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良宇为了在五月份的广交会之前拿出空气净化器的样品,把和路局信号厂组建项目组的事情都丢给了梁远,不过苏良宇还算有良心,把芯片实验室的骨干王欣调了出来,暂时负责具体的事务。

    在八十年代,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别说路局的信号厂,找遍全国,也只有铁道研究院下属的通信信号研究所有一些相关人才,而梁远打算把燃气轮机车捆绑进整个铁路系统,只靠计算机联锁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得把机车信号(注1)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一起开出来,然后融入到由地面信号机构成的庞大的信号网络中去,做完这些,这个庞大的网络也仅仅是刚刚开始而已。

    梁远拿着路局信号厂起草的那份薄薄的开计划。看得直摇头。

    路局信号厂只是简单的罗列了地面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换成芯片控制后。在使用成本和可靠性上的种种好处,然后又大幅的介绍了铁道研究院于84年,在南京梅山铁矿地下运输线投入使用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打算在未来把新型信号机和转辙机,同梅山铁矿那套系统整合到一,构筑全新的铁路信号管理系统。

    对未来有着清晰认知的梁远,却知道路局信号厂这份开计划大约和玩笑差不多。

    中国铁路系统的进步始于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铁路行车事故“杨庄惨案”,1978年,陇海东线兰考县杨庄车站附近,由西安开往徐州方向的368次列车与南京至西宁的87次列车生相撞。事故死亡1o6人,轻伤171人,重伤47人。

    事故的原因就是368次列车的两位正副司机,马相臣、阎景接近兰考站时同时睡熟。本该在兰考车站待避的368次越过血红色的出站信号机,冲出了兰考,最终“无人驾驶”的368次在杨庄车站同87相撞。

    事故生后全球震惊,由于时值改革开放的前夜,中央对此事故十分重视,在法办了违章睡觉的两名肇事司机的同时,也给予了包括铁道部副部长在内的,相关管理人员行政记大过的处分……。

    “杨庄惨案”过后,机车信号系统,自动停车系统等先进的铁路管理概念被铁道部提上了工作日程。不过限于国内薄弱的电子基础和铁路系统落后的管理思维(注2),整个八十年代这项工作差不多是毫无进展。

    前些日子,梁远为了安抚部里搞出的那套自动刹车系统,被铁道研究院加了一个控制制动风管的电机后,变成自家的成果,在《人民铁道报》上大肆的炒作了两期,然后顶着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名头开始在客运机头上推广。

    事实上若无梁远插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铁道部在法国引进了tvm3oo;tvm43o通用机车信号系统后,才算解决了机车信号的问题。至于自动停车系统,铁道部虽信誓旦旦的说步入新世纪后,自主研的ctcs(注3)系统已经解决了危险情况下列车自动停车问题,不过温州那起全球知名高铁事故,无异于在铁道部的脸上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既然苏良宇有能力在硬件上解决铁路信号系统的需求。梁远打算正式进入铁路信号行业,自然不能再用路局信号厂搞出来的那份漏洞百出的开计划。

    接下来的几天。梁远老实的呆在9o9小区,努力的回想着前世铁道部在新世纪之后推广的ctcs系统。

    ctcs系统由大量的应答器、轨道电路、无线通信网络(gsmr)、列车控制中心(tcc)无线闭塞中心(rbc)等部分组成。整套系统的核心在于应答器和接收器,应答器可以地面信号机的信息传输至机头的接受设备,而地面信号机则通过轨道电路接收装置检查区间轨道的占用情况,通过芯片判断后,指挥信号机作出相关的信号反应。

    梁远在9o9小区足足待了三天,才把前世ctcs系统的原理,设备构架,短期规划,长期规划等问题形成了文字,在框架上把整个ctcs系统还原了出来。

    二月二十三日,梁远拿着这几天的劳动成果,手写的一摞厚厚的资料回到了科技园,例行先到苏良宇的办公室转转,推门而入的梁远却现一名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坐在梁远平时常坐的沙上。

    “苏工,我小叔让我把这个给你。”梁远晃了晃手中的文件说道。

    苏良宇示意戴眼镜的男子稍等,接过梁远递过来的文件。

    “1tcs,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苏良宇看着文件封面上的几个大字,随口读了出来。

    梁远无耻的把前世中国列车控制系统,代表中国的子母“c”去掉,换上了自己姓氏的第一个拼音“1。”

