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的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雄的民国-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时间,也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顾祝同沉重的叹了口气,他在开战之初,定下的计略就是主力于城外与敌决战,城内守军配合城外主力进行防守,所以这次防御战的关键处在城外所构置的工事,但他绝没料到十六路军所构置的防御工事竟然如此不济事,几下就被山东军给突破了。仙子啊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了,再说就是想追究,军官和士兵也跑的差不多了,回来的十不存一。顾祝同忍着杀人的冲动,命令部下尽量将城外的溃兵收拢于城下,准备与山东军决一死战。

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再拼上一拼,只要在许昌城顶个三五日,他不相信蒋委员长许诺的援军还不到,只是他并不知道,蒋正的援兵虽然已经进入到河南境内,但永远也无法赶到许昌城下了。

此时许昌南部的西平县向南七百里的驻马店正进行着一场大战,战斗已经进入尾声,从湖北赶来的军队,几乎是毫无准备的遭受到伏击。

在强大火力的的打击下,这些由湖北进入河南的地方杂牌军表现一贯的稳定,几次冲锋未果,出现了大量的伤亡之后竟然就开始五组织的溃败了,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负责阻击任务的一名新编旅旅长看的目瞪口呆,自打他从军以来遇到的不是西北军的狠角色就是东北军的精锐,湖广本地的杂牌军他还是第一次接触。

来驻马店之前他得到的情报是蒋正派了三个旅前来增援顾祝同,为此他准备的还颇为郑重,毕竟以少打多容不得半点马虎,可这第一仗打下来,湖北兵的表现也太过糟糕了,竟然连三个小时都没撑到就自行溃败了。

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他立即命令骑兵衔尾追击扫荡以求最大数量的杀伤老蒋援兵。追击了几十里地之后,他果断的命令部队放弃追击,转移阵地。

穷寇莫追,更何况这支先头部队的后面还有两个旅的主力,这次阻击是出其不意才能剩的如此彻底和突然,如果对方有备而来,想打败他们恐怕还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的。这里已经暴露,再留在驻马店就是给人家当靶子,所以必须转移。

但京汉铁路沿线尽是平原,都是一马平川想再找个合适的伏击地点还真不容易呢!只好先撤到遂平再说,李军长给他的任务是尽歼灭北上之敌,然后返回郑州,在陇海线上他们对冯玉祥使了个空城计,实际上正面面对冯玉祥大军的部队不超过一个旅,如果他们突然发动进攻,陇海线上的几个主要城市恐怕就危险了。

这是一次十分冒险的计划,但这个险值得冒。他得到的最新消息,顾祝同的十六路军主力已经被击溃,恐怕破城也就在今晚了,到时候自己是否北上就已经不重要了,关旅长携胜利之威北上横扫冯玉祥,河南战事指日可定。

吴孝良得到十六路军被击溃,顾祝同被围在许昌城的消息时,天已经黑透了。这个时候想必蒋正也得到了他们惨败的消息了吧。

老蒋此刻会不会被气的跳脚直骂娘希匹呢?吴孝良不无恶趣味的想着。

骂不骂娘不重要,他现在可是有了谈判的筹码,不过却不是能放在台面上的筹码,等到了三十日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关键还在这几日的战果上。

顾祝同被围在许昌旦夕可下,援兵又被打了个狼狈逃窜,老蒋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军队被成建制消灭,不如和他做个交换条件。吴孝良本能的不想把事情做绝,他决定和老蒋讨讨价。

不过吴孝良没意识到他这么做其实对蒋正来说是很过分的,属于得了便宜又卖乖。顾祝同真的是没救了,但他也未必肯将河南一省之地拱手相让。大不了调江西剿匪的主力北上河南拼个你死我活,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呢!

吴孝良的信还是送出去了,他考虑再三决定以书信的形式来和老蒋谈谈。出乎他意料的是老蒋回信的度也很快,仅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他在晚间六点半左右将信送出去,不到八点钟蒋正的回信就到了。当然,吴孝良的下榻地点距离蒋正的官邸十分之近,步行也不过十分钟时间而已。

拆开信封,里面信纸上的墨迹还没完全干透,摸上去还有点潮潮的感觉。

只有寥寥数语,但立场和语气却格外强硬,总算行还算客气。大致意思是,顾祝同身为党**人早有为党国捐躯的责任和觉悟,而且国家公器他蒋正不会为了某个人拿来做交换的。

说的冠冕堂皇,无非就是说,顾祝同怎么样我现在不管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河南我肯定不能拱手让给你,我还得派人去和你死磕。

吴孝良看了信以后一阵头疼,他料到了蒋正会拒绝,但却没料到他能拒绝的如此干脆,如此不留余地。看来私下里是谈不成了,只能寄希望于战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吴孝良站定在桌前的地图上,目光移向安徽,这里目前已经是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于此,陈诚不是个简单的角色董海滨蛰伏十多年,如今出山就碰上了如此强劲的对手,他的眸子里不由得闪过一抹担心。

