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语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人最不幸的遭遇或许就是儿子不肖,不能维持家声、保持家产。一个富翁看见他的儿子好赌,就觉得他半生辛劳所积聚的家产不能保持。如果儿子失败,这失败便是绝对的。在另一方面,一个眼光远大的寡妇,她如有一个五岁的好孩子,她就能含辛茹苦历尽艰难去教养他。中国历史中这种守节抚孤的女人很多很多,期望经历多年苦况之后儿子成人,一旦飞黄腾达。蒋介石就是这类事件的一个最近榜样。他幼时和寡母常受邻人的欺侮,但寡母因有这个儿子,终愿奋志抚养。寡居的母亲,由于她们的富有实际见解,常常教养出才德俱优的大人物。这桩情形使我觉得单以抚育儿童而言,父亲竟是不必要的。寡妇的笑声最响,因为她总是末了一个发出笑声的人。
  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方式之中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人生的生物性各方面都已顾到。此即孔子所关切的事情。依孔子的见解,政治的最后理想原是异常属于生物性的。他说:〃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这话不单是对于枝节问题的一种表白,而实是政治的最后目标,所以尤堪注意。此即人性学者所谓的达情哲理。孔子意欲使一切人类天性都得到满足,以为必须如此方能使人在满意的生活中得到道德的和平,而只有道德的和平方是真正的和平。这是一种政治理想,其目的在于使政治成为不必要。因为这种和平是发于人类本心,极为稳固的和平。
  二 家庭制度
  吾国古时并无所谓〃家族制度〃这种社会学上的名辞。吾们所知道的〃家〃;它只是为〃契本〃或为人类社会之本的家。家族制度渲染了吾们一切社会生活的色彩。它是属人主义的;即吾人对于政府之概念亦系把它看作人格化的。家族制度所教导吾们的孩子们的第一个课程;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的义务:自重、礼貌、责任心;和相互调整补充的要务。责任心的意义;是阐述得很明确的;即是对于父母的感恩图报的义务观念;和对于长老的敬意。它很近乎代替宗教的作用而给予人们以社会长存与家族永续的意识;因以满足人类巴求永生的愿望。经由崇拜祖先的制度;它使永生的意识倍形活跃。它教导人以一种家族光荣的意识;此种意识在西方固不难搜得类似的例证。
  家族制度的影响于吾人;就恰恰在于私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从吾们手中剥夺了订婚权;而以之授予我们的父母;它使吾人结婚不是娶了一个妻子;却是娶了一房媳妇;更使吾人妻子生产儿子成为〃养孙子〃;它把新娘的义务加重了百倍;它使年轻夫妇白昼掩扉成为非礼行为;而使〃秘密〃二字成为中国人所不知的名词。譬方一架收音机;它使吾人安于闹的习惯;闹的婚礼;闹的葬仪;闹的饮食;以至于闹的睡眠。它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而发展了吾们的耐性。欧美人民好像一个闺女;它只消照顾自身;因之她只消使她自己外观整洁美丽;中国人民则好像一位大家庭中的媳妇;她有许许多多家庭的本分须行料理;吾们是以在很小的年龄就已养成了端庄性;它使吾们的青年人恪守本分;它过度保护我们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倒很少有孩子反抗家庭而出走的。凡父母太以自己为中心而太专制;它时常剥夺了青年的事业心和发明天才。著者认为这一点是家族制度所施于中国人的特性最恶劣的影响。父母的丧仪又涉及士子应试的机会;居父母之丧的读书人;必须停止应考三年;同时又为士大夫阶级提出辞呈的最好理由。
                  
第54节:家庭生活中的智慧(4)
  家族主义之伦理哲学甚至限制吾人之远游与运动;因为在《孝经》中;产生了一个学理;殆为每个小学生都须熟记者;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为孔子门人之佼佼者;当其临终之际;这样说:〃启予足;启予手。〃盖曾子保全其身体发肤而终;可告无愧于祖宗。此种思想已极临近于宗教思想。它又限制我们的向外发展;因为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游历的最好形式;本应该是无一定目的地、无预定目的地的;依照孔子的学理;这便不可能了。所谓孝子;应该慎惜身体;不可爬高山;不可走险路。这样一来;阿尔卑斯俱乐部(Alpine Club)中遂找不出一个配称孝子的人了。