    苏良宇拿起文件专心的翻看了起来。

    在梁远的计划里把1tcs系统分成了五个阶段,最开始是构建基础,通过大量的数字化信号机,转辙机,通用机车信号机,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组成整个铁路的基本数字化系统,这个期间列车的营运度不过1oo公里。

    构建完基础系统后,在开主体机车信号机,把列车编组依靠观察地面信号运行,变成依靠车内的机车信号运行,同时建立安全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依靠同历史运行记录和信号的对比判断,可实现自动减的防功能,完成防系统后,列车的营运度可以提高至12o公里的时。

    最后是基于轨道传输信息,采用车地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可实现行车指挥计算机联锁列车控制一体化、区间车站一体化、通信信号一体化和机电一体化。区段调度可以随时,直观的掌握本区间内所有信号机、道岔、运行中的列车的实时情况,可以第一时间现危机行车安全的事故苗头。

    二十分钟后,苏良宇长出了一口气,扬了扬手中的资料,对着沙上的男子说道:“孟工,刚好这里有份构建铁路信号系统的文件,孟工可以看看,看完我们再讨论开全新的信号系统由哪个单位做主导。”

    注1:由于普通信号机装在地面上,受铁路曲线、隧道等地形限制,给司机暸望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雨雪、风沙、大雾迷茫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地面信号更是看不清,机车信号就是装在牵引机头上的感应器,接收到地面信号机的信号后,经过解码使机车信号机不断地显示与前方地面信号机相同的信号。

    注2:八十年代,连手提式信号灯在铁路部门都是高科技产品,平时指挥列车都是用红、绿两色的三角布旗的。

    注3:ctcs就是中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吃海鲜坏肚子鸟,好汉架不住三泡水啊,泪奔中……先欠着,必补之!!!(未完待续。。)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11章 立牌坊

    孟显达来找苏良宇也是为了新型信号机开的事情。

    科技园元宵节时搞得那套火车沙盘,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看个新鲜和热闹,对于孟显达这种专业人士来说,却能看出来很多门道,别看铁道部嘴上喊着技术更新,科技改革,也就是喊喊而已,从84年在厂矿铁路试验推广第一套计算机联锁系统,到现在五年过去了,整个系统还在调试当中,仍然没有成熟,达到能在正规铁路线上使用的程度。

    因此孟显达看到科技园的沙盘模型后顿时眼前一亮,虽说模型系统相对真实铁路的营运环境来说比较简单,但原理性的东西却一点都不差,最起码比铁道部84年在梅山铁矿搞得那套系统强许多。梅山铁矿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只是解决车站站内的列车经停、调车、编组等问题,对于列车长途营运来说意义不大。

    从农历始,孟显达就天天跑科技园,追着苏良宇说合作开新型信号机的事情,不过苏良宇对孟显达提出的,由芯片实验室先开用于信号机、电动转辙机的处理器,然后构建地面控制中心的模式十分不满。

    按照苏良宇和梁远的打算,整套开计划是以列车控制系统为核心,地面上的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为辅助,和路局信号厂的要求恰好是背道而驰,路局信号厂打算构建的系统是以地面控制为主,铁路行车的信号依据是以司机观测的轨旁信号为主。而梁远打算搞的却是以后世常用的通用机头信号为主体,待到系统完善后轨旁信号机只能处于从属地位,甚至在未来机车主体信号成熟后,将会消灭轨旁信号机,仅使用电子应答器来进行行车区段划分。

    苏良宇知道梁远的险恶心思后,哪能让路局信号厂主导整个开计划,因此在梁远没弄出系统的理论前只能先拖着。

    孟显达接过苏良宇递过来的文件。专心的看了起来。

    不到三分钟孟显达“呯”的拍了一下沙扶手,然后看着梁远和苏良宇诧异的目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真不好意思。这份文件写到我心里去了,以前在工作中对于信号系统的一些模糊认识,在这份文件上有着清晰的描述。一激动就拍了沙。”&1t;s系统是在新世纪来临之时,中国铁路系统总结了中国铁路营运半个世纪以来的经验,以高屋建瓴之势捣鼓出来的系统,虽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温州动车追尾这种惨痛的事故,但构建系统本身的核心思想却没有错,有错的只是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已。&1t;s系统的构架,真实的反映出共和国在系统整合上的强大实力。

