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旗-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国内媒体、香港媒体,甚至是整个世界媒体都在集中他的捐款事宜时,他早已悄无声息的抵达香港,开始关注他人生中可能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东南亚金融危机。

……

毫无疑问,泰铢风险是泰国政府造成的,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做为资本溢出的主要受益国,泰国原本也该陷入金融危机,但是,利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泰国不仅熬过了91年的危机,还使得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真的是在增长吗?

显然并不是这样。

泰国的实际情况是外汇储备不断下滑,外汇收支每年都处于逆差状态,同时又不断加大泰铢的供应,为了保持联系汇率,只能不断支借更多的短期外汇来平衡。

泰国政府为什么这样做,毫无疑问是要粉饰太平,确保执政党的经济成绩,而这就是泰国最终首先遭殃的原因所在。

比这些更糟糕的问题在于,泰国本身并没有做好整体工业的发展和提升工作,甚至缺乏相关的实际规划,整体经济发展过多的依赖于地产,当地产业陷入危机后,必然导致大量呆账,使得银行和其他关联金融机构也陷入更大规模的危机。

1997年2月14日,新加坡外汇市场交易员开始透露消息——泰国央行在现货市场沽出泰铢,并买入一些长期合同,意图将利率压低,这和泰国央行在过去半年中的操作相反,而这意味着泰铢的压力比较特别。

觉察到这个情况后,中旗投行开始迅速加快沽空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外汇沽空的长期合同,同时调整手里的各国货币储备和美元,在东南亚的资产投资也开始快速抽回。

实际上,这是东南亚危机的第一次露出阴霾,人们开始怀疑泰国央行到底在做什么,毫无疑问,投行和对冲基金们知道,泰国央行在过去几个月里吃下了很多长期合同,意图缓解泰铢的下跌压力。

最糟糕的是泰国方面的情况已经如此危险,虽然不断有泰国的本土经济学家在提出问题,可人们更相信只是反对党的宣传,特别是泰国政府方面也如此坚定的宣称,而泰国的商人和国民们,特别是那些比较富裕的小商人、中产阶级则是狂热的相信泰国经济仍然是非常光明的,很有前途。

他们也许会惊讶,天啊,居然有人愿意沽空泰铢,这怎么可能!

比这更糟糕的是投行们仍然在宣扬亚洲经济的奇迹,不断有投行的首席分析师站出来宣称泰铢没有多少问题,这个地区的经济仍然是非常健康的。

你们要明白,对冲基金用的是杠杆,而真正负责出资沽空的操作者、经纪人都是投行。

投行永远是贪婪的。

这一点绝对不会错。

2月18日,泰国央行开始出面辟谣,宣称人们对泰铢要贬值的想法是不可理喻的,完全不能接受。

中旗投行的首席经济师胡祖铭——做为亚洲投资银行领域最好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师之一,他忽然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认为泰国短期外汇债务过大,泰铢实际上应该小幅下调。

1997年4月,泰国已经有超过10家金融融资机构因为资金链中断而被政府接管,情况比预料的还为严重,国际对冲基金开始逐步发难,泰国股指、泰铢都同时面临着大量的沽空压力,泰国央行的反应非常迟钝……显然不是迟钝,而是泰国央行很清楚后果非常严重,他们犹豫了,争论了。

争论的结果显然还不是迅速调整汇率,这对泰国总理和执政党而言,基本是毁了他们“梦幻经济团队”的口号。

他们开始顽抗,动用外汇储备大规模的吸收沽空,别人卖多少,他们就买多少,真是太傻了。

情况开始变得复杂,沽空的压力非常大,更糟糕的是为了解决地产业的呆滞问题,他们刚刚在3月份推出了一千亿泰铢的援救计划,大量的泰铢涌入市场,这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实际的获益者基本是投行,利用这些泰铢,投行们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

4月17日,国际机构纷纷调低了泰国各家银行的评级,甚至连泰国政府的评级也降低,这很糟糕,这意味着银行和泰国政府都无法从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外汇应对强大的沽空压力。

香港中旗国际投行不失时机的公布了一些新的数据,他们认为泰国金融机构的坏账高达7500亿泰铢,这个问题很糟糕……这简直是给泰国最后一棒。

由于香港中旗国际投行在亚洲的特殊地位,这个报告被大部分投行机构所承认,新一轮的沽空压力再次到来,而在这个时候,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已经不足80亿美元,就要弹尽粮绝了。

泰国央行开始到处借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香港都陆续进入市场购买泰铢,试图帮助泰国躲避这一次的危机,如果泰铢崩溃,他们也都会面临更可怕的危机。

