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头疼啊,这些个世家,我就知道他们不会这么简单。不闹事还好,要是闹事,可不比什么农民起义,他们的危险要大得多了。”陆承启只觉得一阵头大,颇有点老鼠拉龟,无处下手的痛苦。

这些内心活动,当然不能被许景淳得知。陆承启听后很久,才问道:“许卿可有计策?”

许景淳只有一把口叫得响,计策他还真的没有。在他看来,不过是打上门去就行了,一些败落的世家门阀,还扛得住一个大顺朝廷吗!扛得住十万大军吗!

可现实是,没有罪名,没有证据,贸贸然捉人,恐怕会适得其反。许景淳再蠢,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沉默了一下,说道:“臣并没有办法,不过,臣还知道,这些世家勾结了先前贩卖私盐的贩子……”

贩卖私盐,对来自后世的陆承启,这是多么遥远的一个词。他居然再次听到了这个词语,也证明了古代的食盐的利润,在官营之下,是多么的暴利,以至于有人于性命不顾,也要顶风作案,贩卖私盐。

而陆承启开放盐场之后,盐价一跌再跌,还是没有盐够卖。其中的原因,除了道路难行,运费昂贵之外,更多的是因为途中蟊贼众多。这些蟊贼,说不定就是私盐贩子。

陆承启早就接过监察士的暗报,在大顺沿海,有不少武装的私盐贩子。他们一般对民众秋毫无犯,只是卖盐,先前只有官盐的一半。

两浙东西路、临安府、平江府、绍兴府、松江府、益都府等地沿海的贩盐团伙更是嚣张,甚至形成了生产、贩运、分销、供给、保障的运作体系,整个规模都覆盖到了太原府周遭。首先就是沿海的盐民会为其提供廉价的盐产品,然后盐被通过海船近海航行到其他沿海地区。在河流入海口还有准备好的小船,负责河流运输和终端销售,然后再将所获钱财上缴,由团伙统一分配。这些贩盐团伙甚至在沿海的岛屿建立自己的生产、生活基地,与大顺厢军进行长年的武装对抗。

针对这种私盐贩卖猖獗的情况,朝廷也是多次下发诏令,要求地方官进行剿灭。甚至先皇时便宣布,凡是剿灭私盐团伙并且一次性获盐一万斤以上的官员,可以当即升官一次。可这些官员也不是傻子,一是这些私盐贩都是亡命之徒,剿灭结果可能两败俱伤。二是,如果不加阻碍,他们只是卖盐牟利,不会过分扰乱社会治安。三是,抓“盐子”没什么油水,纯属苦差事——搞不好得罪了“盐子”,全家活不了!鉴于此,没有哪个官员敢真正去剿匪。

这些私盐贩子,多数都由世家暗中支持,他们既把持了官盐的买卖,也操纵了私盐的买卖,形成了空前的垄断。可以说,已经建立起一个隐形的食盐帝国了。要不是陆承启壮士断腕,这样的局面,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可现在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个地方,这些世家都不卖盐了,市面上的食盐供应立时降低了九成之多。哪怕盐价再低,百姓也买不到盐啊!现在就看陆承启有没有决心,把这些世家门阀连根拔起的勇气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计

陆承启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慢慢地问道:“都有哪些个世家?”

许景淳不敢隐瞒,轻声说道:“主要有太原王家,顿丘李家,以及一干小世家。”许景淳嘴里说的顿丘李家,出自大顺例朝初期的陇西李家,若是正史上面,那可是李渊的家族。可惜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南北朝,也没有隋朝,自然也没有了唐朝。所以很遗憾,陇西李家,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显贵。

因为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所以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渐渐到了大顺初期,陇西李家除了一个空壳子外,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好在陇西李氏的分支很多,总的来说有十三支:范阳李氏、顿丘李氏、渤海李氏、申公房李氏、丹阳李氏、安邑李氏、京兆房李氏、平凉李氏、姑藏李氏、敦煌李氏、仆射房李氏、绛郡李氏、武陵李氏。可谓开枝散叶,子孙广布。

家族一大,总有一些个败类。或者这些世家,本来就是不稳定因素。东晋时期会出现四大世家轮流执政的原因是由于世家大族与皇权斗争的结果,而皇室为夺回统治权扶植新的世家大族以打压旧的世家大族,新的世家大族羽翼丰满后抛开皇族取代旧的世家大族,成为新的实际统治者。在一个正常的封建社会里皇权是不会允许出现一个类似于王谢的能够影响正常统治的世家大族,到了大顺立朝之后,这些超级世家门阀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渐渐没落了起来。现在已经算是脱毛凤凰不如鸡,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不得不开始走上他们原先最看不起的道路——经商。这次动乱,大概是因为陆承启已经触犯他们的利益。暴利最大的食盐买卖。不然这些已经不成器的世家,肯定不会团结起来搞这些阴谋诡计的。

