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若的红楼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艾若的红楼生活-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化的折子倒引出些事来。首先,他们不能挂国公的牌匾了,那么国公的功臣田,你们也不能再拥有了。

原来贾家上辈的老人跟着太祖打天下,不然也不会一门两公,还是亲兄弟了。一般来说,他们都有功臣田的,这从古至今都有。你打了天下,圣人从前朝那儿抢来的土地,分给跟自己打天下的人,这也是惯例。

问题就在这儿,本朝的规矩,还真的跟前朝不同。前朝是直接划一块地方,这些地都是你们的了。什么享三千、五千的食邑。那是国家之法度。

但本朝太祖,开国还真是……节省,没有大封功臣,说是封了四王八公,可是细想想,他们虽然分到了一些田庄,可是圣人却没有给他们地契,直接说这是圣人赏的。圣人赏的,圣人的话是有记录的,所以不用房地契,所以谁也没有多想,只当自己的家的了。

贾敬可是举一反三的人,递了请罪折之后,回家清理老辈的文件,就没发现这些庄子的地契。没有地契,这还能是自己家里的吗?可是朝庭的法度里又没写,这些圣人赏的庄子,老家们死了,子孙还能不能用?纠结啊!

不过贾敬再想想,又觉得不用想,也得还。你想,古时朝庭的封赏,什么配享三千邑,五千邑,到了子孙那代,这这三五千也是要还给朝庭一部分的。因为多大爵位享用多少封邑。多出来的,就得上交,不然就是违制。本朝没明确的说几千、几千,就是功劳的大小,分不同的庄子。庄子又不能分割,只能整个的还回去。但还是肉疼,于是父子二人拉着幕僚谈了口干舌燥,最后叫来了代善,他们家也有这些的,大家一块商量一下。

虽说代善和代化是同辈,代化却比代善年老得多,在代化看来,代善就是年富力强,自己家的儿子还年轻,还指着堂叔带着,自然处处拉上代善,若不是史氏的事,两家之前关系真的就差没在墙上开门,成一家了。

虽说现在差点了,代化却想着,一笔也写不出两个贾字,问问他的意思吧。

代善也凌乱了,这个要还?他上次给儿子们分家,已经清理过一次了,这些皇家赏的当然是长房继承。好嘛,之前觉得分了老2四分之一的财产有点少,现在,把该还的一还,老大其实就跟老2差不多了。而现银还得赶紧再置产,不然,子孙后代吃什么?想想这个,代善心都灰了。

代善心灰,代化更灰心。代化年老,宁府虽是居长,但是,宁府老太爷去得早,没代善的爹会抢钱。然后代化虽说也是那能干的,可是代善年轻,捞着机会出去平了一回叛,不然怎么可能把国公的牌子又袭了一代?除了这个,谁不知道,出去打仗能不少钱。所以,这会荣府虽然儿子,比代化儿子多,但是钱也比代化多。

代化虽说只有一个嫡子,但贾敬还有一个庶出的兄弟,就是后来贾蔷的爷爷。后来不是说了,贾蔷是宁府的正派玄孙,就是第五代。

但是贾蔷虽说从小被贾珍当儿子一般教养,但后来却是因为大观园分出去,弄了一个管戏班的差事。所以分当初他们一房也没分到什么财产。就算是庶子,真的分家,也不至于这样。

而贾珍后来分给贾蔷的房子、银两,那是厚道。但其实也说明,宁府本身的身家,其实并不很丰富。只不过,后来荣府渐败,而宁府贾珍也算是精明强干的。但是,看看两家的排场,只能说,荣府只是因为多了花钱的由头,又没了进项。却不能说,宁府比荣府有钱。

再想想,乌家村的庄头送东西到宁府时,说的那些话。为何宁荣二府的庄子这么近,相互都有联系?王夫人掌管荣府,没了好些进项,为什么不卖了不赚钱的庄子?只能说,这庄子是不能卖的。弄不好,这两庄子,只怕就是圣人赏的。

所以此时,让代化,代善放出这些庄子,真的跟割肉一样,很痛啊!

两府第一次心里共同瓦凉瓦凉的了,但既然已经走到这步了,自然要继续走下去。过两天,两家一起上了请罪折,请求圣人收回当初的赏赐。

代化说,上次没有一起禀报,是因为没有清理好,请圣人恕罪。

代善说自己身无寸功,还窃居国公之位,已无地自容,祖宗的恩典,再不敢侵占,请圣人收回。其实代善还可以再用几年的,他也看明白了,也许危也是机,儿子们本就都不很灵光,趁着两府还有圣眷,好好的表现一下,让圣人将来对儿子们网开一面吧。


