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他不变美玉,那老臣就要一日操练他三遍!”

王彦宸闻言,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有些惧怕地看着狄青。哪怕狄青已经年至花甲,那身练武之人的气魄,还是把王彦宸镇住了。有道是虎老威犹在。狄青越老越显得威风凛凛。

不远处的御前侍卫,见他们的头都吃了瘪,一个个掩嘴偷笑。王彦宸碍于陆承启在眼前,这些个兔崽子们的神情。哪一个不落在他眼里?心中恶狠狠地说道:“笑?等一年后老子出来,有得你们哭!”

可现在除了在心中发狠,他已经改变不了事实了。陆承启让他等下直接回家,告诉家人一声,明日就来皇家军校报到。

见识了皇家军校的训练方法之后。陆承启点了点头,把狄青拉到草庐里面,问道:“狄将军,且说说看,朕要想把天下士卒,都训练成这个模样,可行否?”

狄青沉吟一会,老实答道:“老臣觉得,此事可能性不大。人的体质有别,不是每一个士卒都能达到这些学员的体质的。要是一半效果的话。老臣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陆承启点了点头,也知道此举真的是有些强人所难,听到有一半效果,心道也不错了。陆承启念头一转,说道:“一半也可以了,朕只希望,这样的练兵方法,把士卒都练成精兵。有道是兵贵精不贵多,有几万这样的精兵,大顺可保无虞。若有十万如此精兵。大辽可下也!”

狄青苦笑一声,陆承启是不知道,他花费了多少心血,才把这些个桀骜不驯的学员训成这个模样。要是再加一倍。所花费的心血,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已,而是成倍的增加。狄青也知道这样的方法可练精兵,但毕竟不适合大规模练兵,小规模的训练一支精兵倒是可以。

只听狄青说道:“陛下,若是把这些学员都当做种子。或许能成。老臣年事已高,虽不服老,亦到了精血衰老之时了。绝无可能再多练精兵,王将军倒是有望这般做。他便是忠猛队的队长,想来那个计策,也是出自他手。”

“哦,怪不得与别的队不同,原来是王子纯那队。不错不错,不过也不能让他太过高兴,朕不宜在这里多呆,狄将军,好好管理皇家军校,这可是朕最大的倚仗!”

狄青被陆承启这般推心置腹,也有些感动,说道:“陛下重托,老臣焉敢不效死命?”

再问了两句,陆承启便由别的教习带下骊山去了。狄青心中却盘算道:“陛下上一次来这里,便出兵了幽州。现在又来这里,难道又要动刀兵了?是谁这般不长眼,再一次惹怒了这小皇帝?”

不仅狄青疑惑,其余的官员也是一样这般疑惑。按理来说,御史台这般咄咄逼人,皇帝肯定是要有些动作的,可小皇帝却避开了御史台,不听他们的死劾,里面透露的信息,十分微妙。

要是陆承启大发雷霆,把黄锡时贬官,或者把御史台大骂一顿,捉拿下狱,这些官员都不这么怕。反而觉得小皇帝的手腕不过如此,以后多加小心便是了。

可小皇帝如今不似先前那般急躁,反而让这些个官员摸不着头脑了。原本认定小皇帝是急躁之人,现在却好似变了个人一样,让他们觉得非常不适应,现在都小心翼翼做事,深怕被御史台捉到了把柄,惹上这群疯狗,不死也得掉层皮!

长安城外,一处农舍里面,大白天的,把门窗关的严严实实,好似夜晚一般。一个在黑暗中的男子,沉声问道:“宫里可有什么消息?”

底下尚有几个人,分坐两旁。其中一个人冷笑一声道:“这小皇帝倒是沉得住气,御史台这般弹劾,他心肠极硬,愣是一个个留中不发。看来我们都小觑了这个小皇帝,天家之人,果然都不是一般的货色。”

另外一人说道:“小皇帝现在,看似大权在握,其实并没有多少心腹。可恨的是那老头,居然畏惧小皇帝的威势,任凭我们好说歹说,就是不配合。宫里传出的消息,更说他在例朝上帮那黄老头说话,真是浪费我们这些年白花花的银子,养了一只白眼狼!”

