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出书版)》

作者:方丽萍

ISBN:9787802137332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内容简介: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记录中国历史里程碑式的大事,200多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立体具象地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领略人类进步的一个个阶梯。读史,可以知兴亡,懂得人类进步的过程;可以明得失,做一个明智的人。

作者简介:

方丽萍,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拥有丰富深刻的人生阅历,相信透过文字可以激发不同个体问的创意火花,喜欢透过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互动,钻研善变的人性心理,将生活的智慧与体会化作字字句句的思维,面对人生的不同考验。相信智慧是人生最锋利的武器,只要充满智慧,人生便到处是机会,即使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只要肯改变一下心态,寻找并掌握住眼前的机会,就能让自己所面临的绝境露出柳暗花明的曙光。认为写作是心情的调时剂,旅行是心灵的维他命,写作对她而言,是活着的意义。 曾经发表过:《风往北吹》、《失落的梧桐》、以及《人生要走过的路》。还有一些散文。 人生座右铭: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计较多少。

1。华夏民族的形成

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四周的各部落都向这里迁徙,包括来自东方的九黎族,来自西方的炎帝部落,来自北方的黄帝部落等。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叫轩辕,号有熊氏,又号帝鸿氏。黄帝小时候伶俐懂礼,长大后聪明练达。炎帝和黄帝是同祖兄弟,炎、黄两族是从两个互通婚姻的集团发展而来的。炎、黄部落最早居住地是姜水、华阳,即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后来他们几经迁徙,由黄河支流渭水上游一带向黄河下游的中原发展。在东方的苗夷集团中最有影响的叫九黎族,首领叫蚩尤。他们活动在山东一带,共有9个部落,81个氏族。

蚩尤率领部落积极向北方扩充自己的势力,向中原挺进。各个部落向中原的大迁移必然引起冲突,导致战争。蚩尤部落在他们比较弱小时归附黄帝,后来他们发现了金属矿,学会了冶炼,铸造了许多精良兵器。蚩尤进逼中原首先和炎帝部落发生了冲突,因为武器精良,打败了炎帝。炎帝就向黄帝求援,同黄帝结成联盟。黄帝在向中原迁徙时,同以虎、豹等为图腾的部落结盟,休养生息,鼓励耕作,逐渐强大起来。

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与炎帝部落大战九黎族。蚩尤拥有先进的武器。黄帝于是让大臣风后制造了指南车,辨清了方向。

他又让水神应龙畜水抵抗蚩尤。应龙决堤放水,大坝一决,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奔来,淹没蚩尤城。蚩尤不得不放弃蚩尤城,向北进入华北平原。双方战于河北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最终蚩尤落荒南逃,被黄帝擒获并杀于野外。刑天及蚩尤的部下把蚩尤的尸体偷运到河南濮阳西水坡秘密下葬。不久,刑天与黄帝大战,刑天因寡不敌众被黄帝斩首。夸父则在潼关被应龙万箭齐发射死,鲜血染红了潼关。黄帝取得了对九黎族的决定性胜利,九黎族融入炎黄族中。

黄帝、炎帝打败蚩尤后,同盟关系破裂,两个部落战于阪泉,即阪泉大战。经过三次艰苦卓绝的战争,黄帝战胜炎帝。炎帝部落的共工与黄帝战争失败,之下用头碰撞不周山,从此天地西北高、东南低。这场战争后,黄帝向南发展,经过52次战争后天下归附,黄帝由此成为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的大盟主。公元前4513年,黄帝轩辕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

逐鹿、阪泉大战使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共同发展,推动了原有的氏族部落发生分化改组,并使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交错居住、互相通婚,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界限,奠定了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分散的各个部落的杂错和融合、战争和联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华夏民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2。盘庚迁都的分界线

盘庚迁都是商朝的分界线。之前的早商,由于政治发展的需要屡次迁都,到汤的九世孙盘庚继位迁都于殷后,才逐渐稳定下来,进入鼎盛时期。汤建商以后,商氏族部落向奴隶制国家转化,初步建立了专制王权,但王位继承制尚未固定,就出现了王位纷争的“九世之乱”,国势几度衰退,政治力量削弱。臣服于商的各国也纷纷挣脱其控制。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刚继位的盘庚力排众议,断然决定迁都于殷。在此过程中,旧部落贵族外力被削弱,专制王权得到加强,商历时几代的动乱终于平息了。于是建立了稳定的奴隶秩序,结束了流徙不定的生活,创造出繁荣的青铜文化。

