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雄人间庄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建雄人间庄子-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这只鸡总以为自己很强,看到鸡就想斗,看到影子就叫,越没水平的人越虚张声势。后来,这只鸡不再浮躁了,它便有了霸气。霸气是它后天所得的吗?非也!霸气是它的真实水平。可见,只有杜绝庸人自扰,方能发挥水平。
  对心魔的消极影响,庄子的批判是不遗余力的。对于心魔,他并未全盘否定。他不赞成只强调心理修养而不注重形体关注,或只注重形体健康而不注意心理修养。单豹与张毅的命运就是两个典型例子。
  鲁国有个叫单豹的人在岩穴里居住,在山泉边饮水,不跟任何人争名利,活了七十岁还有婴儿一样的面容。但有一天他不幸遇上了饿虎,饿虎扑杀并吃掉了他。另有一个叫张毅的人,那些高门甲第的富贵人家无不趋走参谒于他,可他活到四十岁便患内热病而死去。单豹单单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可是老虎却吞食了他的身体;张毅单单注重身体的调养,可是疾病却侵扰了他的内心。
  只注意心理而不注意形体,往往被心魔控制,吃力不讨好。有个叫东野稷的人很善于驾车,驾车时进退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转弯时能形成规整的圆形。鲁庄公认为就是在纸上画图也不过如此,于是要他转上一百圈,结果失败了,因为转一百圈已超过马的体能,东野稷的马力气已经用尽,所以必定会失败。
  心理不能盲目控制形体,毕竟形体有个度的限制,应该量力而为。同样,只顾形体而不注意心理也不行。心魔是一个暗示,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醒你,过分相信不可取,全然不信也不可取。
  想到这里,就可明白《达生》的主要意思了:要想保留本性,通达生命,就要注重心理生理的平衡。对积极的心理我们要利用它,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去创造价值;对消极的心理我们要警惕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谨慎对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要顺应形体,不要盲目消耗形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生命的神奇。
  第二十讲 出头鸟尤需低调 ……《庄子o外篇o山木》解读
  午夜读完《山木》,不禁感慨人间无处不凶险,人生无时不面临选择。
  从前有两兄弟,生不逢时,其时朝廷昏庸无能、百姓揭竿而起。八九岁时,父母在战火中死去,于是两孤儿跟随起义军浪迹天涯。他们坚强而努力。哥哥虽然只比弟弟大一岁,但无时无刻不想着弟弟,总是把分配给自己的馒头和咸菜分给弟弟一半。

  第43节:出头鸟尤需低调(1)

