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正是单纯,他其实反而比一般人更能体会别人的善意与恶意,他能体会到父亲对他很好,他关切他,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教他。于是他就努力达到父亲的要求,但其实他和母亲却还是更加亲近。于是他只能什么也不说。
艾若也以为邢氏这回来,就不会走了,毕竟当初她跟着贾赦走,是因为贾赦要带走贾珏。现在贾珏回来了,成功了,也娶了妻,她也算苦尽甘来。在她看来,邢氏和贾赦也就那么回事,她不敢保证这些年在边关,他们之间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是对邢氏来说,儿子应该还是更重要一些的。
但是等三日,湘云和贾珏一块进宫谢了恩,去贾政家吃了一顿饭之后,邢氏按着贾赦的吩咐去各家送了礼,表达了他们夫妇对亲戚们帮忙的谢意之后,便吩咐回程的事了。
艾若没问,邢氏也没解释,两个曾经的朋友,有时只是对视一眼,也就不需要问什么了。不过有时也是,这样就挺好。是啊,挺好的,贾赦也年过半百了,而邢氏也快四十了,他们俩现在搭伙过日子,至少他们老来也有伴。
想到老伴,艾若才想到,十一月,她的老伴贾政同学,也要五十了。贾政五十岁的生日,在书中,是很重要的一天。那一天,元春被封了妃,而那之前,秦可卿死了。贾家的荣耀与衰败同时到来。
不过艾若又疑惑了,书中,贾政生日的同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林海之死,但这不是艾若疑惑的重点,重点是,而书中写的黛玉的年龄,让她觉得奇怪。
书中在说林家事时,明白的说了,贾雨村执教林府时,林黛玉才五、六岁,一年后,贾敏死。然后老太太给信要接黛玉去贾家,然后林海写了封推荐信,让雨村带着黛玉进京。这里看,黛玉进京,不过六七岁的样子。
但是,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从书中王熙凤的眼光看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弱不禁风的站在那儿,她有问过黛玉多大了,黛玉答的是十三岁。
这一段,其实哪个版本都是这么写的。然后过了两年,林海生病,黛玉出京伺奉,半年后去世。那么黛玉的年龄就该是十五到十六岁。等黛玉办完丧事,回京是十二月,之前贾政已经办完了五十岁的生日了。
从这个年表上看,其实跟现在的年代表是对得上的,现在黛玉就是十五岁。但是问题,为什么贾敏去世时,黛玉六岁,而到京就十二三岁了呢?
好吧,想到那儿,艾若不禁会想,书中的贾政还真挺不是东西,林海好歹也是亲妹夫,不说为他服丧,好歹也别妹夫九月初三刚死,你十一月就做寿吧?连百日热孝都不过!
艾若摇摇头,多少年没想过这些了,怎么就又想起来了。不过想想也拍拍脑袋。之前大家光记事件,却没算路程。贾敏死了,派人送信回来,也得一两月,等回信回去,又是一两月,派人奔丧,然后两家再商议,又不是跟二十一世纪一般,有网络、电话,然后几分钟能解决。
那会,谈好一件事,弄不好得两三年。就像贾珏的婚礼,明明是紧赶慢赶的,生生的还弄了一年半,请日子又用了半年,所以各种麻烦。
再加上,林黛玉还得扶母亲的灵回乡,弄好了,又是几个月,不说在家乡守孝,但是光下葬,等着青草长出来,也是要时间的。所以古人不是常说,动如参与差。在他们看来,真的一但远游,再见其实也许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这么算算,从贾敏去世,到贾母想起要接黛玉,除去中间的过程,加之林海身体的恶化,十三岁才送黛玉到贾家其实是很合理的。
再说,林海是比贾政大的,贾政那年五十岁,林海至少也得五十多了,而书中也说了,林海是四十上下,才得了一个女儿。那么,黛玉那时,十五六岁,也是合理的。
不过现在谈这个似乎没什么意思了,林海身体虽然不怎么好,但其实也不差。今年一定是死不了的。所以她就不为他担心了。
至于说刘可,更不可能,人家夫妻感情好,一圆房,就生了儿子,现在肚子里又揣了一个,开心死还有可能,让她命丧天香楼!呵呵,宁府天香楼都改了名,改叫得月楼。甭管天香楼还是得月楼,反正刘可都没去过。所以在艾若看来,都是饭馆的名字,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至于说贾瑗,她的第二个儿子也生了,日子不要过得太好。京里谁人不说东平郡王妃福气好,连太妃都觉得虽然贾瑗不爱笑,言语不多,但人真不错。两个姑子好好的发嫁了,府里整治得兴旺,而不着调的穆哥儿,看着正常多了。还一口气生了两儿子,看看这是一般二般的福气吗?所以她也就不挑了。
连带着,老太妃对贾璮也充满了期待,说王家就是宜男像,王老太太生俩儿子,王家姐妹就算是庶出的薛姨妈都生了两儿子。王熙凤到贾家没多久也生了儿子,还年轻,再生容易;现在贾瑗也生两儿子,老太妃绝对相信贾璮一定也旺丁的,至少能生俩。所以她和老圣人最想快点让刘盛娶妻,好真的四世同堂,这是天大的福气。听得金铃都无语了,这个有必然的联系吗?
