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若的红楼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艾若的红楼生活-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嘴倒是越说越溜了,故事自然也讲得极好,这是大家鼓励出来的。现在他多了一个听众,自然更加起劲了,每天跟上班一样,艾若没打算走,他就背上书包,拉着艾若去看穆哥儿了,也不管穆哥儿爱听不爱听。
穆哥儿的下人倒是挺欢迎贾琏的,有个孩子陪着穆哥儿,至少他没那么孤寂不是。虽然开始,穆哥儿听不了两句就闭上眼,也不知道是真睡还是假睡了。每当这时,小呆就轻轻的拍着穆哥儿,还哼着小调,跟哄宝宝睡觉一样,很是可爱。当然,他没哄两下,自己也就窝在穆哥边上,一块睡,反正闲着也闲着。
如此这般,这俩倒是慢慢的找到相处模式了,穆哥儿每天认命的听小呆讲故事,然后一块吃点心,一块午睡。不过点心穆哥没吃完一块,小呆已经吃完半盘了,由此,穆哥也就深刻的明白,这位为什么这么胖的原因了。
艾若也不管他们,心情其实对病情是很重要的,穆哥儿的心情显然随着身体慢慢的变好,而有所变化着,但是他毕竟还是小孩子,也有急燥的时候,更何况这位也是娇生惯养出来的,从小当老大当习惯了的。由一个能跑能跳的健康人,一下子不能动了,偏偏脑子却又是清醒的,这才是万分的痛苦的事。
乱发脾气是正常的,所以艾若也不生气,她早就习惯了。而自从小呆过来讲故事之后,虽然穆哥儿开始表现得有些不屑,但对稳定他的情绪却有了巨大的作用。再想发脾气,小呆就呆呆的看着,伸着小胖脑袋,显然不太明白的样子,穆哥儿纵是天大的脾气,也发不出来了,只能算了,然后不停的算了之后,他性子竟然还真被磨圆了。


185 谁陪谁?
  
穆哥儿配合了,对艾若来说,是好事。医生不是万能的,不是她想治,就能治,这是需要病人的配合的。穆哥听话了,而刘禹留下的人也很给力,艾若要什么直接开方,扔给侍卫长,不用半个时辰,她就能看到她需要的药材,还有其它的东西,就好像只要是她要的,对穆哥的病有好处,他们上天入地都能弄来给她。
这让艾若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艾若觉得好像又找回当年的感觉了。自己是备受尊重的大夫,主任医师,人人都巴结、而且万分的信任,这是存在感的感觉。她并不仅是贾家二太太了,她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存在这里了,这才是让艾若心里最开心的事。
一个家其实女主人是灵魂所在,无论在外官当到多大,回家老婆不开心,板着脸,孩子不敢开口说话,大官就算不怕老婆,其实心里也不痛快的。
所以女主人的情绪,其实是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和谐和稳定的。
艾若不经意的开心,其实贾瑷和贾珠比小呆体会深得多,对他们来说,显然,穆哥的到来治愈了艾若不时的暴躁脾气,艾若整个人都柔和起来了,他们自然感激穆哥的,贾政也不能时常去看他,因为这个比较敏感,于是贾珠就带着他的功课来看穆哥了。
贾珠和穆哥儿是同龄,贾珠大穆哥儿几个月,但是,穆哥儿念的书却比贾珠多多了,贾珠把自己的功课给穆哥看,穆哥精神好,又能趁着小呆睡着了,他也能和贾珠聊聊。现在是穆哥在贾珠身上找到了存在感,嗯,我虽然不能动,可是我脑子比你好多了。
贾珠其实也挺受伤的,回头就回去用功读起书来,这让贾政对穆哥儿更加欢喜起来,任谁能促进儿子上进他都喜欢。时常也出去找些有益,又有趣的闲书让贾珠送来给穆哥儿。
贾珠眼馋了,这种书一般贾政是不许儿子看的,怕玩物丧志,若不是想到穆哥儿身体不好,他怎么会去买。现在贾珠受打击也来了,美其名曰来陪伴穆哥儿,当然,他会说,穆哥身体不好拿书太吃力,还是他给穆哥念好了。于是现在是贾珠给穆哥和小呆讲故事了,顺便边上坐一排人,跟着听,气氛非常的和谐。
穆哥儿真没见过这么自来熟的人,他对于小呆吃他的点心,他一点也不介意,倒是挺喜欢小呆的。长成那样,基本上在穆哥看来,就是个球了还在吃?也没人管管,他的保姆嬷嬷呢,教养嬷嬷呢?都没有还能说!