41 捡漏

41 捡漏

代善此举倒真的得到了圣人的赞赏,多懂事啊。代化被华丽的忽略了。不过也是,代化的爹死了多少年了,你现在才睡醒,不罚就不错了。

而代善本就自己有大功于朝,看到代化这样,能举一反三,自然要表扬的。圣人华丽的忽略了,两家本一家,代善其实也有忽略之责的。

不过,也不见得是坏事,宁府早早的完成了改门的工作,门上挂将军府的大匾,违制的东西一收,贾敬同学也就无心练道了,没钱,练什么道,先去把家里安顿了才是正理。

代化换匾、交功臣田这事,这对贾家来说,是大事。但是对朝中的各人来说,却是大事中的大事。

说了四王八公,虽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代化当时跟代善通气时,并没有多想,他可是直接上了折子之后,才给代善通的气。在代化看来,这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换个匾罢了,而代善本人也还是国公,只用提个醒就完了。他都没想到,后来还有功臣田的事。

问题也在这儿,开国多少年了,四王八公家,能多袭一爵的,还真的没有几个,代化退了,其它几家傻眼了,代化自己退了,怎么也不管管他们?他们这会就华丽的忘记,当初荣府闹丑闻时,各家跟避苍蝇一样,避他们的事了。

可是一家退,其它几家能不能退吗?不退,就是找死。刚刚请人写好折子,结果,代化又退功臣田了,各家快疯掉了。

别家可不像贾家人口少,就像刚刚才给儿子分了家的史家,虽然老爷子还是二等侯,但老家的功臣田又不是他打来的,人家都退了,自己能不退吗?可是家都分了,功臣田放到长子名下,于是就没给其它的。现在要退还,长子就一个空头的爵位,还有什么?史老爷又没什么钱,简直觉得天要亡他们史家了。

其实跟史家情况差不多的,还有N多家。都是几代下来,分得都差不多了,谁能想,这些是要还的,圣人还收了。不是暗示着,你们其它人快点上交吗?于是各家开始疯狂的上折请罪,但是请圣人宽限点时间,他们好把产业收拾出来,还给朝庭。

这些家,心里恨死代化了,四王八公的关系,冷淡到了极点,没事还说几句风凉话。气得代化关上门,请了病假,不出门了。

贾敬只能撑起门户,管着财物,很是忙碌起来。好在这时,宁府老太太和贾敬妻孙氏,都在宁府危急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来了,各自拿出私房,置办产业。让贾敬感动万分,倒是生出了几许要强来,之前那些飘乎的想法,倒了去了八九分。

除了重新置办产业,贾敬开始思索儿子的问题来了。没了宁国公的牌子,代化和贾敬感觉凉嗖嗖的了,就跟脱光了站在大马路上,感觉没脸见人了。再想想,连贾政都去考秀才了,自己哪里还敢放纵独子啊,贾珍同学于是开始悲剧了。

不同于宁府的悲催,荣府表现出来的就是空前的团结。当然这是不包括贾母在内的。

贾赦这时就显出性子不错来,对于老爹多分了财产这事,贾赦就表明了充分的理解。主要是,老2那会已经出去考试了,总不能问老2媳妇去要回,分给他们的家产不是。所以他很大度的决定算了。

代善很感动,觉得以前真的没看清老大啊!虽然脑子差点,可是人心地不错,做事很勤快,营里对他的评价也不错。现在看来,果然还是长子,果然很有些当家人的风度。

代善这人吧,怎么说呢,真的有点爱欲其生,恨欲其死的偏执。之前不喜欢老大,若不是看大媳妇的面子,他根本就不会给老大好脸。

现在不喜欢老2了,老大就处处的顺眼了,于是很大方的拿了自己的私房出来,让老大去置办产业,总不能让荣府在他之后,跟宁府一样一筹莫展不是。

要说这事,对荣府来说,可以说是忧喜参半。至少在张氏看来是这样。忧是一下子被逼到了锋口浪尖上,少不得跟四王八公家的关系会受到影响。不过之前贾母与王氏之争,四王八公其它家早就跟他们划清界线了,生怕沾一点火星,现在只能说,并不见得比那时好罢了。

而喜就显而易见了,这是给大房去了将来的大隐患,这些本就留不住,早晚都得交,现在交了,省了多少事。况且娘家一早就派人传了话,让她别眼皮子浅,这是好事。这话一传到,张氏就更安心了。老爷子这回算是得了圣人的眼,将来好处全是贾赦的,这不比那点土地更实惠?