前朝与其说是被陆家击败的,还不如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输在了人才储备之上。皆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初期能够选拔人才,但逐渐出现很多弊端: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家族门第日益成为选官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前朝就是被这般蛀米大虫慢慢吞噬掉根基,继而失去了江山……

每种制度,都有其适合的时代。一旦过了期,就像食物一样,慢慢变了味道。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可以说还是很好的。但慢慢变味了,让超级世家门阀成了最大受益者。现在大顺何尝不是这样?没有永远适用的制度,如果思想不转变。哪怕陆承启创下最合适的制度,还是会被后代慢慢整的变了味。制度有时候,更多的是看什么人去执行的,制度再好,执行的人不行,那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若想中华民族自强不屈,还需要从思想上转变!

陆承启从思索中回到现实中,毕竟现在不是整顿思想的时候,处理这些世家门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仔细地回味了许景淳说的这些世家,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跳梁小丑,不足为惧。许卿,你继续盯紧他们,一有动静。就向朕禀告。朕就不信了,一群乌合之众,能翻得起什么大风浪来……”说到这,陆承启突然想到一个事情,暗道:“对啊,完全可以用这个借口兴兵嘛!这样的话。那些御史台估计没什么话好说了……”陆承启暗暗算计了一番,觉得十分可行。不过,这件事情可不能由他出面,须得找一个“枪手”。想来想去,说得上话,还能信得过的,也不过一手之数。

许景淳连声说是,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这些跳梁小丑自然不放在眼里!”

陆承启笑骂道:“你退下去吧,再溜须拍马,朕可不轻饶了你!什么英明神武,朕有自知之明。英明神武谈不上,不过有人触碰了朕的底线,那可就别怪朕了……”

说罢,陆承启的眼中,爆闪出一阵精光,吓得许景淳都不敢直视。他自己都非常疑惑这个问题,明明陆承启手无缚鸡之力……额,可能现在有所锻炼,好似没这么柔弱了,可十个陆承启绑在一起,也不是他许景淳的对手啊!为什么陆承启一发怒,他就如同一只小鸡一般,吓得簌簌发抖?难道这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

许景淳连声说道:“陛下教诲,臣牢记于心,牢记于心……”心底下却没记得住,有哪个皇帝不爱溜须拍马的语句?只怪他许景淳读的书少,拍马屁拍得太过于拙劣,痕迹太重。若是像三国时诸葛恪那样,拍马屁如同春风化雨一样,陆承启就算听得出,也非常享受的。原来,三国时,诸葛恪的主公孙权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说道:“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为什么,诸葛恪说道:“我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了哈哈大笑,很是受用。

许景淳退出垂拱殿之后,心情还算不错,起码这是见陆承启算是最轻松的一次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又没有什么脸色,实在是再舒心不过。哼着小曲,便出了宣德门,往监察司去了。

而陆承启则吩咐小黄门道:“请内阁首辅徐大人来垂拱殿。”

那小黄门不敢怠慢,连忙去文德殿请人了。好在徐崇光今日当值,不然小黄门就得去城北徐府那里请徐崇光了。徐崇光听得陆承启的召见,心中有三分疑惑,七分谨慎,心道:“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难道老夫前些时日和镇中的夜谈,传入了小皇帝的耳中了?”

忐忑不安地穿过文德殿后门,再过得一道宫墙,便是垂拱殿殿门了。徐崇光按照规矩,老老实实地在殿门外让内侍进去禀告,说内阁首辅徐崇光求见。

不多时,内侍出来对他说道:“徐大人,陛下宣见!”

徐崇光闻言,赶紧整理了一番官服,才踏步进入垂拱殿的殿门,在内侍的带领下,穿过一片花园,来到垂拱殿门外,轻轻地进入了殿中。(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讨

徐崇光刚刚进入垂拱殿,便看到陆承启正背对着他,仔细地在后面那张“世界地图”上面比比划划,好似在测量着什么似的。徐崇光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这般动作,分明是地图作业嘛!“难道小皇帝又要兴起刀兵了?”徐崇光在心中嘀咕道,连忙看向那地图,发现并不是什么边境,反而是一些沿海地区。

徐崇光大为不解:“难道海边出了什么乱子不成?不对啊,老夫怎么没收到消息,按理来说,第一时间会呈奏折上来的啊?”

