有|么多讲究。但三人在刘浩然面前还是不敢太放肆。细细嚼了几口后。陈遇与潘庭低头轻声说了几句。冯国用却坐在那里还细细的品味。甚至闭上了眼睛。似乎能从刚才简单的巢湖蒸鱼里吃熊掌味道来。

刘浩然却在低头想另外一件事情。自己是“伪合肥人”。祖父辈和父都在另外一个世界活着。而且据说自家原本不合肥人。是在明初从湖广迁过来的。具体原因不知。所以说这祖坟也不知道在哪个的方。想来也发生不了刘伯温为自己迁祖坟。却发现是个风水龙脉的故事。

正想着。旁边一桌秀才们的争论传来了过来。

“读书当是以程朱|学为本。继往圣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的失。辟异端论谬。明天理。正人心。持圣人之德而教化天下。”一个白净无须书生气宇轩昂的道。他的话到了旁边众人的赞同。无不抚掌叫好。

“好一个教化。连元鞑虏也教化了。让这些豺狼终于披上了一张人皮。”一个脸型瘦削的年轻人轻哼了一声。然后接言了一句。

这一句话却像滚油锅里丢进了一滴水。顿时就炸开了。十几个学子开始纷纷指责那瘦削男子的狂妄之言。

“暴元鞑虏习理学之德。知廉耻。三纲五常。有何不';以禽兽而转斯文。当然是我理学教化之功。圣人之志。当德天下。倡审察名号。举教化万民。我|学劝化鞑虏。岂不大善?”

“豺狼披上一层人却还是豺狼。鞑虏奉了程朱理学。遵了三纲五常。我们就要安心做他';|的奴隶了吗?”瘦削在群言汹涌之时却毫不示弱。一出言就命中要害。使众学士一都哑了言。

能来参加国考科举就是认同了刘浩然江南政权。那也必须认同刘浩然提出的“驱虏光复中华”的政治纲领。如此就陷入了一个两难境界。

那位白净无须书生是机灵的人。锋一转道:“暴元鞑虏终究是外敌。他就算是被德化也要还我中华神器。如是不愿退回漠外。也要顺我中华民意奉朝正朔。安心据臣。潜心受教。”

他几句话就将理学德化与驱逐鞑虏拉扯开。所以有点勉强但是也说

义直旁边的学在此鼓舞之|。都理直气壮起来出言附和道。

“就是如此。我们理学秉承天理之道。行大善之事能德化禽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禽兽之类。岂能一时二刻便能反正附善?”

“那你们可以继续德化鞑虏。一百年不行两百总行。我们中华之就继续当奴隶等着你们把鞑虏德化好。”瘦削|生有点嘴尖牙厉。死咬着对方最引以傲的“德化”。几句话就把白净无须书生顶的死死的。

“叶淙尧。你简直是狡辩。”白净无须书生终于动怒。

“我怎么狡辩了?你对禽兽狼读上一万遍《大';中庸章句》。它们就能改为不吃人了?教化不过对知理持礼本性未泯之人。对付狼还是要靠实力而力从何而来工商耳。”

“叶淙尧。你就不要鼓吹你们永嘉学派功利那一套你们那一套简直就是对圣人之言的一侮辱。”

“内圣外王经世用。我们也是秉承圣人一脉。就许你们发圣人之言。叙圣人之志。人就不行吗?这难道不是党同伐异。唯我自大?如此胸襟。安能处之庙堂?”

