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小地主-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江和苏文却觉得这样的嫂子(姐姐)好威武,若不是估计李石还在,他们就冒着星星眼看木兰了。木兰威武,他们才不会轻易被人欺负,只是可怜了哥哥(姐夫)。

李江和苏文隐晦的同情的看了李石一眼,就低下头去挤着眼睛笑。

马家大婶正好看到木兰眉眼的戾气,脸上的笑容一顿,拐了妯娌一下,马二婶看了一眼,示意大嫂别这么明显,就笑道:“木兰回来了,你看这就开始吧,只是你两个叔叔也没杀过猪,以前都是给别人打的下手,这也不会开膛破肚啊。”

木兰也只是过年的时候跟在父亲身边见过他杀猪,好在苏大壮也从不避讳她,也跟她说过各种猎物的处理办法,此时她回想了一下苏大壮的动作和顺序,就接过马铁手上的刀,道:“我试试看吧,马大叔帮我压住刀。”

马铁就知道木兰是怕自己的力气不够,连忙应了一声。

李江和苏文兴致勃勃的在一旁围观,还拉住兴奋地媛媛和阿桃。

李石则和马银招呼一声,拿了东西去府城,他得先去联系好卖家,他不愿将野猪交给屠户去卖,那样平白就要让利一两银子,如今就是一文钱对他们也很重要。

府城酒店饭馆很多,每天的消费也很多。

李石知道,那些大的饭馆和酒店都有自己的供货商,就算有优良的新货也轻易不会购买,因为这是牵涉到许多利益的事,采买一项油水向来丰厚,只怕是酒店饭馆的掌柜也不敢私自拿主意。

所以这类酒店饭馆不用考虑。

而那些小一点的却早早就囤货好,并不会冒险买下野猪肉,反而是那些中等偏上一些的饭馆酒店是李石的首选。

这类饭馆酒店的掌柜多是东家自己出任,所以拿得了主意,关键是遇上好的食材他们会采购,而如今快要过年了,府城又是灾后新喜,难免有额外收入的时候,所以李石都是直接找上他们。

当然,如果能直接碰上中户人家的采买就好了,这类人也喜欢给主家收罗一些鲜味,并不吝啬钱,比饭店酒馆还好打主意。

但李石并不奢望这样的际遇,这头野猪只要能以正常的价格卖出去就能赚上差不多六两了,加上剩下来的那些不好卖出去的部位也足够他们几个孩子过年了。

李石自然不能贸贸然的找上门,而是找了一直与自己有合作的宋屠户。他时常给几家饭馆酒店送货,认识的人多。李石并不担心他不帮忙。

果然,一听说李石想要通过他认识几个老板将手中的野猪肉卖出去,宋屠户也就犹豫了片刻就答应了,好奇的问道:“这头野猪也是你小媳妇打的?”

李石脸色微红,微微点了点头。

宋屠户虽然和鸣凤村的人不熟,但李石几乎每天都给他送野味来,他自然要私下打听一番,也就知道了李石的情况。知道他拿出来的猎物都是他未婚的小媳妇打的。

两家因为都没了大人,为了方便在一处过活,他也可怜他们,所以收他们的野味的时候没有特意压价。

宋屠户惊奇不已,“你小媳妇才七岁吧?”

李石抿嘴:“过了年就八岁了,虚岁就十岁了。”

宋屠户沉默了一下,问:“那以后再打到野猪这样的大物件你们还是要直接卖给饭馆酒店?”

李石皱着眉头沉默。

☆、46。第46章

宋屠户见了就松了一口气,脸上带着淡笑道:“这打理猎物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你们又只是半大孩子,只怕打理一次,不止耽误其他的事情,也会累坏的。”

的确,这次将猪肉卖出去后,还要请马家一家吃饭,不忙到晚上根本闲不下来,加上送出去的礼,小二百文是肯定的。

虽然给宋屠户打理会少一两银子,可毕竟清闲了不少,木兰还能停下休息小半天,还能做做衣服之类的。

李石有些心动,却不愿就这样让步,犹豫道:“只是我们都是孩子,并不能将猎物从林子里拖出来,既然请了人,难免就要再请他们帮忙打理了。”

宋屠户瞬间明白他的意思,道:“这个简单,回头你们只要有货拿不出来,告诉我,我替你们取去,你放心,价钱上不变,就当是做伯伯的怜惜你们。”

李石脸上露出了笑容,“只是这样一来,宋伯的摊子怎么办?”