在商朝初期的历史上,由于王室内部的权力之争,新王即位时,曾多次采取迁都的办法,一方面摆脱王族争权夺利的状况,另一方面找更合适的地方营建自己的势力,加强对诸侯、方国的控制。盘庚继位后,也面临着国势衰弱的复杂局面。王朝统治危机四伏,内部矛盾斗争激烈。由于商的王位继承制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还不是严格的传子制,因此每当一位商王去世,都会引起一场争夺。这一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王室之争使得诸侯、方国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再向王朝进贡。盘庚即位时,发生了彭、韦二方伯的叛乱,北方和西北方的土族、羌族也日益强大,对商的统治造成很大威胁。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新王盘庚不停地思索寻找解救的办法。作为有雄心的新王,盘庚想效法先祖来一场变革,但他遇到的阻力也前所未有。为改变国势的衰弱,盘庚毅然决定师从先祖,再一次迁都。

迁都于殷,盘庚是经过了周密考虑的。新都殷地处黄河以北,洹河之滨,不仅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还有着可控四方的战略优势,可以有效防御北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侵扰。另外,殷还是商的先祖起源活动的地方,盘庚以恢复“成汤之政”。

为目标,有利于号召人民。从政治上来说,迁殷之后远离了旧都奄今山东曲阜,可以摆脱王族在旧都发展起来的各种势力,避开其锋芒,摆脱其牵制影响,巩固自己的政权。从经济上看,避开因年久失修而水涝不止的泗水流域,迁到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当盘庚宣布要迁都于殷时,马上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强烈反对。经过细心观察,盘庚发现迁都的阻力主要来自旧贵族势力。

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财富,迁都之举无疑将使他们经济受损,政治势力遭到削弱。于是,他们便散布流言,欺骗人心,使一些平民跟着反对迁都。盘庚于是将反对迁都的人一一找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陈述其中的利弊,并充分利用商人敬畏祖先、信奉鬼神的心理,努力劝说他们。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终于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迁都之举。

仅仅迁都,并不能彻底改变朝政混乱的局面。因此盘庚立即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一扫昔日王族奢侈淫逸的风习,一切从简,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安于质朴。盘庚选贤任能,惩恶扬善,论功行赏,重新以法度正天下,整顿朝政。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团结民心,减轻剥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同时也打击了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游牧部落,安定了边疆。这样,商的势力才渐渐强盛起来,王权得以巩固。

盘庚迁都是商朝历史的转折点,对商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历史证明,盘庚是位富有远见卓识、具有非凡魄力的君王,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迁都成功,去奢就俭,根治腐败,盘庚也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

3。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是发生于春秋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平王东迁后,奴隶制开始衰落,周王室力量衰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削弱。各国诸侯先后出现了旨在掠夺土地、人口、财物的长期争霸战争。

争霸角逐中出现“春秋五霸”,一般认为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第一位真正的霸主。齐国位于今山东半岛,靠山临海,进可攻,退可守,处在战略要地。襄公在位时,齐曾一度强盛。襄公死后,避难在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赶回齐国。在鲍叔牙帮助下,小白抢先返齐,路上遇到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放箭刺杀,但逃过这一劫,夺得君位,小白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起用管仲为相,开始了争霸大业。管仲的改革强化了对国家的控制,有利于政局稳定,为对外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元前681年,齐约8个诸侯会盟于北杏,但鲁、卫、曹、郑拒不出席,齐便以此为借口讨伐鲁。公元前680年,齐又联合陈、曹伐宋,并请周王室派军相助。宋被迫求和。公元前679年,齐、鲁、宋、卫、陈、郑在卫国的鄄会盟,齐桓公成为诸侯长,这是他称霸的开始。此时南方的楚国也日益强大,齐桓公就率齐、鲁、宋、卫、陈、郑等8国侵蔡伐楚,直抵楚境,楚不得已而求和。两方订立“召陵之盟”,楚承认了齐的中原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齐在葵丘召集诸侯国会盟,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的霸主业绩使周王天子虚位得以保持百年之久,同时也避免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践踏。

