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墓谜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墓谜情-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看安翔飞和幕修,安翔飞的表现基本和我差不多,看得出来他也是对这个无字碑兴趣索然,而幕修则让我大跌眼镜,只见他围绕着无字碑左转右转,而且还伸手前前后后的抚摸了一遍这石碑,要不是被旁边的守卫给阻挡我怀疑他都有可能直接趴在这石碑上面呢。

在被守卫拒绝之后,幕修的异常举动好像也引起了守卫们的注意,于是很快就过来了一队护卫,守候在这无字碑的旁边了,而且他们眼神不断的观察这=着我们,好像只要我们一有什么出格的行为就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过来制服我们。

眼见没什么机会了,好在我们已经把这乾陵外围一圈基本算是观察了一圈,出了乾陵我们直接就到了不远处事先定好的酒店房间里,而一进房间,幕修话也没说,直接就拿出了电脑,看的我和安翔飞是一头的雾水,但是看他这么认真,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也不好打扰,我和安翔飞于是就一人一边的坐在了他的两侧。

幕修在电脑上搜索了半天只见上面出现了乾陵地宫的介绍,当然这些上搜索的资料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靠谱。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

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壁画和朱墨题刻。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淳风

看罢,这无字碑,我们三人便匆匆暂时离开了乾陵。 回到房间,我们三人当即就开了一个小会。

“在刚才看了乾陵一圈后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幕修先说道。

“在我看,我们就得在晚上趁着守卫空虚的地方,拿炸药炸开一个口子进去,至于无声炸药就交给我了。只是这乾陵看样子规模估计是很大的,不知道在哪里入手好啊。”安翔飞痛快的说道。

“不对,不对,有问题,看着乾陵的位置来说这个陵墓可不是一般的陵墓,既然几百年来都没有人能够进的去墓里面,说明这个墓一定是有讲究的。而且暂且不说这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墓,就单说不管是李淳风还是袁天罡这俩个人选取的风水墓穴来说我们都不可大意,轻视啊。”我说道,因为今天在看了一圈乾陵的风水穴位后,不知道为何心中总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幕修呵呵一笑,看了我和安翔飞一眼道:“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是都有问题,今天据我观察,这乾陵背靠梁山,乃是龙脉之上。单从风水来说,这风水布局堪称奇特,龙饮水,凤望天。这是典型的金龙升天穴。 在就单说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俩位人物。二人对于这乾陵的风水有过争辩,虽然最后李淳风获胜,但是有历史人文因素,所以就袁天罡对于这乾陵风水的看法我们也得参考。”

“李淳风 和 袁天罡到底是谁啊,这两人是干嘛的,你们怎么一直提到这俩个人呢?”安翔飞摸了摸头,一脸迷惑的问道。

我笑了笑解释道:“李淳风,是岐州雍人(陕西凤翔县)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

士。”李播“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一定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早在贞观初年,李淳风在李唐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20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生于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县),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九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十七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六一八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李淳风成为秦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四十年。

而且根据记载李淳对于历史贡献来说可谓是车载斗量啊,例如有整理算经,编纂 《麟德历》以及后面 改革浑仪 以及预修《五代史志》,还有一部星像学著作《乙巳占》等等对后世都有巨大影响的贡献。

不但如此民间关于李淳风的各种传奇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天宫院的“风水”的故事传说,天宫院始建于唐,明清重建和续建的天宫院,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介绍,当地在申报天宫院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时,航拍发现,袁天罡墓、李淳风墓及天宫院,均处于一条直线上。而天宫院所处位置,其地形恰好为“九龙捧圣”中心。

围绕天宫院所在地四周,有九条明显的山脉,山脉好似条条蛟龙,从九个不同的方向汇集于天宫院。九条龙的龙头所捧处,即天宫院所在地。于是,“九龙捧圣”一说传开。

近年来,阆中风水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表明,天宫院的“风水”的确了得。该会研究员们认为,一代相术大师袁天罡和一代风水大师李淳风,当年步气不远千里从长安来到阆中,并为阆中的山水相留,是有原因的。至少,两位大师认同当地的“风水”。

一位名叫喻星富的风水文化研究者,几年前就对淳风寺其风水进行过研究。位于相距天宫院不远处的淳风寺遗址,为当年李淳风在阆中居住时的宅地。

喻星富研究发现,淳风寺坐落在一个坐东向西的小山梁上,依地势看,淳风寺是“坐良向坤”,寺庙所坐的父母山是良寅山,最高峰在甲上。淳风大师生前选此“天市垣”、“北斗星天柱”、“风星”所居之地域,来研究天文地理,实地观天测地,占风,确为难得之佳地。

按照喻星富的说法,“站在淳风寺,四面眺望,周围是高山回环,草木茂盛,让人‘眼界轩豁,气象爽丽。”淳风寺的地形,如“鸾凤飞舞”,唐时此处即被称之“仙鹤会”。

当然,风水的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值得怀疑的。但“风水”作为一种现象确实客观存在, 足以说明这李淳风还是个风水大师呢。 不仅如此在传说之中,更是有把李淳风神化的成分,但是也凸显了李淳风的过人之处,比如它能够预测未来,其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就是李淳风为皇帝做的一首藏头诗。

