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美大唐-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都有计划地安置在经济的链条内,更壮大了国民经济。

大唐的殖民也不仅仅集中在前往北美的西海岸三州,此时实在有太多的土地,让人垂涎。东南亚三海外领是一个去处,而大唐在1780年的年底。也终于开辟了在南半球新的殖民地。

一艘五千多吨的船舶,缓缓地接近陆地。这里是澳洲大陆的西北部,另一个位面这里被称为达尔文港,唐人管这里叫做达闻,也算是取巧地命名方法。

移民船上有移民四百多人,数量并不算多,而由于他们是前往一个完全荒芜的殖民地,所以船上携带了大量的物资,以供应移民们的需要。移民中有一百多位是成年男子,其中首领则是从大唐军队退役的老兵,名叫常东润。他是跟周俊宝一批来到大唐的移民,后来加入了陆军,在服役期满之后,他不再服役,便退伍复员。

这批移民中有十几名汉子跟常东润是一样的情况,都是退伍的士兵,希望获得新的生活。他们也是大唐用来组织新殖民地的重要力量。退伍兵有纪律性,而且听从上级指挥,更具有军事能力,能够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

殖民船上的移民们还拥有不少的武器,用于狩猎和对付当地的土著人。按照大唐通常的殖民手段,在一个全新殖民区域的殖民点,都会组织民兵,如常东润这样的老兵,将会训练成年男子们使用武器,并在殖民点周围布置一些便于防守的工事。

这批移民中,单身比较少,大多数是家庭。就连常东润等退伍兵,也都是带着媳妇的,他们的媳妇基本上是刚找的。这批移民大部分来自川楚流民,常东润就是在等待移民的单身女性中,找了一个模样还算俊俏,一看就是******能生养的。她的这个老婆还带着自己的老爹和两个弟弟,现在也成了常东润的家人。常东润老父早逝,老母在前年也走了,家中还有一位长兄和弟弟。他长兄在不久前因为他的关系,也加入大唐陆军服役了,他弟弟自小聪明伶俐,被常东润带到珈州之后,便上了学。常东润对幼弟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中学毕业后考上大学,在大唐共和国内,大学生是要被各大企业单位抢破头的人才,更被视为是最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华人重视知识的传统使得常东润希望自己家也能出个学问家。

刚来大唐的时候,他也是个文盲,现在他也能认识两三千个字,算是个文化人了。不过他知道自己这点文化什么也算不上,所以他没有打算在军队中继续发展,而是想成家,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当初打了退伍报告之后,组织找他问他愿不愿意担负艰巨的任务,到澳洲大陆开辟殖民地,常东润想也不想就答应了。部队里的人从来不会考虑任务的困难,只要有任务,就是要上的。哪怕常东润已经退伍复员。

“姐夫,听说这地儿是有金子的,咱们都能淘金的吗?小舅子蒋三喜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很是活泼。

常东润道:“淘金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若是有些金沙,还好说,如果是在土里面,开采可是不易。而且金子是不能拿来当钱的,你只能花钞票。你要拿金子去换钞票,是要抽几成开采税的。不过,如果大家都不种地养猪,都去淘金,那么咱们吃什么?”

这也是大唐为了适应殖民地开发的需求而设立的法规,一些地方的金矿暂时无法用黄金公司大规模开采,而一些移民好运地得到了一些黄金,自然希望变现。只不过大唐有明确法规,即便唐元是金本位的货币,但铸币是被严格控制的。所以黄金在没有被铸币之前,仍旧是商品,而不是货币。黄金自然是可以换为唐元钞票,不过过程中还需要缴纳一笔黄金的开采税。当然对于移民来说,能够换钱就行了。

移民船抵达达闻,常东润首先带领一批民兵下船查看情况。看起来海边这一带并没有什么原住民。于是乎常东润命壮劳力们开始在选定的一块区域内,营造房屋。他们带过来不少建筑材料,除了木材之外,还有一些水泥之类。之后他们还需要在当地烧制砖石。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做好一切准备的大唐政府,在几个月前正式出版了一套丛书,名字叫《殖民指南》。这本丛书简直是包罗万象,总共分为四册,从多方面介绍了一群移民,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建立殖民点。

书籍从头至尾,把移民们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都讲述了一遍。比如在登陆后,如何选择一处安全的殖民点。包括背风、水源、躲避野兽等等,均有说明。它还浅显易懂地教会移民如何辨别矿物和土壤。哪些泥土是可以烧制建筑用砖石的,哪些土壤比较肥沃可以种植作物。在不同的温度带和气候中,应该建造怎样的房屋更加适合。另外关于如何跟原住民进行交流,如何辨别能够使用的野果,可能用得上的草药,需要避免接触的毒物,一些基本的伤病该如何处理,最后乃至遇到敌人的时候如何组织军事行动,如果殖民地被外部势力夺取应该如何应对保护自己。

