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墓谜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墓谜情-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的,不过现在阴气太重,我们等一会儿再进去。”幕修说道。

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幕修起身在洞口拿出一张黄符嘴里念道:

“臁畬毺熳稹“参可硇巍〉茏踊昶恰∥迮K玄冥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我軒”

而后扭头说道:“走吧,”说着将手里的黄符向里面一抛,顿时里面出现了一个火球,照亮了里面。

刚才幕修念的是护身咒,这我是清楚的。所以此时心中虽然还是很担心,不过比之前要好多了。

穿好装备,我把斩仙剑也握在了手里,幕修率先进入了墓道我紧随其后,安翔飞则断后。

随着手电筒的光照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台阶往下走了足足有个五分钟脚才算平稳的落地了。

只是一落地就觉得而眼前一两,瞬间周围就灯火闪烁,吓得我条件反射般的叫了一声。

定睛再看原来是四周墙壁上的烛火全部点燃了。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是一处宽敞的墓道之中,只不过这墓道四周石壁上绘满了各种蒙古族人的生活场景。

“怎么会这样?”我问道。

“这个很正常,我们进来带来了新鲜空气,所以长明灯就被激活了。所以不要害怕,我们现在应该是在墓道之中。”幕修环视了一周笑着说道。

沿着墓道往里走去,原本我也为这成吉思汗的墓怎么也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地宫之类的吧,哪知道没等到我们走几步,就看见远处的一下子打了起来,其实也就是一百多平的样子,只不过相较于这墓道来说确实大了不少。而此时墙壁四周由最初的生活绘画变成了战斗场景绘画。色彩艳丽,看的人实在是入神。看着就到眼前的墓室。我们三人便都慢慢的停下了脚步。三人相互对视一眼,彼此却都已经是冷汗直流了,因为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一股阴风不断的在我们周围游动,而且仿佛又发出一些特别的声音一般。

好像隐隐约约的说道:“敢盗墓者死”

墓,民间又叫坟,但墓与坟之间在早期是有严格区别的。先秦时,不封不树、不留地面标记的才叫“墓”,意即“没”,埋到地下就没有了,这是古人下葬的本意。后来,当古人把“墓”理解为谐音“慕”,认为是“孝子所思慕之处”时,墓上便堆起封土,出现了“坟头”。俗话所说的“有坟头好哭”,就是这种葬俗的反映。

坟头的出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丧葬观念的分水岭,随之厚葬之风渐起。所谓厚葬,就是事死如事生,给死者随葬一些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民间称之为“宝物”。墓中葬宝,成为利欲熏心的盗墓贼猖狂盗墓的缘由之一。

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于是有人提出了“薄葬”的口号,以绝盗墓贼的非分之想。古代提倡薄葬最著名的大人物之一,当是汉末魏曹操,曹操在生前便留下遗嘱,要求死后“无藏金玉珍宝”。这话表面上是当做家训、说给其儿孙们听的,实际上是告诉盗墓贼,请你们不要惦记我曹操的坟墓,里面没有随葬品,没啥好东西,不值得挖。

汉魏时,还真的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据《荆州记》记载,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揪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质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张詹墓碑铭文的意思很明显:我是薄葬,棺材是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缕玉衣,不要说金银财宝,连铜器、铁器,甚至瓦器也没有随葬。所以啊,希望后世盗墓兄弟别惦记着,让我不得安宁!

如此哭穷,不少盗墓贼信以为真,长期没有盗墓贼光顾张詹的墓。即便在晋末“八之乱”期间、民间盗墓之风特别严重之际,张詹的墓也未遭挖掘,一‘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盗了。

当时正遇饥荒年,饥民可不管张詹的哭穷是真是假,先挖开再说。打开墓室后,饥民大喜过望,眼前是十分豪华的墓穴和高档的棺材,里面藏满了宝物:“金、银、锡、铜之器灿然毕备,有二朱漆棺椁,棺前垂竹薄帘,金钉钉之。”连钉棺材的钉子都是用金质的,可想张詹随葬宝物价值之巨大。

墓道塞石刻“告示”类:楚古尸通於,毋金玉器后

1949年后考古中发现的最有意思一方反盗墓碑石,出自徐州龟山汉墓,墓主是刘注夫妇。

刘注是西汉第六代楚。该墓是1981年2月,当地人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后由南京博物院会同当地主管部门,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清理南墓道时,在道西口第一列上部的塞石前端,发现刻有文字,有9行,纵向排列,每行4至7字不等,总共48个字:

第百上石楚古尸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

研读后发现,这些文字应是第二代楚(尸)刘郢提出的“薄葬”遗训,这些文字的核心意思,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后世各位贤能的大夫,我向上天发誓,我的墓里没有随葬金银珠玉这些宝物,就是一副棺材。你们如果有幸看到这段文字,心里也应该为此难过的,生出同情。

汉代“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刘注不可能真会薄葬,他将祖宗的“遗训”刻于封闭自己墓道的前端塞石上,实是想给盗墓贼发“告示”,告诉盗墓贼,我虽然是第六代楚,但我没有丰厚的随葬品,请不要来盗我的墓!

