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聘教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聘教师-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准确一点说,是对借聘老师是怎样,还准确一点说,是对女借聘老师是这样!”桂香老师随口说。 
这样字斟句酌的回答逗笑了柳老师。问:“为什么?” 
“也许是对借聘老师的关爱吧,惟恐我们被学校领导炒鱿鱼。她希望我们好好表现,能早日调进来!”桂香老师说。 
“那她不希望男借聘老师早日调进来么?”柳老师反问。显然对桂香老师的回答不太满意。 
“我们组只有两位男借聘教师,一位是德高望重的教授,已考试通过了,待调;还有一位,刚来,她与这位老师连襟关系很好,据说,老师那位亲戚在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务主任,况且这位老师很会说话!”桂香老师也是听别人说的,她并不能确定这些消息的准确性,但有点是肯定的,铁梅老师和这两位男老师说话时都是商量的语气,对其他借聘老师说话时,命令的语气居多。 
“也许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吧!”柳老师的这句话倒把桂香老师逗笑了! 
她们愉快地走向电脑室,去备课!虽不在一宿舍,但性格相投,很快成了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朋友。 
可是,一个月后,柳老师还是向桂香老师告辞了。柳老师的悄然离去令她空落了好一阵。(说悄然,是很多老师并不关心借聘老师的去留,今天有人走了,明晨就有人顶上了,并没有因一人的离去而显得空落。)她一人坐在宿舍的办公桌前,写下了下面的话: 
“柳老师走了。看似潇洒,实则很无奈。她至少犹豫了一个星期。她始终在权衡利弊,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谁说得清?环境相同,压力相同,关键是适应力、承受力的问题。还有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问题和看问题的出发点等问题。去或留,全得靠自己决定,谁也不能说出所以然来。” 
“幸好,来了一位能干的语文老师,顶上了课。学校算是不像上次李梅老师走时那么被动。” 
“回想起来,真不容易。‘来来往往’‘往往来来,’我想起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中的情节。向往、感受、权衡、决定去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无声,去也没留下什么。回想几位室友,阿黎来自辽宁,与我同住一星期,为了调动顺利一些,在丈夫的关照下,去了北斗小学,她是幸福地离开的;同住了一个月的李梅老师,来自宁夏,我们气味相投,无话不谈,很好的伙伴,但她经不住妈妈的阻挠,不甘心地回到了原校;同住了4个月的孔燕,由于年龄悬殊,交谈不多,她虽年龄不大,但阅历不浅,抱怨也不少,工作了一段时间,也回到老家与丈夫团聚去了;现在的室友来自大庆的阿丽,也在矛盾中度日、来自韶关的阿静为找朋友而烦恼……不管怎样,我们都在努力工作。以前几位老师离去时,我还感叹一番,此次柳的离去,我无话可说,心很平静。人生就是一次体验,一次感悟。能及时做出判断,能自由地选择,倒真是一份洒脱。但回去后,是否会再次向往南方呢?人总是这样,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时方知弥足珍贵。估计谁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把握现在,跨步向前,多观察,多体味,多写作,同时,对工作多投入,是当务之急,是本分是正道。‘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春夏与冬秋。’” 
合上日记本,她躺在床上想自己的事情。 
“婆母腿骨折,躺在床上。我和丈夫在深圳,儿子在内地心情一定不佳。据公公说,儿子对我们想卖掉一台电视机的做法很反感,并伤心地哭了。昨天一天未看电视并下决心不再多看电视节目。他是能说到做到的孩子。我也知道这次的粗暴做法伤了他的心,更让他陷入困境的是奶奶大腿骨折。但愿他尽快地成熟起来。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奶奶。” 
“但我又不希望他成熟得过早,毕竟才12岁。如果现在就成熟,他就失去了欢乐的少年时代,现在由叔叔婶婶来照顾,势必使他产生寄人蓠下之感。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有这种感觉是不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回想起来,他的处境是我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不到深圳,他就会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我们欢快幸福的少年生活。”想到这些,桂香老师就心如刀绞。 
