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材料帝国-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海在化工设计院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番之后便离开了,他让司机把自己送到三里河附近,然后自己下车步行走进了一个绿树成荫的小院,去赴王哲奕的家庭便宴。

三里河一带是著名的部委集中区,这些小院都是各部委的家属院。这些始建于50年代的家属楼,在当年应当属于全京城最高级的豪宅,但到90年代初。就显得有些落伍了。王哲奕给了秦海自家的楼号、单元号、房间号,秦海没费什么力气,便来到了她家的门前。

“笃笃……”

秦海举起手,刚刚在门上敲了两下,房门就打开了,门里露出王哲奕欣喜的笑脸:

“秦海。你来了?真准时!”

“呵呵,到王小姐家里来赴宴,当然得准时。”秦海笑着答道。

“哼,谁不知道秦老板现在是有专职司机的,如果你挤公共汽车,看你能准时吗?”王哲奕一边调侃着,一边侧过身子,把秦海让进家门。

“是小秦来了吧?”一个50出头的男子出现在王哲奕的身后,笑吟吟地向秦海打着招呼。

王哲奕连忙给秦海做着介绍:“秦海。这是我爸爸;……爸,这就是秦海。”

“王伯伯好。”秦海客客气气地向王哲奕的父亲点头致意,他听王哲奕说起过,她父亲名叫王鸿生,在国家计委工作。对于这个信息,秦海并不觉得意外,能够住在三里河的,自然都是部委子弟。从王哲奕的各种作派来看,也的确符合大院子弟的特征。

王鸿生如一般的机关干部一样。身上穿着有些泛旧的羊毛开衫,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里还拿着几张报纸,看起来和蔼可亲的样子。他向秦海点了点头,说道:“哲奕总提起你,说你是个商界奇才。所以我对你也是久仰大名了。”

秦海客气道:“不敢不敢,在伯伯面前,我只是一个小字辈。一直听说伯伯是在国家计委工作,不过我们企业过去没有和计委打过交道,所以也一直无缘来拜访伯伯。”

王鸿生道:“我听说。你在委托华清大学和化工设计院搞80万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如果要上这样大的项目,那是必须要到计委来立项的,到时候你没准就会成为我们计委的常客了。不过,我可事先说清楚,我在计委只是一个普通干部,无职无权,可帮不上你什么忙,到时候带你认认门还行。”

“爸!谁说要求你帮忙了。”王哲奕挽着父亲的手抱怨道,“你不能总让客人站在门口跟你说话吧?”

“哦哦,是我糊涂了。”王鸿生对这个女儿看来颇为溺爱,听王哲奕这样一说,连忙道歉,“来来,小秦,我们到客厅坐。”

秦海随着王鸿生向客厅走去,同时偷眼观察着王哲奕的家。这是一套三居室的住宅,客厅有将近20平米,以当年的住宅标准来看,算是非常宽敞了。客厅里的陈设比较简单,有一套布面的沙发,一台21寸的彩电,另外就是占了整整一面墙的几个书柜,里面满满当当地摆着各种书籍。

“来,坐吧,不用客气,过去哲奕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带同学到家里来玩的。”王鸿生自己先在一张单人沙发上坐下,用手指着另一张单人沙发,对秦海说道。

“谢谢王伯伯。”秦海道着谢,坐了下来,说道:“听我妹妹说,阿姨经常做些好吃的,让哲奕带去给她吃,我替我妹妹谢谢伯伯和阿姨了。”

王鸿生道:“这不算什么,学校里的伙食,我是知道的,年轻人正长身体的时候,光吃学校的伙食哪够?对了,我听哲奕说,你们那里考过来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是你妹妹秦珊,另一个叫宁静的,学习都非常不错。安河我去过很多次,你们北溪市我也去过,的确是人杰地灵,出才子的地方。”

“王伯伯过奖了。”秦海说道。

王哲奕端过来一杯茶,放在秦海面前,然后转身坐在中间的长沙发上,看看父亲,又看看秦海,笑着问道:“你们俩在聊什么呢?”

“我正在向王伯伯夸你聪明能干呢。”秦海笑着说道。

“我才不信。”王哲奕撇了撇嘴,“你秦老板哪会有时间夸我这样一个普通人,你成天考虑的都是大事情。对了,我今天请你来,可不是瞎耽误你的时间哦,你可以跟我爸爸说说你的80万吨乙烯,我爸爸认识几个石油系统的人,说不定能帮你出点主意呢……是吧,爸?”