不过老太妃这个说法一下子就传开了,当然,不是说贾璮,而是说王家旺丁的话,很是让京城贵妇们为之一喜,当然也随之而气馁起来。
喜是,这样兴旺的人家不多,想想王家真的旺丁又旺才,兄弟两个,都是两子,长房还有女儿。然后现在也有了第四代,也都是儿子,嫁出去的女儿平均也都能生两儿子,所以这是不容易的。但气馁是,现在王家也没女儿让人抢了,只能一声叹息了。
所以从上面看,贾政生日前后该发生的倒霉事都不可能发生,好好的给他办一次像样的寿诞,是势在必行的了。
534 寿诞
艾若觉得贾政这五十岁,可以放心的办了,那些不安定因素都已经解除了。况且,贾璮明年三月就得参加第二次选秀了,等选秀完了,明后年,就得忙着给她办婚事和嫁妆。这应该是小女儿安心留在家里,给贾政过的最后一次大寿了,艾若怎么能不好好办。
艾若也想给他办,对男人来说,年过半百,同花甲一样是值得大办的寿辰。为了家,为了孩子,他真的辛苦了二十多年了,三十岁时,自己一家人吃了一顿饭,没大办。四十岁时,家里有事,于是也没办。到了五十,再不办,她都觉得对不起贾政了。所以小柳氏来问时,她忙说,一定好好办,老爷这些年太不容易了。
小柳氏点头,她也觉得公爹不容易,再说,谁家五十大寿不办啊!忙和已经分家另过的妙玉一块操办起来。
贾珍他们也过来帮忙,而远在边关的贾赦夫妇也送回重礼,贾赦五十岁在边关办的,贾政夫妇也是送了大礼,还是派着小黑炭亲自去的,贾珠真的走不开,小黑炭的时间比较灵活一点。充分的表明了作为弟弟、弟媳的态度。
有了这些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给贾政操办起来,所以到了正日子一早,她亲手给贾政穿起衣来,当然了,这些年,她大多数时候都会给贾政穿衣,不是谁伺候谁,有时感情就是这样,慢慢的一点点的,这么就积累起来了。此时看到他的白发还是忍不住的心酸起来,他们也到了这个岁数了。
“怎么啦?”贾政看艾若看自己的眼神,忙问道。这几年艾若心情一直不好,他也是,谁头上悬上一把剑,心情都不会好的,只是五十大寿。就算他不想办,但外人不知道的,只怕还要以为,自己家里怎么样了。而孩子们也不肯不让他们办,除了贾璮的问题没解决,其它的孩子算是功成名就,这时,不办。孩子们的面子都过不去。
“老爷都有这么多白头发了。”
“还好,你的头发白得不多。”贾政轻笑了一下,但也忍不住的跟着心酸。
这几年艾若一下子就苍老起来了,原来一个人的年龄跟心情有这么大的关系,这几年,艾若眼看着就老了,头发一丛丛的白,夜里虽然不怎么动,但他知道,她不动是因为根本没睡着。但又怕惊了自己,才会一动不动。为了小女儿。她真的快被逼疯了。
“真的全白了,老爷是不是要嫌弃了?”艾若故意说道,这是他们年轻时常会开的玩笑,只是现在,再说起,却另有一翻滋味了。
“只要夫人不嫌弃老夫,老夫才真是祖宗保佑了。”贾政忙夸张的求饶着。
“老爷。谢谢你,真的,谢谢你这些年来对我的包容。”艾若认真的对贾政说道。她知道自己脾气不好。这几年为贾璮的事,她不能当着女儿发脾气,只能私下跟贾政闹腾,贾政也都只是默默的受了,现在想想,贾政的脾气真是越发的好了,让她都觉得自己不好。
贾政摇摇头,好一会儿,拉起她的手,轻轻的揉了一下,艾若这几年瘦得狠了,手上的皮肤显得有些松弛,没有年轻时的嫩白了。好一会儿,“之前我常想,如果没有你,我会如何?”
艾若等他说下去,可是他停在那儿,却没说下去,艾若侧头看着他。
他笑了,好一会儿,“我和不群兄聊过,说如果我不去考学,会如何。你猜他怎么说?”