穆哥儿开头,听着听着就能睡着,后来慢慢的,能坚持了,主要是,不坚持也没法,因为他若敢说,你别讲了!小呆就能再伸着他的胖脑袋张着油光光的小嘴问他为什么?若穆哥敢发脾气小呆倒也不会哭,但他会难过,盘腿坐着,哀怨的看着穆哥儿,脑袋耷拉着,跟没食的加菲猫一德性。穆哥儿只能投降,于是老实的听他说故事,说完一段,他还得老实的说,“说得真好!”小呆就开心的鼓掌,然后塞穆哥一块点心,自己喝口水,再说。穆哥表示压力很大。
等贾珠再来说说学里的事,穆哥觉得,基本上,自己不是来养病的,就是找人陪的。或者,自己是来陪他们的?贾珠没放学前,他陪着小呆。等贾珠放了学,他还得听贾珠絮叨,他这是什么命啊?
在穆哥养病这段时间,刘禹到是来过一次。那时穆哥儿还不能坐,但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穆哥儿有了显著的进步。当然了,刘禹的到来,让艾若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因为他还带了一位大夫一块来的。
就算艾若已经决定不搭理这位时,再一次把艾若气得一踉跄。有当着大夫的面,换大夫的吗?或者说,中途请别的大夫来考查自己的工作吗?也太不给她面子了。
差点直接让他们走人了,结果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人大夫看了方子,还有艾若的治疗方法,啥也没说,直接说让艾若一定要把自己方法写出来,惠于大众。
这个艾若听懂了,就是说让写个论文,让大家知道,这个病可以这么治。不过,这会她发了论文,对她有什么好处?她是女的好不,还没听过,中国历史上有位‘大长今的。女诗人,女词人倒是一堆,自然科学里,也就一位黄道婆,还有谁?医学领域有女的,也就近代时的林巧稚了,当然也是她的偶像,人妇产科的。所以你让她现在写论文,不是要她去死吗?她还有家,有孩子呢!
再说了,其实无论中西医,在对病理的研究上,都是不遗余力的。对他们来说,同病其实不同治的。看着差不多,在用药的剂量,还有前后顺序上,都是有所不同的。
现在她对穆哥儿是这种治法,可是换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受伤的程度也不同,处理方法其实也是不同的。就算她写出来了,也是需要大量的理据支持的,不可能真的就凭一个穆哥儿,就让她写论文。她是受过正规教育,严谨的医学工作者好不,所以对于不可能的事,她都当听不见。
刘禹现在已经很了解这位贾夫人了,医术是有的,不过这位除了对她的孩子,对钱比较执着之外,对外头的事都不执着。包括对医术,自己不逼,她根本就不会接受穆哥儿,所以她学医只怕就跟齐太医所说的,天分极高,也用心,就是没有济世天下的仁爱之心。不过齐太医也说了,可惜身为女子。
刘禹也明白最后这句的意思,贾夫人就算真有济世天下的胸怀也没用,她是女人,谁敢找她看病?她也是堂堂伯府的嫡女,国公家的媳妇,老公还是堂堂的探花郎,她可能出来行医吗?所以一切都是废话,她不过是自娱自乐罢了。
但齐太医的话,倒是让刘禹对艾若的信心足了起来,你想齐太医虽然不是太医院的院正,但医术却是公认的,他门下也有不少的学生,而齐老太医能在晚年,收了艾若为弟子,亲传医术,这得表明贾夫人的天分有多高了。一个有这么高天分的人,却不能做这事,连刘禹都替艾若可惜起来,也庆幸,穆哥儿能在那时遇到贾夫人出游,不然,穆哥儿真的有九条命都不够败了。
刘禹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告辞了。顺便送了一大堆吃的用的,三个孩子都有,表明,他真不白把孩子扔这儿了。
不过,艾若又不是张家那些人,对于这种有钱没地花的主,她用起来向来不手软。送她的,她一点也没羞愧的收下了,这是她应得的。算是受气费吧!
看艾若那样,让刘禹回到车里,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还真没人问他要过生活费。还要得这么理直气壮。他也问过穆哥边上的人,把这一段发生的事一说。他知道,贾夫人根本就没问过穆哥儿什么,她就是当穆哥儿是个病人,没有特别的待遇,相反就是她的儿子和侄子,反倒是来蹭吃蹭喝。
说不开心,穆哥儿倒也没这感觉,他少有这么跟同龄人的相处,感觉很新鲜。而且穆哥很明白一点就是,贾珠和贾琏还真没把他当谁,就是当他挺可怜。
是啊,穆哥儿很可怜。
听到穆哥说贾珠兄弟轮留给他念故事那痛并快乐的便秘样,连刘禹都觉得羡慕了,他小时候,就连亲兄弟也没这么对过他啊。
贾政一家不可能真的一直在苏州长住,贾母还在金陵呢,他们是以来帮忙为由的,真不能太过份。若不是穆哥儿要休养,不能移动,他们早回金陵了,在他能坐起之后,他们决定回金陵了。
回金陵不费什么事,问题在于,贾瑗怎么办?已经说了,让林海他们教养,这话便不好收回,只能默默的告别了贾瑗,一家人转回金陵。好在贾瑗也不是那粘人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作用,也就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不过贾敏不用艾若说,忙表示,自己一定过年时,再带贾瑗去金陵过年。
贾政有点不舒服,觉得艾若不该轻易答应让贾瑗住到八岁,艾若反问了一句,“你好意思带回她吗?”