最后一句话,她是冲着王鸿生说的,王鸿生微微笑了笑,说道:“我能出什么主意?不过,对于小秦的这个想法,我倒是挺感兴趣的,如果不涉及什么商业机密的话,我想听小秦说说,学习学习。”

他的话说得很低调,但秦海从中分明听出了一些暗示意味。在此前,王哲奕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父亲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只是说要请秦海到家里来坐坐,吃顿饭。此时她突然让秦海把大乙烯的事情说给她的父亲听,显然是她父亲能够在这件事情上给秦海帮上一些忙。秦海不知道王鸿生在计委是什么职务,这一点王哲奕一直讳莫如深,但作为计委的官员,能够给他帮上忙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谢谢伯伯。”秦海说道,“既然伯伯问起来,那我就把我的想法向伯伯汇报一下,不对的地方,还请伯伯指教。”

“嗯,你说吧。”王鸿生道。

秦海道:“乙烯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以乙烯为原料的有机化工产品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涤纶、维纶、乙苯橡胶、丁苯橡胶等等,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一点不用多说了。我国自1965年开始在乙烯生产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自1973年以来,先后引进了4套30万吨乙烯装置,加上其他小型装置,目前形成了年产约200万吨乙烯的规模,产量居世界第九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乙烯装置规模偏小,总产量太低,与我们这样一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不相适应。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型乙烯装置完全信赖进口,这也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国家计委、石油部、机械部、国务院重大装备办等机构一直致力于大型乙烯装置的国产化工作,但迄今为止进展不能令人满意。”

“这个也不能怨研究部门吧,国家要做的事情很多,乙烯装置国产化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投入太多,这是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王鸿生沉声说道。

秦海点了点头,说道:“王伯伯说的原因很重要,我的看法是,国家没钱来做,能不能由民间机构出钱来做?王伯伯可能知道,我因为机缘巧合,搞出了几项新技术,通过出口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所以我想从我手头的资金里拿出一部分,来支持大型乙烯装置的研究,刚才哲奕已经说了,我正在请华清大学、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做这项工作。”

“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王鸿生问道。

秦海笑道:“让王伯伯笑话了,我是个商人,做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挣钱。我认为,未来中国市场对于乙烯的需求肯定会出现一个井喷,届时市场的需求量可能不是200万吨,而是400万吨、1000万,甚至几千万吨。这样大的一个市场,不去占领,实在是太可惜了。”

王鸿生摇了摇头,道:“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吧?你如果仅仅是想占领乙烯市场,完全可以从国外引进乙烯装置,为什么要自己去搞研发呢?这就好比你想吃鸡蛋,明明市场上就能够买到,你却要养一群母鸡来下蛋,这不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吗?”

第三百五十章有眼不识泰山

听到王鸿生的话,秦海不禁暗暗感叹,能够在国家计委工作的人,果然目光都是极其犀利的,能够从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中察觉出别人的意图。秦海请华清大学、化工设计院开发大型乙烯装置,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建一家乙烯厂这样简单,他的想法分明是既想吃鸡蛋,又想吃母鸡,还要把养鸡技术也收入囊中。

这些想法,也不算是什么商业秘密。其实国家也知道应该这样做,只是没有这么多资金去做而已。国家的实力相比秦海来说,当然是大出千倍万倍,但同时国家要做的事情也比秦海要多得多,所以具体到一个项目上,倒反而是秦海显得更财大气粗了。秦海并不忌讳把这些想法向在国家计委工作的王鸿生说个清楚,反正国家也不会成为秦海的竞争对手。

想到此,秦海说道:“我倒不觉得是多此一举。一套大型乙烯装置,是几十亿的投资,如果把这些钱用在国内,可以促进国内许多技术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不瞒王伯伯,我刚刚从化工设计院过来,和那里的专家探讨了一下研究低温钢材的事情。如果这项研究能够取得进展,光是低温钢材这个市场的收益,就足够弥补我的全部投入了。”

“低温钢材?你想自己搞乙烯球罐和乙烯三机?”王鸿生问道。

“王伯伯真是行家。”秦海由衷地赞道,大型球罐和乙烯装置中三种最重要的压缩机是乙烯工程中最大的难关,难点就在于低温钢材。王鸿生能够一听他说的情况就说出球罐和乙烯三机,说明王鸿生对乙烯装置是颇有一些研究的。

王鸿生微微笑着说道:“计委就是一个杂货铺,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别说乙烯装置这样重要的项目,就是女同志头上的头发卡子,我们过去都研究过呢。”