宋屠户不在意的道:“我妻弟就在附近摆摊,回头叫他帮忙看一下就是了,而且我儿子也能出来帮忙,你只管放心就是。”

李石就又提了几个建议,比如,他家想留下野猪身上的骨头等物。

那些本就不值几个钱,而李石一家好像很喜欢吃骨头,买猪肉的时候常从他这里讨一些大骨去,所以他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俩人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宋屠户就尽心尽力的带他到一家酒馆的后门。

他时常给这家酒馆供货,量虽然不大,但因为他会说,所以和掌柜的倒也说的开,他消息灵通,知道这家酒馆这两天正打着野味的主意,他这几天还正在为李石提供的野味减少而烦恼,觉得生生的浪费这次机会,可这次李石直接提供了一头野猪,虽然这家酒馆不一定能消耗完,但好歹也可以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宋屠户很满意。

李石也很满意。

他和酒馆的老板谈了一会儿,对方表示只要猪肉是好的,他愿意买下半扇。

李石又和宋屠户走了三家,总算是将大部分的猪肉都提前预订出去了。

他给了宋屠户一百钱,这才急匆匆的回去。

而此时,马家兄弟也将野猪肉打理出来了,俩人将猪肉搬到手推车上跟在李石的后面送去酒馆和饭店。

木兰则留下和马家的两位婶婶做午餐。

请了马家四个人帮忙,怎么也要请他们家吃一顿。

木兰换了衣服就过去请马爷爷马奶奶和几个孩子过来。

马爷爷推辞道:“家里就有,你们吃就是了。”

马奶奶本来也想推辞,但见几个孙子孙女眼巴巴的看着她,话到底没有说出口。

木兰既然来了,自然不愿意这样回去,忙上前挽了马奶奶,“爷爷奶奶快去吧,不然李石回来见我没请到你们要生气了,快,弟弟妹妹们也一起去。”

几个孩子看了勉强起身的马爷爷一眼,欢呼一声跑在了前面。

马爷爷就无奈的瞪了几个孩子一眼,和马奶奶一起晃晃悠悠的往那边去。

木兰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更喜欢吃肥肉,所以她干脆切了两斤的肥肉给马大婶,又拿出两块带肉的骨头和黄豆炖了算作一道菜,剩下的事情就交给马家的两个婶婶了。

不是木兰不想插手,而是看了一会儿,发现她认为好吃的菜,几人未必认同,而李石在离开前也拉了她到一边嘱咐,“饭菜就让马家的两位婶婶做,你做的那些虽然好吃,但吃着不过瘾。”

木兰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这个时代的人喜欢吃油气大的东西,越是油腻腻的越是好吃(当然,富贵人家例外),也许是因为平时饿惯了,偶尔的一次就显得特别的好吃。

而木兰在马家两位婶婶看来还是孩子,因为他们家就有孩子与木兰同岁,所以也不愿指使木兰做事,只是让他们在外面玩。

李江和苏文看见木兰将马爷爷等人请来,忙上前招待。

马爷爷就看着彬彬有礼的两个孩子叹道:“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你看一样大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听话呢。”

马奶奶微微一笑,并不应声,在她看来,她宁愿自己的孙子不这么懂事,因为这些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不然谁愿意小小的年纪就像个大人一样操劳?自然是能偷懒就偷懒,能调皮就调皮。

见李家和苏家的孩子这样懂事,她一点也不羡慕,只是有些怜惜。到底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上头虽然有长兄长姐,但也还都是半大孩子。

木兰让李江和苏文招呼马爷爷和马奶奶,媛媛和阿桃则跟着马家的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自己则去拿了李石刚特意留下的猪肉去村长家。

在鸣凤村,他们可以不讨好里正,也可以和邻居交恶,但惟独不能得罪村长。刘村长能管理好人际复杂的鸣凤村,本事不可谓不大,而他能在众多老村子跟前还能为鸣凤村争取不少的利益,可见刘家的根基和刘村长的钻营。

好在他人还不错,所以和刘村长一家打交道并不困难。

而当初王柱帮李石选定鸣凤村也正是这个原因,到那些家族根深的村子,他们不仅要应付里正村长,还要应付当地的族长和各族民,一旦发生矛盾,村长和族长都是站在自家族人这边。

而在鸣凤村,刘村长一家虽然有几家亲戚,但也只是几家而已,村民几乎都是单独一家或几家亲戚一起,并不会发生几十户村民同族抱团的现象,而刘村长又能压得住局面,并不惧怕里正,所以他们只需要经营好与刘村长一家的关系就好。

不用多亲密,但是对方不对他们厌恶就好。

木兰亲自提了猪肉送过去,刘村长扬了扬眉,他并没有如外头的人一样看不起木兰,在他看来,李苏两家能走到今天,木兰的作用不下于李石。

木兰恭敬的笑道:“村长,我今儿猎到了一头野猪,快要过年了,给您和刘奶奶送一些过来,晚上打打牙祭。”

刘村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推辞,而是点头示意孙女刘雅上前接过那串猪肉,“知道了,多谢你们了。回头来找小雅玩。”

木兰看了比自己还高了一头的刘雅,微微不好意思的笑笑:“好,只要小雅不嫌弃。”

刘雅瞥了木兰一眼,淡淡的道:“你该叫我小雅姐姐。”

木兰从善如流的叫了一声“小雅姐姐”。

刘雅面上这才露出喜色。刘家男多女少,孙辈上更是只有刘雅一个女儿,所以刘家不像其他人家一样把女儿当成赔钱货一样使唤,而是疼爱有加。

而刘雅一直想要个妹妹,她最喜欢的就是听见女孩子叫她姐姐了。

刘村长摇头失笑,对木兰道:“过完年就开春,你们家那六亩地也要赶紧找人租出去了,不然开春不能下种,明年就没收成了。”又道:“一开春,学堂也要开学了,你们家的束脩准备好了?”