  总之;家族制度为个人主义之否定;它又限制个人的活动有如骑士之缰索控制阿拉伯野马的奔驰。有时遇着骑师是个好人;他帮忙良马在赛马会中夺取锦标;而骑师不常是好人;有时控抑勒制马匹的且不是一个骑师而仅为一辆不中用的货车;你看还成怎个样子。中国社会固无所庸于阿拉伯良马;其最充分之明证即为中国社会之从不产生良马;中国社会把良马屠杀个精光;把它们穷追驱入山林;或把它们禁闭入收容所。中国社会所需要的马为呆滞鲁钝服缰之马;果然;吾们的社会上便真饶有这样的驽马。
  〃名分学说〃;即孔子学说通常所被称之代名词;实为家族制度背后的社会哲学。这是一种道理乃所以维持中国社会之秩序者;它同时为社会组织与社会控驭之原理。其基本理想为名分。名分赋予每一个男子或女子在社会上所应处的一定之地位。有如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欲〃令任何事物都归于适当地位〃。名分的社会理想亦为个人都处于适当地位。〃名〃的意义为名称;〃分〃的意义为本分。孔子学说实际上常被称为〃名教〃或即为〃名分的宗教〃。名称是一个称号;所以给予人表明各个在社会上所处的一定地位;即身份;更表明其与别个人的关系。缺乏一个名号;或在社会关系中的定限;一个人就不知道他自己的本分;从而也不知道怎样控制他的行为。孔子的理想便是这样;倘使每个人知道自己的本分;而其行动适合于自己的地位;则社会秩序便能有把握的维持。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朋友之关系。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入〃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朋友。家族是以可为一切道德行为的出发点。
  不过吾人于此必须提示者:孔子从未想把家族意识去夺取社会意识或民族意识的地位;亦并未想把它发展成一种高度自私的形式……后世的结果;尽孔子全部实践的智慧;实未能料及。家族制度的劣点;在韩非子时代已很明显(约当基督前三世纪末期)。依著者愚见;韩非子实为那时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韩非子》一书所记载的当时政治实况的描写;可以映出今日中国的形貌。例如由于亲贵偏宠而使文官制度的崩坏;不啻攘夺了国家资产而增富了私家。高官显宦之建筑富丽的别庄;渎职官吏之缺乏任何制裁;因此缺乏公民观念和一般的缺乏社会意识。此等劣点都经韩非子一一指出;他主张组织一个法治的政府;他认为法治政府才是政治上惟一的出路。可是韩非子自己的结局却是被迫仰药而死;类乎苏格拉底的命运。
  但至少在学理上;孔子并非有意牺牲了社会的完整而使家族意识发展为自私观念的。在他的道德律里面;他也曾容许某种程度的超家族的仁爱。他把家庭内的道德训练作为普通道德训练的基础;他计划想从此普通的道德训练;实现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要很适宜于和谐幸福的共同生活的。只有在这种悟性里面一个人才能了解重视孝道的意义。孝在中国伦理观念里面;是居于百善之先的。中国文字里头;那个教育的教字甚至是从〃孝〃字蜕化而来的。《孝经》上对于孝的意义;作下面的解释: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第55节:家庭生活中的智慧(5)
  在另一节里;孔子又说: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由于这种意义;孔子对他的弟子曾子说:
  夫教;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全部道德哲理;在社会上;基于模拟的学理;在教育上;基于习惯的学理。社会教育的方法;即自儿童时代培植纯正的心智态度;其出发点乃天然开始于家庭中。这种方法;并为差误。它的惟一弱点为政治与道德的混合;其结果对于家庭是有优良的成效的;而对于国家则为危害。
  家族制度又似社会制度;它是坚定而又一贯的。它肯定地信仰一个宜兄宜弟、如手如足的民族应构成一个健全的国家。但是从现代的眼光看来;孔氏学说在人类五大人伦中;脱漏了人对于异域人的社会义务;这遗漏是巨大而且灾苦的。博爱在中国向非所知而且实际加以消极地抑制的。学理上;博爱的精义可谓已包容互助说里面。孔子称君子者谓:〃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但是这个施仁于他人的热忱;却是不列于五伦之内;亦无明确之定义。一个家族;加以朋友;构成铜墙铁壁的堡垒。在其内部为最高的结合体;且彼此互助;对于外界则取冷待的消极抵抗的态度。其结局;由于自然的发展;家族成为一座堡垒;在它的外面;一切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可掠夺物。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