  两兄弟练就了一副好体力,为杀掉昏君给父母报仇,他们都很忘我;但相比起来,哥哥要比弟弟勇猛,而弟弟要比哥哥聪明;哥哥擅长身体比拼,弟弟擅长运用智谋技巧。两人跟随主力四处杀敌,就在起义军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强大时,兄弟俩也成了起义军中的干将。
  在战争中他们总能一次次地幸运脱险。枪打出头鸟,起义军的头领被皇帝的军队射杀,军师又被另一支武装劫持了,起义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于是哥哥被大家推选为将军,弟弟则为军师。
  兄弟两人合作,虽然历尽坎坷却无往而不利。两年后,他们终于杀入皇宫。没过多久,哥哥做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哥哥夜夜不得安宁,他不知弟弟服不服他。按照弟弟的才干,他才是一国之君;但看功绩,皇位则非自己莫属。有一天,哥哥把弟弟叫了过来,说有个大臣对他们兄弟不服,要拉拢其他人推翻他们兄弟俩。弟弟一听,急了,决定想一个办法杀掉这个大臣。
  就在弟弟苦心思索有什么妙计时,哥哥命令手下把弟弟绑了起来,处以极刑。弟弟正摸不着头脑时,哥哥发话了:〃我是代表国家处置你!如今天下太平,各大臣齐心协力,而你却蓄谋祸害我的大臣。〃弟弟哑巴吃黄连,死在断头台上。
  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结果大致一样,只是形式不同,很难说是哥哥聪明还是弟弟聪明。弟弟不聪明他们就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单凭匹夫之勇终究成不了大事。哥哥呢,他若不聪明就不会那么轻易地灭了弟弟。
  《山木》给我们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如何看待〃聪明〃的故事。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常常有伐木的人经过树旁却没有人动手砍伐。庄子问他们为什么不砍树,他们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朋友:〃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朋友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不成材的树与不会叫的鹅一般的无用,命运却截然不同。树因无用而免遭砍伐之灾,而鹅却因不会鸣叫,而死于屠刀之下。乍一看,会觉得这两个例子是本质一样而结果相反的例子。但我觉得《山木》中所说的选择是一种最简单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和有用无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试着从人对事物的利用手段来看,一切就很明显。树无用,是为了存活,因为人对它的利用就是让它死,把它做成家具;而鹅呢,人们利用它就是饲养它,不会叫的鹅不正常,人必定会先宰了它。
  庄子的意思是,有才华,还要足够低调,才能保住形体。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去经历,纸上谈兵是毫无效果的。在《山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君的冒险。
  鲁侯向市南先生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市南先生说:〃在遥远的南方有个城邑,名字叫建德之国。那里的人民纯厚而又质朴,没有任何的私欲;他们知道耕作,却不知道储备财物,总是希望能帮助别人,却从来没想过要得到报答。在知书达理的人眼中,他们不明白义的至理,不懂得礼仪的规程;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竟能比我们都接近于大道;他们生时自得而乐,死后便安然入葬。我希望国君您也能暂离国政、放弃世俗,从此循大道而行。您不妨去那个国家取取经吧。〃
  鲁侯说:〃我也想去取经,但是通向那里的道路遥远而又艰险,还有江河山岭阻隔,又没有可利用的船和车,我该怎么办呢?〃市南先生说:〃只要你放下你的高傲,与百姓为伍,便有人帮你了。你不要过于执著,思想灵活点,这就是你的'车船'。〃鲁侯说:〃虽然这样,但我还是很害怕。那里的道路幽暗漆黑,不知道有没有野兽蟒蛇?路途那么遥远,又没有人居住,我和谁做伴呢?我没有食物,又得不到身边人的帮助,我怎么可能到达那里呢?〃 市南先生说:〃没有食物,就要求国君您想办法减少您的耗费,同时还要节制自己的欲念。做您最应该做的事情吧,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太多的粮食也没关系。您要有毅力,当您渡过江河就能看到大海了,海之大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您越向前行就越发不知道它的穷尽。然而,当那些送行的人都从河岸边回家了,这就意味着您也离他们更远了!所以说,统治他人的人必定会劳累伤神,受制于别人的人必定会忧心不安。从前的尧从不役使他人,也从不受制于人,所以他是圣明的。我希望您也能减除自己的劳累,除去自己的忧患,独自顺应大道的引导而遨游于太虚的王国。

  第44节:出头鸟尤需低调(2)

