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小皇帝三天两头的到来,军器监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觉得小皇帝太重视他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而军器监最厉害的三个人,苏颂,沈括,唐勋,正在为如何改进步枪,争论得不可开交。见到陆承启到来,他们一致让陆承启评评理,看谁的方案好。陆承启一一听完了他们的讲述和图纸,笑道:“钱银方面你们又无须担忧,何不各人造各人的?取长补短,便能造出一支好步枪来。”

三人一听,觉得是这个道理,也就不再争论了。陆承启由他们带着,去看了如何制造枪管的作坊。只见从高炉炼出来的铁水,流到制好的钢板模具之中,待得冷却一点之后,趁着尚有余温,用一根后粗前细的铁棒一卷,一根枪管便算是制出来了。只是这个过程,说的简单,做起来很难,制造十根枪管,合格品只有三四根,废品率实在太高。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机床,只能手工制造,能有一半左右的成品率,其实也算是不错的了。那些废品,还可以再回炉炼成铁水再卷一次,也不算很浪费。

其实焦炭含硫量也是很多的,只不过古代人的确聪明,在高炉炼钢第一次失败之后,唐勋便找了一个多月,才发现在炉内放置石灰石,便可以大大降低含硫量,提升铁的品质。

如此一来,经过这样土高炉炼出来的铁水,终于是达到可以大量制造枪管的要求了。只是废品率还是太高,主要是因为这些焦炭品质参差不齐,含硫量有多有少,导致钢材过脆。

陆承启听闻之后,又告诉他们可加入铝粉来脱氧,形成铁水之后,把烧碱趁热放进去,这才稳定地制出合格的钢材来。

陆承启本来以为古代没有烧碱的,可没想到古人早就知道如何制造烧碱了。用生石灰加水,再加入芒硝,便制成了烧碱。要是嫌麻烦,直接用用草木灰,也是制碱的最快捷方便的途径。

陆承启就不明白了,古人对于化学的认识还是很高明的,为什么化学就是没有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呢?

作品上传一个月感言

明天没什么时间,上传一个月感言就在深夜里发了。说真的,我没想到这本书会被签约,还是四万字的时候,作家后台进的签约信息。写作以来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此了吧。

其实我还是很用心在写书的,哪怕是扑得很惨,我都在尽力写好。写作是我的爱好,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我喜欢把我想到的东西,尽量通过文字的形式,给更多的人看到。

或许是年纪渐长了吧,今年我也要出来工作了,现在是大四的实习期,每日都只能挤出一点点时间来写作,特别是写历史类的,要翻查很多资料,怕自己贻笑大方,误人子弟。我看过我查阅百度的次数,每日都不下于50次,这是个很惊人的查阅量了。看在我这么认真写作的份上,求个收藏打赏,不算过分吧?

为什么这次想要写历史类的呢?还是得说回年纪上,我自认读书不少,三四年级便开始看武侠小说了,之前已经把四大名著给看完,虽然大部分不知道说些啥,但也是看完了。到了初中,开始看玄幻,记得那时候应该是看《极品公子》、《浴火焚神》之类的,高中也还在追《斗破苍穹》、《诛仙》。说实话,我没看完整过一本网游类,也没看完整过一本都市类,感觉都太假。但奇闻风水我还是很喜欢看的,比如什么《鬼吹灯》啊,《盗墓笔记》啊,《黄金瞳》、《天才相师》、《地师》、《残袍》都很喜欢,但我自认为不是写这种类型的料,毕竟阅历不够。其实到了大学,最喜欢的还是历史类。或许是大学里面接触的东西很多吧,也泡在图书馆里很久,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历史资料,心中对历代皇朝修的史书有些抵触的心态,才萌生了写历史类型的念头。

之后也找过很多类似的小说看了,从几乎全白话文的《无良皇帝》、《昏君》、《极品家丁》看到有点内涵的《江山美色》、《将明》、《士子风流》、《雅骚》、《满唐春》、《大明官》、《天下枭雄》、《祸害大清》、《天下》等,觉得写得最有水平还数三戒大师和酒徒的,可惜酒徒的风格欣赏不来,但真的很有水平。三戒大师的《一品江山》和《官居一品》是我唯一一部能看四五遍的小说,看了之后还觉得有点收获的。对比那个孑与2,我觉得还是三戒大师的文笔略胜一筹,《唐砖》看完了,觉得就那样,不会再看一遍,《大宋的智慧》看了前面几章,看到科举那里看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他那里写错了,什么错误就不说了,免得说我看不起同行。其实在我看来,深究之下,许多书里面或多或少都有出错的地方,没有人敢说自己写的东西都百分百正确,但我努力翻查资料,尽量做到不贻笑大方。

