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进化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星球进化系统-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一帧时物质必定在空间质上出现一次。物质在固定时间内的帧时数越多,运动速度越快,在固定时间内帧时数越少,运动速度越慢。

    光固定时间内帧时数最多,所以每秒光速最快。

    所有物质一帧时只能正在一个空间质点上存在一次,不能停留。

    所以万物固定时间内所含的帧时数越多,代表物质相对于空间质的运动越快。

    同时得益于物理法则,这样我们扔出一个球,它才不会第一次飞出了蓝星,第二次飞到了自己身后,第三次球消失了,而我们自己变成了一只恐龙。

    事实上这些并没有发生,每一帧的世界面都非常相近,它由上一帧世界的信息推导而出,每一个帧时之间必定有坚固的原理,保证每一帧世界的合理的逻辑和连续。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一帧时物质必定在空间质上出现一次。从而来展现宇宙的一个当下,一刹那永恒完美的物理世界状态。

    2两个帧时之间必定有原理存在,保证物理世界的合理性,和每一个帧时之间的相关性。

    现在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最小尺度,和最小时间间隔,一帧时(一个静止的普朗时)。

    我们知道所谓运动只是一种错觉,运动本质是物质从这一个空间质上消失,又在相邻的空间质上出现的结果。

    我们的记忆,思维本质也不是连续的,而是随着物质而不断消失和出现,而因为我们总是出现在存在的那一帧时上,所以我们对宇宙帧时之间的间隔毫无察觉。

    为了保证宇宙动态运行,光每秒大约要消失和出现大约普朗克时 1E43次。

    根据物质相对于空间质的运动速度。而每个物体每秒的帧数都不同。两个帧时之间我们并不存在。我们只存在刹那当下的真实和静止的一个个帧时中。

    物理法则是如何运行的,如何通过上一帧静止的宇宙推到出下一帧静止的宇宙位置?这就好像我们在看一幅画,画中是一个从楼上落下的球,我们不用看下一幅画,如果这幅画中也遵守宇宙定律的话,我们会知道球一定会落在它的正下方。

    而如果这幅画中正在刮风,我们仅仅看着这幅画肯定就无法推导出球落地的位置。

    宇宙如果要处理每一帧的信息来推到出下一帧的宇宙位置,一定是一个极其大的运算。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东西在计算一切,物质定律基于最简单的微观基础动量。

    对宇宙来说,所有运动,不过是物质在每个空间质上存在帧时的次数。

    人类和宇宙从事的所有的活动,开车,吃饭,看电影,黑洞,彗星撞击,一切的一切不过是组成这一切的原子位置在空间质上的跃迁。

    宇宙视角来说存在的仅仅只有无数原子的组合和这些组合在空间质上的跃迁。

    只要在空间质点上,物质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动量规则,就可以运行宇宙的一切,并且可以无限复杂化。

    要进入下一章来搞清楚引力的本质,我们必须搞清楚物质到底是什么,人类科学家将物质划分成原子,又划分出电子,夸克,胶子,中微子等等乃至传播力的粒子。

    并没有抓住原子和力本质,现代科学界的粒子“标准模型”更像是用下一种粒子去解释上一种粒子,然后用下下一种粒子去解释下一种粒子。

    并没有解释物质到底是什么。

    标准模型的建立是这样的,人们首先假设原子由另一种粒子构成,之后定义和确定这个粒子的形态质量等所有描述概况,之后通过对撞击将两个中子或者质子相撞,将原子撞成无数碎片,在反复撞击中总有那么一两个碎片符合人们定义的那个粒子。