  每个家族;在中国;实际系一互助小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头;各人尽其力而取所需。其间分子与分子的互助;发展到很高的程度;盖受着一种道德意识和家族光荣的鼓励。有时一个兄弟会渡海离家数千里;以恢复那破了产的哥哥的名誉。一个环境较好的人常拨其全家消费的大部分;苟非全部;以资助其侄儿的就学;此固视为寻常事;非有任何功绩可言者。一个功名利达的人做了官;常使好差使支配给他的亲戚;而倘没有现成的差使;亦可以生产几个拿干俸的闲职。这样拿干俸和徇私的习惯;随着每度政治变革运动而发展起来。这种习惯加上经济的压迫;变成一种不可抗拒之力;毁损人而不受人之毁损。这种力量是异常巨大的;虽经政治改革期的屡次努力;秉着十分热情的好意也终于收了失败的结局。
  公平地观察一下;徇私并不劣于别种恶习的〃情面〃。一个部长;不独位置其侄儿于部内;同时还须安插其他官员的侄儿……倘这些官员是比他高级的;还写着荐贤书给他;那么许多贤侄儿往哪里去安插呢?除非拿干俸或予以咨议顾问之类的名义。经济压力和人口过剩的排挤是那样尖锐;而同时又有那么许多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读书人;却没有一个人会修理一座碳化器或配置一架收音机;致令每一个新公事机关成立或官吏就职之日;就有数百封介绍书蜂拥而来。是以那是很天然;慈善事业乃从家族为始;因为家族应看作中国传统的失业保险制度。每个家各自照顾自己的失业分子;既经照顾失业分子;其第二步较好的工作为替他寻觅位置。这种办法应略胜慈善事业一筹;因为它教训那些运气不佳的分子以自立的意识;而那些受到这样资助的人又转而帮助家族其他分子。此外;这些大官僚掠夺了国家的财产以私肥自己的家族;或给养当世的一代;或可接续蓄养三四代;积资常自数十万至数千万;仅志在光耀门楣而为家族中的好分子。营利舞弊;敲诈钱财;对于公众是一种恶行;对于家族却是美德。因为一切中国人都是家族的好分子;是以中国语言文法中最普通的动词活用;像辜鸿铭说过是动词〃把〃字(英文本原文系Squeeze一字;有榨取剥削的意义);好似吾们的常用语中〃我把你。。。。。。你把他。。。。。。他把我。。。。。。你把那冤枉的事。。。。。。我把你这卖国的奸臣。。。。。。他把我带到这儿。。。。。。〃这个把字是正规的动词。
  如是;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培养出了个人主义;而限于家族以内的合作观念;产生了盗窃狂的结果;此盗窃狂却又带着利他主义的色彩;真是妙不可言。盗窃狂……舞弊的习性……又可以和个人的诚实性并行而不悖;甚至可以和博爱并行而不悖;这情形在欧美;也不是陌生的。那些社会上的巨头……他们是中国报纸上时常浮露其尊容的活动人物……他们对于慈善事业不仅一诺千金;往往轻松地捐个十几万块钱给一个大学或市立医院;这种捐赠;其实不过将其自人民掠夺而来的金钱返还于人民。这样的情形;东亚和欧美却不谋而合;其不同之处仅在欧美则唯恐此等真情之败露;而在东亚则似获得社会的默许的。
                  
第56节:家庭生活中的智慧(6)
  在中国;即使一个人为了偷窃金钱而被捕;他的被捕罪名不是为了偷盗国家资产。就是北平故宫博物院里的无价之宝;被博物院管理当局所盗窃而经社会揭发;仍不当作盗窃国家财产看待。因为吾人好像有一种政治腐败的宿命的;这宿命在逻辑论体系上是紧随着〃贤能政府〃的学理(参阅第九节〃贤能政府〃)。孔子教导我们;政府要受贤人君子的统治;吾们乃真当这班统治者作贤人君子看待;没有预算;也没有决算(政府岁支报告);人民没有立法上之同意表决权;政治犯也没有牢狱。其结果;他们的道德素养;敌不住摆在眼前的引诱;因而大多数忍不住舞弊起来。

  不过这样掠夺来的或盗窃来的金钱;仍常能渗漏而返还之人民;这殆便是德谟克拉西精神的美处;这返还的途径倘不经由大学;则经由一切依赖在他身上或服侍他的人民下至听差走役。那些仆人揩揩东家的油水;不过在帮助他东家返还金钱于人民;而他们的揩揩油水是有着清楚的心意的。侍役的背后;也有一个家庭问题;虽其量的大小与东家不同;家庭问题之性质则无异。
  除了上述偏爱徇私和政治腐败之外;另有种种社会特性起自家族制度。它们可以统括地称为缺乏社会训练。它打消了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恰如它的徇私恶习破坏了文官考试制度;它教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不是何等的恶行;更坏的是使人倾倒(即垃圾)于邻居的门口。
  家族制度的最好的例证;莫如所谓中国人的殷勤礼貌;这是很被误解的论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