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语力-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年过去了,今天在孔健先生的邀请下,于丹教授终于又来访问日本,并且还做客我们福岛广播节目。下面我首先将于丹教授的简历介绍给大家:
  于丹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2006年10月1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解读《论语》一周,受到中国亿万观众的欢迎。其播讲内容由中华书局整理成册出版发行。未曾想,一炮打响竟销售了数百万册,再加上“盗版”就有1000万册,随后她又讲“庄子”,《〈庄子〉心得》又发行了二三百万册。所以,我称她为“女孔子”。下面先请客人于丹女士登场,并请孔子的子孙、第75代当主孔健先生,边参加节目边为于丹教授担当翻译。
  于丹:日本听众好!我是于丹,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荒井议员的老朋友,去年,我们在东京相识。我们都是《论语》的爱好者,今天很高兴来到福岛广播做客,来跟大家打个招呼。
  孔健:大家好!我是大家所熟悉的,与荒井议员共同主持《周末论语》的孔健。今天来到这里,我联想到与荒井先生共著的那本书的题目《扶桑聚友  感悟人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请于丹教授第二次访问日本,让我想起去年成田机场分手时的那段情景。于丹教授分别时对我说:“孔先生,谢谢你的热情款待。我不知你为何如此真挚,用心做到周到无比。”我回答说:“我应该感谢你,于丹!是你把我的老祖宗请回来,让《论语》重新回到中国人民心中。穿过2500年的空间,我是代表孔子来安排这次感谢于丹之旅的。”所以今天在此,我再次感谢于丹教授找回《论语》并普及到今天的中日两国及世界。
  荒井: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日前在日本由讲谈社出版了。见书如见人,大家读一下就会像见到了于丹女士一样,亲切无比,感人至深。孔健先生,这本书是二月一日起在全日本发行吧?
  孔健:是的,历时一年的精心推敲翻译,终于与日本读者见面,明天起在日本全国各书店同时开始销售。
  荒井:我说过,于丹是日本人最好的中华思想和中国哲学的料理大师。她让我们走近了2500年前的孔子,并为我们日本人提供了最好的人生教科书。下面请于丹女士讲一下,《论语》对中日影响的共同之处,利用《〈论语〉心得》她想向日本人传达什么信息?
  于丹:我想中国和日本都是东方民族,对于儒教都有共同的亲切感,共有做人行事的道德水平。我们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使不读《论语》,也是感知在日常的生活中。但是进入到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受到了很强的文化冲击,包括西洋的发达,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视播放的各种广告,消费种类丰富,物质更齐全,选择多样化,但我们心灵不见得很快乐!因此,就要为抚慰心灵、充实人生,去寻找有价值的文化精神来补充、强化。
  荒井:物质越多,越眼花缭乱;选择越多,越心中迷惘。人颓废了、健忘了,当今时代信息泛滥,鲜活又亲切的庸言庸行,任谁都能学到。所以,今天日本人再读于丹的《论语力》,倍感真切动人之处,就在于她用朴素的哲理、感人的故事、动听的心语把孔子请了出来,与我们相互交流,她不是填鸭式说教和强行教育,而是对话式、情景式的活学活用的现时生活剧。我很想知道于丹教授讲《论语》要达到什么目的?
孔子是东方的太阳(2)
于丹:我们现在虽然已经远离孔子时代那种纯朴简单的古代生活方式,但没有离开那样一种情怀。其实《论语》告诉我们去穿越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候,就像看到日本秋田的那皑皑白雪一样,有着一种生命的惊喜,有着一种天真,可以让我们投入,可以让我们更有精神、有力量。在我看来,《论语》完成的是一种唤醒。就是说在我们中日两国或东方人心里一直埋藏着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血液中一直融动着的文化传统,能够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去把它唤醒、激活,这就是我今天解读《论语》的目的所在。
  荒井:于丹讲《论语》是那样有滋有味、有血有肉,让人一听即服,一听即成为孔子思想的俘虏,或者说像儒家的信徒一样。中国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人讲“左手算盘,右手论语”。讲《论语》或是讲孔子的哲学、儒家的文化,把日中两国人民融合在一起。所以说,去年福田首相访华,首选访问地是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福田首相认为,要解决好、沟通好、完善好日中关系,其关键或称作钥匙的就是《论语》,日中两国永远和好的最大中介人就是孔子。日中是无法改变的一对近邻,我们同在一列###上,它的牵引力就是《论语力》。
  于教授讲天地人、讲仁爱、讲和谐,其实就是告诉中日和世界人民,不能再有战争,要永远和平。所以,这次中国奥运会的五个口号,全部选自《论语》,即: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礼之用,和为贵。
  ③德不孤,必有邻。
  ④四海之内皆兄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我想请问于教授,如果可以任选其中一句,你选哪一句呢?