问题是大家的支援力度都不大,因为大家更担心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多家央行的干预下,泰铢短暂的止跌上扬,市场根本不买账,泰国央行需要应付的沽空压力越来越大,他的外汇储备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压力。

最糟糕的是菲律宾忽然行动,出售1。5亿美金购买本国货币,试图降低菲律宾比索的贬值压力,这个行动真是愚蠢至极,投资者开始普遍怀疑菲律宾也有类似于泰国的问题,菲律宾很快就遭到了大规模的沽空。

自此,整个东南亚的股指再一次的大面积暴跌,沽空股指的压力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问题已经越来越大了,担心问题最终蔓延到,财大势粗……至少比泰国粗很多的央行终于开始出手,在市面上买入大量泰铢,试图缓解泰铢的局面。

泰国央行还在死撑,明明已经没有外汇储备了,仍然高调宣称泰铢不可能贬值,可是泰国央行终于干了一漂亮事情……它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临时将隔夜拆借利息从11%上提到25%。

泰国央行以为这样就够了……哪里够啊,提高拆借利息的目标是增加对冲基金和投行、银行拆借泰铢的成本,香港后来是一次性提高到300%(当然,那是年利率计算累计值)。

东盟几乎所有的央行都开始联手出击,共同购入泰铢,这暂时止住了泰铢的贬值压力,但是,央行们要对抗的是可怕的国际投行,国际投行则是和对冲基金狼狈为奸。

确定各国央行都吃进了不愿意再吃进的大规模的泰铢,而泰国央行基本已经没有美元储备的情况下,国际投行们终于撕破了伪善的表情,纷纷开始和对冲基金一起投注,不停的沽空泰铢和泰国股指。

国际投行们的操作总是很简单的,第一,给对冲基金更高的信贷总额,方便他们进行更大的杠杆操作;第二,拆借泰铢给对冲基金;第三沽空泰国股指。

和国际投行不同,中旗投行相对比较谨慎,他们谨慎是因为自己此前已经大量沽空了各国的货币,从7月份开始,他们就会持续不断的收获回报。

不管是谁买了他们的长期合同,现在都在吐血,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央行,还是国际银行,投资机构,个人……总之一定是后悔死了。

泰铢没有理由不贬值,死撑下去只会是一场更为猛烈的暴跌,量子和老虎基金都迫不及待的带着狐朋狗友全部冲了出来,大家一起扑下去,超过数百亿规模的泰铢轰然砸下,在强大的沽空压力下,随着泰国央行调高利率,泰国股指一片稀烂,连续暴跌,全线跌停。

泰铢终于在最后时刻守住了,关键时候还是新加坡和央行再撑着局势,其他央行已经无力帮忙了。

要知道,其他央行之所以行动是因为央行之间拆借协议,他们实际上是借钱给泰国央行用美元买泰铢,泰国的债务危机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亿美金,一部分长期合同的压力开始生效。

泰国终于到了不可能再支撑的时候了,这一点,新加坡和央行也算是看明白了。

6月3日,就在对冲基金们准备继续血拼,神奇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在和其他央行再度拆借外汇无果后,泰国央行在嘴硬死撑了这么久后,终于宣布采用浮动汇率制。

轰。

跌溃了。

在香港负责操作外汇业务的陶大东简直是笑坏了,他将手里几乎所有的泰铢都拆借出去。

毫无疑问,就像每一只对冲基金背后多少多少都有一个国际投行的影子一样,虽然国际投行碍于长期合作的关系,谁也不会去在这种时期抛售主权货币,不会去沽空对手的股指,可是,其他不太撕破脸的生意照做不误,比如说拆借泰铢给对冲基金,做为一个交易平台替对冲基金服务……要不然就用自己的影子对冲基金去做。

此时的中旗投行也有自己的影子对冲基金——注册在开曼群岛的蝰蛇基金,规模并不大,通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担保,蝰蛇基金拥有一百多亿美金极限杠杆操作信贷,不管是用多少倍的杠杆操作,它最大的极限是这么多,在国际对冲基金中,这个规模也绝对不算小了。

