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征战五千年-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衷谝丫ソナ煜ち死钣频拇κ路绞剑浪岳畛庵中形ㄈ幻挥惺裁春每捶ǎ缘谝桓霰砻髯约旱奶取

“陛下,微臣以为当下旨斥责朝鲜国王李倧,命其撤回所有兵马,并派遣使者前来京城谢罪。”徐光启也看不惯朝鲜这种行事的手段。

“若是光撤兵似乎太便宜他们了。”李悠缓缓说道,“朕听闻这李倧当初乃是篡夺了他人的王位方才当上朝鲜国王?”

天启三年,执掌朝鲜王位的光海君李珲因见努尔哈赤势大,于是开始在后金和大明之间左右摇摆,引起了朝鲜群臣的恐慌,再加上光海君之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得罪了这群朝鲜贵族,所以他们开始策划逼迫光海君退位;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倧见李珲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建议将西人党的平山节度使李贵教练兵马五百人调入京城防御,并借机发生宫廷政变,将其废黜并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自己登基称王。

“陛下,此事发生后,登莱巡抚袁可立就立刻上书表示反对。”大明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崇尚纲常伦理的政权,与朝鲜一直沿袭着中国古代传统宗藩关系的模式,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宗藩性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只是由于此前要和建奴作战,处于拉拢的考虑,这件事暂且放下,但李悠现在又突然提起,想必对李倧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在听闻这一消息之后,李倧顿时乱了手脚,连忙派遣数拨使者携带财物匆匆赶往京城,祈求大明的宽恕,可昔日那些和他们交好的大明官员要么已经被罢职下狱,要么改任他处,仅剩下的几个也是避而不见,根本不敢收他们的礼物。

如今京城百官都已经知道皇帝陛下对李朝的行径十分不满,他们又怎么敢拿这些烫手的钱呢,骆养性和锦衣卫和曹化淳的东厂恐怕已经将他们盯得严严实实,不想家破人亡的话还是乖一些的好。

再被晾了许久之后,这些朝鲜的使者终于得到了礼部的召见,礼部的官员直接丢过那些被俘虏武将的证词,严加斥责他们这种侵犯大明领土的罪责,并在言谈之间流露出一些大明皇帝对李倧篡夺皇位一事多有不满的意思,吓得朝鲜使者冷汗湿透了衣服,只一个劲的跪地哀求,表明朝鲜绝无此意,并愿意为这些士兵的莽撞赔礼道歉。

“光是上几本不痛不痒的请罪折子就想将此时敷衍过去,未免也太便宜了吧?”大明礼部的官员对此嗤之以鼻,这次陛下已经吩咐过来,如果不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来,说不得卢象升就要去朝鲜走一遭了。

“敢问上国大人的意思是?”朝鲜使者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问道,他当初也是从辽东过来的,见识过大明军队的威仪,明白触怒大明的后果,现在只要有一线机会,想必李倧什么条件都愿意答应。

“割地赔款!”礼部官员缓缓说道。

第912章 济州岛(为我降临人间加更1/3)

在东亚,因为数千年来华夏一直占据着最为精华的地区,东南西北四方要么是草原大漠,要么是崇山峻岭,要么干脆就是大海,所以那些中原的王朝们往往对周边藩属的国土并没有多大兴趣,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朝贡体系。

由于中原土地富庶,再加上封建时代贸易需求不高,所以中原王朝并不像西方一样喜欢挟武力胁迫屈服、建立殖民地来压榨周边国度,形成了以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大明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真腊、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那些藩属国不用太过担心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进攻,只需要按照中原王朝的要求向其称臣,进行朝贡,即可保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得到数倍于朝贡的赏赐;而中原王朝也不用负担防备藩属国的高额军费,乍看起来对彼此都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李朝的使者认为只要他们像以前一样诚恳的向大明请罪,就可以获得大明的原谅,了不得承受一些斥责,然后可以继续缩在自己狭小的国土上过着像此前数百年一样的生活,但是礼部官员的话却打碎了他的幻想,让他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上国大人所说的可是割地赔款?这。。。这恐怕万万不能啊!”从震惊中醒来的使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他连忙搬出诸多儒家经典,口口声声说中原乃是宽厚仁慈之国,岂能这般苛待属国?

