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并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并虎-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莱在乐平东边,地盘还算挺大,但是却人烟耕地极少。只怪东莱临近东海,盐田风害无数,田不可良耕,民不可充扩。

    也因此,东莱虽然立地为郡,但是人口和财政的收入,却不如临淄的一个中等县城。由此,刘备一开始也没想过先攻打占领东莱,因为刘备觉得,只要占据青州其他诸军,则东莱自会主动来服。

    刘备知道关羽的性格,非灼见不会言语,既然关羽主动言出,则必有独特见解。

    刘备闻言后,连忙来了兴趣,问道:“云长,何故让我去取东莱?难道你不知这东莱贫瘠更盛昔日平原么?”

    (本章完)


第122章 北海态度



    关羽点了点头,言道:“大哥,东莱情况我岂能不知,不过大哥莫急,我军攻打东莱,并不是为了东莱之地,而是试探一下北海郡对我等的态度。”

    “此是何意?”刘备连忙问道。

    关羽轻抚美髯,解释道:“大哥应该知道,这东莱地大却荒,然而若我等占下东莱,则可以东北两面包围北海郡,若北海恐惧排斥我等,必会列兵以待,若北海亲善无敌我等,必会自顾自若,不予理睬。”

    听完关羽解释,刘备的心中也清晰了许多,现在北海孔融对自己进入青州的态度不明,刘备也正好可借攻伐东莱之机,试探一下孔融的态度。

    若孔融敌视提防自己,必会列兵对峙以待,甚至可能直接出军先手攻打刘备军,如此刘备就有了宣战的理由。

    孔融此人,昔日刘备随公孙瓒会盟诸侯讨董之时,也是见过的,刘备知道孔融的底细,虽有政才、文才,却不懂军谋战阵。

    对于孔融的军队,刘备是全然不惧怕的,就怕孔融闭城不出战。

    而若是攻下东莱后,孔融依旧自顾自的统领北海,不予理会的话,刘备也有另一条进攻路线。

    那就是借道东莱,继续向南攻伐青州的城阳郡。

    这城阳郡临近徐州,是青徐兖的交汇之处,人口密集,商业繁忙,颇为富庶,亦是一块好地盘。

    然而城阳郡此时却被青州黄巾军肆意纵横,黄巾大将管亥在此劫掠割据,吸纳信徒军众,一时间城阳郡内过半民众都是黄巾信众。

    由此,这城阳郡的官方统治基本已经是名存实亡,已是被黄巾军的大将管亥统领。

    若刘备引军来攻打管亥,夺取城阳郡,名义上乃汉军剿灭黄巾,师出有名,不必顾忌。

    料想如此,刘备立即分兵关羽,让关羽驻防临淄,守好刚刚得之不久的青州基业,一面刘备则引张飞,率领五千精卒前往东莱。

    东莱荒芜城小,闻听刘备引大军来攻,纷纷开门投降,不做一丝抵抗。

    刘备拿下东莱后,直接驻军营陵城,在此按兵不动,并且广派密探进入北海境内,探听北海情况。

    这营陵城虽然不大,城中居民不过数千,然而却是东莱郡最西南的城池,南接城阳郡昌安城,西临北海郡广固城。如此南望西盼,刘备驻军于此,可随时应变,做出最快的军事行动抉择。

    此时,北海城内,人人皆知刘备占据临淄、乐平、东莱三郡,几近占领半个青州地界。

    而北海郡也俨然被四面包围,东北两面有刘备,西面有臧霸,南面有管亥,如此境地,北海太守孔融顿时心慌无比,连忙召集城中官吏商讨对策。

    “刘玄德占据临淄东莱,已经对我北海呈夹击之态,如何应对?”孔融位于堂座之上,焦急问道。

    这时,北海大将宗宝立即出列,大声应道:“刘备屯军营陵,气势咄咄,当此我北海军可出军以对峙,防刘备窥觑进攻我北海!”

    就在此时,孔融帐下文官王修却是立即出列,阻止言道:“太守不可!若我军出军与刘备对峙,刘备必以为我等挑衅滋事,必给其攻伐由头,届时两军开战,该当如何?”

    “战就战!谁怕谁!”宗宝厉声喝道,全然不惧的样子。

    孔融见帐下武将好战不屈,文官却深谋求稳,心中亦是踌躇不定。在孔融自己心中,若是不战而互立,如此自是最好,但若是非战不可,他孔融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孔融曾参与诸侯会盟,虎牢关下亦是见过三英战吕布,知晓刘备兄弟三人之勇武,心中依旧余悸长存,惊恐战事不敌刘备之军。

    堂中众文武跟随孔融久矣,皆知孔融心态性格,知道孔融是个好和怨斗之人,轻易间不愿与人大动兵事。

    见孔融犹豫不定,大将宗宝知事情不妙,连忙继续请战,赫然说道:“太守大人,刘备初来青州,根基不稳,当此之时与之一战,胜算极大呀!”