第五百章 龙首穴

可是,刘注的“告示”并未阻止住盗墓贼。 从考古中发现,此墓早被古代盗墓贼盗了不止一次。据现场残存的钱币推测,最早一次盗墓,应该发生在莽篡位时期,此时距刘注下葬仅百余年。

由于塞石很大很沉,徐州这帮古代盗墓贼想出一个奇招,在塞石前端凿出孔洞,即农村人常说的“牛鼻子限”,然后拴上绳索,用牛将之一块块拖出。然后从墓道钻进墓室,盗出大批随葬宝物。所以,虽然刘注夫妇墓的墓室多达15间,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堪称地下宫殿,但考古人员最后并未从中发掘出多少随葬品,仅有南墓道里口的三个耳室保存完好,而这是因有一列塞石挡在前面,不便盗走。

上面这些希望盗墓贼不要光顾的碑刻文字,显得文绉绉的,说得较含蓄。有一类就不客气了,以咒骂的语言,直接警告盗墓贼。世界上最著名的“反盗墓咒语”,应该是古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里的一句话——

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在中国,也有这样令人生畏的“反盗墓咒语”刻石。山东金乡县便曾出土两块这样的汉代刻石,专业术语称为“禳盗刻石”,现藏于济宁市博物馆内。

第一块禳盗刻石出土于1980年,发现于该县境内的鱼山村。这是块位于山坡上一座墓前的压槛石。十分遗憾的是,墓室被当地开山采石的民工彻底毁掉了。据民工说,此墓中出土的还有铜钱和陶罐等,但墓主信息无从考证。刻石的文字经校读后,应该有,138个字,前面几行是这样:

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疾设不详者使绝毋户后毋谏卖人毋效狸人使……

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意思是:谁敢盗我的墓,我就叫他断子绝孙,即使无意破坏了我的墓,也会遭到报应,希望不要出卖我,不要把这告诉别人……

此刻石出土后,当地一郭姓村民曾将刻文抄了下来,并与发现的石工谈好价钱买下,但后来他又把这块刻石毁了。现存残石长41厘米,宽35厘米,厚23,5厘米,是从一堆料石中找出来的,全部碎块至今也未找齐。

距第一块禳盗刻石发现十年后的1990年3月,当地文物部门又征集到了一块禳盗刻石。遗憾的是,这块刻石也被破坏了,石工在搬运中,嫌其过于厚重,将石背敲去大半。搬运回家后,石工也未将之当做珍贵文物,随便放在院内墙角的乱石一起,直到被文物部门发现。刻石上残存字迹,共有8行:

使犯罪天利之居欲孝思贞廉率众为善天利之身礼毛父母所生慎毋毁伤天利之分

这则刻文告诫世人不要去犯罪,要多做好事。其表述的语气比第一块刻石要温柔,但其核心意思也是希望盗墓贼不要盗其墓。

实际上,想借人文的方式,通过心理施压,让盗墓贼放弃盗墓,这个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说古代盗墓贼还讲点良心的。话,到近现代已没有几个人会考虑心理上的不安了。

刚出版的《民国盗墓史》中,便记述了民国年间发生的许多稀奇古怪的盗墓现象。民国年间全国有很多盗墓中心,其中数洛阳一带盗墓最为疯狂,现在盗墓贼常使用的盗墓利器“洛阳铲”,就是因洛阳盗墓贼最擅使用而得名的。

洛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城北的邙山是古人眼里的风水宝地,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因为墓葬多,滋生出的盗墓贼历代不绝。民国年间,当地有好多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吃、喝、嫖、赌、吸样样来,其收入来源全靠盗墓。

洛阳盗墓贼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当年洛阳盗墓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一般地方的人家只有在清明节这样的时候,才会想到上坟扫墓。而在当年的洛阳,家住城内的墓主家属,时不时要去上坟,看看祖坟是否被盗,时人形容到乡下修坟护墓的人是“络绎不绝”。