齐桓公死后,霸权移至晋。晋本是小国,经献公兼并小国、攻伐戎狄后逐渐强大。献公晚年因为废嫡立庶,迫使公子重耳在外流浪19年。公元前636年重耳返晋即位时已60多岁,称晋文公。

当时,周王室发生内乱,晋文公约会诸侯平定叛乱,迎周襄王复位,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后来在城濮大战中,晋与宋、齐、秦联合,大败楚军。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襄王正式册封他为侯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以后的80年间,晋楚间的斗争成为大国争霸的主要内容。文公死后,晋国霸权受到南楚和西秦的威胁。楚庄王任用孙叔敖,励精图治,开始争霸中原的大业。公元前598年,楚攻打郑,晋派兵来救,被楚打败。两年后楚又征服了宋国,中原小国纷纷依附,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春秋后期,晋楚之间势均力敌,争伐比以前减少,进入了二强相持阶段。两次弭兵和平会盟之后,晋楚平分霸权,黄河流域的争霸战争告一段落。

当时,还曾有宋襄公、秦穆公欲争霸中原而未遂的情况,在长江流域的吴越之间的争斗,构成春秋争霸的尾声。吴王阖闾于公元前515年即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治理国家。公元前506年吴大举攻楚,五战五胜,见楚大势已去,便转而与越争雄,但却被越王勾践所败,阖闾战死。儿子夫差继位,继续攻打越国,并于前494年打败勾践。夫差便挥师北上去问鼎中原。勾践卧薪尝胆,在大夫范盖辅佐下,暗中整顿,壮大力量,于前473年灭吴,一时号称霸主。

春秋的争霸战争,尽管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局面,但它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贵族统治体系,使国家数量减少,换来了区域性统一。同时也使各国实施改革,增加国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战争还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4。三家贵族分晋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之交,晋国被赵、韩、魏三家贵族瓜分而亡的历史事件。这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激烈斗争的结果。公室是指诸侯国君,私家指卿、大夫之家。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之下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有自己的封邑和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至春秋时期,由于诸侯国势力扩张,卿大夫势力也随之发展,并开始互相兼并。春秋末期,诸侯国权力下移,由公室转向私家。有些势力强大的卿大夫,权力日甚,甚至操纵了诸侯国君。三家分晋就是典型一例。韩、赵、魏本是晋国卿大夫贵族,经过吞并打击其他公卿,日渐强盛,最后瓜分晋国,成为新兴的三个封建君主。

晋文公当政时,晋公室的力量削弱,卿大夫的力量却日渐强大。文公死后,王室力量更加衰落。到春秋中叶,旧贵族已只剩下栾氏、羊舌氏和祁氏等几家。厉公将私家看成最大的威胁,他举兵杀戮,反而被私家所杀。晋朝中期以后,势力最大的卿大夫,有韩氏、赵氏、范氏、魏氏、中行氏、智氏六家,史称六卿。

六卿代表着新兴的封建势力,他们不断地同以公室为代表的旧贵族进行斗争。公元前550年,以范氏为首的新兴势力联合起来共同攻打当权的旧贵族架氏,栾氏逃走,并在齐的帮助下重返晋,以私邑曲沃为据点,发兵进攻晋的绛都。为了战胜栾氏,范氏发布命令,有功者就封官加赏,因而士气得到鼓舞,提高了战斗力。奴隶出身的斐豹以解放自身为效忠的条件,范氏当即同意,斐豹作战表现英勇,杀死了栾氏的力士,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翦灭了栾氏。此后,新兴势力又相继打击谷氏、胥氏、原氏等旧贵族,政治完全被卿大夫所把持。

六卿为了竞争,他们各自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革新措施,其中赵氏的革新最为有效。赵氏简子看到了争取民心的重要性,他实行很多措施减少农民负担,奖励军功,释放奴隶,任贤选能,因此比范氏、中行氏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在联合韩、魏与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赵氏屡屡获胜,最终把范氏、中行氏原有的土地瓜分。当时晋君曾出面干涉,但被四家罢黜,另立新君,可见当时他们的势力已十分强大。

四家之中,智氏是最强的,他一心想独吞晋国。公元前455年,智氏联合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