要说起来,这就是计划经济的一个梗了。50年代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一度把权力收到了极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计委制订计划的范畴之内。结果。某一年地方上反映,说市场上买不到发卡,许多女同志都很有意见。计委的干部一检查,才发现是自己在编制计划的时候遗漏了这项,于是赶紧调拨几吨钢材,指令相关企业紧急生产发卡若干,这才解决了问题。

王鸿生向秦海说起这件旧事,多少有点自嘲的意思,但也说明了计委的工作范围之广泛。作为计委官员。必须具备极其广博的知识,否则就无法指导整个国家的经济工作。

“目前国内在大型乙烯装置上遇到的困难,大多数与材料相关,其中低温钢材是最大的一个难关。我在化工设计院了解到,国家每年投入用于低温钢材研究的经费,不过一两百万元,加上一些企业自己筹措的资金,总共也不到500万元。靠这样一些投入。要想解决低温钢材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我和化工设计院方面讨论过了,我会投入2000万元帮他们建立一座低温材料实验室。再根据研究进展为他们提供研究资金,争取在两年之内突破低温钢材的难关。不过,本着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未来低温钢材的专利要属于我。”秦海直言不讳地向王鸿生介绍道。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要搞大型乙烯,需要用到低温钢材技术。也需要向你付专利费?”王鸿生似笑非笑地问道。

秦海点点头:“是这样的……呃,当然,国家可以享受一个优惠价。”

“你真是掉钱眼里去了!”王哲奕恨铁不成钢地骂了一句,不过眼睛却是望着父亲。她与其说是骂秦海,还不如说是想减轻一点父亲对秦海的不满。作为国家干部,听到有人与国家讨价还价,肯定心里会有些不舒服的。

“掉钱眼里也不是什么坏事嘛。”王鸿生倒没有像王哲奕想象的那样小心眼,他向女儿说了一句,然后又转过头对秦海说道:“这种由民间出资来搞科研的方式,是国家允许的,也是国家应当提倡的。你说到这,我倒想起来了,上次机械委的杨主任曾经跟我说起过这种模式,他好像也说这是你提出来的呢。”

“您是说杨新宇主任?”秦海愣了,王鸿生无意之中流露出来的意思,似乎杨新宇的地位比他要低,否则怎么可能会向他说起这些模式呢?杨新宇是机械委的副主任,副部级干部,如此算来,王鸿生又会是什么级别呢?

“恕我冒昧,我能问一下王伯伯在计委……是什么职务吗?”秦海怯生生地问道,他也知道这样问话不太合适,但一时也找不出更好的说法了。

“爸,告诉他吗?”王哲奕笑嘻嘻地看着王鸿生问道,像是幸灾乐祸一般。

王鸿生假意地沉着脸说道:“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只是一个普通干部,这也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

“秦海,你可听好了,不是我故意瞒你,实在是你……唉,算了,我实话告诉你吧,我爸是计委的副主任,分管工业的。”王哲奕竭力想装得轻描淡写一点,但话说出口的时候,还是难免带上了一些得意的感觉。

“原来……真不好意思,我……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秦海只觉得口干舌苦,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要说起来,秦海见过的省部级高官也不少了,杨新宇、崔洪春、柴培德,还有军方的岳国阳,这些人与秦海的关系都非常不错,秦海在他们面前也丝毫没有拘束的感觉。可国家计委毕竟不是一个寻常的单位,可以这样说,在经济领域里,计委属于见官大三级的,一个小小的处长都能够让下面的省长拼命去巴结,更何况王鸿生居然是个副主任。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秦海对于王鸿生的身份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他虽然想到了王鸿生会是一名有实权的官员,却没有想到级别会有这样高。更尴尬的是,王哲奕以往把父亲的名字告诉秦海时,想必是以为秦海能够知道父亲的级别的,毕竟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名字是会经常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谁料想。秦海这个技术宅男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临到这个时候还在问王鸿生的职务,真有点不把副主任当成干部的意思。

王鸿生看着秦海一脸的窘迫,倒是微微地笑了。在王哲奕说起自己与秦海的交往时,王鸿生还一直有些担心,秦海是不是因为他的身份才与王哲奕在一起。现在看来,这个年轻人压根就没注意到自己的身份,这倒省了他的一番猜忌了。

“什么泰山不泰山的,副主任也是为你们服务的。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王鸿生摆了摆手,对秦海说道。

“王……呃,算了,我还是叫您王伯伯吧。”秦海本想改口称王鸿生的官职,转念一想,觉得未免太趋炎附势了,于是索性光棍到底,“王伯伯。因为我一直在做私营企业,不涉及到国家投资、立项这些事情。所以一直没有和计委打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