“猜不着。”艾若摇头,她猜不到路不群那七窍玲珑肝能想到什么,
“他说,我会成一个废人。”
“别听他的,我现在还后悔呢,若是当年不逼老爷,也许我们一家六口,能在乡下过得很幸福。瑗儿能嫁给远儿,我们的璮儿……”艾若真的都要难过的说不出话来了。
对她来说,她知道贾政如果不考学的话,其实也没什么。也许不考学就好了,他们就在乡下,做安逸的富家翁,其实也挺好。她现在真的后悔了,如果当初不让贾政读书,如果让他当一个笨笨的好爹,也许,她的孩子们能有更幸福的一生。特别是她的两个女儿,都没能得到她所期望的平凡的幸福。
“你真傻!”贾政轻轻的叹息了一声,摇摇头。
他不想告诉她,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做同样的一个梦,梦里家不同了,兄长没有去边关,而是在大嫂死后醉生梦死。而妻子一直没有强硬起来,逼自己分家,让自己一心向学。
他们住在荣国府里,他在父亲死后住进了荣禧堂,由着父亲死后遗折,讨了一个小官做。然后他们的珠儿死了,瑗儿进宫做了宫女,而衔玉而生的那个竟然成了自己的儿子,最后竟然出家了;璮儿不是妻子生的,而是一个粗鄙的下女所生。他眼看着一家下狱,老太太万般无奈下死去,最后家破人亡!
每每惊醒,他都是一身的冷汗。睁眼看到边上的老妻,他又安定下来,那是梦,把老妻搂在怀中,他才能安心的再次闭上眼睛。
但是那个梦太真实,真实到此时,他对过寿一点兴致也无,他不得不想到,梦中,自己也是过大寿,然后宫中传来旨意,他的瑗儿成了贤德妃。就算此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他心里还是对这个满是排斥。
因为梦里的生日,妹夫死了,瑗儿进宫了,珠儿也死了,没有黑碳,却有个被惯坏的宝玉。想想看,那个生日,有什么可过的。就算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了,但是他的心情还是很差的。就算瑗儿没进宫,但是他们的璮儿必须进,梦里的璮儿成了庶出的,而为了家族,她给南安郡王妃做义女,出塞和亲,好换回南安郡王。这一切其实说到底,都是他这个家长没有当好的责任。如果他争气,这一切就不会发生,想到梦里,他五十岁还要问计老娘时,他都为自己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不然刚刚他也不会问妻子,如果没有她,自己会成什么样了。是啊,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从妻子开始的,她闹腾得分了家,带着他们离开了荣府,请来了路不群,逼着他去考学,上进。并为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们相扶相守到今天,虽然过程艰难,可是一步步的,他们一齐保护了孩子,现在珠儿学有所成;黑炭很得上意;瑗儿不会枯死在宫中,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了;只有璮儿,他虽心如油煎,却不得不承认,换别的人家,可能这是天大的好事吧。
不过看妻子的样子,他还是转了话题,她已经很焦心了,还是别让她跟自己一起难受了。
寿宴自然要隆重些,贾政现在也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就算每年不做寿,学生们也是要来送礼的。今年是大寿,自然学生们也是会做的。特别是在京几个混得特别好的,跑出跑进帮忙,贾珠也没跟他们客气,划分一下负责的范围,就由着他们去了。不过也对,此时主流价值观里,天地君亲师,除了老天爷,圣人,亲爹妈,最重要的就是老师了。他们这么做,在这里看来,是很正常的。
而朝臣与勋贵们也会做,上回选秀,贾家的女儿出痘报了延选,结果,原本以为定亲王至少会指一两个侧妃的,结果竟然也没有。礼部虽然没通知,但是言语之中就透着意思,明年三月还得再次选秀。
现在大家也明白了,之前一次选秀,贾家的大女儿选为了东平郡王正妃,还是由刘睿亲自下的旨意。然后这么多年,愣就没再提选秀的话了,让他们自行嫁娶,连宗室圣人夫妇都懒得管了。结果前两年,突然把停了多年的选秀又弄上章程了,大家还在猜呢,现在也就不用猜了。于是大家一块来给贾政做寿来了。
内宅里,也是贵妇云集,不过一个个的全盯着贾家惟一还没定出去的姑娘,贾琋了。她们对贾璮已经不报任何的期望了,一个个的可劲的夸完了贾璮之后,马上就转向了贾琋,这个问问,那个问问,贾琋本就性子极冷的一个人,这种场合若不是给二叔、二婶面子,她才懒得出来呢,结果被这个拉过去给个表礼,转头被那个又拉过去弄个镯子,贾琋觉得自己的脸都快抽抽了。
贾璮倒是想救她一救,不过艾若轻拉了她一下,贾琋这性子得改,不管将来到谁家去,这种性子,实在不讨喜的。不高兴也得忍着。
贾璮只能适时的帮她解解围,但是并没有帮她制止,艾若看着她们姐俩,倒有些感动起来,贾琋的不耐烦是亲人才看得到,但是在外人看来,贾家的女儿真的教养极好,小姑娘又乖巧又文静,还很羞涩;而贾璮在边上,适时的帮助,让人不会发现贾琋的不耐烦,但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