领头那人说道:“他不过是明哲保身罢了,小皇帝的心思,非常人能猜透。我们还需要再添把火才是,逼得他不得不出招。诸位还有些什么招数,可以逼迫那小皇帝就范?”(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光与影

余下那些人都不说话了,他们不是政客,哪里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能做到这一步,算是厉害的了。先前他们弄的那些小动作,都是暗中传出消息给御史台,类似于后世的间谍。可那些个消息,都无关痛痒,弹劾的都是小官吏,或者不在意的现象。

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工部尚书黄锡时上书,请求致仕,告老还乡。他们敏锐地嗅出这是个良机,花了好大心思,才弄到了这份《乞骸骨谢上表》。这些人用了一个晚上,从这份上表里面,挑出了一些字眼,用来抨击黄锡时,把朝局的浑水弄得乱一些。

可哪怕御史台死劾,都像是一块小石头掉入偌大的湖面,仅仅激起了一丝涟漪,再没了声息。眼看时间一天天紧迫,这些人可谓是度日如年。

一个面庞阴鹫之人,恶狠狠地说道:“不如使出点狠招,还怕小皇帝不就范?”

领头那人斥道:“荒谬,别看现在大顺军备松弛,要是认真起来,你我几家那些个家丁,能挡小皇帝雷霆一击?这种话,不说也罢!实在不行,弃了这头的生意,我们还能东山再起。若是被小皇帝抄家灭族,那就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了!”

一个面相粗犷之人,不服地说道:“除了这个办法,还能有啥,不如大伙儿反了他娘的。这小皇帝逼得咱们没路走,我们还得仰他鼻息?旧时都说,那个啥……宁有种,我们难道就比不上一个开不了枝,散不了叶的陆家?当年他们,不也是因缘际会,登上那个位置的?”

领头那人叹道:“那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咱们不比陆家,陆家的家产,现在你我都难以及得上。单单是皇庄那些生意,你便比不了。这些年就算落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也有三分钉,不是我们这些家族能比得上的。再说了,陈胜吴广那时候。是百姓没有活路了,才揭竿而起的。叫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不听。现在百姓都有口饭吃,谁跟你卖命?靠那些个家丁?不到两日,人家连锅都端了你的!造反。哼,想都别想!”

一个文人样子的开口说道:“咱们不造反,难道就会让别人造反吗?东边那些和咱们抢生意的杂鱼们,不是势力庞大吗,这些时日,被小皇帝这么一搅和,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做下事情,嫁祸给他们,不就行了?”

领头那人听了,摆了摆手。说道:“不妥。那些人,虽然根深蒂固,可不是能动脑之人。小皇帝要是不蠢,决计不会怀疑东边那些贼寇。到时候小皇帝顺藤摸瓜,摸到咱们,可够咱们喝一壶了。不妥,不妥……”

文人仔细一思虑,叹道:“还是李老想得周到。既然嫁祸不妥,为何不联系大顺的敌人?有道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高丽使团,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咱们去接济他们一番,再让他们做点事情。不难吧?”

那王老说道:“此计倒是可行。不过,监察司看得很紧,难以联系得上啊。不如还是用旧法子,悄无声息传递书信便好了,这样做才算稳妥。”

余人都赞同,王老叹道:“若不是没了活路。谁肯把脑袋提到裤腰带上?要是被监察司逮到,免不了抄家灭族啊!手下几万人要养活,都是小皇帝逼人太甚,我等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要是有点活路,谁肯这般做?”

余人都黯然,没人说话。这些时日来,奢侈糜烂的他们,可算是尝到了节俭的痛苦了。手底下的人,一个个都离心离德,弄得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聚在一起,也是走投无路,才做下这等杀头的买卖。

这边厢,陆承启可没有这般抑郁,反而是沿街做起调查来。这些天,京兆府的盐价,由低升高,一些百姓总算是有盐吃了。只是出货量还是很少,恐怕这不是运输问题了,而是有人故意压货不出的缘故。

陆承启走访了多家脚店,皆抱怨盐不够,只能用酱来做调料,客人都少了好几成。陆承启闻言,颇感歉意。他出发点是好的,却不料弄巧成拙,没有调查清楚,就贸然下旨取消官盐买卖。沿海倒是有不少私盐,可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关中食盐需求极大,靠着商人运输,又没有利润,那是天方夜谭。

陆承启一边走,一边想道:“难道真的要动用户部,去沿海大肆购入食盐?”不过转念一想,囤积井盐的不法商人,手中还是有大量的食盐的。他们却只出一点货,难道是想抬高盐价吗?

想到这个,陆承启眉头紧皱,心道:“说不得,以后还得效仿常平仓,建立一个战略物资囤放的仓库,调节物价才行。要是低价时,大量购入;高价时,低价售出。亏一些不要紧,调节市场才是关键。没有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就不会健康。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往往是经济崩溃的因素。若是没有朝廷调节,恐怕不行。要想建立一个商业为主的国家,宏观调控必不可少。”

陆承启想到这个办法,不仅要把食盐当做战略物资,粮食,食用油等,都需要储备。可这样的储备,大顺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而已。而且这样的机构,往往最容易产生腐败,陆承启在思考,如何才能把盐、粮、油等战略物资的储备,有效地监管起来。他能保证他在位的时候,监察司能防止很大程度上的腐败。可中国人太聪明,太会钻漏洞,难保他百年以后,重演北宋、南宋、明末的悲剧。