绝大多数的对冲基金都有一家,甚至是几家国际投行做担保,而这些投行在对冲基金中都有不菲的底金。

中旗国际投行现在开始沽空三个月期、半年期的黄金合同,而在此前,黄金市场正前所未有的快速膨胀。

果不其然,一切都在预料中,终于有国家开始沽售黄金换取美元……超乎预料的是澳大利亚,它们带头抛空黄金,试图换到足够的美元来毕竟自己被拖入金融危机。

与此同时,菲律宾、新加坡、和香港都开始沽出黄金,美元兑黄金的价位一路暴涨,黄金则一路暴跌。

泰国现在真是一片哀鸿,买黄金跌,买股票跌,买地产更跌,此时的泰国除了物价,几乎没有什么不涨的。

由于黄金沽价暴跌,新加坡无法收回足够的美元保护新元,为了避免新元遭受攻击,紧急降低汇率13%,但仍然没有放弃联系汇率。

印尼盾开始遭遇了很大规模的沽空压力,看一看泰国那个惨烈状,印尼根本不加抵挡就直接采用浮动汇率制,结果和泰国一样,汇率狂跌。

7月的时候,东南亚各国就像是展开了汇率贬值的竞赛,你跌多少,我跌多少,虽然暂时只有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有了比较大的下跌,可在1月份开始购入的半年期长期外汇沽空杠杆和三个月期的股指期货都陆续生效,在大幅度的投入资金后,中旗投行终于开始得到了回报。

在这疯狂的大潮中,中旗投行充分展现了一个亚洲第一流投资银行的实力,不仅是在财力,也是在所有的预算能力上,还有投资政策上。

中旗投行没有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撕破脸,他们只是做了一些拆借泰铢的工作,除了沽空黄金外,他们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做,他们在沽空一些外汇,但你不知道具体的量是多少。

目前看来,中旗投行所做的工作和摩根士丹利、汇丰投资差不多,他们不过是在尽可能弥补自己在东南亚投资的损失。

如果香港中旗国际投行做沽空,每一笔业务的盈利状况都会在财务公报上写清楚,那很糟糕,但是,在中旗母行,它没有上市,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过去的半年里沽空了多少外汇。

他顶多告诉你,我沽空了一定数量的黄金平衡风险,尽可能的弥补在东南亚投资造成的亏损。

很显然,中旗投行赚的非常多。

中旗投行和中旗投行的影子——蝰蛇对冲基金赚的也多,相比它总计六十亿美金的启动资本而言,那它赚取的就是真正的暴利。

蝰蛇基金的直接担保机构是摩根士丹利和淡马锡控股,背后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而中旗投行及多家主要出资机构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另外有一份协议,即无论蝰蛇基金亏损多少,最终由他们买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只是做为一个外部的担保机构,就相当于是一面盾牌,摩根士丹利和淡马锡控股则又是另外两面挡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前面的盾牌。

就是这样。

蝰蛇对冲基金是沽空印尼盾的主力美金沽空了约合55亿美金的印尼盾,同时跟随其他对冲基金一起从泰国开始攻击,一路打垮了印尼盾、韩元和菲律宾比索,一个接着一个。

大量的长期合同和短期沽空让蝰蛇赚取到了足够多的暴利。

1997年10月17日,台湾当局忽然在经济良好和外汇储备丰足的情况下主动宣布调低汇率,这是一次真正的竞争性汇率贬值,也是将东南亚金融危机拉向第二个层面的警报。

随着新台币的暴跌,在此之前,韩元和新元都已经相继失守,港元再也没有了任何一个盟友,它开始直面整个国际游动资本的攻击。

即便香港是自己的主战场,在确认港府暂时不打算救市,顶多是通过抬高拆借利率来提升攻击成本……必然导致股价暴跌的情况下,权衡利弊,中旗投行还是随着行情而动,沽出一部分高价股,同时通过沽空股指来平衡亏损。

这是很正常的平衡方式,包括汇丰、中银国际都在沽空,因为港股在两个月前还处于一个破纪录的18570点高位,最近两个月小幅调整也依然维持在17000点,随着大机构的不断外撤,稍有波动就会让港股损失惨重。

这种沽空是全面性,港府大体也能判断到,所以,这个时候介入股市救市,想要让国际对冲基金全面亏损是不可能的。

大幅度的沽空至少让香港中旗国际投行和中旗投行实现了非正常性的盈利,平衡了中旗系股票下挫的势头,也维持着丰厚的资金流可以应付更大的危机。

1997年的10月11日,杨少宗和萧薇的大女儿杨思璇就出生在这个特殊阶段的香港明德医院,香港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股灾,从10月份下半旬开始,港股迅速从17000点暴跌到9500点,相比两个月前蒸发了近一半的市值。

这轮股灾迅速波及到整个全球,内地淞深股指在随后的一个星期中也终于被戳破4200点的谎言,直线衰落到1370点,市值蒸发掉70%,美股、日股和欧洲股市同样随之大跌。

韩国股市的跌幅同样超过四成,最糟糕的是韩国股市暴跌一下子揭穿了韩国金融链的几个大漏洞,原来韩国的国际短期外汇债务比泰国还多,它的情况不比印尼、泰国好多少,韩国多家银行财团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连续破产,由此拖累了第一大证券公司倒闭。

新一轮的大危机终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