在这里很感谢主编看上这本《大顺皇朝》,让我签约,也很感谢责编每周都给我一个推荐。只要这本书有人看,我就很开心了。若是有个打赏什么的,足以让我高兴一整天。证明还是有人喜欢这种风格的,我也会尽我全力,写下去。

追过我三本小说的书友都知道,我的写作水平是在进步的。我不敢说我写得很好很好了,但有进步就好,起码不会被其他大神抛的太远。我仰望他们,追赶他们,走出自己的路。

这本小说其实是批着架空历史的外衣,在写宋代的历史,不知道你们感觉出来没有。当然,有些制度为了迎合剧情的发展需要,我就篡改了一下,但大体上还是依照宋代的史实的。包括酒楼,勾栏瓦肆,科举考试等方面,呈现给大家一个有古代风采的社会面貌。我也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只是现在不敢断言一定能做到。书中还夹杂着一些我对历朝历代的看法,诸位看官可以当做是一个愤青在吐槽,笑过就算了,反正我也懒得改。写书的时候,一时愤慨就顺手写上去了,在这里深表歉意。

最后,感谢所有看我书的书友,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收藏起来吧,《大顺皇朝》不会让你失望的;打赏过来吧,我会更加努力码字,回报给各位!

第六十一章:拉膛线(求收藏推荐)

制造枪管不难,只要掌握了炼钢技术,制出来的钢有韧性,那么枪管也算是做好了。制造一支步枪,最难的地方,在于拉膛线。

要是在后世,经过机床一加工,就能把膛线挤出来。可在这个异时空,哪里有机床?没办法,那就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用特制的钩状车刀,一点点把材料抠出来了。慢慢形成一道槽,在抠的过程中转动刀具或者管子使槽保持一定的斜率,这样抠出来的槽就成了螺旋膛线。这是最古老的制造膛线的办法,可这种办法太费时费力,不适合大量生产,在后世只有要求特别精准的枪才有人用手工刻画膛线。

可这个异时空,连最基本的机床都没有,那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一根根把膛线拉出来了。所以制造一根合格的枪管特别不容易,需要一名熟练的工匠花上一日的时间,才能造出一根约十九寸的枪管。

枪管是最难的部分,接下来的零部件,也不算容易。特别是陆承启想一步到位,一举制造出比较先进的燧发枪,或者直接制成后装针发枪。

可这两种枪,制作都不容易。第一种难在簧片的制作上,簧片要结实耐用还要有韧性。第二种枪陆承启只是想想而已,毕竟连雷、汞都没有,更不用说火帽,怎么做后装针发枪?

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先前制作的那一支轮转步枪,因为密封性的问题,子弹出膛动能不够,再加上没有膛线,射程只有八十步。滑膛枪都差不多是这个射程,再远就没有精准度了,打不打得着就看运气。

经过实验之后,唐勋、沈括、苏颂都认为轮转步枪的实用性低,虽然可以连发,却没有射程,克制不了骑兵。那就只能再试验其他的枪型了,沈括的想法是前装式燧发枪,子弹从枪管进去。陆承启听后,摆了摆手,否决了这个提议。虽然解决了密封性问题,可装弹速度太慢,不实用。苏颂认为把第一支步枪的轮转换成从侧翼装填,陆承启认为这个提议还不错,可怎样击发,又是一个难题。唐勋的想法最奇特,他认为把枪托和枪管之间做一个可以扳开的机构,然后把弹药从后面装填进去,再用燧石点火击发。

陆承启知道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若没有实物出现,想要说服他们挺难的。便让他们每个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枪制造出来,比一比,看谁的枪最厉害,最实用,那就用谁的做定型量产。

三日后,陆承启接到军器监的报告,说三个人的枪都做好了,马上丢下手中的工作,前去军器监一探究竟。

试验场上,三个监察士端着样式不同的步枪,都瞄准了各自的木靶子。经过严格的测试之后,三把枪都放在了陆承启面前,评论优劣。

陆承启让三个人都说自己的优缺点。沈括先说道:“臣所制造的步枪,装填子弹确如陛下所说,速度极慢。且不能连发,只能一次一发。但密封性处理得好,射程上面有所提高,达到一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外,杀伤力几乎为零,连厚一点的衣服都不能穿透。”陆承启知道,这是动能的丧失,已经没有了杀伤力了。

苏颂沉吟了一会,说道:“臣的步枪,用拉杆从侧翼装填弹药,推到后面,用燧石点火。这样一来,保证了密封性,射程可达两百多步。只是清理火药槽不易,用多了就不行了,要拆卸清理火药槽。”