贾政无语,是啊,他也不好意思,看妹妹那么可怜,他哪好意思?其实说不说,他们其实也都无法带着贾瑗离开,不如定一个限期出来。只能说,好在守孝期完了,他们都会回京城,那时就近了。
守孝归守孝,艾若可能有了穆哥儿练手,倒也不很寂寞,医术上倒是精益求精了,而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穆哥儿恢复得比想像中快得多。半年之后,他便能慢慢走动,和小呆一块在园子里散步了。一年后,他和贾珠一块到贾家的宗学里恢复了上课,虽然治疗还在继续,但其实此时的治疗,京里太医应该做得比艾若好得多了,因为此时不是去毒,而是强身健体。慢慢修复他曾经受损的经脉,也许修复不易,但是,慢慢的做些物理治疗,还是有用的。
她让贾政写了一封信给刘禹,当然她也不知道能把信寄哪,直接把信交给了侍卫长,她绝对相信,侍卫长是能把信转到刘禹的手中的。
结果刘禹说,让穆哥就在贾家念书,按夫人的方法继续治疗。随信又送来五千两,弄得艾若都不好意思了,搞得好像她写信就是为了跟刘禹要钱一般,乱没面子了一把。


186 守孝结束
  
不过看穆哥留下就是必须了,去学堂总不能再叫穆哥了叫刘穆,好像也不好,因为带穆哥回金陵时,贾政对外宣称,穆哥是林家的族侄,因为重病,托于他们养病。此时再说他姓刘,外头怎么想。贾政只能问穆哥,能不能在学里叫林穆。当然,只是登记时这么写,学里先生叫名字,不会连姓一块叫的。
穆哥倒真不介意对外宣称他姓啥的小事,让贾政不必为难,叫什么无所谓。贾政这才放心的安排,让他和贾珠一块进了贾氏族学念起书来。包括骑射也学,不过贾珠能拉起一石半弓齑时,穆哥儿也能接起半石的,小马一路慢跑,他也能骑得不错。
日子越久,界线好像也慢慢的变消融,穆哥儿改跟他们一块吃饭了,更是跟贾珠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不过那是同龄人的亲近,有时外面天气不好,贾珠得在外练习时,穆哥儿就会在学里与贾敬,贾政一块清谈。
他身体不好,性子生生的被逼得安静了。贾敬其实比贾政的脑子好,修道的人,其实是因为他思维更放纵,向往着自由,向往随心所欲,只是现实逼得他放弃了。而贾政是奔着大儒去,于是对教书,对育人,越来越有心得,贾政是不敢把穆哥当一般的孩子,而贾敬喜欢这个文雅的安静孩子,身上透着道家那种随遇而安的淡然气质。
三人其实是各说各的,但是最后总是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各自回想倒是都各有所得,本来卧病一年,穆哥就读了不少的闲书,思维便不同于定式,之间相互碰撞之下,倒也撞出不少火花来。
而其实和穆哥儿感情最好的,反而是小呆贾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块吃点心,讲故事培养出来的战斗感情。穆哥出门上了学,看到好玩的也会给小呆带上一份。有时想起什么,便会让人带信,从京里自己家里,拿他当初的小玩艺给小呆,就好像他比小呆大很多一样。
小呆现在除了艾若和贾政,最喜欢的人就是穆哥哥了,每天到了时间,就跑到门口等着穆哥他们放学回来,也不知道是等着穆哥的礼物,还是等着穆哥了。气得贾珠直捏他的胖脸说他是小叛徒。但也这样,让三人倒似乎真的有了兄弟一般的情谊,这是艾若和贾政没想到的,这让他们很纠结。
穆哥儿是什么身份,其实至今他们也不知道。瑞亲王虽然已经成亲,但是家里没有这样大的儿子。如果说不是皇室中人,那么他身边这些人又算什么?这不是一般的家丁,而从穆哥的言谈举止之中,也不像他们这样的二等人家能有的。还有送给小呆的那些小玩艺,上面赫然打着内务府的标记,这让她们觉得很头大,他们现在不怕穆哥的身份,而是怕有一天穆哥回了他既定的生活中去后,贾珠和小呆怎么办?会不会受伤?
惟一让他们好受点的是,这两年,刘禹没在他们附近出现过,只是逢年过节的,派人过来送东西,也是按家里的人口送东西,连贾母都有一份不过只是一般的礼品不会让人多想。因为有穆哥的存在,基本上艾若算了一账他们这两年,不但没支出竟然还有盈余,总算也让她受伤的心灵好过了一点。于是很快乐的给自己和府里又添了好些铺子。来年不管穆哥在不在,他们收入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不过也不知道,刘禹会怎么想,因为穆哥儿,养着贾家一大家子人,这笔账也不知道那位算过来没?
守孝期正式的来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并不是真的三年,到了日子,举行一个大大的仪式,然后他们拜别了代善的墓,举家就可以回京了。
贾敬本人不喜欢京城,可能觉得圣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