可以说,这本书体现了唐人极高的智慧和文明程度。一经面世,便成为了任何移民团体,必须拥有的一套指导性丛书。甚至一些穿越众还戏称,这本书当做异界穿越指南够格了。同时,由于丛书涉及了众多知识,带有不少科普性,也成为很多普通读者的一般性读物。连白南都跟人开玩笑说,这部书应该被列为国家机密,小心保护。

常东润带领着移民们,在达闻劳碌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基本上建起了可供数百人居住的房舍。在此期间他们也跟当地土著发生了接触,不过并未产生冲突。当地是热带气候,热量比较足,能够一年四季生长作物,所以移民们又很快地种下了一批作物。

他们的仓库里储备着足够他们吃一年的粮食,而且遇到问题,他们还能够使用无线电向其他地方求助。虽然初代移民的生活是艰苦一些的,不过他们都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仅仅在澳洲大陆西北的达尔文,在1780年白南总共向大洋洲派出了总数为五千人的移民,目的就是赶在列强之强,对大洋洲宣称所有。澳洲大陆的悉尼,新西兰的南北二岛,还有新喀里多尼亚。

由于新喀里多尼亚盛产镍矿,所以实际上大唐在大洋洲第一批殖民点中最大的反而是这个面积仅为1。8万平方公里的岛屿。

374上海的生意(上)

马车悠悠地行驶在大路上,前面就是一座城市的剪影。。。√∟,车中的老板刘南浔开口对自家车夫道:“到了上海,你便看着车,上海市区里面不许马车驰骋,老爷我租一辆唐人的轿车去谈生意,你将车马寄存在那边,随我进城。”

车夫答应一声,刘南浔又有些憧憬地道:“什么时候咱们杭州城也能跑轿车,老爷我便也买一辆,你也不必再喂这牲口了,直接给我开轿车就好。”

车夫也有些怯,道:“老爷,这唐人那轿车好喂不好喂啊,驾车跟马车有什么区别吗?”

刘南浔嗤笑一声,道:“轿车是机械之物,又不是骡马牲口,不吃草料的。”

车夫憨憨地笑道:“那岂不是很是省钱?”

刘南浔嘿了一声道:“一辆轿车少说也要一千两银子,堪比一批宝马了。倒是里面倒是比马车舒服得多,若是讲究些,还可以弄个真皮座椅,可惜略嫌局促了点。大一些的恐怕也是有卖的,就是这价怕更贵。轿车虽然不吞草料,但却也要饮油的。”

车夫惊道:“居然是吃油的吗?这可要比草料贵得多啊,小人一家从年到头吃不了三两斤油,这轿车得吃多少才足?”

刘南浔有一种自己见识多的炫耀感,道:“轿车吃得油,跟人吃得油是不一样的,那是汽油,不过却也不便宜就是了。”

说话间到了上海市郊,这里有一座很大的骡马场,凡是进城的人。牲口是不许进城的。以防受了惊吓。伤了人。刘南浔上次来上海还抱怨不方便,这时候却巴不得舍了自己的马车。来到这骡马场,刘南浔已经轻车熟路,骡马场外面有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写着如何办马车的寄存手续。刘南浔第一次来的时候,便按照这个告示牌上的流程办完了手续,后来他发现上海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告示牌,觉得颇为方便。用后世的话来说就叫人性化。

此时大门口有一个跟刘南浔年纪相仿的商人,一身马褂长袍,头戴瓜皮小帽,脸色有些焦灼,道:“这怎还有这般的规矩,马车不许进城,那人进城后就凭着一双脚板干走么?”

刘南浔听他口音也是宁波一带的,上前拱了拱手,道:“这位掌柜,却不必如此心焦。这城内虽不许行马车。却能租得轿车,处处通行。安稳舒适。另城内还有所谓公交车,一车可乘数十人,只取1分唐元的车资,也是简单。”

那商人也抱拳道:“在下宁波布商宋忠桥,敢为兄台高姓大名?”

“敝姓刘,名南浔,在杭州做些杂货生意。”

宋忠桥问道:“刘兄先前来过上海了吗?”

刘南浔道:“一个半月之前,来上海做过一次生意。我是听说唐人卖许许多多奇巧玩意,更多吃食点心的花样,这边来上海买了一包糖果、零嘴,想不到在杭州卖的还不错,这番准备多进一些货。”

宋忠桥道:“在下是第一回来上海啊,刘兄有所不知。在宁波做布匹生意的布行,也就那么几家,宋某承祖宗恩泽,勉强支撑家业。往常都是到乡下,去收土布,然后自家染坊印染,却是没有想到,两个月前,我们宁波另外两家布行,突然售**我们收布成本还低的布匹。而且这布匹质地相当好,样式也多,一下子把我们宋家布行的生意全给抢走了。宋某这头发都快愁白了,多番打听后,这才知道,原来那两家布行的掌柜,都到了上海,寻了唐人的布商,进了便宜的货,拿到宁波去售卖。为求生计,宋某也不得不来宁波,寻些门路啊。刘兄先前已然造访上海,想必认识了些人,不知有没有能介绍的布商啊?”