“我们理学秉承天|。行圣人之道。岂能是尔等妄言轻语所能比。我们程朱理学不居于堂。难道你们永嘉之学就能吗?”关系到师门。当然火药味就浓了。

“我永嘉之学不求居于庙堂。只求造福社稷。不过谁居于庙堂都可以。就是程朱之学不行。”

“为什么?”白净无须书生不由跳了起来。

“暴元所用。必有图。鞑虏所重。必有所害。”叶淙尧冷冷的说了一句。白净无须书生又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最后一言不发的坐下来。而刚才还热闹万分的楼层一下子冷静下来。

冯国用还在那里品尝着桌上的菜肴。仿佛刚才的那场争论与他毫无干系。陈遇笑了笑。却默不作声。学冯用在那里品菜。潘庭坚的脸色变了变。悄悄的看一眼刘浩然。却没有开口。也继续保持沉默。

刘浩然的心里却一声长叹。因为';淙尧说这句是自己说的。而且是当着江南行省众多重臣说的。想不到居然会传到了学子们之中。

当江南开科举之风传遍天下时。南名儒胡从宪赶到了江宁。以奉献程亲笔书录《易经》为由求见刘浩然。的到了刘浩然的热情招待。并授为行省博士。胡从宪安居江宁之后。便与宋等人交好。并极力推崇程朱理学。拉拢众多理学文人名士联名要求江南将程朱理学定为官学依元庭例。科举内容以程朱理学思想为主。也就是以程朱理学的标准来判题。却招到了刘浩然宛然拒绝。

但是这位胡老夫子不依不饶。依然纠缠不休。结果把刘浩然惹出火来。前不久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甩了那句“暴元所用。必有所图。鞑虏所重。必有所害。”把问题提到了民族大义夷夏之上。一下子让胡从宪无话可说。这位河南老夫子终于明白了。在刘浩然的心里。程朱理学是鞑虏用来拉拢收买中华士子的工具。是为暴元歌功颂德的把戏。

而天下人都知道。刘浩然是出了名的反元死硬分子。这程朱理学在元廷那里吃香。自然要被刘浩然所轻视。

胡从宪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是不死心的他转为想其它办法。毕竟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中。朱理学是主流。他大可以从长计议。这次科举国考也被他和一帮理学热分子视为一个机会。

争论很快就平息了。白净无须书生那一帮人觉的无趣。不一会就走了。叶淙尧等几个人也随即离开了。

“中行先生。叔闻先生。你们谁知道叶淙尧此人的底细?”刘浩然突然开口问道。

“回老爷。我略知一二。”陈遇声答道。市野中。不便称呼刘浩的官职。

“叶淙尧是前宋水心先生的三世孙。”

“哦。”

看到刘浩然颇有兴。陈遇便继续说下去。

“水心先生即叶适叶公。字正则。历仕于孝宗。宗宁宗三朝。官至权工部侍郎部侍郎兼直学士。水心先生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主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另外水';先生注重治史。考求历朝成败兴亡的道理和典章制度沿革兴废寻求经世致用之道。他是永嘉之学的翘首在前宋与朱学陆学三足鼎立。后来暴元南侵。永嘉之学便落下去仅延续在温州路一带。叶淙尧秉承的是家学。也是现存永之学的领军之人。”

“中行先生了解的很仔细。”刘浩然点点头道。

“属下曾在温州当过教谕。”陈淡淡一笑道。

“原来如此。”刘浩然知道。温州路治所便在永嘉(今温州市)。所以陈遇这么清也不奇怪。

聊完这些。这一桌又陷入沉寂之。四人似乎在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都不开口说话。这时旁边桌子又传来一阵议论三元及第的生意太好了。叶淙尧人刚走那桌立即坐满了人。

“子孝兄。这次会试你有把握。”一个略胖之人向对面的黝黑男子问道。

“不好说。从邸报刊行的会试大纲来看。这次会试比往常不一般。”

“如何不一般?”

“大纲明示。此次会试分三场。一场杂考。以《书经》《诗经》《礼记》《孟子》《论语》秋》《周易》为范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贴经。大家应该都知道。”

“知道。这是前唐的科考内容。从经书中任取一行。补

|文。或掐头去尾中空一句。补全全句。这最易个胖书生答道。的确。贴经是最容易的。学子十几年就是这些书。几乎都能背下来。“第二部分是经义。这个大家也知道。”

“这是前宋的科考内容。”

“对。但是大所不同。前宋科考曾以经义取代贴经墨义。而此次科考的经义与前宋的经义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