所以,她劝着贾赦千万别跟老爷子急眼,越大度越好。贾赦多听媳妇的话啊。果然拿回了老爷子的私房,让他们自己去置办。张氏都快笑出声来了。

而张氏的家族这会就起到作用了,他们家在京城盘踞多年,看着清贵,可是谁没点门生故史呢?正好赶上外头到处卖房子卖地,大家一块帮忙,荣府在京里很是置办了几处大的产业,大房真真的得了大大的好处。

至于这事与宁府有什么相干,张氏还真没多想,她可不像贾母,喜欢把两家拢一块。她算得特清楚,啥时候,他们也不是一家。

艾若和贾政哪里知道,自己一个百日宴,竟惹出这么多事。不过他们不常回荣府,而贾政又没入官场,他上哪知道这些事,艾若也就更不知道了。他们忙着给贾政收拾东西,送他去金陵。

当然,艾若听说京城郊外的土地一下子便宜了,她马上派人去买,现代被房奴这词连累惨了,都知道有钱不如买房子买地。买房子她就算了,因为她手上有好几处整齐的大房子了,又租不出价钱来。她也不会做生意,家里的铺子都是租出去,收租,图安稳呢。所以现在买田庄是最实惠的,有出息,又能升值。最好不过的。

所以一分家出来,就开始留意京郊的田庄价钱。一听说,各家抛售,她赶紧就积极行动起来,顺便通知娘家。让他们跟着一块买。王老太一边笑艾若,却还真不负她计算机的脑子。王家也趁机弄了不少,谁让他们现在都有现银呢。


42 位置

42 位置

王家见艾若买地,以为她是知道前因后果的,于是也就没有特意来说。而周瑞家的是下人,她只知道京里各家都在抛售,不过,周瑞家的有一点好,她觉得有用的才跟艾若说,没用的,她提都不带提的。比如抛售土地这事,在她看来,就是爷们的事,所以由周瑞告诉贾政就行了,她只用告诉艾若,地便宜了。

艾若也是那直白的主,才不管那些有的没的,只知道便宜就得买。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真的等探底?她没那商业和政治的脑子。根本就没想过,为什么各家抛售的问题上来。

而路不群倒是留心京里的动态,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他倒是知道得清楚,但是人有时挺盲目的。路不群现在很了解贾政,于是根本就不会想,是贾政提醒了代化。当然贾政也不知道是自己提醒了代化,贾政听路不群聊起时,还和路不群一块夸伯父是个正人君子呢!

当然路不群顺便也教育了贾政,这事发生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然后京里发生的事,成了贾政的一次政治鉴赏秀。路不群拿着当范本,给贾政生动的上了一课。由此,贾政再相信什么‘君恩’的鬼话,他就真是白痴了。不过,路不群对贾政的前途也更有信心了。

京里一团乱,也没拦住贾政前进的脚步,艾若算了好日子,开开心心的带着孩子们,去通洲送贾政、路不群一家上船。

没法不开心,贾政那二货终于走了,而她暗暗收购土地也很顺利。几天的功夫,她手上就多了几张地契。

她可不是王氏那蠢货,捏着银子等发霉,用自己的嫁妆和分家的银子,分别购入不少,分开放着。公中是公中,自己是自己。贾政靠不住,所以她的嫁妆和王氏一样,决不会放到公中来。但也不会跟王氏一样,吃公攒私,她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样的好心情下,艾若对于贾政离开,她就得搬去荣府这事也就表现得有些淡定了。有什么能比把贾政那二货送走更值得开心?

这些天,看贾政天天对自己那内疚的小眼神,艾若都觉得心里糁得慌。自己这些日子,没有表现出对他有感情来吧?她除了必要的,连话都不想跟他多说,他怎么还能这样呢?别不是脑子从一抽变二抽了?

赶忙问道,他这回出去时间会比较久,要带哪位姨娘去照顾?主要是,想让贾政明白,姨娘多好啊,多么温柔小意,多么妖娆可爱。结果贾政同学竟然谁也不带,很义正言词的表明,他是去考试的。

艾若总不能逼着他带不是,真这样,万一让代善知道了,不是说她想教坏贾政?只好派了周瑞和几个妥当的人一块跟去,好在还有路家人跟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路不群应该能把握机,把贾政带得更上一层楼。

其实有时艾若也不知道自己是希望贾政考上呢,还是希望他能变得实在一点,别那么不开窍。但细想想,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其实这是很悖论的。

贾政其实不识实物对艾若来说,是最好的。世上什么最好骗?傻子!由着贾政当傻子,关在家里,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就是花点钱,其它的就任自己拿捏了。真的让他见识了,成长了,自己和他如何再相处?果然,王氏也没自己想得那么傻,一面靠着贾母弄钱,一面哄着贾政玩,然后整个贾府都在她手里了。

艾若搬到荣府时,其实功臣田的风波还没完。到了贾家,这些事,自然从下人嘴里知道了各各的版本。听着跟说书一样。艾若一边骂贾母不会管家,一边赶紧去问张氏是怎么回事。

张氏真不知道艾若一点也不知情,赶紧挑要紧的一说。张氏当然也不知道,宁府这事是因为贾政引起的。只说了代化突然请旨,于是引发了大的动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