愣了半晌又是长出一口气,如果安徽决战没有结果,三十日的会议恐怕将徒劳无功。

吴孝良扫清了脑的负面情绪,暂且不去管他蒋正,阎锡山就要抵达南京了,还是现在他身上寻个突破口,只要不让蒋冯阎三人站在同一条线上,河南还是大有可为的。

第539章再见(二十九)

阎锡山原定于二十五日上午乘飞机抵达南京,吴孝良随蒋正等一干国民政府要员早早就赶到机场,却是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没等到这位阎老西座驾的降落。

很多人都在抱怨,堂堂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上将竟如此不守时,让所有人都在机场傻等,这算什么意思?吴孝良却不认为这是阎锡山在故意摆架子,以他阎老西的精明断然不会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画蛇添足,如今晚点应该是大有深意的,甚至是他根本就没打算在局势明朗之前抵达南京。

这个想法一在吴孝良脑海蹦出来,他几乎立刻就肯定了这是阎锡山之所以迟迟不出现的原因,如果此时抵达,他势必无法置身事外,站队的就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缠问题,根本无法绕过去,一旦选错了边后果很严重。即便是不选,周旋于各方势力夹缝也无异于走钢丝,一不小心还是得掉进火坑里。莫不如等局势明朗了再来南京,直接站在胜利者一边,做个锦上添花。

军用机场简陋的航站楼里气温很低,狭小的空间里骤然挤进来数十位党国大员以及随从立即变的拥挤不堪,尽管非常之拥挤,很多人还是冻得直搓手跳脚。

宽大透明的玻璃窗外面,天阴的可怕,已经隐隐可以见到飘起了小雪。

“这种鬼天气,飞机还能降落吗?”

说话的是张学良,他眼流露出一丝担忧,站在吴孝良身后右侧半步距离上,声音很低,却正好让吴孝良听的清清楚楚。此时此刻,他已经彻底放弃了站在蒋正一边的想法,这位颇为任性的张大少也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头,选择了妥协,与他此前一直放在首位的竞争对手合作。

作为回应,吴孝良下令李泽军将已经推进到北平南郊的前锋部队全部向南撤回山东境内,算是放过他一马。在张学良看来,这是吴孝良手下留情了,而实际上李泽军真正能投入到战斗的部队并不多,不会超过两个旅。之所以能够一举将王以哲击败,一是占了突然袭击的便宜,二是山东军的大炮威力实在超乎想象。而一旦东北军缓过神来,身后已经退无可退,必然会激发出誓死一战的决心,到时候五十七师必然不会讨了便宜去,即便是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终胜利,也将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这不是吴孝良所希望见到的,山东军尤其是五十七师是经过淞沪大战锤炼出来的精锐,他可不希望在毫无意义的内战全部消耗掉,所以对于东北军他一直是持边打边拉的策略,只要张学良站在自己一边,一切都好说。

“阎百川不会来了。”

“什么?不来了?他不是刚刚拍电报说要亲自来吗?”

张学良对吴孝良的这种说法很吃惊,阎锡山虽然精明,但也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出尔反尔,更何况他完全没理由食言啊?来与不来都不会从根本上威胁他的利益。

“至少在局势明朗之前,他不会来南京了。”

吴孝良补充道。

像是为了给这句话做注脚一般,蒋正的侍从武官从外面推门而入,带进了几片逐渐转大的雪片,身上亦是薄薄一层,他来不及抖落便急匆匆来到蒋正身前,耳语起来。

原本嘈杂的大厅随着武官的进来骤然间安静的可以听到针落地的声音,数十道目光都跟随在那武官的身后,直至蒋委员长身前。

片刻之后,蒋正发出了一阵冷哼。

“都散了吧,阎百川今天不会来了。”随即又像是自言自语一样低估了一句。“这鬼天气,他就算想来也来不了。”

“走,回城!”这一句话则是对他身边的侍从所说。

在经过吴张二人面前时,蒋正脚步似乎放慢了一拍,随即又加快几步目不斜视的去了,竟是看都没看两人一眼。

张学良显然有些失落,他对这位盟兄感官还是颇为不错的,只是利益当前,他必须要有所取舍。至于阎锡山不来的原因,他何等聪明,立刻就明白了这种举动背后的意思。之前说要亲自前来,那是他阎老西对局势估计有误,冯蒋两军不约而同夹击河南的山东军,看似战局已定,哪成想峰回路转,说出去的话只好又拉回来,观察观察再说。