  于丹:北京奥运的五句口号,想必都是各位听众所熟悉的《论语》名句。刚才荒井议员讲的中日关系正是我们在血液中有这样一种缘源,所以有时我们因为《论语》而比其他国家更近一层。
  在秋田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为我穿针引线的是佐佐木正光先生。他对我热情友好,那种方式类似古老乡村的相识相交,让我非常感动。有一天闲聊时,孔健老师说:秋田的柿子好吃。我说,我最喜欢柿子饼。佐佐木先生得知后,马上让他夫人从家中赶赴机场,送来了许多自家亲自晾晒好的柿饼。
  荒井:这场面着实让人感动。
  于丹:是的,这样的朋友没法用金钱去衡量。这不是现代人的,也不是国际化的,但却是一种最恒久、最真诚的,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中讲的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仁”,即二人成人。我们中日两国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结成非常美好的仁爱关系。我想《论语》已经2000多年了,可能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本最长久的畅销书,世界还在发展变化,但《论语》一直随着时代发展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应用。所以我们今天应该以仁为本,以爱为纲,让每个人都感到生活在今天,是和谐的温暖,仁爱的火热,让四海之内皆兄弟。
  荒井:节目录完之后,我带领于丹教授前去拜会了福田首相。于丹教授送上她的中日文版《〈论语〉心得》和她的书法作品——“礼之用,和为贵”;孔健先生送上了他的中英日译的《论语》和他的书法作品——“道”。看到一个“道”字,福田首相感慨道:“道不远人”,在日本也会和中国一样兴起《论语》热的。首相很真诚,平易近人地与我们畅谈了三十多分钟。在处理国家政务的百忙之中,身为首相出面接见来自邻国的女教授,可见他对《论语》、对孔子的感情。还是用他的题词作结束语吧:
  “和为贵”日中携手共同双赢;
  “温故创新”让两国发展得更强更好!
  (里村:日本幸福科学出版社《心学》杂志总编辑)
  
里村先生访谈于丹(1)
——在中国为什么《论语》这么火?
  里村:于教授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现在兴起的“儒学热”的?为什么单单是你讲完心得,能让《论语》这样火呢?
  于丹:你问我《论语》为什么这样火?同样,也有人问过我怎样看待“于丹热”。我同样以一种谦逊的态度来对待,讲《论语》本来就是我率性为之的东西,就是我本着快乐和真诚所做的事情。它在客观上可能造成了另外一种效果,但是没必要说一开始非要刻意如何的。我只能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抉择,是由本世纪初的特殊外在机缘和内在机缘的巧妙碰撞、结合而成。
  从外在来讲,自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转型之后,经济大发展了,各式各样的文化都进来了。物质文明迅速发达起来,人们突然处于一个可以进行多元选择的环境之中,不免会产生很多迷惘和困惑。就是说,文化多元,困惑也多元,所以人人都有需要,每人心中都需要一个“孔子”。
  从内在来讲,我们的文化判断的价值多元化,使得大家想要找到一种选择标准。而这种选择标准是我们血液中共同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又是每个人无法拒绝的。正是这种中国人或者东方民族一个内在的心理依据,所以才需要从头寻找自己的经典,让我们面对整个世界,去找到固定的一个支点,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生命要有定力,我们需要坐标,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
  说到我在电视上讲解《论语》,因为在《百家讲坛》上恰恰是由我出来讲,我想,如果不是我而是别人来讲,也会是如此(效果),《论语》也会热起来、火起来。因为大家这种对国学的热情和向往已经积淀了若干年,犹如蓄积已久的火山,一触即发。
  里村:虽然是这么说,可毕竟是你通过电视台把《论语》说活了,点燃了这座火山。就是我们日本人读起来也倍感朴素、亲切而且通俗易懂,说白了,可以让我们活学活用。虽然日本研究《论语》的书多得很,但是像你这样地诠释、解读,的确很有说服力并且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你是基于《论语》本身的魅力还是巧妙利用了大众传播的工具?