其实礼部的官员心里也是一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大明富有四海、无物不有,又怎么看得上朝鲜那点贫瘠的土地呢?但是李悠却明白,这种建立在封建体制下的朝贡体系很快就要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如果大明想要在今后的数百年里依旧占据世界一等强国的地位,就不得不对这种古老的政策作出改变。

大明的商品需要市场,大明的工厂需要原材料,大明的军队需要合适的军事基地,这些都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朝贡体系无法做到的,而朝鲜这次贸贸然的行动又为改变提供了合适的借口,他怎么会不紧紧将其抓在手中呢。

“尔等既然知道自己身为属国,又为何胆敢犯我大明疆土!数万朝鲜士兵悍然侵入我打名之领土,杀戮我大明子民,劫掠起财产,当时尔等怎么不记得自己属国的身份了?”礼部尚书出言呵斥道,尽管不理解,但是他依旧要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

“那些。。。那些绝非大明的百姓,乃是建奴啊。”朝鲜使者战战兢兢的分辨道,“我等也是想为上国略尽绵薄之力,只待解决了建奴就退回国内,绝没有其他的想法!”

“哼!建奴虽为叛逆,但也是我大明的百姓。”礼部尚书很快就抓住了此人话语中的漏洞,建奴虽然曾经建国,但从未得到大明的承认,他们一直将其视为国内的叛逆而不是敌国,“尔等这么说莫非是已经承认建奴乃是敌国?”

“不敢不敢,我等万万不敢。”尽管他们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可嘴上却万万不敢承认;但是在礼部尚书的步步紧逼之下,朝鲜使者不得不步步退让,再加上礼部尚书含含糊糊的提了几句李倧继位的合法性问题,他就在也不敢多言,开始收起侥幸心理,询问起大明的打算来,想看看他们究竟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割让济州岛给大明,用以养马和作为商队出海的中转地。”大明的条件还算宽厚,并没有觊觎朝鲜的核心土地,而仅仅只是索取了朝鲜的一处荒岛,济州岛如今在朝鲜国内的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贵族,所以使者稍微放下心来,或许用这样一座荒岛来换取大明皇帝对朝鲜的宽恕,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当然礼部尚书嘴上说的是用来充当大明商队的中转站,实际上李悠却是打算将济州岛建造成大明水师在北方的重要基地,并以此作为日后对付倭国的跳板,三十多年前倭国的关白丰臣秀吉想要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现在也该轮到大明以牙还牙了。

济州岛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距离朝鲜和倭国都很近,而且拥有天然的良港,足以容纳一支强大的水师,而且岛上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耕种及养马。

使者将大明的要求送回国内,又经过了几次来回,李倧以及朝鲜的文武百官们见大明态度坚决,而且济州岛在他们眼里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只得答应了大明的条件,将济州岛割让给大明,然后花费了一大笔钱财将那些被俘虏的军官赎了回去,至于那些普通的士兵,则根本无人搭理,他们将被大明送到流求岛上,为开拓流求出力。

待条约签订之后,俞咨皋立刻率领自己的舰队占据了济州岛,将朝鲜留在岛上的官员驱逐出去,至于那些百姓倒是没有多大反应,反正对他们来说谁当老爷似乎都是一回事。

一船船的工匠也从津门出发,很快抵达了济州岛,开始在水师的帮助下修建港口;另外朝廷任命的济州知府和济州总兵也各自带着属下上任,在济州岛上建立起全新的统治体系;另外,锦衣卫也渐渐混入开往倭国的商船之中,开始打探倭国的情报,皇帝陛下对倭国可是关心的紧呢。

第913章 光复辽东

“岳托贝勒,前面就到赫图阿拉了,咱们在这歇上几天吧,旗下的甲兵们都累坏了。”就在曹变蛟将朝鲜俘虏送往京城的时候,岳托也率领着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八旗士兵来到了努尔哈赤的起家之地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位于盛京以东,岳托这一路接连穿过了抚顺、萨尔浒等重镇,当初努尔哈赤就是沿着这条线路一步步击溃明军,占据辽东的土地,但是现在他们又不得不返回这座老窝了,现在距离努尔哈赤兴建赫图阿拉城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赫图阿拉城池太小,城中存粮不多,而且明军一直在身后紧追不舍。。。。。。”赫图阿拉内城周2千米,外城周4。5千米,比起中原的大部分县城都小,而且自从努尔哈赤搬到盛京之后,这里留守的人马就越来越少,先前其中大半人马还被召集到了盛京,现在估计已经死在盛京城里了,所以这并非是一个合适的歇息地,不过考虑到将士们的确已经太过疲惫,所以岳托不得不同意了这项建议,“暂且在赫图阿拉停留两日,让儿郎们喘口气。”