    中国的铁道部和我们的伟大邻邦——印度共和国的军队体系十分相像,两者所使用的装备来源都是五花八门。品种品牌众多。

    铁道部的设备来自美、日、英、法、德、苏、意等诸多国家,把这些不同制式的铁路设备,整合到一个大的体系下正常运行,从工程角度来说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奇迹,当然潜在危险的祸根也被同时种下。

    八十年代的中国铁路设备虽然还没达到梁远前世那种万国装的地步。但美,日,苏,法都已经在中国铁道的版图上占据了各自的领地,只是源于政治经济上的限制,没有大肆扩张而已。

    此时各国铁路设备制式上的冲突已然隐约可见。因此孟显达看到梁远盗版的1tcs系统后才显得十分激动。

    “说实话,这份开计划……,已经不能开计划来称呼了,这份铁路运转系统的规划是谁做的?苏工能给我引荐一下吗?”看完了整份材料的孟显达,略显激动的说道。

    苏良宇看了看梁远,示意这个问题应该他来回答。

    “呃……,这份计划是……,是我小叔在美国的一位朋友搞的,他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做铁路信号系统方面的研究。”梁远直接把简至康的背景拉过来做了垫背的。

    一听作者本人在美国,孟显达有些失望的叹口气说道:“不能当面请教真遗憾啊,真没想到,离我们国家这么远,还能做出如此符合我们国家铁路营运状况的规划,美国的科技果然达,让人不得不佩服。”

    听着孟显达的感慨,苏良宇也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苏良宇心知肚明这套文件是梁远搞出来的,看了看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梁远,两人有些无语的对视了一眼。

    “这位是……。”抒完感叹的的孟显达才想来问梁远是谁。

    “哦,我小叔的梁海平,为东北机车厂工作,我是他侄子,您叫我小远就好了。”

    梁海平的大名现在在路局可是响亮的很,最起码在盛京地面上,肯定称得上如雷贯耳。

    “哦,哦,原来你是海平的侄子啊,前几天还看到你小叔来路局办理25型车底交接的事情呢。”孟显达笑着说道。

    梁远听孟显达说完只是嘿嘿的笑了笑。

    “小远,这份规划还有没有后续的部分?”孟显达问道。&1t;s2,而后续的……却只字未提。

    “没有了,我小叔就给了这么多。”梁远摇了摇头说道。

    “真可惜,意犹未尽啊”孟显达咂着嘴说道。

    孟显达用手轻轻的摸着整份文件,过了一会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小远。这份规划我能不能抄一份。”

    “可以啊,我小叔说了,写出规划的作者没有回国工作的计划,写出这东西只是为国家铁路的展尽些微薄之力,国内的单位或个人转载、摘抄都随便。”梁远直接就把孟显达潜意识里关心的问题直接解决掉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孟显达沉吟了片刻才继续说道:“苏工、小远恕我冒昧,我打算以这份规划为主体。在补充些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历到的种种实际问题,投递到《人民铁道报》上,小远能不能把做出这份规划的作者的名字告诉我。好在文章上署名。”

    梁远抓了抓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作者叫什么,得问我小叔。”

    苏良宇笑着说道:“孟工,这件事情不用问我。这份规划可不属于芯片实验室,我没任何意见。”&1t;好了。”&1t;,叫人过来取文件去复印,然后对孟显达说道:“孟工,刚才那份规划你也看了,我们就按照这个做开计划如何?”

    “好的,这份计划可比我们厂弄出来的那份合理完善多了,我回去后把规划给潘厂长看一看,我估计潘厂长应该会同意这份规划的观点的。就按照文件里的规划一步一步实行好了。”

    十多分钟后,孟显达拿着复印好的文件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南湖科技园。

    看着孟显达走出办公小楼,拐上科技园的园区甬道,苏良宇收回了目光,看着靠在沙上喝咖啡的梁远说道:“小远。你还不给海平打个电话97可就露馅了。”

    梁远抬手看了看手表说道:“再等几分钟,这个点不管我小叔在盛京还是本溪,肯定在开质量会呢,打电话97到办公室也没人接。”&1t;s4两个等级都藏了了起来,这里边到底有什么秘密。”

    “哪有那么多秘密,老苏早就知道的,我前些天不是和你提过,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将来铁路系统的轨旁信号注定会大量消失,这种事情我怎么能当着信号厂的面写出来。”

    “哪有明目张胆的让人家自掘坟墓的。”梁远笑着说道。

    1tcs3是基于无线传输信息并采用轨道电路等方式检查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一般应用于提干线,或新建高铁路,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形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