“今天吃晚饭时,道行老师老师说她独来独往,离群索居,怕她会出什么事。桂香老师感谢这一份关心,但她自信我不会做出愚蠢事来的。我有那么多工作要做,有许多思想要记下来,有老人要赡养,有儿子要培育,她不会倒下的。她只恨自己无能,没有能力将幼子带在身边,关心引导。这正是他需要母爱父爱的时候。在工作中,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出于这种爱吧,也就是爱的转移吧。记得98年她阅读《雪山之子》的报告文学,看到孔繁森抚养藏族孤儿,为藏族老太太暖脚时,她就想,孔繁森远离母亲、妻子,孩子,他是把对亲人的关爱转移到了藏民身上……这是一种崇高的爱,这种举动包含了多少对亲人的内疚之情啊!“ 
“但愿儿子能早日来到我的身边,让我能看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及时给以肯定批评,能及时给予指导,使他少走弯路,茁壮成长。” 
她闭上了有些酸涩的眼睛。背对灯管卧着。 
章节内容中不要含章节标题。为了避免您的稿件丢失,请勿在线直接创作。 





第二十七章坐失良机



02年的元旦将近,辞旧迎新的气氛渐浓,商家更是大加渲染,很早就打出了圣诞老人的形象,摆出了圣诞树,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香港重视圣诞节,深圳也被潜移默化。学生中更是对圣诞节的热情高涨,胜过了对元旦节的热情。桂香老师有点好奇,M市的学校不提圣诞节,只重视元旦节,一到元旦节,他们团委就忙得不可开交,参加团市委团区委的迎新活动,要牵头组织元旦会演,光节目选拔就有三轮,还有各班的元旦晚会上的讲话,就令她晕头转向。有时甚至是通宵不眠,赶写元旦晚会串词和领导讲话稿。
一进入12月,就有班干部问:“老师,今年的圣诞节我班怎们庆祝呢?”桂香老师说:“你们以前怎么庆祝的呢?”“开圣诞晚会,门上窗上都喷上圣诞树和圣诞老人,还有互赠礼物的。”桂香老师说:“不急,等学校的通知吧。我们绝不落后。你们也可以考虑一下方案。”算是把班干部打发走了。
不知不觉,到深圳快一年了。时光如白驹过隙呀!正在暗自感叹,年级长通知:从本周开始,在编的老师都要参加周三周四第七节课的电脑培训,寒假前有一个广东省的电脑技术等级考试。级长一板一眼地在公示栏的白板上用油彩笔写着。走进来的小孔雀老师大声说:“完了,我周三第七节有课。”级长说:“不要紧,教务处会调好课的。这次,48岁以下的在编老师人人参加考试,,学校已给大家报名了。”桂香老师庆幸自己周三周四的第七节课都空堂,可以去旁听。
“级长,这是你们年级的调课单。”教务员将一大叠纸张交给了级长,就转身到隔壁办公室去了。级长举着单子高兴地说:“调课单来了!”就将调课单发到相关老师的桌上,桂香老师也接到了两张,周三与一班的英语老师调课,周四与六班的物理老师调课,他们要去培训,桂香老师得去顶课。也算是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吧,她虽有点失望,但还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午饭时,她问道行老师:“只有正编老师才可以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么?”道行老师说:“通知上倒没有强调,只是强调参考人数要达到80%,因为罗湖区要创建教育强区,其中一个特色就是教育现代化。希望老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将一筷子菜送进嘴里嚼着,接着问:“怎么?你想报考?”桂香老师说:“不知道可不可以。我学了这么久,想用考试来检测一下!”道行老师说:“我帮你打听一下,问问区信息化教研员,如果可以,就给你把名报上。但你不能参加集训哟!”道行老师提醒说。
“为什么?”桂香老师明知故问。
“我们排位时,都固定了电脑,分批次集训,学校只有两个功能室,电脑很紧张。”道行老师抱歉地解释。
“那我晚上去学,可以吗?你把资料给我留一份。行吗?”桂香老师征求老乡的意见。
“这应该没有问题,资料我们印发,多一份,是没有问题的。好多人都不愿参加集训,谁像你,还讨着要参加。”
“因为我很闲嘛!在编老师大多一家人在这里,当然有家务要操持啦!”桂香老师说的是大实话。深圳的学校几乎没有配套的教工宿舍,只有政府集中修建的经济适用房,大多离上班地点很远,靠共速达来交通,到点了就得走,否则,错过了政府共速达,就得坐公交车,逢站必停,又在闹市穿行,快的也需要一个钟,遇到堵车,两三个小时就得在车上呆着。
桂香老师与道行老师达成了口头协议,每天晚上就去电脑室补上培训内容。道行老师给她一个光盘,里面有电脑技术基础知识讲解和模拟考试题。
“参考的老师一人一份,也送你一份。考试题型是:基础知识占40分,全是选择题,有单项选择题,也有多项选择题;操作题占60分,按要求操作即可。网考,在我们电脑室。你可以报考,李副校长正在为达不到80%的报考人数发愁呢!”桂香老师说:“谢谢你费心!”道行老师开玩笑说:“是你为李副校长分忧呢!也算你帮了我们的忙!明天我请你吃晚餐!”
