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偶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偶像- 第6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便来到了阿斯本,在一家运动器材店找了份工作,这才有了更多登山和探险的机会。在他看来,登山、冒险是他生命的全部。

2003年4月25日,艾伦?拉斯顿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犹他州的蓝约翰峡谷,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的东部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在这里,他经历了一次他永生难忘的旅行……

这就是“127小时”故事的梗概了,仅仅一句话就可以描述。但当电影开始之后,所有观众才可以深刻体会到,这部电影蕴含的深刻意义。

在一个叫阿斯本的小镇上,艾伦?拉斯顿开始了冒险,这个小镇人口不过几千,因滑雪和避暑闻名。艾伦?拉斯顿首先攀登了阿斯本镇附近的索佩斯峰,然后他离开了仍在飘雪的阿斯本,向西行驶数小时,出科罗拉多,进入犹他沙漠。

4月25日来到了犹他州莫埃伯附近,在山谷中骑车前进大半天,然后驱车想莫埃伯西面的马蹄崳冉ⅲ谀抢铮祝坷苟僮急缚嘉谝惶斓南抗戎校蛭ぜ菩衅诙淘荩龇⑹彼淮艘涣窘纬担涣旧降刈孕谐担桓黾本劝桓巧剿鳎话8厘米长的袖珍小折刀和一天的口粮,但是,他没有带手机

艾伦?拉斯顿将车子停在马蹄峡谷,此地距公路大约七十公里,当夜他就地露营。次日清晨,他骑上山地车,顶风南行了两个半小时,到达蓝约翰峡谷。这条峡谷位于峡谷地国家公园之西,马蹄峡谷之东。这里地域辽阔,气象万千,公园里有很多地方非常偏僻,至今无人涉足,而艾伦?拉斯顿此次前往的正是公园西部的边缘地带。这一代沙地松散,行路艰难,峡谷既深又窄,砂岩随时都可能滑落或移动,即使夏天,昼夜温差也可达到20多摄氏度。

到达了目的地后,艾伦?拉斯顿开始了他二十四公里的健行。从电影的一开始,丹尼?鲍尔就用快节奏、分镜头、多格画面、动感音乐、鲜亮的色彩、主人公DV的自*镜头,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犹他州的荒野峡谷被拍得极具美感,让人感觉如果此生不去这里逛一圈的话,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在途中,艾伦?拉斯顿偶遇两位女驴友然后结伴同行,蔚蓝的水池、漫天的黄沙,充满活力四射的青春激情。但这些都是前戏,在蓝约翰峡谷行进了将近三小时后,他来到一条大约一米宽的峡谷,火红的砂岩凹凸有致,他顺岩上攀。起初的一切都很顺利,在二十米的高处,他成功的登上了一块看似十分坚固的巨石,然而,当他在攀越一道三英尺的岩缝时,不幸发生了。

艾伦?拉斯顿推着一块挡住他去路的巨石,准备攀越时,巨石摇晃了一下,他的脚下一滑,猛然向下,整个右手和前臂被狠狠地挤在了巨石和岩壁之间被压住的右臂正是之前在雪崩中被冻坏的手臂,巨石将他牢牢的钉在了半空中,此时是4月26日下午2时45分,星期六。

此时,银幕上才打出“127小时”的片名,告诉观众故事此时才算真正开始。

事发太突然,待艾伦?拉斯顿从整个事情中清醒过来后,伴着剧痛,无论他怎样的推、挤、拉、拽都是徒劳,艾伦?拉斯顿在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智力和体力,但毕竟那时一块三百五十公斤重的巨石因为红砂岩相对较软,他起初试图将石头凿碎,可是他只带了一把袖珍小折刀,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耗费体力无疑是极其不明智的,他所能做的惟有保持清醒,节省体力,等待极其渺茫的救援。

艾伦?拉斯顿开始了他绝望的等待,他将抓钩插进一条岩缝,固定住,再将身上的攀岩马甲扣紧,这样它可以悬坐在半空中,解放出双脚。他背包里有2个墨西哥玉米煎饼,几块口香糖,和三公升水,这是他仅有的口粮,他尽量节省,希望撑的久一点。

夜晚,虽然邻近五月,但沙漠的气温仍会降至零下,仅着短裤、T恤的艾伦?拉斯顿只能靠自己的强壮的体魄抵御严寒。在寒风呼啸中,恐惧、沮丧、懊悔、愤怒和黑暗一起向他袭来。他感到自己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们,懊悔自己违反了攀岩的安全规则。他把名字刻在了岩壁上,希望有朝一日那些爱他的人能读到自己的遭遇。

在被困的第三天,艾伦?拉斯顿喝尽了最后一滴水,在极度脱水情况下,他甚至出现了幻像,沙漠下起了倾盆大雨,甚至造成了洪灾,让他顺利逃脱了出来。但这一切都只是臆想,那片沙漠已经连续好久都没下过雨了。