    无论宗宝如何劝说,如何信誓旦旦,孔融依旧不允回答。

    就在此时,堂中又站出一人,名为孙邵。此人乃北海郡本地门阀孙氏族人,智谋过人,言谈机智,深受北海人敬重。

    见孙邵出列,堂中所有人立即将目光看向他,皆盼着足智多谋的孙邵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孙邵直接了当的说道:“太守大人,刘玄德此来动机不明,我军可静观其变,再作决定不迟!”

    听孙邵话语,大将宗宝顿时一急,言道:“若我军不动,刘备主动攻来,当处被动也!”

    孙邵闻言亦是点了点头,心中也有此担心,又言道:“可派使者至刘备军中拜访,探究一下虚实。”

    听孙邵话语,堂中众人尽皆点头,觉得此举甚好,不过却有一个担心,前往刘备军拜访之人必须是一个机警灵便之人,如此才可堪重任。

    孔融立即向堂中众人看来,似在选择使者人选,众人连忙低头顿首,不敢与孔融直视,心中皆不愿担当使者之责。

    见无人主动担当使者,前去拜访刘备军,孔融亦是心中不喜,觉得面前这帮人都太过胆小,不愿为己冒险。

    孔融见许久没人自荐担当,便看向孙邵,言道:“孙邵,这出使探究之策既然为你所提,不如就由你去访见刘备吧!”

    “不可!不可!”孙邵连忙摇头,言道,“我家中幼子偶然寒病,危急存亡,我实在已是焦头烂额,无力行使者之职也!”

    孔融闻听,心中知道此乃孙邵推脱之词,脸上顿时怒然不喜,大声言道:“此策又是你提的?你又不去!何人会去?”

    被孔融喝问,孙邵只觉得叫苦不堪,自己为孔融出谋划策,已是尽了本分,这冒险出使的事情,怎么也要自己这个出策的人去做呢?

    孙邵决定以后遇到孔融问策,自己还是少说话为妙,否则风险真的太大,不过现在孔融之言,几乎是把孙邵放在火堆上烤,让孙邵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面下汗雨,尴尬得不行。

    就在局面僵持之时,堂中文臣王修却是出列,说道:“太守大人,我听闻北海城中有一人,名为孙乾,正求职于此。我观此人颇有胆识韬略,不如大人任他一职,让他出使探访刘备虚实,这孙乾必会答应!”

    (本章完)


第123章 孙乾



    孔融听闻王修话语后,低头沉吟片刻,并没有立刻答应,在孔融印象里,孙乾虽闻名乡里,却是以口才辩论见长。

    因此,孔融觉得孙乾只是一个会逞口舌之辩的人,对孙乾也不太看重,甚至有些鄙夷。

    不过此时情况危急,孔融心中虽依旧芥蒂满满,却也只好同意王修的建议,下令道:“来人,将孙乾带到此处。”

    孙乾此时正位于北海城内,刚刚拜见过此地大儒郑玄,才从郑玄府中出来,正遇到孔融下属来人。

    来人立刻向孙乾言道,称北海太守孔融有请。

    孙乾听闻孔融急着要见自己,顿时兴奋异常,甚至来不及回家准备一番,就立刻随孔融下属前往北海太守府参见。

    在孙乾意识里,孔融乃北海名士,作为北海人,孔融就是孙乾从小的偶像,孙乾一直就想为孔融效力做事。

    当孙乾来到北海太守府后,立即行至堂内,拜见堂上的孔融。

    “草民孙乾,拜见北海太守!”

    孔融见孙乾立刻对自己见礼,且礼数极为周到,略微点了点头,还算满意。熟不料当孔融让孙乾站起来后,却见孙乾衣衫不整,鞋履不净,一副邋遢脏乱的外表,心中顿时不喜。

    孔融只觉得孙乾是在小视自己,竟然不干不净的就来拜见自己,简直无礼至极。

    若孙乾知晓孔融心中想法,定会大呼冤枉,只怪孙乾听孔融下属说召见急忙,故而孙乾奔行不停,连整理一下衣着的时间都不敢浪费,急忙来见孔融,故而才显得衣衫不整,鞋履不净。

    此时孙乾浑然不知孔融的内心想法,在场唯有王修看出了孔融的心思,心中气闷自己没有提醒孙乾,告诉他孔融是个洁癖清高之人,让他稍微注意一点外在形象。

    不过事已至此,王修也不能弥补什么,趁着孔融还未出口劝退孙乾,立即出列向孙乾说道:“孙乾,太守大人要让你令北海使者之职,前去拜访刘备,你可愿意?”