    在同样能量的撞击力度下总能将原子撞成类似的碎块。

    随着能级越高,原子被撞成越小的碎片,于是总会找到符合自己定义的微小粒子。

    只要能级够高,总能撞出更小的碎块更小的粒子(碎块)。于是陷入了用一种粒子去解释另一种粒子的无限死循环。

    然后这些碎片会瞬间蒸发,转化为能量。

    现在,让我们暂时抛开粒子“标准模型”去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开启原子的大门。

    我们知道,物质是能量的集合,能量是空间质的集合。物质本质上是一种独立而凝聚态的空间质。

    如果物质是空间质的集合,它们出现了两个不同性,宇宙物质在两帧时之间会消失,而空间质并不消失。如果空间质伴随物质消失,那么失去空间质的界定,物质就再也无法出现了。

    物质在空间质上生灭,出现和消失。

    如同一种波,它的频率就是它的帧时数。物质是空间质上生起的波,这个波极强,导致它在一帧时的瞬间脱离了空间质而存在,在一瞬间成为了物质。

    如果空间质比作大海,物质就是离开大海的浪花,并且还结冰了,独立于大海存在。

    物质就是大量能量在小范围内的凝聚态,能量就是大量空间质在小范围内的凝聚态。

    能量要成为物质有一个标准能级,在这个能级上,能量成为一个单个凝聚态粒子,小于这个能级能量成为能量波。

    物质,能量,空间,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形态。

    如果将物理世界比作为一望无垠的大海,空间质就是大海本身,能量是大海上的波浪,波浪随着一帧一帧的世界线而起伏,但却没有脱离大海本身。

    物质则是每一帧都会独立脱离大海的浪花。

    能量,信息,物质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在这个模型中,能量和空间不再是物质之外的东西,恰恰相反,三者有着同样的来源。

    我们现在知道原子是每一帧独立脱离空间质的刹那存在,能量却不同,能量在每一帧的时间上并不完全脱离空间质而存在,能量更像是一种空间质本身的起伏,一种包含信息的空间质聚集态起伏。

    我们知道光是一种能量,能量没有质量,因为能量每一帧并不脱离空间质而单独存在,能量只是空间质上的空间起伏,能量峰值里包含信息并依托空间质传播,所以能量传播过程不以有形的形态而存在。

    当能量的波涛碰到物质,则会表达出自身的信息,并和物质互相作用,显现为瞬间的粒子形态,平时则以信息波动态在空间中弥漫,这就是能量的本质。

    电子就是一种能量,以波的形式环绕原子,在空间质上起伏,只有当电子触碰到独立的物质才会被观测和显现为粒子效应,就如同大海上的波浪冲上了更为坚固的东西,刹那间脱离了大海。

    当能量的起伏,触碰到了一帧上独立脱离空间的物质,则产生互相增幅,能量拥有了能脱离空间质的能力,在一帧的刹那显现为粒子特性。

    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现在我们可以将所有能量换一个名称“信息质”,一切不具有长时间粒子特性的物质,不含有质量的物质,可以互相穿透的波类物质,统一称之为信息质。

    于是宇宙存在三种东西,而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态。

    物质:脱离空间质,凝聚态的信息质集(一切有形物质小到原子大到宇宙星系);

    信息质/能量:不脱离空间质,凝聚态的空间质起伏(一切波,电磁波、光波、电子波,一旦触碰物质显现粒子特性)

    空间质/空间:绝对虚空背景上的存在(物质和信息质存在的背景,也是物质和信息质组成的最基本元素)。

    物质归根到底只是能量的凝聚态反应,而能量归根到底只是空间质的凝聚态反应。

    现在我们了解物质产生是因为在每一帧的时间上,其可以独立脱离空间质而存在所以显现为物质特性,拥有质量,并产生引力。

    而能量也是一种亚物质,但每一帧无法脱离空间质而存在,显现为波的特性,没有质量,不产生引力。

    如果你已经全面了解了这个模型,现在我们距离引力的本质只有一步之遥,几个世纪以来困惑人类科学界的问题,统一的物理模型已经呼之欲出。


………………………………

第76章 从物理的尽头到引力本质

    第三章

    从物理的尽头到质量、力、和引力的本质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质量导致了引力的产生,紧紧只是因为如果一个事物具有质量必然伴随引力。

    这个思想成了人类对引力本质探索的最大阻碍,只是因为质量和引力同时出现,所以就推定为质量产生了引力。

    这个逻辑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仔细理解就会发现大错特错,它们只是同时出现而已。

    所以并不是质量导致了引力,而是某种现象,导致了质量和引力的同时出现。

    独立的维度空间

    质量的本质在人们偏差的逻辑推导下,推导质量是引力之源,而对质量的本质一无所知。质量本质其实只是一种现象。

    我们知道波是没有质量也没有引力的,而物质拥有质量和引力。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波/能量,并且把它凝聚成物质,那么它一瞬间就拥有了质量和引力,在这一瞬间必定发生了某些事情而产生了质量和引力。