在被困的第五天,艾伦?拉斯顿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他从登山包里拿出了那柄8厘米长的折叠小刀和急救包,将它们放在自己面前的岩石上,再用一条绷带勒紧右上臂,沿着右肘关节,切了下去。 因为刀子非常钝,艾伦?拉斯顿连续切割了一个小时,终于将右臂的肌肉软组织切下。然后他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桡骨,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移动位置,以扭矩原理,借助岩石折断了尺骨。

大量的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压住他右臂的巨石,并流淌到地面。由于大量失血,艾伦?拉斯顿差点晕厥,然而他从急救包里取出杀菌软膏,绷带等,给自己的右臂紧急止血处理。

艾伦?拉斯顿被困之处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距峡谷底部有25米的距离,在简易的止血后,他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一只手臂借助绳索下降20多米,向生的希望走去。

沙漠峡谷中越宽阔的地方,沙子就越松软,越易下陷,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在这上面行走也是很艰苦费力的,而艾伦?拉斯顿不仅要和失血昏迷脱水等抢时间,并且要徒步行走至少七英里才能看到一丝生的希望。

好在他的运气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在他跌跌撞撞地接近马蹄谷地时,迎面走来两位荷兰健行者两人赶紧把食物和水给了艾伦,接着为了赶时间,三人继续前进。他们走过“大画廊”地区,就在距离艾伦的汽车差不多一公里处,一架直升机来了。

直升机降落后警察惊呆了,警察发现除了两位荷兰旅行者外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他浑身都是红的,从头到脚,到处都是结痂的干血和正在流出的鲜血,断臂淌出的血已经把他的右腿染得和红砂岩一个颜色了。

不过幸好,艾伦?拉斯顿终于得救了。

989 独角大戏

推荐歌曲:JennaListen。 To。 Your。 Tears

把一个人人生最为残酷的127小时浓缩成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精彩电影,丹尼?鲍尔做到了,更准确一点说,是李准奕做到了,他向所有观众展现了,人类面对生死问题的挑战,究竟能够迸发出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通过这部电影,这个答案直击人心

当电影播放接近尾声时,艾伦?拉斯顿决定自断手臂、以求自救。尽管丹尼?鲍尔已经十分克制了,刻意模糊了手术的场面与血腥的程度,尽量使观众感觉不到不适。但事实是,当吉他的声音由慢变快,接着参杂进金属音乐的快速节奏,让人太阳穴上的青筋开始不断跳动。当艾伦?拉斯顿挑断神经时,蹦出来一长串的破音,让所有观众都艾伦?拉斯顿的每刀都像割在自己身上一样。“蹦”地一下,所有人都不由自主浑身乱颤,感觉是自己的手筋被挑断了。节奏越来越快,旋律愈加混乱,感觉即将达到极点,完全失控时,一切戛然而至,终于完成了,一切都结束了。虚弱的艾伦?拉斯顿,眼神接触到自己断肢的那一刻,那一种震撼和心悸,在所有观众的心头一震,不由得,所有人的心头都闪过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

即使丹尼?鲍尔一再克制了,这一幕依旧吓到了不少人,有人在电影院里直接就吐了,甚至还有两个人被吓昏了,足见画面的震撼程度了。

一个角色,一个狭小的空间,主角无法移动,几乎没有对话,只有独白和自嘲。你很难相信这样的情节能够拍出一部电影。然而,丹尼?鲍尔坐到了,他不仅排除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惊心动魄、引人深思。因为他用了唯一能够使其惊心动魄、引人深思的主题——生命。更重要的是,李准奕凭借一己之力,把生命的主旋律傲然唱响,在所有人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心理学将人的死亡分为四个阶段:拒绝,愤怒,沮丧,接受。观众在艾伦?拉斯顿被卡在石缝中的127个小时里看到了所有这一切。从最初的惊恐失措,愤怒而徒劳的试图用蛮力搬起石头,到本着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的愚公精神用小刀刮石头,做个滑轮拉石头,然后幻想着各种可能获救的情形:被公园管理员发现,天降暴雨水漫金山借着浮力将石头抬起。

艾伦?拉斯顿一次次的试图拒绝自己已经被稳稳地绑在了通往奈何桥的班车上的事实。直到十八般武艺无一幸免的被上帝驳回,人类的乐观与坚持到此为止,愤怒与拒接也随之消退。艾伦?拉斯顿逐渐开始为自己的离开做准备,用DV机拍下遗言,在石壁上为自己刻墓志铭。

然而上帝从不会同时将所有的门关上,他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打开一扇窗。虽然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所有人都知道艾伦?拉斯顿最后会活下来,但上帝不会仅仅因为你比较乐观而对你网开一面。究竟是什么一直支持着艾伦?拉斯顿已经虚脱的肉体和已经磨灭的希望?