    王修故意在“拜访”一词上加重语调,以此提醒孙乾,让孙乾好好思虑思虑,若有把握后,再承担下来。

    孙乾亦有急智,听王修话语,心中思虑片刻,便彻底了然。

    刘备这几日间就占据近半青州的情况,孙乾亦是耳闻清晰,知道孔融让自己作为使者前去拜访刘备,必是要自己观察一下刘备军虚实,看看刘备对北海有没有威胁和**。

    此行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危机重重,如今刘备对北海态度不明,甚至有对峙倾向,若孙乾代表北海前去拜访,必是危险万分。

    虽然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一种默认准则,但是谁敢保证没有意外,这刘备虽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挡不住其出生幽州的身份。

    幽州何地?边塞也。

    这边塞苦寒,民风悍勇,不知文化,谁也不能保证刘备会不会动黑手。

    了解到此中状况后,孙乾却是没有一丝害怕,作为北海最出名的言辨之士,孙乾除了对自己嘴皮子的要求外,对自己的时政、局见、世势等也要求深刻。

    对于刘备此人,孙乾也了解过,知道刘备有大志,但无奈起步太低,几乎是从平民开始晋升,大战无数才摸到小小平原的县令位置。

    当听闻刘备接替田楷残兵领导权,入主青州,将近半青州收入囊中之后,孙乾甚至想过去投靠刘备。

    就在刚才孙乾拜访郑玄之时,二人也商谈过刘备此人,郑玄对刘备也称赞有加,言说刘备可能将成为刘虞、刘焉、刘表之后的又一位汉家宗亲诸侯,而且认为刘备坚毅程度还高于另外三人,有汉家中兴之姿态。

    若非孔融突然急切求见于他,孙乾说不定已经走马临淄,投奔刘备去了。

    “乾愿意!”孙乾应道,毅然请愿领命,甘当使者之职位。

    听到孙乾同意担当使者,堂中诸人尽皆彻底放心,脸上亦是眉目舒展,笑颜不止,皆称颂孙乾毅勇过人。

    唯有孔融面无表情,虽然孙乾的承担让使者人选无忧,但是孔融心中却有些芥蒂,觉得让孙乾这样邋遢之人代表自己去出使,可能会损伤自己的威仪形象。

    不顾堂中众人的态度,孔融却是突然说道:“我觉得这使者人选,还是……还是再择他人,如何?”

    听到孔融话语,堂中众人顿时沉默无声,所有人都看向孔融,不懂孔融为何突然变卦。

    尤其是孙乾,脸上已是阴沉一片,心中的愤怒几乎要爆发出来,若非他现在无权无势,不可与孔融争锋,他定会立即张口向孔融声讨个说法。

    此时孙乾心中,只觉得自己受到了一股极重的羞辱,他不懂为何孔融急着召见自己,让自己充当北海使者,却又突然会对自己转变想法。如此变卦之举,即便孙乾现在地位平凡,亦是心中愤懑。

    见孔融如此举动,就连王修也有些看不下去了,立即出列问道:“太守大人,何故如此?”

    孔融却是不予回答,似乎心意已定,不容劝阻。

    见王修一人反驳无效,堂中的另一人也急了,此人正是孙邵。出使探查之策正是出于他手,此时孔融不愿让孙乾担任使者,孙邵顿时惊慌无比,还以为孔融是要转变主意,让他去做那使者呢。

    如此,孙邵亦是立即出列,言道:“太守大人突然变卦,此举实在不妥,有言而无信之嫌,恐天下人耻笑也!”

    孙邵话语一出,孔融顿时变色,亦是略显惊慌。在孔融心底,权力、物利等皆不在他眼里,他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

    作为孔子后人,孔融自小就立下德誉名天下的志向,因此从小就修身养性,极度注重自己的德行,就是为了不缀自己孔子后人的名头。

    听闻孙邵话语,孔融也有些担心,亦是害怕因此损了自家名声,如此就有些因小失大了。

    孔融无奈,只好改口答应,言道:“既如此的话,就依你们了,就由孙乾去出使刘备,顺便探查一下刘备军的虚实吧!”

    就在此时,堂中又传来一道话语,言道:“若要孙乾出使刘备,不可如此随意!”

    (本章完)


第124章 孙乾见刘备



    说话者正是王修。

    此时孔融已经对王修颇有些微词了,见王修如此言语,孔融不禁一怒,言道:“王修,提议举荐孙乾的是你,为何现在你又变口改词!”

    王修却是摇了摇头,言道:“太守大人误会我了,我并不是不要孙乾出使,而是觉得让孙乾以白身平民的身份作为使者,难以展现我北海态度,甚至可能让刘备觉得我等是小视他。”

    孔融闻言也觉得没错,若让孙乾以白身之位去行使者之事,狂妄藐视感太深,而且容易让世人诟病小视北海,言称北海无人可用。

    当鉴于此,孔融立即任命孙乾为北海仓掾曹,行使者之职,前去出使刘备。

    孙乾点头领命,脸上虽是面色自若,心中却是横堵不已。

    议事完毕之后,王修找寻到孙乾,安抚孙乾心态,让他不要怨恨孔融,言称孔融只是一时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