“但是这两日也不能闲着,把城中的粮食、兵器、马匹、铁器都搜出来,统统带走。”对岳托来说,将来恐怕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得不到这些珍贵的补给了,现在能多弄到一分将来或许就能多让一名女真勇士活下来,要知道,接下来他们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了,看卢象升的架势,不把他们彻底赶出大明的疆土,是绝对不会收兵的。

“还要往北边走?”属下很快猜出了岳托的打算,脸上忍不住露出了苦相,他们这代人一直跟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辽东厮杀,那还能向他们的先祖一样,过着过上猪皮在冰天雪地里渔猎为生的生活,“还有,若是把他们的粮食都拿光了,他们怎么办?”

“赫图阿拉乃是老汗起家之地,卢象升定然不会放过。”岳托对眼下的局势看得很清楚,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用不了几日,卢象升就会追到这里来,到时候留的粮食再多也是便宜了卢象升,至于这里的百姓,若是他们愿意跟我走就带上,不愿意走的我们也不强求,但粮食、兵器、马匹和铁器必须都交出来。”赫图阿拉的甲丁已经被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老弱妇孺带上了也只能拖累大军,愿意走也就罢了,想要留在这儿等死岳托也不拦着。

“咱们。。。咱们到底要逃到那儿才能停下啊?”这连续数日的逃亡让八旗的将士们苦不堪言,可在听说盛京的下场之后,他们又没有停下和明军一决死战的勇气。

“再往北,等到了宁古塔再说。”岳托也是一脸的阴沉,他也不知道明军追到那里才会停下脚步;宁古塔在牡丹江一带,日后成为清朝流放犯人的所在,可见其遥远,这几乎已经是眼下女真人所能到达的最北边。

“宁古塔?”周围众将忍不住咂舌,这个地名对他们来说也是极其陌生的,想了半天才有些老将翻出这样一段记忆来,在二十年多前,努尔哈赤曾经下令让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

“明军终究比不过咱们耐寒,只有到了宁古塔才有希望摆脱他们。”岳托说道,但是在他心里也没多少底气,御寒靠的可是棉衣皮毛,而现在随行的大军之中有这些的却不多,恐怕到宁古塔这一路上肯定会有无数人因此而冻死吧。

岳托所带的人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尽管心里有些埋怨,但还是按照岳托的号令将赫图阿拉洗劫了一遍,在此休息两日,然后留下满城哭嚎的百姓继续向北行进;而在他们后面,是无数裹着棉衣的明军。

大明的军队一路沿着岳托行进的方向追击,其间多有小规模的接触战,那些拉在后面的军队不断被明军追上歼灭,岳托一行人马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这些人中有的死于明军手里,有的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而冻死,有的则是体力不支走着走着就耗尽了体力一头载下去再也没有能够起来,当然还有因为受寒而染上各种病症因此死去的。

比如皇太极的第五个孩子硕塞,他如今才三岁多,如此有效的年纪如何能扛得住旅途的奔波,不小心受了风寒,军中的大夫无可奈何,随军一起北上的萨满做了好几次法事也无法挽救他的性命,岳托和布木布泰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硕塞停止呼吸。

从这以后,他们对稍长一些的皇太极四子叶布舒越发的小心起来,就算物资再匮乏也要先紧着他用,总算让他坚持到了宁古塔。

可是即使到了宁古塔岳托他们也没有觉得安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可供大军驻守的建筑,物资、产出也是极其稀少,根本无法供养这么多人,而且在他们身后,卢象升的大军依旧紧追不舍,丝毫没有因此就放过他们的打算。

“咱们继续往北走!”看着麾下越来越少的人马,岳托咬牙发布号令。

“再往北?还能往那里去?”宁古塔已经够北的了,如果再走下去,前面可是他们从未到过的地方,那里有什么谁也不清楚。

“我听说北边似乎有罗刹人活动,既然他们能活得下去,咱们女真的好汉就一定也能!”岳托咬牙切齿的说道。

这一次,大军再次产生分歧,终于有人宁肯和明军拼个死活也不愿意再像这样漫无目的的走下去了,岳托只好带着那些愿意北上的人马继续前行,将他们留在了宁古塔,到现在为止,岳托手下就只剩下数千人了。

随后,卢象升的大军也赶到了宁古塔,将留在这里的建奴残部全部歼灭,自此,东北这块土地终于全部回到了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