还真是头老狐狸,张学良暗自腹诽着,随即一双眸子里流露出的担忧之色更浓了。他倒不是在担心阎锡山,而是阎锡山的表态让他大为失望,原本想拉拢他加入东北军和山东军一方的盘算落空了,能争取到他只有河南和安徽战场局势变得明朗才行。

阎锡山不来了,白摆了这么大的阵仗,又干等了一天,已经有人开始骂娘了。随着骂娘声,要员们鱼贯出了拥挤的航站楼大厅,张学良上前半步,与吴孝良并肩而立。

“阎老西滑头的紧,指望不上他了,咱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在张学良的意识,如果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仅凭东北军和山东军恐怕很难与蒋正抗衡,更何况他的东北军新败,受创严重,士气低迷短时间内很难在战场上恢复如以往一般的战斗力。所以,目前的战场上与其说是两家联手抗衡蒋委员长,莫不如说是吴孝良以一己之力在与之抗衡。他所能做的不过是作壁上观,呐喊助威,这还真让他有点脸红。

“不来也无妨,关键还得看咱们自身,谦亭和毅如的队伍应该已经各就各位了,这几日也该见个分晓。”

打铁还需自身硬,吴孝良从来都没糊涂到把胜利的希望压在别人身上,这是最靠不住的,不会有人敢冒风险为他人火取栗的,这些大佬们能锦上添花就已经实属不易,再奢望他们雪送炭那部是痴人说梦吗?

就在张学良仍旧对前景充满了担忧的同时,南京以北五百余华里的宿县一场大战刚刚开始,隆隆的炮声似乎要将大地撕裂一般,此起彼伏。

这是一场毫无花哨的阵地攻防战,随着炮声愈来愈密集,原本阴沉天空里飘洒的细碎雪花也转成了鹅毛大雪,能见度底的数米开外几乎难以视物。但大战并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而终止,炮击过后迷茫一片,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冲天而起,似乎一股黑色的潮水向南涌来,直拍到堤岸上反复的冲击。

这是董海滨的第十七师在发动第一次针对宿县的攻击。董海滨早在北洋时代原本是袁世凯模范团的一个营长,后来在保定军校与吴孝良结识,算是不打不相识,马厂誓师后成为吴孝良的部下,虽然起过异心,但终究还是为吴孝良所收服。

直到第四混成旅援湘,吴孝良只身返京,傅作义拆台鸠占鹊巢分裂了第四混成旅,他便离开军队回到天津寓居,直到吴孝良下野十年后复出,才再度从军。虽然寓居天津十年,他敏锐的军事眼光并没有因此而退化,反倒老而弥辣。

在淞沪大战爆发之初,整个江淮地区一片混乱,所有的军队,不管是杂牌还是央军一律调到南京附近应对日本人。吴孝良走后,董海滨奉命组建的十七师,便在鲁南成军。而恰恰就在此时,南边的徐州发生了兵变,方圆数百里之内除了他的十七师便再没有一只队伍能够平叛。于是,他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带领刚刚组建的十七师一部人马南下攻击徐州乱兵。

乱兵最初并没有将这只由新兵蛋子组成的十七师放在眼里,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所以狂妄的很,这支队伍原本是隶属于孙传芳的一部人马,大概有一个师的规模,后来在蒋正北伐途被收编,经过历次整编裁撤后,已经降格为江苏省防军的保安旅,虽然编制是一个旅,可由于军饷拖欠问题严重,逃兵太多,实际人马早就不足一旅了。

时值日军侵入上海,大战爆发,蒋正将原本驻守在徐州的刘峙第一军陈继承的第三师调走,这些人在一部分对老蒋极为不满的军官鼓动下,趁机兵变占领徐州。

东洋人的厉害众所周知,他们认为老蒋得罪东洋人,恐怕南京都不保了,更没有精力来管徐州的事,此时不反简直对不起老天给的如此大好机会。哪成想,老蒋是没功夫管徐州这烂摊子。但北边有个叫董海滨的家伙居然不自量力也想来分一杯羹。

战斗打的毫无技术含量,冰雹一般的大口径炮弹打过去,持续不断,然后步兵冲锋,反复两次之后,徐州乱兵很快被这恐怖的阵势吓坏了,举白旗投降,于是徐州就轻而易举的落入山东军手。

徐州位于陇海线和津浦路交汇,是交通枢纽加军事重镇,拿在手就等于死死的掐住了这两条贯穿东西和南北的铁路,并且占住了安徽的门户,将来有人想从南边打山东,不管是从江苏还是安徽北上都绕不过徐州。

正因为董海滨占了徐州,陈诚率十一师北上后,只好驻扎在蚌埠,只是陈诚没料到山东军竟然敢主动来捋他十一师的虎须,明目张胆的进攻宿县。

第540章再见(三十)

宿县乃是蚌埠门户,此地万不容有失,此前陈诚派桂永清的第三十一旅驻守于此,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