    是什么导致了波和物质的划分,毫无疑问是固定区域内所含有的能级,这个能级要大到足以让能量脱离空间质而存在就成为了物质。

    物质之所以拥有质量,是因为其每一帧时上都可以瞬间脱离空间质而存在。

    脱离空间质而存在,就是导致产生了质量和引力的本质。

    将质量和引力等同,并得出引力数常数,是 21世纪人类科学界所犯错误之一。

    这直接导致了对银河系级别的星系系统引力推算错误,而凭空想象出暗物质去解释。

    这个将会通过一个实验在后面解释。如果能量波看成是水,物质只是水结成的冰。所谓质量只是水中的两块冰互相无法穿透所造成的现象。

    质量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本质。

    质量是一种现象,是两个独立的三维物体互相之间的“不可穿透性”。

    空间质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体系,物质要脱离空间质,必定形成一个独立的三维空间体系。

    质量的本质是独立于空间质的集合。空间质的存在导致宇宙本身是一个三维一体的事物。而物质是刹那脱离这个三维体系的另外一个三维体系。

    在解释引力到底是什么之前,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质量。质量的本质是一种现象。质量就是“不可穿透性”造成的现象!

    假设两个事物可以互相穿透对方,那么其是否拥有质量?没有任何物质可以精准的穿过另一个物质。

    两个中子或质子相撞,对撞机已经告诉了我们会发生什么,粒子们会被撞得支离破碎,会被撞成波。

    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变得互相穿透。

    质量是“不可穿透性”造成的现象,而“不可穿透性”,是两个脱离空间质而存在的两个独立三维空间碰撞的结果。

    如同大海上被抛起来的两朵浪花,它们互相独立并且独立于大海之外。

    物质就是结成冰的浪花,并脱离空间质这片大海的独立三维态。

    我们把一杯水倒入另一杯水,两杯水的原子并没有互相穿过。我们将沙子糅合在一起,沙子中的粒子也从未互相触碰。

    在微观上从没有任何粒子碰到任何其他的粒子。因为每一个粒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三维体系。

    任何粒子相撞,由于其互相无法穿透,只会导致聚变和裂变。现在我们知道,质量是一种现象,是物质在一帧时上脱离了空间质而存在产生的一个独立与宇宙和其他原子的三维体系。

    并不是因为质量而产生了引力,这是一个思维误区,而是一帧时上物质脱离空间质而存在的这个现象,同时产生了质量和引力。

    引力并不是质量的结果。引力和质量是同一种现象的结果!

    这个现象就是一帧时上物质产生,并脱离空间质形成自身独立三维体系的现象!

    空间质上的跃迁频率

    力学的本质

    力,什么是力?火箭发射,子弹飞击,身体运动,万物无时无刻不依靠力而运作。

    甚至在微观上一块石头中的粒子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来回运动震荡,宏观上太阳系包括蓝星以每秒 300公里左右的时速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运动无处不在。

    那么力的本质又是什么。

    力总是伴随着运动,小到原子电子,大到宇宙星辰一切都在运动。

    我们现在所知一切运动只是物质在空间质上的跳跃。

    光速每秒由 10的 43次方帧组成,而物质运动也遵循这个规律,当我们以人类定义的一秒为一个量,在这个量中。

    物质每秒运动速度越快,帧数越多;物质运动速度越慢,帧数越少。

    力的本质是物质在空间质上的跃迁,力量和速度的的本质,都是每秒物质在空间质上跃迁频率。

    每秒物质帧数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所含力量越大,越难以停止和启动。

    所谓的运动和速度,只是在增加或者减少物质每秒的帧时数。

    还是那个比喻,一个运动员每次必须走一米,一秒可以走十次。它的运动速度就是 1乘以 10等于 10一秒走十米。

    如果每次走的距离无法改变,这个运动员一秒内要走的更快,就需要增加一秒内可以走的频率,如果他一秒钟可以走一百次,就是 1乘以 100。一秒可以走一百米。

    我们将这个运动员看成物质,物质在空间质上运动,一次可以走一个最小空间尺度,每秒走的帧时数,决定了物质的运动速度和动量。

    每秒帧时数越多,物质运动越快,运动所含力越高。

    所以力的本质就是物质的频率,是固定时间内,物质在空间质上的生灭的帧时数。

    一帧时物质必定运动一个空间质的距离。

    所以速度,帧数,和力成正比。

    现在我们掌握了力的本质,知道力是什么,如何传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