丹尼?鲍尔在影片里不停映射的,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答案。影片开头和结尾分画面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无论是地铁站,朝圣还是体育竞赛;艾伦?拉斯顿去往小镇途中擦身而过的自行车队,结伴而行的女背包客;时时闪现在脑海和幻觉里的父母,妹妹,前女友;直到艾伦?拉斯顿逃出蓝约翰峡谷看着石壁上古印第安人留下的全家幅壁画会心一笑,所有这些都在表达着丹尼?鲍尔对于“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思索的答案: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承载着这些关系的是爱。人是社会动物,从我们降生那刻起就已经离不开别人,是亲情,爱情,友情支撑着艾伦?拉斯顿度过127个残酷的小时,是人与人的接力将艾伦?拉斯顿救了出来。

艾伦?拉斯顿在127个小时的自救过程完成了他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生命的蜕变。这种蜕变用最残忍的方式向我们表明它的深入骨髓和坚不可摧。用一把钝得都削不了苹果的小刀将自己被卡在石头里的右手割下,而这是个真是的故事,相信看到这里无人不会震撼。上帝将艾伦?拉斯顿带到这里,不会简简单单地让其全身而退,也不会简简单单地只开死路一条,上帝要求某种仪式来证明生命的蜕变和升华,这就是牺牲。这是基督教哲学中完成救赎的唯一方式。艾伦?拉斯顿断臂的过程便是他重生的过程,就像婴儿在出生时痛苦的挣扎,完成新生的洗礼和彻底的转化。

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挣扎求生,人往往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电影在记录或者是刻画困境求生时所使用的不同视角、态度决定了电影的整体基调。很多困境求生的电影都喜欢着墨于煽情、或者是绝望、恐惧、痛苦的营造,使得电影的基调较为的灰暗,但是在“127小时”之中,丹尼?鲍尔给观众带来的却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电影气质,虽然残酷,却也饱含着一种蓬勃的生机。

电影的配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一般困境求生电影之中喜欢用悲壮的交响、惊险的电子乐,而在“127小时”之中的配乐大多数时候却很像是派对聚会的音乐,节奏轻快、阳光、充满激情和对生命的爱,让我们在直面残酷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向上的态度,就像一株长在夹缝中的嫩苗,努力的朝有阳光照耀的外部生长,而在电影中,艾伦?拉斯顿就是那一株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向阳植物。

毫无疑问,丹尼?鲍尔通过“127小时”,表达出了对生命最高的敬意,它以独特全新的视野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生命解读,丹尼?鲍尔赋予它的气质是阳光、充满激情的,而这正是生命所应有的态度。当我们认清自己、战胜自我之时,或许我们就能理解到生命的分量了。对于艾伦?拉斯顿而言,这次遭遇既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对于我们这群旁观者而言,能看到这部电影,并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万幸。

其实,自然环境下困境求生的故事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如“荒岛余生”,这部电影也是属于奥斯卡两届影帝汤姆?汉克斯的独角戏,他依靠自己的演技而让电影大放异彩。同样的,“127小时”也是一个人的电影,李准奕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这种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沉闷乏味,无论是导演手法不对,还是演员气场不够,都会导致电影一败涂地。所幸,李准奕没有让大家失望,他是否达到了汤姆?汉克斯当初的高度,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但从观众的观影心情来说,毫无疑问,李准奕成功了,他依靠自己一个人把整部电影都点亮了。

作为一部真实改编的人物传记片,“127小时”有它不可避免的弱点,情节冲突不够,故事主线过于单一。丹尼?鲍尔在叙事上只选择了艾伦?拉斯顿一条线索,全片80的镜头都是他的画面、他的视角,不过导演想要突出的恰恰也是这点。当你被困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事情“家人知道我失踪了吗?”“他们有在找我么?”“我的朋友有没有报警?”这些都一无所知未知,茫然,恐惧,焦躁,忧虑。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些情感,观众才更容易体会主角此刻的心理。丹尼?鲍尔虽然舍弃了剧情冲突的效果,不过在情感的呈现上达到了高度的还原。

也正是丹尼?鲍尔的如此取舍,也给了李准奕一个展现自己演技的广大舞台。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钟,大家所认识的奕就消失不见,从一个个眼神、动作,一个个细节,艾伦?拉斯顿的形象简单而生动地在所有人眼中描绘出来。

他喜欢一个人外出冒险,从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去了哪儿。他不接妹妹和妈**电话,也从不回,即使他们恳求。他喜欢音乐,喜欢野外,喜欢一个人,所以特别喜欢周末一个人听着音乐在大自然尽情疯狂。总而言之,他像风一样自由,这正是许多文青的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