如此盗墓令墓主家属头痛不已,最后有的人家想出了一个法子,在墓前立碑,提醒盗墓贼不要再挖,了。在洛阳老城东白马寺镇唐寺门村与北窑村之间,有一史姓有钱人家的祖坟被盗尤惨,这边修好,那边被挖。无奈之下,史家子孙在墓地上立一块石碑,上刻:“此坟已被掘九次,请勿再光顾”。

如此墓碑,不能不说是中国墓葬史上最为另类的一块了。但这样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后史家的祖坟还是有盗墓贼光顾。

“现在怎么办。你们有没有听到设么声音。”安翔飞脸色苍白的问道。

我和幕修点了点头,幕修此时也是神情不太自然了,只是见他深吸了一口气后:“走吧。不用管他,切记不要分心分神,不然容易被上身了。”

我们三人又开始慢慢的向前移动了,很快走到了石室的门口,往里一看,好像发现原来这个不是很大的石室就是整个墓室的尽头,走进石室,只见在石室的一处高台之上赫然放着一副石棺,上面刻满了龙凤走兽,而在石棺的背后一度墙上居然一座巨大的龙头从墙里伸了出来。而且仔细一看这龙头并不是人工凿刻而成的,更像是自然而成的。

“哇塞,这里不会就是龙首穴吧。”我完全的惊呆了,首先没想到这成吉思汗的墓就然如此寒酸,但是话又说回来,有着龙首穴,那还是寒酸呢,简直就是神人才有的福缘呢。

“是的,这里就是龙首。正是千年不遇啊。”幕修也看呆了。

“这里面好冷啊。”安翔飞突然说道,被安翔飞这么一说,我和幕修cia晃过神来,这才发现这里面比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果然温度寒冷了许多,再看四周墙壁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冒出了白霜,而且发出吱吱的声音,温度持续的下降。

“这是什么情况,”看着墙壁上越来越多的冰碴子,我不解的问道。

第五百零一章 雪崩

“不好,这是要把我们冻死冰封在这里面,我们赶快行动。”说着幕修向着高台走去,我和安翔飞紧随其后,上了高台后,三人费力的打开棺盖,发现里面躺着一个最少一米八二的胡须大汉身穿铠甲,腰配环刀。手里握着一块血红色的东西。不要说这就是成吉思汗了。

“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拿完东西走。”幕修说道,此时墙壁已经上已经出现了一层厚厚的冰,而起速度几块的继续怎加厚度,整个墓室的空间急速的变小,如果我们不能够快速出去的话,就会被冰封在这里面了。

当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迅速翻转了一下里面的尸体发现在其脖颈下面发出一丝光亮,按照经验应该就是所谓的精元珠了,所以没有多想伸手透过冰凉的脖颈就拿出了精元珠,而安翔飞和幕修则从宽大的铠甲下各拿出了一本书。

“好了快走吧。”我说道。

就在此时,就听见棺材里,突然传出一声chuanxi的声音。吓得我差点腿都软了。

“快走不要管。”幕修拉起我的手,就向着外面冲,而此时整个墓室基本就要被冰塞满了,只是中间还有一个人的通道还未被冰塞满。刚刚跑出石室再回头一看整个石室已然被冰塞满了,简直就是整个大冰块了。

“你们快看。”安翔飞脸色惨白的指着石室道。

我和幕修顺着安翔飞的手指往里面一看,透过透明的冰块看见原本在棺材里的尸体突然站了起来,手里的那块红色物体发出道道红色的额光芒,而我们脚下快速的涌出了冰水。

“不好,我们快走,他要出来了。”说着我们三人沿着来时的路,一路狂奔,出了洞口。

刚刚走出洞口就发觉脚下一颤斗,洞口冒出了一阵灰尘烟雾,说明里面坍塌了。而站在外面的我们却发现此时居然下起了鹅毛大雪。

也就在这时,山顶之上传来了一阵呼呼噜噜的声音。幕修闻色大变。

“雪崩。”快下山。

我们三人便向上疯了一样,看见路就往下跳。顾不上被石头划破了多少口子。

只是听见后面的声音好像越来越大,越来越近了。好在下山快的多,而且我们也没有距离地面太远。一刀平地之上,顾不上chuanxi幕修拉起我的手一把拉起我就斜着向不远处一块非常大的石头跑去。安翔飞则扔掉了所有的装备紧随其后。

待我们刚刚躲到石头后面就觉得眼前一白一黑。整个人就被埋在了雪里。好在躲在石头后面,拨弄了几下我们三人都从雪里爬了出来,看着对方满头的白雪三人对视一笑,算是劫后余生大难不死的欣慰一笑吧。

而此时再看身后,已然是被白雪覆盖了,而脚下的原本绿色的草甸子也被积雪埋了不少,我们三人艰难的斗争了很久才重新回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