这可是关乎汉人脊梁的问题,绝对不可小觑。

逛着逛着,眼看酉时过了许久,陆承启心道:“那些个御使官,应该被赶出皇宫了。说到这,我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这些疯狗。这哪里是什么言官,分明是一群深闺怨妇嘛!要不是我心肠好,这些无理取闹的言官,我一个个都咔嚓咔嚓了……”

恶狠狠地想着,陆承启却没有这样的心思。他要是想做一代明君,是决计不能杀言官的,哪怕言官再放肆也好,他都要装作受教的样子。弹劾可以不听,可以不受理,但不能杀了他们。哪怕是捉拿他们下狱,也会引起一阵风波。言官,就好像是卫道士的面子,陆承启动了一下,都会惹出滔天大祸。

市井之间,陆承启已经隐隐听闻有人小声讨论这次御史台的动静了,看来真的是风雨欲来啊!到底是谁在背后策划?

陆承启带着疑问,回到了皇宫之中。余下几日,陆承启都是早早出门,避开这些御使官。可这些御使官也算坚毅,每日前来“打卡”,虽然每每都失望而归,却没有动摇死劾的意志。

终于,出事了。第三日乃是例朝,陆承启刚刚上朝不久,就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工部尚书黄锡时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所有人在这一刻,已经嗅到了一丝血腥味。坐在龙椅上的陆承启,一脸平静。百官知道,那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罢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风波

御史中丞李然,此刻也陷入了沉默之中。几日来毫无用处的死劾,已经让许多御使官员打起了退堂鼓。原本就利益使然的御史台,突然好似变得崩塌离析一样,连李然都有点控制不住的感觉。

其余百官,也沉默不语。端着朝笏,好似上面有仕女图一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陆承启端坐在龙椅上,看似不动声色,却把底下百官的神态,一一看在了眼里。每个人的话语,陆承启都琢磨了两遍以上,没办法,他天生对权谋不甚敏感,唯有这样,才能稍稍明了这些官员欲言又止的话语中,隐藏的另外信息。

真道底下这些个官员,是一心为国吗?哪个不是道貌岸然,其实内里私心比任何人都重?每日勾心斗角,算计这个,算计那个,陆承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即便大权在握,一个不察,被他们玩弄鼓掌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户部尚书林镇中站出来说话了,只听他说道:“臣要弹劾御史中丞李然,无端搬弄是非,诋毁国之良臣。众所周知,工部尚书黄锡时黄老大人,乃是两朝元老,一生奉公,兢兢业业,不曾有半点疏漏。在御史中丞的口中,却成了乱臣贼子,不除之后快就好像对不起大顺黎民百姓一样。如此心胸狭隘之人,位居高位,还是最高的言官,实在是大顺朝堂一大污点!”

有了一部尚书撑腰,底下的官员纷纷站起来为黄锡时说话了,无非就是李然太过苛刻,硬生生把一个年逾七十的两朝元老,逼成了重病。工部尚书黄锡时,又是一部尚书,尚且被逼到这个地步,若是一些没有乡党,没有同僚支撑的官员,被御史台盯上了。岂不是每日都暗无天日?不论出于同情还是兔死狐悲的情绪,这些官员纷纷跳了出来,为黄锡时鸣起不平来了。

陆承启一一把这些人的神情,话语都看在。听在了心中,表面却还是没有任何表示。他知道,此刻还不是他拍板定案的时候,幕后黑手还没有浮现出来,李然也不过是被人当枪使的糊涂蛋罢了。自以为风骨铮铮。却不知道自己的作为,严重影响了一个朝廷的正常运转。单单是陆承启这些天,已经压了不少奏折没有批阅了,这都是这场风波,所带来的后遗症。

或有意,或无意,陆承启就想看看,一手创办的内阁制,在他偷懒的时候,会运作得怎么样。事实证明。内阁制还是不错的,毕竟新鲜感还在,这些内阁大臣也算是尽心办事。每日票拟的事情,越来越多,送给陆承启看得奏折越来越少。这些,都足以说明,这是一种进步。

这些个官员,在大庆殿中吵得火热,完全一边倒的形势。李然也知道,他好像捅了马蜂窝了。可他不怕,这些死脑筋的人脑里面,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庸。

在这里。要扯一扯中庸为何物,并不是现代人以为的,对一件事情,求得一种折中和均衡,不激进亦不保守,不忤逆亦不苟安。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是谓深得国学个味的谋官致富之学和明哲保身之术。后世常调侃别人不懂“中庸”,大意都是怪责他冒进或守成,率真或木讷。总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