陆承启比划了良久,才转过身来,看到了惊疑不定的徐崇光,笑道:“徐卿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叫一声?来人,给徐卿赐坐。”

内侍赶紧端来椅子茶几,并泡上一杯香茗。陆承启挥退左右之后,笑吟吟地对着徐崇光说道:“朕这阵子偷了懒,可是辛苦徐卿了。这么大的工作量,可曾适应得了?”

徐崇光小心翼翼地说道:“老臣一心为国,不辞辛劳,但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陛下,不要太过操劳,要以龙体为重。”心中却暗道:“难道小皇帝对此不放心吗,老夫不过是掌了几天的权罢了,他就这么担心?”

陆承启笑着说道:“徐卿忠心,朕是知道的。朕也是一个懒人,若是政事少一些,还巴不得呢!证明大顺境内,并无大事,百姓安居乐业,朕最想看到的,就是这个。这些天都怪御史台堵着朕,所以才偷了懒,徐卿不会怪朕吧?”

徐崇光心道:“老夫还巴不得御史台天天堵你呢!”徐崇光都这把年纪了,权力之心还是未曾稍减,反倒是随着地位水涨船高,现在都几乎上了瘾。陆承启不理政事这几日,他如饮美酒,沉浸在权力无边的海洋中。酣畅淋漓。美好的时日还是太短,黄锡时大病之后,御史台便偃旗息鼓了,陆承启又再次掌权。徐崇光的心中好似空荡荡的。总感觉丢了什么似的。

现在更不好的消息传来,黄锡时是救过来了,但整个人都垮下去了,这回不退也得退了。工部尚书等于实缺,一部尚书之位。那可是炙手可热的位置啊!多少人眼红着,徐崇光刚想把扶正自己的一派,却又传出士子闹事的丑闻。这一来,朝中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小皇帝的雷厉风行,吓坏了不少人,徐崇光也还是知道进退的,自然不敢这这个节骨眼上弄什么手脚。

一瞬间,徐崇光的脑袋里转了千百个念头,末了才谨慎地回到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本分。”

陆承启自然是不相信这样的说辞的,但他也不揭穿。徐崇光的眼神闪烁,这分明就是另一个杨道奇嘛!陆承启不由不在心中感叹道:“权力不愧是蚀骨毒酒,连徐崇光也难逃这个定律啊!”这一来陆承启更是小心,不能让徐崇光掌握更大的权力了。不然的话,明代中后期那种格局又会再现,官员互轧,攻讦不断,为了首辅之位不择手段打倒在任首辅。这样的做法,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内耗明朝的精血?

陆承启也在一瞬间想了很多。决定不再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徐卿,朕找你过来,其实是为了官盐一事。想必徐卿也知道了。现在长安城已经没有盐卖了。朕的原意是为百姓好,没想到那些个世家勾结私盐贩子,公然垄断市场,简直罪大恶极!朕决意要围剿他们,还请徐卿帮忙!”

徐崇光被陆承启言语吓了一跳,心中急转。思前想后之下,便明了前因后果了。“原来是小皇帝贸然取消官盐榷卖,惹恼了这些盐贩子。小皇帝这回丢了脸面,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这么说来,前些时日御史台的动作,也是这些盐贩子弄出来的?不对啊,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势力?怪不得小皇帝不能忍了,原来如此!”徐崇光心中想的,已经和事实离得不远了。

陆承启再把监察司的暗报告知,徐崇光更是心中一片明朗,叹道:“老臣以为,世家已然没落,不足为惧。谁不知,刚刚一放松,便闹出这般的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居然敢圈养私兵,勾结贼寇,必须剿灭!”

陆承启也冷哼一声,说道:“他们真的以为,朕拿他们没办法了吗?厢军不堪重用,朕还有十万禁军!不剿尽贼寇,朕誓不还师!朕曾发过宏愿,要让天下归于平靖,但偏远山区,贼寇多如牛毛,朕实在心痛!厢军无所作为,更是让朕恨不成钢。徐卿,朕的意思,便是召回厢军,由皇家军校的教习训练,禁军拉出去剿匪。徐卿认为如何?”

徐崇光被陆承启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实在太过大胆了。十万禁军拱卫京畿,若是全都放出去,换来那些个厢军,要是一个图谋不轨,又如何收场?徐崇光连忙说出自己的担忧,陆承启想了想也是这般,厢军良莠不齐,要是皇家军校的教习镇压不住,闹起了哗变,那也是一个麻烦。

陆承启想了想,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只派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