本书首发于

第四百五十三章 推背

相传:“唐太宗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太宗问于李淳风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代?卿为朕历历言之。” 对曰:“欲知将来,当观以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

太宗曰:“朕所问者非此之谓也。欲卿以术数之学,推我朝得享几许年,至何人乱我国家,何人亡我国家,何人得我国家,以及代代相传,朕欲预知之耳”。

淳风曰:“此乃天机,臣不敢泄。”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与朕言之,他人者不能知之耳。卿试言之。”

淳风曰:“臣不敢泄。”

太宗曰:“卿若不言,亦不强试,随朕入禁宫。”于是淳风侍太宗登高楼。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为朕言之。”

淳风曰:“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为朕明言之,朕即杀之以除国患。”

淳风曰:“此乃天意,岂人力所能为耶?此人在二旬之上,今若杀之,天必祸我国家,再生少年,唐室子孙益危矣。”

太宗曰:“天意既定,试约言其人。”

淳风曰:“其为人也,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指武则天僭位事,按则天名望),实如斯也。”

太宗曰:“乱我国家,何人能平之。”

淳风曰:“有文曲星下界,生于卖豆腐之家,后来为相,自能平之。”

太宗曰:“此人何姓?”

淳风曰:“天机不可泄,泄之有殃。”

太宗曰:“此人平后可治乎?”

淳风曰:“己丑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乱之(指韦后弑乱事),幸有五天罡下界平治。”

太宗曰:“此后可太平乎?”

淳风曰:“前二十四年可媲美乎尧舜,后二十四年又有乱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杨而生,遇郭而止(指安史背叛事)。”

太宗曰:“何人平治。”

淳风曰:“光子作将,然后平治。”

太宗曰:“此后可太平乎?”

淳风曰:“越五十年稍稍太平,后六十年混世魔下界,日月生于面目,杀人无数,血流成河,幸有独眼龙平治之后,又树挂拐尺者乱之(指朱温篡夺事),此时天下荒乱,人民饥饿,四十年中有五火猪更递为君(指后五代事);唐家血食尽矣,天下非唐有矣。”

太宗曰:“此后何君出焉?”。

淳风曰:“有真龙降世,走随小月(指宋太祖之姓曰赵),阳火应运,木时戴帽(国号曰宋)。开天地之文运,启斯世之朦胧,礼乐作,教化兴,真太平有道之世也。”

太宗曰:“乱此国又是何人?”

淳风曰:“有乱之者,然君臣皆贤,惜不善其后,后得拨乱之臣,始得渐平。迨二百年,有春头之人蒙蔽主上,陷害忠良(指秦桧误国事),使此国之君另守一方(高宗南渡)。迨百年之后,有人之头腰八者乱之(金人入寇),然亦不得此国之天下。有一兀之主兴焉(有天下者曰元),人皆披发头生花,听其语不知其音,视其人恶见其面(指元朝系鞑子事)。若非天生八牛(指明太祖之姓朱),日月并行(国号曰明),天下几无人类也。女生须,男生子,地裂山崩矣。”

太宗曰:“后太平乎?”

淳风曰:“此后大水在足,以有道之主生焉。然数年后,幽燕并起,皇孙遁去(指燕篡事);又越数十年有承天启运之主出焉(指熹宗年号曰天启),只得忠贤之臣委以重事,斯坏国家(指魏忠贤乱政事)。”

太宗曰:“忠贤之臣以坏国家,卿言何颠倒也?”

淳风曰:“天意如是,斯时人皆得志,混世魔出焉。一马常在门中,弓长不肯解弓杀人,其势汹汹(指李自成、张献忠等乱事),其时文士家中坐,武将不领人。越数年,乃丧国家。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指清朝而言),人皆口内生火,手上走马,头上生花,衣皆两截,天下几非人类矣。越二百余年,又有混世魔出焉。头上生黄毛,目中长流水,口内食人肉,于是人马东西走,苦死中原人。若非真主生于红雁之中,木子作将,甘口作臣,天下人民尚有存者哉?然八十年后,魔遍地,殃星满天,有之者有,无之者无,金银随水去,土木了无人,不幸带幸,亡来又有金。越数年后,人皆头顶五八之帽,身穿天水之衣,而人类又无矣。幸有小天罡下界,扫除海内而太平焉。”

“ 这就是我知道的所有关于李淳风的事了 。”说罢,我意犹未尽的叹了口气。而再看安翔飞已然是一脸的惊奇,连连称赞道:“神人啊,神人。”。

“噗,这都是传说啦,不一定就是这么神。如果这么神那不是成了神仙了。”我拍了一下安翔飞道。

“那袁天罡又是个什么人呢?〃

幕修磕了一声喝了一口水,然后说道,“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火山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

“这也是个风水先生啊?”安翔飞有点惊奇的问道 。

“是啊。”幕修回答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