刘南浔道:“对不住,小弟主要还是做些杂货,这布匹上的生意不太懂得。不过宋兄也不必慌张,这唐人以工商立国,不似这大清朝,对咱们商贾是百般轻贱的。特别是那唐人官府,都是帮着商人做生意的,这事儿去问他们官府,自然有能帮衬的地方。”

宋忠桥大惊:“怎么可能,咱们要进货,问官府官府能管咱们吗?不会被他们拿杀威棒打出来吧。”

刘南浔笑道:“不会不会的,也罢,这回小弟也想多进些杂货,也是要去问问门路的,不然咱们二人便通行吧,正好租一辆车,也省了些差旅钱。”

宋忠桥连忙拱手称谢。

两人唤了家人伙计,刘南浔吩咐自己的车夫带着宋家的伙计同去一处“汉庭商务酒店”,说完事儿之后去酒店找他们。办完了寄存马车的手续,之后,刘南浔和宋忠桥则进了城。宋忠桥还一脸茫然间,刘南浔站在路边一招手,便见一辆黄色的轿车掉了个头,停在了路边。

里面坐着一个黑色正装,带着白手套的司机,下车来帮二人拉开车门,问道:“二位要去哪里?是单程还是包车?”

刘南浔道:“劳驾,去上海商馆,我们包车。”

司机点点头,道:“好的,包车的话,一天的费用为5唐元。”

宋忠桥慌道:“我这随身带的都是银两,没有唐人的钱币。”

刘南浔道:“这不碍得,大唐商馆旁边就有一家钱庄,可以将银子换成大唐的银票,嗯,他们貌似叫做钞票。”

宋忠桥松口气,这才跟着刘南浔上车。二人坐在后座,宋忠桥坐在车里,一脸好奇的样子,四处打量着。

“早听说唐人有车无马自行,今日得之一见,确实神奇啊。”宋忠桥感叹道。

刘南浔笑道:“这车要跑起来,比马车稳当得多。而且能持续奔驰,跑远路的话,比马车要快呢。”

宋忠桥连连点头:“唐人造物之巧,却是令人瞠目结舌。却也不知道这车子不用马拉人推,是如何跑起来的。”

刘南浔哈哈一笑道:“这个我也弄不明白啊,据说是机器,其中必有各种道理,只是我等浅薄,并不知晓。”

375上海生意(中)

刘南浔和宋忠桥称出租车来到了大唐商馆。这里的正门颇有传统建筑的风范,对称设计的飞檐门楼,高悬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唐商馆。可是在门外却又有一块竖立的布告牌,上面标着:大唐共和国上海特区商贸发展局。

这里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其实完全是为了照顾清国的客商,试问哪一个清国商人能够明白大唐商贸发展局是干什么的,但是上面写大唐商馆,他们多少知道里面应该能找到做生意的门路。

宋忠桥一看大唐商馆四字,顿时略有安心,问刘南浔道:“此处便是大唐商人汇聚之处吗?”

刘南浔笑道:“倒不然,这里实际上是大唐官府的一处衙门。大唐官府设置繁多,几乎事事都要管,不同的衙门管不同的事情,我上次来上海,曾与一大唐官员对谈,他称大唐立官府不叫官府,而为政府,不突出官这一字,而突出政。官也不是民的父母官,政府所行之事,尽皆便民而利国,民若有患,则政府须管。”

宋忠桥叹道:“这大唐风物,果然与我们大清十分不同啊。倒是听说,这朝廷新政,也有许多从大唐承袭过来的制度,宁波府的官衙已经不管断案了,据说要建一个宁波府大理院,负责断罪。”

刘南浔却不在意道:“我瞧着朝廷这新政,搞不成几分的,那些个地方官,还不顾得都是自己的升官发财。哪能晓得这新政的真意。”

两人说这话,就进入了大唐商馆。只见商馆内人头熙熙攘攘,宋忠桥惊道:“居然这么些人?”

刘南浔道:“可不是,整个江南甚至江南之外的商贾,都跑来上海想要承接一项大唐的货物回乡去贩卖呢。这时节,只要能够握住一项大唐的商货,保管用不了一年时间就发财了。”

宋忠桥听了这话。眼中射出更加炽热的光。

门口站了一个二十余岁的大姑娘。一身制服,对进门的刘宋二人道:“两位先生,请问是否有预约?”

刘南浔拱手道:“这位女大人,我等并无预约。”

那姑娘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二位是一同咨询呢,还是分别咨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