陆承启眼前一亮,说道:“不错,有两百步射程了。只是清理火药槽这个设计,还是存在缺陷。”

唐勋是最早接触黑、火药和步枪的,自然对步枪有自己的理解。加上陆承启这个有着远迈千年见识的重生人士,在一旁有意无意地传授一些步枪的知识,对唐勋的启发还是很大的。

唐勋说道:“臣制造的这杠步枪,把火药槽和装填子弹都设计在枪管后面,用特制的子弹,装填并不慢。把子弹和火药推进去之后,便可击发。射程也尚可,最远可达近四百步。”

陆承启吓了一跳,抢过唐勋手里的步枪,惊讶地说道:“差不多四百步?怎么会这么远?”喜出望外的陆承启拿起那支步枪,仔细端详了一番,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唐勋的奇思妙想。他制造的这杠步枪,分明就是正史上赫赫有名的米尼枪!只不过和米尼枪有所不同的是,所用的子弹不是米尼弹,所以威力小了一点。

陆承启让人用铅和软木,不多时便制出一个圆柱形的米尼弹,塞入枪膛之后,加上火药,瞄准了让人放在五百步开外的巨大木靶子,“嘭!!!”一声,一阵黑烟冒出之后,子弹便呼啸而出,打中了巨大的木靶子。

陆承启让人前去查看,唐勋惊喜地发现,这样的子弹,居然在五百步外还有巨大的杀伤力。铅弹形变嵌入木靶子之中,深入一寸左右。若是射入人体要害,肯定会让人瞬息间死亡。

其实米尼枪这种名枪,之所以所向披靡,在于它子弹的先进性,使用的是定制的子弹,形制都一样,装填快捷不少,威力更是大大提升。这种子弹,在弹体周围车以螺纹以配合膛线,螺纹中间以动物油填塞.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由于子弹被撑大,提供巨大动能,才能把子弹射出如此之远。

陆承启兴奋地再打出几枪,测出最远几乎能达到六百五十步远,也就是相当于一千米这么远,看得沈括、苏颂和唐勋都兴奋莫名。

陆承启意犹未尽地把这支步枪递给监察士之后,兴奋地说道:“唐卿,就是这把步枪了,朕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装备一支千人部队,能做到吗?”

唐勋说道:“这种步枪制作不易,一个工匠三天时间才能制成一把。恐怕……”

陆承启笑道:“唐卿,你们可以这样啊,把这支步枪的零部件定制后分成几十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由几名工匠一同生产,分成几十个生产小组,那么速度就会提上去了。”

唐勋一拍脑袋:“好办法,还是陛下的脑袋灵光!”

陆承启赞道:“不,朕都不曾想,唐卿你能制出这般优秀的步枪,这一下,朕有了几分底气,对付契丹人了。而想要一战全胜,还需要一件事物。”

三人都知道火炮图纸,异口同声地说道:“火炮!”

第六十二章:讨论火炮(求收藏推荐)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是有它的道理的。朕跟你们说过,再厉害的步枪,也只能一枪解决一个敌人。可犀利的火炮,却能一打一大片。最可怕的是,几十门,几百门,甚至几千门大炮同时射击,那火力覆盖之下,几无生存机会。可我们现在的技术,达不到一打一大片的地步,只能做到一打一条线。”

沈括问道:“为何不可?”

陆承启把雷、汞,火帽,开花弹的技术跟他们一说,他们就沉默了。无烟火药都没发明之前,想要研制开花弹,简直天方夜谭。

陆承启见他们受到了打击,便笑道:“你们把这个记下了,总有一天会制造出来的,怕什么?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没学走就想跑是不行的,要想做出开花弹,必须把自然学弄通了,弄透了,才有可能。”

三人点了点头,苏颂说道:“这火炮是前膛炮还是后膛炮?”

陆承启想了想,说道:“后装炮威力大,加上有膛线,射程肯定很远。”他第一次给唐勋的图纸,其实是一门前装滑膛炮,也就是明代赫赫有名的红夷大炮。

可这种大炮虽然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但装填炮弹太慢,炮身太重,只适合攻城,不适合野战。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要想继续发射,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实在缺点多多。陆承启有了米尼枪,自然就看不上这种前装滑膛炮了。这种前装滑膛炮的射速慢,虽然威力大,轰城墙没有问题,可移动太慢,用来对付骑兵那是笑话。

再说了,陆承启的眼光,绝不仅仅局限于和契丹人作战,他还需要能装在海船上的大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