  〃再给你举个例子吧。我们乘船渡河,这时要是突然有条空船碰撞过来,即使心胸最狭窄、性子最急躁的人也不会发怒;倘若有一个人在那条船上,我们就会大声呼喊喝斥来船后退,喊了一次没有反应,喊了第二次也没有反应,于是第三次就必定会骂声不绝。刚才不发脾气而现在却发起怒来,那是因为刚才船是空的而今却有人在船上。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能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就任谁都不能伤害他了!〃 《山木》用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没有不吃苦就能获得幸福的捷径。君主要治理国家,首先要勇于自我冒险,你不以身作则去吃苦,百姓会服你吗?天下会顺从你吗? 等大业已成、国家建立后,做君主的就应该注重个人修养了。在《山木》中庄子对〃贫穷〃与〃疲困〃有个分辨。贫穷,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匮乏,是清贫的意思。在西方哲学中,贫穷意味着修炼、禁欲与简单生活。而疲困则是心理的空虚,软弱无力,既没有特别想要的,又没有特别不想要的。庄子为君主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君主要贫穷,要磨炼自己,但不能疲困,不能心无壮志。
  有心有才的君主经过不断的努力,让国家繁荣富强了,这时就要提防了。庄子所说的〃提防〃是有深意的,你要提防别人,却不要祸害别人。对一个国家来说,必须要和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交流,同时又要提防他们图谋不轨。
  《山木》在最后大谈特谈友情。友情是一切情感的根本。同一社会契约下的两个公民,因为有了友情,才会产生好感,才会共同去完成某件事。友情再进一步就是爱情,爱情有了结果,出现了生命的精彩,于是才有了亲情。
  这里有两句话最让人深思。第一句是:以利益为基础而结合到一起的人,一遇到困穷、灾害或者危难就相互抛弃了;以天性为基础走到一起的人,遭遇到困穷、灾害或者困难却依然可以相互帮助和取悦。第二句是:不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处是相当困难的。
  先说第一句,它出自一个典故。有一天孔子问桑说:〃我两次在鲁国授课被人驱逐;在宋国的树林里休息又受到砍树的惊辱;我在卫国被人拒绝接纳;我流落到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蔡间还受到了围困与纷扰。天啊!为什么我会遭到这么多的灾祸?现在我的亲朋故交都疏远我了,弟子友人也离散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桑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林回逃亡的故事吗?林回逃亡的时候,不要价值千金的璧玉,而是背起婴儿就跑。有人议论说:'林回是为了钱财吗?可初生婴儿的价值比起千金的璧玉来未免也太少了。他难道是为了怕拖累吗?可带着初生的婴儿就一定要负责照顾和看护,这样说来婴儿的拖累又太多了。然而,林回竟然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却背起了婴儿,到底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只有利益的关系,而这个孩子跟我却是天命的关系。'因为利益关系而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而以天命、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依为命。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太大了。君子们的交情看起来平淡得跟清水一样,而小人们的交情却甜得像甜酒一般;君子淡泊名利却心地亲近,小人表面甘甜却利断义绝。凡是无缘无故就能接近相合的,最后也一定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孔子说:〃我知道了,我由衷地感谢你的指教!〃此后,孔子便终止了学生的学业,丢弃了书简;学生也不必再向他行揖拜的礼节了,但学生们对老师的敬爱却更加深厚了。
  第二句话出自颜回与孔子的对话。
  颜回问:〃为什么说不接收他人的利禄会比较困难呢?〃孔子说:〃你新官上任时,会觉得办什么事都很顺利。慢慢地,就得到了爵位和俸禄,接着你会发现奖赏会越来越多。其实这些外物带来的好处本不属于你,只不过是你的机遇好,刚好赶上这些横财。我们读过书,都知道君子不会做强盗,贤人也不会去偷窃。如今我却要如饥似渴地获取外物的利益,这又是为了什么呢?所以说,在鸟类里,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了,燕子目光敏锐,它们看到不适宜停歇的地方绝不会再看第二眼,即使食物掉了也会舍弃不顾决然飞走。燕子很怕人,却能安全自如地进入到人的生活圈子中,那也只不过是将它们的巢窠暂时寄于人的房舍中而已。〃

  第45节:因怂恿而妄信(1)

  也许有点残忍,但我还是把这段话理解成孔子对友情的认识:友情是一种关系,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山木》讲的不仅仅是树木怎么存活于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阐明了木与木、树与树的关系问题。
  在这一点上,古代中国的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哲学主要有儒家道家两大流派,强调的是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应该怎样发展自己、保存自己。而西方哲学则是更多地强调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点说,中国哲学强调自我,讲究个人精、气、神的修炼;而西方哲学的立足点则多半在于社会制度、社会契约、社会良知等方面。所以,我们在读《庄子》时往往只想到自我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读《山木》时,我不禁想到《柏拉图对话集》中的《吕锡篇》(亦叫《论友情》)。庄子不可能知道苏格拉底,然而在这两位智者的思想中,我竟然看到了几乎相同的耀眼火花。
  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功利的,友情的建立是有目的性的,是出于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进一步说,友情是你对别人的一种欣赏、喜欢或爱慕,而这样的爱却是出自你想利用他、和他一起完成某种事业的欲望。于是,从价值上看,友情是两个人相互利用与被利用的结果,是两个公民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转化、弥补与创造。
  在《山木》中,庄子借孔子的话说明了这一点:你想不受天地的损害容易,你想不受别人的奉承贿赂却很难。因为你不能阻止别人利用你,他们一旦看到你的价值就会千方百计拉近彼此的距离,到时候,人世间的你争我斗就会无法休止。
  正因为友情伟大,所以友情可怕。庄子让我们看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景。当你失去利用价值,或者威胁到他人的价值时,你就要小心了。
  然而,我宁可相信故事中的那个弟弟是因为爱而选择了幸福地死去,也不愿相信他是愚蠢的。人世间有那么多爱、那么多恨,但爱始终比恨多一点点,正是因为多出的这一点点,爱化解了恨。
  第二十一讲 立得定,才不致因怂恿而妄信 ……《庄子o外篇o田子方》解读
  已不止一次听人说这是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