  于丹:坦率地讲,兼而有之。“道不远人”,《论语》本身非常通俗易懂,而传播技巧就在于我把它跟今天的生活联系到一起,直指人心,我的解读方法为了给普通百姓一种信心。因为我本身虽然是教授,可并不是研究国学的教授,而是讲授传媒学的。大家看我的书会感觉到与以往专门解释《论语》的书有些不同,因为我不是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去诠释,而是从其外部进行拓展,把一些经典理论化成生活小故事让大家能够自己去感知、感悟。
  进一步说,解读《论语》就是还原经典的朴素意义,而不是站在儒学的角度去做静态展示。为什么我的书中文版名叫做“心得”?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己所得,千万人有千万人的所得,那么这种心得的延伸首先作用于人心。比如中日两国人民都喜爱《论语》,并且经常去学习、感悟它,这就会形成我们共同的心得。
  里村: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集,经过于丹教授的解读,给现代的人们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人生教材。我们日本人都把孔子比作是至高无上的圣人,是万众敬仰的圣贤。那么,在于丹教授你的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
  于丹:我可能跟你们不一样。在我眼里,孔子不是一个我敬仰的圣贤,而是一个我喜爱的朴素并且温暖的长者,他为人特别厚道,对人不尖刻,一向以“恕”道对人,即宽恕包容,《论语》中描述过这样的情景。孔子不爱说话,有一次他上课时感叹:“予欲无言”,即我不想说话了。学生问:老师你不说话,“小子何述焉?”即我们转述什么呢?孔子淡淡地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焉?”孔子就是这样,身体力行胜过言传。
  孔子是一个有道德心的人,他身上永远有一种温暖的光彩,所以他才能穿透千年的尘埃,总是能给予我们以心灵的抚慰和温暖,他是一个最朴素道理的昭示者。
  里村:前不久,日本一家新闻报道说:中国开始复古,于丹讲经要复兴古代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条报道的呢?
里村先生访谈于丹(2)
于丹:我从来不认为古代文化会消亡。应该说,古代文化见之浩繁,也有诸多层次,不是说所有的文化研究都能收到复兴这个概念的,我们只能让大家对国学——这种中国人血脉的源头,能够心存牵绊,能够在21世纪我们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时候,找到中国人朴素的人生坐标,找到心中的一种生活原则。
  里村:中国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源自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仁”、“义”、“礼”、“信”思想,也是中国现代领导人重视儒教的表现,那么,你如何理解《论语》经典的现代意义?
  于丹:有一些真正的经典,它不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因为它许多东西是关乎人情的,比如说《论语》,它的核心就是仁爱,而且讲的是和谐,即将心比心。其实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困境和问题,如果今天在《论语》中找到一种朴素的化解方式,就可以让大家生活得更自信,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所以,中国的经典是以一些非常简单朴素的句子,在诉说着一些恒久的、隽永的道理,指导我们今天人生的去向。我想,认知心灵,从古圣先贤那里找到一点简单道理,以生活为依据,这就是今天重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里村:正是《论语》的能量与于丹心得的能量集合,才产生了中国今天这种“儒学核反应”的聚变,并且影响到日本。有人说,于丹给日本人送来了一剂“汉方汤药”。于丹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当今人们的心灵缺乏某种抚慰,精神上存在着某种饥渴。有人说你是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名中医”,可以治好日本人的“心病”和“现代病”。
  于丹:你过奖了。我想这不是我本身有多大能量,是《论语》本身有如此大的价值。我曾说过:《论语》的温度是不烫手也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定。我喜欢的生命的质感永远是温暖的而不是火热的,因为骤热就意味着骤冷。我们已经经不起这种大冷大热的非理性的热狂。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说到影响,我要感谢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因为我在电视的平台上去讲《论语》,而电视又是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进行传播的,所有的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