木兰忙道:“地里的事李石定下了,束脩也准备好了,只等学堂开课了。”

刘村长就抽了两口旱烟,沉默半响道:“我知道你们不是会种地的人,只是我们庄户人家要是不会种地成什么样子?李石要是决定不读书了还是学学怎么下地干活吧,总不能到府城摆摊一辈子吧,那是靠运气吃饭,到底不牢靠。”

木兰知道刘村长能说出这番话显然是对他们印象不错,虽然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却不能直接回绝,免得刘村长觉得他们不识好歹,所以木兰就应了一声,说回去后会和李石商量。

木兰回到家,李石已经带着马家兄弟俩回来了,马家两位婶婶也做好了饭菜,木兰在堂屋里摆了两桌,男人一桌,女人孩子们一桌,倒也热热闹闹的。

吃晚饭,李石又将给马家的礼准备好让他们带走,忙碌了一天的庭院就安静下来。

李江和苏文媛媛阿桃乖觉的上前收拾桌子碗筷,李石则和木兰进了屋。

李石从怀里掏出银子放在桌子上,道:“一共是六两三百五十文,将银子收起来,剩下的铜板就拿来过年吧。”

木兰好笑,“三百多文,年货还买不来一半呢,怎么过年啊?”

“回头不是还有卖对联的钱吗?你只管收起来,就算过不了也别用了,那是给江儿阿文读书的钱。”

木兰疑惑,“束脩早齐了,前两天淑女坊又卖出去三件衣服,足有十两银子,加上先前的我们家也有三十五两在瓮里了……”

李石看着高兴地木兰,微微一叹,“我李家先前出过四品的官,虽不大,但也算不错,但百年下来,如今也只能在李家庄种着几亩地了。”

木兰沉默。

“我祖父还在的时候,我家还有一百二十三亩良田,只是我祖父从小就开始念书,平时除了束脩笔墨书籍等的花销,并不奢侈,用度也就比我们现在略强一些,最多是为了应酬,多置办了几件衣服,但就是这样,传到我父亲手里的时候还是缩减成了六十二亩。”

“我父亲好歹年纪轻轻就成了秀才,免了他的那一份税收,又多了一份收入,但就是这样,读了十几年的书,又因为旱灾,传到我手上时也只有五亩良田,木兰,读书并不是你想的这样简单,只需要束脩和书费而已,笔墨纸砚这些自然是花销巨大,但这些统共算下来也不过占了一半,真正要花钱的却是以后他们的应酬和赶考需要的费用。”

“好在我们家现在离府城近,考试什么的都方便,要是还在李家庄,我都没有勇气一下子供两个孩子上学。”

☆、47。第47章

是啊,一旦出门,住宿吃穿都要用钱,而且同窗之间邀请聚会,你是去还是不去?

去了就要花钱,不去,你就比别人少了那点交情。

当官最少不了的就是人脉。

他们两家比别人家已经晚了许多,要是连这个也没有了,以后怕是在官场上更困难了。

木兰很讨厌这样的钻营,可苏文要当官,甚至要报仇,他就必须这样钻营。

“还有以后的人情来往,比如说书院先生过寿或其他时候,这些都需要钱。木兰,这些我们都要从现在开始考虑,我知道你心疼他们,所以我也不拦着你每隔一日就去买些肉回来给他们补身子,可再多的就没有了。”

李石眼睛看着外面,低声道:“你看村长家,他家如今日子过得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刘思成,三个壮年哥哥也只能供这一个弟弟读书,其他的孩子都只是送进书院学认几个字,就是我们家,现在也不敢让外人知道我们打算供两个孩子科举,不然……”不然外人铁定以为他们家多有钱,不然怎么可能供得了两个孩子读书?

科举读书和上书院是不一样的。

村里的书院只是让孩子们认得几个字,懂得算数,以后出去不至于被人蒙骗,一个孩子最多也就在书院里呆上三年就出来了,而要正经读书上学堂的,村里的书院只是一个跳板,一年或者两年后必定是要到府城里找书院上学的。

像村长的小儿子刘思成,现在就在府城的乔山书院读书,早两年就考上了童生,明年正打算考秀才。

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都只是上学认字。

而像何家这样贫穷出不起束脩的,则是将孩子放养在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