“一言为定,不许耍赖!”桂香老师急忙说,惟恐他反悔。快餐实在吃腻了,吃得胃里都没有油水了。实在希望找一个缘由去聚餐。
第二天,道行老师如约请客。桂香老师也毫不客气,拿着菜单就点了四个菜,两荤两素,外加一个西红柿紫菜汤。“怎么样?需不需要换一换?”她把菜单递给道行老师。“尽管点吧,只要你不怕发胖就行!”道行老师宽厚地说。只要他们在一起吃饭,桂香老师总是占上风,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她觉得道行老师这时就像一个宽厚的大哥哥。
“年前要调进一批。你知道么?”道行老师神秘地说。“准确么?”桂香老师问。她是问消息准不准确,一兴奋就省略了。
“我们的教研员说的。我今天专门去教育局人事科问了一下,人事科长做了肯定的回答,说下周就开始审核档案。”道行老师肯定地说。
“反正我们的档案已到了人事科,让他们去审核吧!”桂香老师放心地说。
“别高兴太早,现在还不知道具体审核哪些项,每次都有因资料不全而错过调动机会的。”道行老师谨慎地说。
 
 
“不齐,就补吧,怎么会错过呢?”桂香老师不解地问。 
“据说,每次只给三天时间,远的,怎么来得及?只得等下一批喽!”道行老师说。“深圳是摸着石头过河,每年的政策都不一样,一旦错过了,就不知道下一次是几时几日了,等几年的也有。”道行老师无不忧虑地感叹。 
忧叹的道行老师在后一周的调动中顺利通过了。德高望重的教授因档案中的不同表格中的年龄不一致而遭到挫折,飞机来回几趟,弄来了原单位和原地公安局开具的证明才通过。桂香老师的需要补齐高级职称评审的原始材料,初三级长需要补齐近三年年度考核材料,都搁浅了! 
初三级长无法在三天内补齐,他已离开原单位几年了,又辗转了几所学校,要补齐资料需要费很多周折,他把任务交给了爱人,把调进的希望留到了下一批。桂香老师觉得工作太多时间太紧无法请假,给丈夫打电话,丈夫也为难,他们要参加业务培训,单位很器重他,让他参加重要的培训,请的是国际知名培训大师陈安之,每人每天的听课费就是800元,连听三天,他舍不得浪费这难得的机会,也不好意思向领导请假。就说:“反正你们下批是会调进的。寒假有时间,再回去补吧!”也把调进的希望留在了下一次。心里还很潇洒地说:“机会会有的,何必赶得那么辛苦!及时赶来的,也不一定排得上,让他们年龄大的先进来吧!”心安理得地忙工作。 
谁知,后来许多事情证明桂香老师夫妇的想法是幼稚的,甚至是愚蠢的。在道行老师顺利调进的那天,她到电脑室去领电教用品,电脑室的一位中年女老师怪怪地说:“过硬的,就是过硬的,怎么审核都能通过。我们的组长就是有本事的人,借聘不到一年就调好了。这不,已经去换身份证了。”桂香老师敏感地觉得是在影射她,但她没有接话,一般情况下,只要你不指名道姓,她是不接话的。“忍一时,海阔天空!”何况自己清楚自己的实力相信下一批一定会调进呢!她是有这个自信的,她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也是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往往能增强人的自信心。 
事情还没有完。一天,教务处主任到初三班主任办公室向铁梅老师交代了工作就聊起天来,她俩都是西北人,是好姐妹。桂香老师仍然快速地批阅着作业,听见教务主任说:“我们学校今年报上去的参评高级职称的主课老师都没有通过,你们语文组的两个也没有通过。要求太苛刻了。”铁梅老师说:“深圳评高级职称就是难!她们多容易。”用手指了指埋头评阅作业的桂香老师。教务主任大声问:“桂香老师,你们湖北评高级职称是不是很容易?你35岁就评上了。这里不上40岁,别想!”桂香老师抬起头眯着眼睛说:“湖北评高级职称,容易么?我们一个区才9个指标呀,有4300多名教师呢!”她不想说自己的业绩和当时“红得发紫”(原学校一位老教师的评价)的历史,免得得罪一片人。她也不想说自己35岁评上高级职称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地级市里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同样令好多人羡慕呢! 
“不过,我们只要求中级职称满6年和本科毕业10年有普通话合格证八项基本功合格证这些硬框框,其它就看业绩了。不限年龄。”桂香老师尽量把语气放得缓一些柔一些,不让坏情绪随语句蹦出来。“我们W中学去年倒是一次过了9人,算是弥补了一些缺口,今年怎么就这么紧呢!”铁梅老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